大唐第一世家 第971章

作者:晴了

倒是一个十分轻松而又很有爽感的故事,在李渊不开动脑子去辨别,只图听个乐后。

果然也听得神采飞扬不已,一幅图,大约就是一个章回,大约一两千字。

这种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俗讲方案,的确很是别开生面。祖孙二人一边美滋滋地听着一边美滋滋地享用着美食。

远处的九洲池波光粼粼的池面上,一艘轻舟正笔直地朝着这座位于九洲池深处的岛屿划来。

站在船头处的则是一对夫妇,男子气宇轩昂,面容俊朗,只是那个不大的啤酒肚着实有眯破坏形容。

一旁的女子清丽绝伦,眉目如画,那股子温婉贤淑的气质简直冠绝当世。

正是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此刻,长孙皇后的手中撑着一把轻便而又十分漂亮的遮阳伞,将阳光隔绝在伞外。

只是身边的李世民偶尔会不自觉地瞄一眼那柄遮阳伞,特别是看到了遮阳伞那呈方形的伞柄,眼皮会下意识一跳。

这玩意,正是昔日在九成宫的时候,由程三郎那个混帐小子搞出来的东西。

不得不说,质量很过硬,一直用动现在都没坏过,而且上面的图样又是长孙皇后极为喜欢的。

所以每每炎夏之际,这柄漂亮的方竹遮阳伞,还有另外一柄,经常会一同出现在皇宫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另外一柄嘛,自然是李明达这位昔日小可爱,如今的妙龄少女所持有。

长孙皇后打量着这十分辽阔的水面,感受着轻风的吹拂,不禁轻声道。

“夫君,这九洲池水面宽阔犹如大湖一般,凉风袭来,甚是舒服。”

忙碌了一天的公务,终于得闲,听闻老父亲还有心肝宝贝已然登岛避暑。

李世民便与长孙皇后连袂而来,听得此言,深以为然地颔首道。

“是啊,的确让人甚是舒爽,也不知道父皇与小兕子正在在做甚?”

听到了夫君之言,长孙皇后想到了前些日子,跟这个乖闺女一起听得啼笑皆非的那程三郎演义。

不禁噗呲一声,赶紧掩唇轻咳,迎着夫君扫过来的狐疑目光,长孙皇后温婉一笑。

“妾身也不太清楚,夫君你看,岛就在那处,想知道他们在做甚,一会自然能见分晓。”

“哈哈,这倒也是,唉……咱们东巡洛阳,这一来就这么久了,也不知道乖孙怎么样了?”

听得此言,长孙皇后也不禁面现愁苦,开始想念起那个现如今已然能跑能跳,嘴还甜的乖孙李象。

“是啊,妾身也有些想那小家伙了。”

“嗯,等到秋收结束之后,咱们就能启程还都长安,想必那小子,又能长高一截。”

夫妻二人说话间,轻舟已然悄然地停靠在了岛屿的木码头上。

夫妻二人就这么携手前行,而赵昆这位忠心耿耿的心腹护卫头子,则继续领着一票护卫尾随其后。

等到夫妻二人绕过了一片山石,就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的李渊那爽朗的大笑声。

“哎呀……老夫不行了,实在是不行了,那小子这脸皮也忒厚了吧?”

然后就听到了闺女李明达那脆甜水润的嗓音响了起来。

“爷爷,前不不是已经有备注的吗?叫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李世民一脸懵逼地站在当场,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种言辞方式很是熟悉。

“好好好,爷爷也没说什么,就是觉得肚子疼,待我缓缓,忠宝,来,还不快给老夫倒酒。”

长孙皇后的脸色瞬间一黑,没想到,方才父皇过来的时候,明明两手空空,这又从哪掏出酒来了?

那位宦官停顿了数个呼吸之后,这才再一次开始,指了指那幅大画。

现在悬挂的,正是程三郎夜袭剑川城的图画,但见那张大图之上,程三郎一手撑着万斤重闸,一手举锏直指前方。

身后边,一群模样模糊的唐军将士冲入了城中,而城内那些面目狰狞的吐蕃士卒,表情惊惧,刻画得那样的活灵活现。

“但见他程三郎大喝一声,快步冲前,单臂稳稳的托住了吐蕃兵马惊慌中放下来的万斤重的……陛,陛,陛下……”

“!!!”

第1443章 程三哥哥编的故事,叫《程三郎剑南道演义》

一听到了陛下二字,李明达与李渊这对祖孙齐刷刷地一扭头。

就看到了表情古怪的大唐天子还有皇后娘娘正在拾阶而上。

李渊两眼一眨,一旁的忠宝悄无声息地上前,将那个酒壶和酒杯给顺走,递给了不远处的一名小宦官。

小宦官麻利无比将这两件宝贝装进了食盒之内,继续保持着呆若木鸡的姿势与表情。

“爹爹,娘亲,你们怎么也来了?”李明达站起了身,甜甜一笑快步迎上前去。

李世民一脸黑线地瞪了一眼那个敢把大唐天子体重夸张了至少得有数十倍的宦官。

这才朝着那快步行来的闺女露出了宠溺的笑容。

“对啊,这不是听闻咱们家小兕子和她爷爷在九洲池这边乘凉避暑,爹爹忙完了公务,就和你娘亲一块过来了。”

李明达露出了一个明媚的笑容,一手牵着娘亲一手扯着亲爹朝里行去。

“太好了,爹爹、娘亲快进来吧,来,你们先坐着凉快凉快,女儿给你们奉茶解暑消渴。”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没白疼这个好闺女。

只是,刚刚幸福完,眼皮一抬,就看到了那张三尺见方的图画,整个人瞬间就不好了。

起身来到了这幅大画跟前站定,打量着那画上的人物,但见这幅画中的主角程三郎英姿挺拔,一手托闸,一手执锏,表情很是英武伟烈。

至于画中的其他人,不是歪瓜劣枣,就是面容模糊,这样的刻画手段,简直厚颜无耻到了极点。

看得李世民脸色越来越黑,恨不得一口唾沫星子直接tui在这张大画上。

而后边,长孙皇后看了一眼夫君,又看了一眼笑眯眯在那里冲泡茶汤的闺女。

但见闺女泡好了茶汤之后,扫了一眼正站在画面发呆的亲爹。

这才不慌不忙的端起茶碗起身来走过去,呵呵……这丫头。

而长孙皇后与李渊很有默契地相视一笑,都默不作声。

“爹爹,女儿给你泡的茶已经好了……”耳朵边传来了闺女的声音。

脸色发黑的李世民转过了头来,看着那飘荡着热气的茶杯,接过之后,一副漫不经心地模样道。

“多谢闺女,对了,那是什么玩意?莫非画的是程三郎那小子?”

李明达乖巧地点了点头,抬起那双清彻透亮的明眸看了一眼画上的程三哥哥。

“对呀,这是程三哥哥编的演义故事,叫《程三郎剑南道演义》,就跟那《三国演义》似的,可好玩了。”

一听到闺女这口气,李世民虽然仍旧有些不乐意,但还是附合地笑了两声。

目光一扫,看到一旁居然还有写满字的稿子,抄到手中只看了几眼,一口茶水差点就喷在纸上。

纸上所描绘的程三郎在那数万剑川守军之中,杀进杀出,甚至惹得那位身高丈八,力能举鼎,擅使千斤狼牙棒的剑川守将勃然大怒,要和程三郎单挑。

然后程三郎便与那剑川守将,站在了城主府屋顶之上,开始你来我往……

看得李世民哭笑不得,忍不住笑骂道。“这都是什么鬼玩意?哄小孩子的吗?”

听到了这话,某个小姑娘可不乐意了,小嘴一撅,甩着手走到了长孙皇后跟前。

“娘亲,爹爹说我是小孩子。”

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扔下那张胡扯乱吹的纸赶上前去赔笑道。

“乖闺女,爹爹可没说你,爹爹说的是程三郎那小子忒坏,居然想把我家小兕子当小孩子哄……”

李明达看着亲爹那副讨好的模样,想了想,用力地点了点头。

“好吧,爹爹说的对,爹爹你快把茶喝了吧,女儿再给你添茶。”

“来,爹爹吃小鱼干,来,爹爹你吃点这个……”

李世民美滋滋地享受着闺女的侍候,一家祖孙三代在此其乐融融。

美滋滋地享受了难得的天伦之乐,只不过李渊因为儿媳妇在此,只能以茶代酒,吃着下酒茶。

足足呆了小半个时辰的功夫,李世民这才想到尚有公务还没有处理,只能先行离开。

这才刚刚辞行出来,行不多远,就听到了亭中又传来了激昂四射的解说声。

听着那程三郎在剑川城主府的屋顶上,一个披盔带甲抄着铁锏,一个身高丈八,抄着千斤重的狼牙棒在上面哼哼哈哈,你来我往的大战三百回合。

身后边的赵昆听得两眼发直,李世民亦是一脸黑线,忍不住小声地吐了句槽。

“那剑川城城主府的瓦片莫不是精钢铸就的?怎么就那么经砸经踩?

……还三百回合,有本事给朕在上面打上三天三夜,累不死那小混蛋。”

赵昆的表情瞬间扭曲,一连串的咳嗽声后,快步赶上了陛下的脚步。

……

房玄龄迈开大步,行走在洛阳宫内,心里边却在反复地斟酌着用词。

他进宫的目的,为的正是那位远在剑南道的二儿子房俊。

这个混帐小子一去泸州就去了数载,原本嘛,泸州在新任大都督以及一干属官的治理之下。

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自家二郎也是兢兢业业,顺带着也颇受好评。

这让房玄龄内心很是美滋滋,盘算着出去几年,也该回来娶媳妇,咳,是尚公主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突然之间,剑南道突起战事。起战事倒也罢了,关自家二郎一个小年轻屁事。

可谁曾想,李绩那个老东西,简直不为人子。

居然把自家二郎也给拐上了战场,蹿到那雅州去跟那些吐蕃蛮子厮杀。

因为蜀地与长安的交通不便,消息也难以传递,房玄龄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直到前段时间,收到了来自雅州的捷报,捷报里边居然有自家二郎立功受赏的名字。

房玄龄当时就差点想要不顾形象的跳脚大骂李绩那个老家伙卑鄙无耻,拐骗自家那可怜的娃娃上战吃苦受累。

好在他房某人终究是读书人,实在是做不出这等粗鄙之事,只能回到府中跟娘子抱怨吐槽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