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909章

作者:晴了

李渊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示意忠宝继续。

忠宝凝神静气地继续言道。“之后,那帮勋贵重臣,借由汉唐商行的名义,在交州都督府大肆购买荒地的行径。”

“更让奴婢觉得,他们不过是借着那些自家晚辈组建的汉唐商行要做胡椒种植为理由,实则是想要做其他购当。”

“可怎么也没有想到,之后的事情,这才奴婢意识到。

原来程三郎提议弄出来的这汉唐商行,并不只是年轻人的瞎胡闹。”

李渊抚着长须,深以为然地连连颔首,忠宝的这些话,的确是说进了他的心坎里边。

当初,李渊自己也觉得就是一帮子小年轻瞎闹腾,所以才会捉弄程三郎那小子,白嫖了他一股。

可是接下来,交州都督府采办荒地的事情且不说。

那程三郎搞出来的棉布织物,已然让身处深宫的李渊都意识到了棉花这种作物对于天下万民的重要性。

而随着程三郎还有自家乖孙李恪和房俊前往泸州之后,谁也没有想到,汉唐商行在这里几年的时间里。

对于泸州的生产生活的繁荣发展,几乎可以说是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汉唐商行掏钱成立的水泥厂,汉唐商行掏出成立的茶场,汉唐商行与泸州的诸獠合作开办的无数工坊商铺。

吸引了大量不服王化的獠人走出了深山老林,开始接受汉唐商行的聘用。

或者是加入到了建筑队去修筑水泥官道,或者是到水泥厂工作,甚至獠人妇女,也会开始学着采茶,制茶,以及生产着各种特色特产。

让那些过去只能在那些泸州诸獠首的统治之下,只能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生活的獠人变得富足起来。

可以说,汉唐商行功莫大焉。

而等到那八万斤胡椒,从那交州运送到了长安来之后,李渊这位大唐的开国天子,亦意识到了。

自己着实是太过小看这汉唐商行的能力,或者说,太小看了在程处弼的手中,商家所能够发挥出来的能力。

这让李渊也不禁有些心生担忧,毕竟,这帮子年轻人这么上蹿下跳。

那汉唐商行日益发展壮大,赚到的财物只会越来越多。

必然会引得无数的目光都落到这汉唐商行身上,而且随着汉唐商行的日益壮大。

必定会侵占到旧有商贾的利益,甚至是那些商贾背后的世家大族的利益。

虽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李渊都还没推敲出可以用什么样的办法去解决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危机。

倒没有想到,李恪给自己寄来的这封信中,就已经有了答案。

一思及此,李渊的脑海里边出现了那三位年轻人的形象,自家那位浪荡的乖巧孙儿,真·憨厚实在的房俊以及那位不闹妖蛾子不舒服的程三郎。

最终定格在程三郎那张表情很正经,目光很鬼鬼祟祟的脸上,忍不住小声地吐了句槽。

“这小子,脑子是有,可这法子,应该不是他想出来的才对。”

“真是麻烦,没想到,那小子居然把事给推到老夫这来了……”

耳朵里边听着陛下的长吁短叹,忠宝继续板着脸站在一旁,一副充耳不闻,目不斜视的架势。

……

房府,大唐名相房玄龄正一边呷着茶汤,一边仔细地打量着亲儿子写来的书信。

看着这小子那仍旧没有多少长进的书法,房玄龄很是无奈。

但是,这小子的文笔,倒是比起过去强上了不少,事情也都能够条理分明的说清楚。

他详细地讲述了现如今,汉唐商行在泸州以及交州的各种经营活动之后,也将大家心中的担忧也述之于笔端。

最后就是请父亲帮忙参谋一二,咱们想要给将陛下拉进汉唐商行的做法是否可行。

这让房玄龄也不禁脸色变得十分的凝重,从二郎的书信里边所描绘的汉唐商行的近期发展。

还有就目前为止已经暴露出来的赚钱的能力,已然足够醒目。

若再这么下去,那就是十有八九,会触动到旧有商贾的利益,从而会召来那些人的攻讦和各种刁难。

房玄龄对于那帮子家伙的本事,可是相当的了解。

所以,这个问题,实在是棘手得紧。房玄龄冥思苦想了半天之后,无可奈何地揉着眉头摇了摇头。

这帮子年轻人,想出的这个点子,的确十分的绝妙,但问题是怎么去说动陛下。

就在房玄龄愁眉苦脸地当口,就听到了屋外传来的脚步声,却是管家房慎前来禀报。

卢国公,程大将军登门造访。

不大会的功夫,程大将军就快步赶了过来,二人寒暄之后,刚一坐下。

程咬金就有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玄龄兄,你可有收到你家二郎的来信。”

房玄龄不禁面现苦笑,点了点头。

“收到了,怎么,莫非你家三郎也给你出了个大题?”

“是啊,不过话说回来,我老程觉得这帮子小年轻有这样的顾虑是对的。”

“他们能够未雨绸缪,倒真是一件好事。”

“的确是好事,可是想要办下来,房某实在有些不乐观,陛下可不乐意占身边亲近人的便宜……”

第1349章 奴婢以为,此事殿下还是不掺和为好……

程咬金扫帚眉一掀,凑到了房玄龄身边一阵嘀咕。

房玄龄的眉头顿时挑了起来,满脸错愕地朝着程咬金看过去。“你的那意思……”

“嘿嘿嘿,这还不是上皇陛下戏弄我家老三那小子,给我老程带来的灵感。咋样老房?”

“不不不,知节老弟,这么一弄,若是有些什么……”

房慎安静地呆在书房门外,呆愣愣地看着那位武大三粗的程大将军,正在跟自己斯文随和的老爷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自打二公子离开长安之后,老爷操心着那汉唐商行的事务,不得不亲自去跟这一帮子朝廷武勋重臣去打交道。

说来也是太辛苦老爷了,不过老爷不出马,大公子那种过于内向的人,根本就没办法跟那些武勋重臣沟通。

到时候老房家的利益受损,那找谁说理去?

虽然老爷很不乐意跟一帮粗鄙武夫打交道,但是为了老房家的未来,也只能硬起头皮。

唉……也不知道二公子现如今在那泸州干得如何了。

唉,一去数载,都不禁开始有些怀念起二公子在府中的时候的热闹景象。

虽然那个时候,老爷经常抄起大棒棒撵着二公子,揍得吱哇乱叫,但好歹一家人都很有活力。

就是这个时候,房门被推开,房慎赶紧避让到了一旁,看到老爷与那程大将军连袂离开。

……

李世民走到了甘露殿门外,看着那程咬金与房玄龄二人辞别而去之后,不禁有些头疼地揉了揉眉心。

吐了一口浊气之后,这才回身进殿,就看到了一直在里间里边呆着的长孙皇后款款移步而来。

李世民朝着长孙皇后一笑,歪着屁股坐到了榻沿端起了茶杯润了润嗓子,颇为唏嘘地道。

“观音婢,那三个小兔崽子,简直就是给朕出难题啊……”

长孙皇后坐到了他的身边,将茶杯中的已经凉了的余茶倒掉,重新给夫君倾上茶水。

看着跟前眉头紧拢的夫君,长孙皇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夫君所言甚是,这毕竟事涉夫君的清誉,陛下若是应允,怕是朝中又不知道又会多出多少非议的声音来。”

“是啊,不过,房卿与程卿的担忧,朕也觉得有道理。

那帮子人,现如今听闻那汉唐商行种植胡椒成功之事传扬开来之后,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之前还有人请奏由工部,在关中推广棉花种植,被朕以关中缺粮,不得擅自改种作物为由所拒……”

说到了这里,李世民颇有些蛋疼地抚了抚眉头,这帮子家伙,就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许多事情,明里暗里的各种手段,着实让人头疼无比。

就像当初编撰《氏族志》的时候,亦是如此,可是把他给闹心得够呛。

最后干脆直接掀桌子,亲自出手,这才将那原本的《氏族志》全部推翻,狠狠地敲打了那帮子世家门阀一番。

但问题在于,朝廷既与这些一心只为家族谋利谋权势的世家大族对立,一面又还得依靠他们来治理天下。

因为他们几乎代表了士人这个圈子的大部份,而寒门士子的简拔,对于现如今的朝廷而言如同杯水车薪一般。

“夫君辛苦了,此事,不至于此,不如先看看再说。”

长孙皇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她也有些无计可施。

李世民点了点头,认同地道。

“嗯,观音婢所言极是。现如今,且先看看吧,朕,自然是要站在汉唐商行这一边的。”

……

东宫深处,李承乾这位太子爷搁下了处弼兄给自己寄来的书信,站起了身来,在屋内缓缓地踱步。

这可真是一个大难题啊,自己去劝说父皇也不是不行。

没有充足的理由,只能依靠处弼兄的推断和展望就这么干,想来,是劝不动父皇的。

一思及此,李承乾停下了脚步,打量着跟前不远处的那个热气腾腾的铁炉子,小声地吐着槽道。

“处弼兄啊,你把小弟撂在这长安,给我整出这样的难题,实在是……”

一旁的宁忠听到了太子殿下这等怨妇一般的抱怨,忍不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李承乾脑袋一歪,正好看好了宁忠,随口便问道。“宁忠,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宁忠赶紧恭敬地朝着李承乾一礼道。

“奴婢以为,此事殿下还是不掺和为好……”

这话刚一出口,宁忠就看到了太子殿下的脸色一沉,心头一跳赶紧接着进言道。

“程长史也说了,只是希望殿下你能给帮忙想想办法,给出建议,而非是请殿下去劝说陛下。”

听到了这话,李承乾的脸色这才稍稍转柔,负着双手继续缓步溜达。

“处弼兄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我总不能既想不出办法,也给不出建议,就什么也不做,岂不是显得我这位太子太过无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