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903章

作者:晴了

第二,酿酒的必须是当地所生长的扫帚高粱,不允许掺杂其他玩意。

第三,必须要搞二次投料和堆积发酵。

第四,出酒之后怎么窑藏也必须听本董事长的。

好,剩下的就请各位自由发挥,但是,最长的酿造期不能超过一年,则也不允许低于八个月。

然后请这四位老司机,不不,是汉唐商行顺州酒厂一、二、三、四厂的四位总把头自行发挥剩下的。

之所以叫总把头,主要还是这个时代杠精真特娘的多。

程处弼当时提议叫总工程师的时候,那边的工部官员不乐意了。

我们这边修筑道路的老师傅你让我们叫工程师,怎么酿个酒你也要叫工程师。

还叫总工程师,嘛意思,看不起咱们修路的。

还有,李恪觉得工程这个词,只适合用在道路建设上。

毕竟这个词处弼兄你天天道路工程,道路工程的叫,所以称为工程师也没啥。

可酿酒是做工程吗?不是吧,所以啊,处弼兄,不是小弟我杠,主要是真不适合。

最后,程处弼拉着脸拍板决定,叫酒厂总把头,总算是平息了那帮子叽叽歪歪的家伙的牢骚话。

……

不过这四位也不是什么善茬子,只要碰面,就会出现争执,都觉得自己才是最牛逼的酿酒老师傅。

都觉得自己的酿酒理念才是最先进的那个,总觉得对方的酿酒工艺这里那里有瑕疵。

好在大家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师傅,虽然争得面红耳赤,顶多也就只是互喷唾沫星子。

不像热血上头的小年轻,说不过赤急白脸就捞衣挽袖以力服人。

当然,也可能是当初四个酒厂成立的时候,程长史就已经跟他们四个谈过话签订过合同。

等到出酒之后,他们这四位总把头要是干得好,都能够拿到酒厂收益的百分之一的终身股份。

兴许正是因为这个缘由,所以这四位老师傅都很乐意抬高自己,踩踏别人。

毕竟,四个酒厂,肯定不可能都成为主打的拳头产品。

但是能够成为拳头产品的那个酒厂,哪怕是百分之一的终身股份,怕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因为合同里边,可是有这样的一条叫保底加分成。

意思就是,他们的基础年俸是一百贯。

如同酒厂的收益不高,哪怕是酒厂的总收益都不到一百贯,他也能够拿到一百贯的财帛。

但若是酒厂的的收益,能够达到一二十万贯,那么即便只是百分之一的终身股份。

那么他的年俸,也就会变成一、两千贯。

这自然在四个酒厂的成立之初,就让这四个人变成了竞争对手。

大家既要为了脸面,也要为了自己的酒厂,同样也要为了自己的酿酒手艺辩护。

之所以要搞四个厂,原因有很多,不过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程处弼很清楚,活水才能够养鱼。

如果就整一个酒厂,没有比对,那么在酿造工艺方面,明明可以有改良的可能性。

但是没有竞争对手,犯得着改良吗?

程处弼也是有野心的人,现阶段最大的野心,自然是想把一身史诗装备的皇帝大佬。

捆在自己汉唐商行的大船船头迎风破浪开山劈石,能够让汉唐商行能够长久的延续。

当然,现如今酒厂已经搞起来。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名垂青史的蒸馏白酒之父,能够跟杜康一起呆在神龛上坐而论道的那种。

所以,程处弼一开始没有给这四个酒厂命名,而只是简简单单地搞出个一二三四。

而且还是根据这些酿酒总把头签约的顺序来订的。

至于想要获得酒厂的命名,那就得等到开坛之后,你们的酒,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才能够给酒厂命名。

总之,在程处弼各种骚操作下,那四位酿酒总把头能够见面不打起来。

已经算是大家上了年纪,也十分珍惜这份工作的缘故。

就在这个时候,外门的人冲进来禀报,说是大都督还有程长史以及房典军都来了。

听到了这个消息,者光与与杜掌柜不敢怠慢,赶紧起身快步朝外行去。

那四位总把头也赶紧起身,赶紧去迎接自己等人的顶头上司兼大老板。

……

三人下来门来,一阵寒暄,程处弼便迫不及待地大步前行,而一厂的总把头,正是那位獠人老师傅。

亲自来到了酒窑跟前,跟那位杜掌柜一起拿出了钥匙,打开了这两门大锁。

这才推开了沉重厚实的木门,邓称心等人则每人的手里边都拿着一个灯笼。

在火光的映照下,一行人缓步行进在这地面已经平整过的窑洞之中。

这一厂的窑洞,是在一座大山的山腹之中,程处弼等人缓步而行,而石壁之上,还时不时地渗下水来。

滴落在地面上,或者是滴落在衣襟之上。

行了约百余步后,那位獠人老师傅吆喝了两声,他的两名心腹弟子就举着灯笼快步过去,点燃了石壁之上立着的蜡烛。

之所以用蜡烛,因为这里是酒类窖藏的地方。

程处弼也拿不准浓烟滚滚的火把在洞里边点多了,会不会影响到酒质。

所以酒窑里边,不允许用火把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照明物,只用蜜蜡所制的蜜烛。

随着那几个烛台被一一点燃,洞内的光线越发亮堂之后。

程处弼就看到了沿着窑洞的边沿,用石块堆彻出来的那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型的石槽……

第1340章 今天用的这个,绝对没有沾染过农家肥

程处弼最开始想要搞开凿,后面考虑到成本太高,重要的问题在于。

程处弼很担心万一把窑洞开凿塌掉了怎么办?好在他突然想到了一位去过茅台酒厂酒窑参观的镇领导洋洋得意地显摆过。

茅台酒厂的老酒窑,都是用石块修筑之后,内部覆以厚厚的黄泥铺设而成。

他还说起了当时茅台酒厂的工作人员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就是当年尊敬的总理,曾经想要新建一座酒厂,甚至把老酒窑里的黄泥都挖过去。

结果还是酿不出国酒的味道,所以,程处弼就改变了做法。

同样也是用石砖来推彻的石槽,然后里边用的正是在顺州当地挖来的挑捡掉杂质的黄泥用来密封以防渗酒。

程处弼上前一步,摸了摸那水泥盖板上的黄泥,嗯,很润也很滑。

“程长史放心吧,每一个月,老朽都会带着徒弟们过来查看一番,就是担心这些封泥出问题。”

“好在这窑洞水气丰足,这些封泥,一直都保持着湿润。”

程处弼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身边的者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还真是,这里边明明藏着近万斤美酒,可是居然半点酒味也闻不到。”

这位叫者都的老头,算起来还是者光的堂叔祖,笑呵呵地抚着长须道。

“那是因为密封工作做得好,不然,这些美酒,经过这年余,怕是早就已经全部蒸发掉了。”

“程长史,您看……”

“取酒的工具呢,让他们赶紧拿过来。”程处弼开始捞衣挽袖,准备亲自上手。

“好的程长史,不过今日要取多少?”

“取三百斤。”

“三百斤?!”

“有问题吗?”

“没问题,程长史您稍等,小人这就让他们去拿桶来。”

自有人赶紧小心翼翼地挑来了一对有盖子的大木桶,还递给了程处弼一把……

就是那种在美丽的大西南的乡村十分常见的一种舀具,比如农民伯伯在施农家肥的时候就会用到。

就是一个小木桶被绑在一根长竹杆上,当然,今天用的这个,绝对没有沾染过农家肥。

先是有人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湿泥抹去,再将封住水泥板周边的油纸揭掉。

程处弼一扬手,程发程达也蹿上前去,跟那几位酿酒厂的工人一起开始拿麻绳穿过那些铁环。

然后七八个人一起用力,水泥板被抬起的瞬间,一股子醇厚的酒香,就仿佛如同空谷有幽兰绽放一般,凭空而生。

然后,程处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嗯,耳朵边也全是吸气声,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深吸了一口气。

李恪深吸一口气之后,两眼精光大放,咽了一口唾沫星子。

“好香啊……处弼兄,这股香味,小弟觉得,觉得跟刚蒸出来的酒香,似乎不太一样……”

房俊努力地伸长脖子,恨不得把脑袋直接扎进酒池子里边去。

“是啊是啊,我也觉得这股子酒香味闻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处弼兄,赶紧整点让小弟先尝尝……”

这两个家伙就跟两只苍蝇似的嗡嗡不已,程处弼不乐意地差点想抄起粪勺子当成苍蝇拍拍过去。

但是考虑到这个粪……呸!这个酒勺子还是新的,沾了两只苍蝇血实不美观。

又顾忌着左右有大量的闲杂人等,只能勉强给这两个家伙面子,干巴巴地道。

“殿下,房典军还请耐心在一旁等候,一会定会让二位饱饮美酒。”

……

当那水泥盖板终于掀开了一半后,借着烛光,程处弼看到了池中的美酒,微微荡漾。

而池内的黄泥,并没有溶解进酒里,而是完美地覆盖在四壁和下方,这让程处弼暗松了口气。

然后又美滋滋地深吸了一口气,现如今这美酒的酒香,已经完全没有了一开始蒸出来的那种冲鼻子的味道。

而是让人感觉醇厚,程处弼咽了一口唾沫星子,抄起了酒勺子,开始往那已经揭开盖子的木桶里边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