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898章

作者:晴了

“这是清单和帐册,据说今年是第一次采收,所以产量很低,一共也就采收了八十万斤的白胡椒。”

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僵硬,慢慢地扭过了脑袋,朝着赵昆看过去。

“你说多少?”

“八十万斤,这只是今年的产量,等到了明年,预计产量大约还能往上差不多翻上一番。

之后每岁的收获大约就是在一百五六十万斤的样子。”

“……”这下不仅仅是李世民的脸色僵硬,饶是微表情一向控制得很好的长孙皇后也不禁有些花容失色。

一百五六十万斤,长安城内的胡椒大约八贯一斤,一百五六十万斤,那相当于多少财帛……

不过好在,李世民终究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深呼吸了几下之后,总算是稳住了心神。

而那边的李明达抓了几把好奇地闻了闻之后,就把胡椒给搁回到了箱子里边。

转过了头来,看到亲爹努力控制表情的样子,李明达伸手过去握住了亲爹的手小声问道。

“爹爹,胡椒,很值钱吧?”

“何止是值钱,此物价比黄金啊……”

……

李明达一脸恍然的模样,然后朝着李世民嫣然一笑。

“爹爹,那你都拿去吧,女儿不要。”

“你这孩子,说什么傻话,这可是你在汉唐商行的分红,又不是为父的。”

“可我是你的女儿呀?”李明达昂起了可爱的小脑袋瓜子道。

“爹爹是大唐的皇帝陛下,要操心整个天下的事情,更要顾念天下万民。”

“女儿听娘亲说,前些日子,爹爹还在为救灾的钱粮发愁,作为大唐的公主,自然要为父皇分忧……”

李世民呆愣愣地看着跟前这个爱女认真地侃侃而言。

亦看到了长孙皇后满脸慈爱地看了眼闺女,目光又落在了自己身上。朝着自己微微颔首道。

“夫君,既然这是小兕子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

第1332章 一穷二百,身上除了一把刀,屁都没有

看着这个日渐成长,却仍旧是那样贴心的小棉袄,李世民不禁眼眶湿润了。

内心感动满满的亲爹蹲了下来,看着跟前这个出落得越发亭亭玉立的闺女露出了宠溺的笑容。

“这既然是小兕子的一片心意,那爹爹就收下了……”

一万三千斤的胡椒,放到市面上去,那可就是十万贯,对于大唐天子而言,这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李世民唏嘘感慨一番,让那赵昆将那一万三千斤胡椒收入内库。

另外,让赵昆将那属于太上皇白嫖来的一千三百斤送往大安宫。

就在李世民吩咐诸事的当口,长孙皇后却悄声地问起了闺女,怎么会突然想着把这么多的胡椒都送给爹爹。

看着娘亲那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目光,还有那张永远令人觉得安心的脸庞。

李明达先是扭头看了一眼亲爹在那边忙,这才得意地道。

“程三哥哥说,汉唐商行是得了爹爹的托庇才得以在我大唐各地顺利做生意。”

“做生意,自然不能忘记自己是靠什么赚的钱,所以,汉唐商行秉承的经营理念是要有商业道德,以创造社会财富,服务于天下为已任。

程三哥哥还说,就跟做人一般,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他们在泸州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泸州才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好起来……”

看着自家闺女那副洋洋得意的模样,长孙皇后忍住笑,目光忍不住越过小兕子朝后方看去。

已经鬼鬼祟祟地凑到了闺女身后边的李世民整个人都不是滋味。

总觉得闺女这一会向外,一会向内的胳膊肘拐得自己这个老父亲心中生疼。

李明达看到了娘亲的眼神变化,扭过了头来,朝着亲爹嫣然一笑。

面对着闺女的笑容,李世民只能勉强一笑,不过仍旧忍不住吐了一个槽。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能够说得这么好听的,也就程老三那个马屁精。”

但是吐完了槽之后,李世民则不得不感慨地道。

“若是世间商贾,都能够有他程三郎这样的觉悟,天下少事矣……”

长孙皇后嫣然附合道。

“是啊,夫君,只可惜,我大唐只有一个程三郎,也只有一间汉唐商行。”

“观音婢言之有理,汉唐商行虽只有一间,不过没关系,日后这汉唐商行定会成为我大唐商贾之表率。”

……

到了黄昏,刚刚用罢了晚饭,正在跟妻子愉快地吹牛打屁的李世民,却收到了来自于泸州大都督府的上奏。

长孙皇后看到了那名宦官趋步于前,递来了一份折子,还有一个显得十分厚实的信封。

不禁有些好奇那个信封里边到底装的都是什么玩意。

李世民同样也很好奇,不过他还是先打开了奏折,这才只扫了两眼,李世民就不由得眉头一皱。

很快就将那份折子搁下,将那封厚实的信封打开,拿出了里边的十多张信纸……

只扫了几眼,李世民的脸色就变得慎重起来,凝神专注地仔细读着每一行字句。

一旁的长孙皇后则替自家夫君侍弄着红茶,剪一剪烛芯。

夫妻二人,就这么在摇曳的灯影中渡过长夜……

……

第二天一大清早,刚刚散了朝会,李绩还没离开,就被宦官请到了甘露殿。

步入了甘露殿,就看到了表情显得有些复杂的大唐天子正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臣参见陛下。”

李世民笑眯眯地朝着李绩示意之后,拿着一份折子递了过去。

“李卿来了,快快坐下吧,来来来,你且来看看这个,这是来自于泸州大都督府的折子。”

李绩有些懵逼地接到了手中,摊开仔细一打量,旋及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

“陛下,这可是好事啊,没想到,臣还在这里发愁,到了剑南道后,怎么去利用好剑南道的十府兵马。”

“倒没有想到,吴王殿下他们,就已经先给臣备下了这么一份厚礼。”

“这的确是好事情,以好勇斗狠,又擅跋山涉水的獠人组建成军。”

“这样一来,卿南下前往剑南道,又相当于是多了一只精锐之师。”

“只不过,这可不是府兵,也不是蕃兵,而是募兵。”

说到了这,李世民不禁有些蛋疼,从案几上拿起了那封足足写了十数页的书信。

想了想,还是递给了李绩,示意他好好瞧瞧。

大唐的军事体制有两种,一种就是府兵。

所谓的府兵就是国家不花钱,免他们的税赋,让他们为国家效命作战。

第二种,则是蕃兵,蕃兵的意思类似于仆从兵。

例如大唐在北方,征召铁勒部落又或者是一些突厥部落为大唐征战。

只需要命令他们的部落首领,同样,还是不需要大唐在那些士兵身上花钱,只需要给部落首领一笔丰厚的赏赐就可以了。

偏偏现在,泸州大都督府居然搞出了第三种军事体制,募兵。

当然,泸州大都督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这些獠人悍勇好斗,但是都是出身于泸州的深山老林。他们愿意归附朝廷,为朝廷效命。

泸州大都督自然不好拒绝这些獠人的这份心意,如果断然拒绝,指不定这些獠人觉得朝廷是不信任他们。

反倒容易生出异心,第二就是,这些獠人十分的贫穷,他们可不像大唐那些富户出身的府兵。

他们简直就是一穷二百,身上除了一把刀,怕是衣服都不齐整,连兜裆布都没有一条。

所以,想要让他们为朝廷效力,就需要解决他们的装备问题,这就得花钱。

另外,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军人,偏偏他们又都是青壮劳力,所以,还得需要军饷。

还有就是,之前所投靠的五百獠兵,全部都是薛州獠人。

如果士卒全部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这样容易出问题。

所以在无奈之下,泸州都督府只能又招募了五百泸州诸獠的锐健之士入伍。

现在的问题是,泸州大都督府,希望朝庭能给给这些獠人一个真正的名份。

而不是搞成地方武装力量,这一点,泸州大都督府的折子里边写得十分的明确。

所有的军队,都必须隶属于朝廷,隶属于大唐皇帝陛下,绝对不允许出现募兵性质的地方性武装。

第1333章 咱们可不是拥兵自重,别有心思和想法的封建军阀

甚至于,信中还恳请陛下能够从现在就下达定规,甚至写入唐律之中,如此一来。

就能够从根源上达到有法可依,杜绝形成地方军阀的可能性。

李绩看着这份厚实的书信,看得啧啧称奇不已,眉飞色舞。

“陛下,臣实在是没想到,他们居然能够有这等见地,实在是极为难得啊……”

李世民点了点头,抚着长须,虽然仍旧板着脸,但是眉眼间的激赏之色怎么也掩饰不住。

“想必你也能看得出来,这封书信,虽然是吴王的手笔。

但实际上,就是程三郎那小子蹲在后边叽叽歪歪。”

“陛下英明,不过臣也觉得,程三郎说言,绝非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