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896章

作者:晴了

刘大掌柜抹了抹手,然后探进去,直插深处抓了一把,凑到了眼前仔细地打量其性状,又凑到鼻子下面轻嗅了嗅。

松开之后,接过了一旁的商行管事递过来的一个小巧的金属钵,将两枚白胡椒丢进去,然后在里边碾碎。

这才探头往前轻嗅,然后脸色一变,猛地扭头朝着一旁狠狠地打了一个喷嚏。

这才舒爽地揉了揉鼻子,满意地拍了拍这个盒子。

“我说杜掌柜,就这种质量的,老夫要四百斤,没问题吧?”

“当然没有问题。”

“那好,走,带老夫去看看货,没有问题,咱们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行,还请刘大掌柜稍等,温管事去吧去备货,一会请刘大掌柜亲自验货。”

那位温管事将这个木盒子再次盖上,然后撩起前襟快步而去。

杜掌柜叫来那名一直站在旁边犯傻发呆的店伙计,让他把这个装满胡椒的木盒子送到前面铺子去,算是当成样品展览。

不大会的功夫,温管事再次回到了这间贵宾接待室,称四百斤胡椒已经备好。

……

刘大掌柜亲自一箱箱的仔细验货,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一批白胡椒,都没有被雨水或者是海水浸泡过。

直到等下人送来了财帛,看着自己家的家丁,将那四百斤胡椒,小心翼翼地搬上牛车,被送出了汉唐商行之后,刘大掌柜这也才轻松了些。

“刘大掌柜,杜某着实有些好奇,你买这么多胡椒做甚?”

“就算是办宴开席,似乎也用不上这么多吧?”

刘大掌柜一想到自己指不定就能够凭着这四百斤胡椒。

转手就能够把自己为了买这套西域琉璃茶壶花出去的三千多贯给赚到手,不禁心情大好。

“想必杜掌柜你这里剩下的胡椒,想必不多了吧?”

看到刘大掌柜那副意气风发,神情气爽,如今占了天大便宜的模样。

杜掌柜直接就呵呵了。

不过,作为一位优秀的掌柜,自然不会随意地泄露自家商行的底。

杜掌臣只是腼腆一笑言道。“也还剩有一些,若是刘大掌柜你若需要……”

“看在咱们是多年致交老友的份上,刘某也不多占你便宜。

只是想要劝一劝杜老弟你,你们这汉唐商行剩下那些胡椒,赶紧把价格提上一提,别提多,翻个倍就成。”

“???”

第1329章 这才仅仅是开始而已,细砂糖,不久就可上市了

杜掌柜一脸懵逼地看向洋洋得意的刘大掌柜,整个人都有些不太理解。

“刘大掌柜,你此言何意?”

“看来你是真不知道,老夫的儿子如今正好在广州那边办事。”

“遇上了一位常年跟我们刘家打交道的胡商,从他那里,我家大郎知晓了一个事情。”

“从西域行来的一只海船商队,在那边遇上了风暴,十艘商船,来到广州的,只有三艘。”

“这只船队运来了大量胡椒、小茴香一类的香料。”

“不过,这一回,所有运送胡椒的船只,都沉入了无尽的汪洋里边……”

“这消息怕是才刚刚在广州那边传开,所有的胡商都已经开始捂着手中的胡椒了。”

“刘大掌柜,你,你所说的消息是真的?!”杜掌柜的眼珠子直接鼓了起来。

“咱们哥俩相交多年,刘某向来以信义为先,这等事情,若是不笃定,老夫怎么敢胡言乱语?”

杜掌柜吸着凉气,目光直勾勾地看着这位拍着胸口打包票的刘大掌柜。

一想到汉唐商行的窑库里边的那两万九千六百斤胡椒……真恨不得直接翻个倍售卖。

这位刘大掌柜,怕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面对的汉唐商行手里边,到底存有多少胡椒。

不过,杜掌柜这边才刚刚送走了刘大掌柜,就再一次迎来了从陆路赶来的汉唐商行的信使。

这位风尘扑扑的信使步入了汉唐商行之后,抄起了水先灌了一气,这才从背负的书信里边拿出了一封。

杜掌柜看罢此信,不禁有些唏嘘,罢罢罢,虽然不能翻倍赚,可好歹能提高到十贯来售卖也是好的。

……

短短十多天的光景,西域胡商运送香料的商船遭遇大风暴,几乎全部覆没的消息。

顿时令大唐沿海的香料市场价格陡然拔高了一大截,特别是所有香料中,最金贵的胡椒,更是直接被那些各地的胡商当成了奇货可居。

毕竟大家手头的存货都不是很多,自然能有多贵,就卖多贵。

但是很快,广州、泉州、扬州、明州这些胡商云集的大型贸易集散地的胡椒。

价格是提了,除了最开始几天,惹来了一些消息通动的权贵人士大肆买进之后。

甚至那些想要屯货慢慢享受的顾客,则纷纷上门要求退货。

甚至还有人威协这些胡商,说他们是散布假消息,就是为了恶意炒高胡椒价格。

一定会告到官府要个说法云云,这帮子胡商,只能悻悻地捏着鼻子给那些颇有身家又在当地甚有权势者退了货。

大家都决定咬牙,等到这些唐人家中的存货用光之后,看他们到时候还会不会嫌弃贵。

可结果就是,五天过去,十天过去,已经等不下去的胡商终于收到了消息。

那个背景极其深厚的汉唐商行居然也在卖胡椒,他们的胡椒价格也上涨了一些。

但是最贵也只卖十贯一斤,远远比不上胡商的十六贯一斤。

一干胡商不禁有些懵逼,都在纷纷打听,这汉唐商行从哪搞来的胡椒。

可实在是打探不出,联系起汉唐商行的商品多来自于剑南道或者是长安。

有可能是通过跟陆路胡商,采办了一批胡椒拿来赚钱。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等,他们的胡椒总会有卖完的时候。

这一等,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整个广州的百姓,甚至是更远一些地方的人赶来大量的采购胡椒。

而广州汉唐商行的胡椒,仿佛随时随地都有货,每天的销售客,少的时候几十斤,多的时候甚至是三四百斤的样子。

居然还有货,这下子,反倒是那些胡商自己撑不住了。

毕竟相比起其他的香料,胡椒这种还能当作药物的香料,是最受欢迎的。

其他的香料在香料市场的占比,实在是不算很高,这也是为什么胡椒能够价比黄金的原因。

于是乎,他们也只能勉强地将胡椒的价格也降到了与汉唐商行同一水平线上。

交州,程安等一干管事,将那一封封来自于江南与岭南地区汉唐商行分行的书信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好,实在是太好了,咱们之前怎么估算的来着,原本还以为,今年胡椒园的这点产量,能够到下一次收获之前卖光就算是庆幸的。”

“现如今看来,怕是最多年末,咱们的这些胡椒凡非得卖得一干二净不可。”

“七十二万斤……那是多少钱来着?”

“真特娘的发了,发大发了。”

“看来,种植胡椒,果然是很有搞头的嘛。”

“就凭今年卖出去赚到的钱,扣掉咱们这两年在交州的投入,还能赚到这个数……”

“诸位弟兄,这才仅仅是开始而已,可别忘记了,咱们的细砂糖,再过一两个月,也就可以上市喽。”

看着这些诸位管事兴奋得难以自己的模样,程安也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浊气。

这一次采收到的胡椒,不但清偿了之前所有的花费,还能够狠狠地赚上一大笔。

这可是足以让顶尖勋贵都会怦然心动的巨款。

不过,这些钱当然不能完全用来分红。

根据汉唐商行的章程,扣除掉所有的运营成本之后。所赚到的纯利,需要拿出一成来扩大经营。

还需要拿出一成来,进行慈善事业,慈善事业,自然包括、修桥、造路,开办蒙学堂等。

这可不是汉商唐行起的头,而是华夏民族的由上到下的传承。

先秦时期,《周礼·地官司徒》中的“保息”政策,可能就是华夏最早的社会福利政策。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前两策是由国家扶助养老和扶幼,第三条则是国家救济鳏寡孤独(此四者谓之穷),第四条则是国家扶贫济困,五是宽惠残疾人……

《礼记》里边也有反应周礼福利制度的描绘。

到得汉朝之时,朝廷也同样会就老年人的福利作出定规,以及救济鳏寡孤独。

到得南北朝时期一直到唐朝,也仍旧延续着这一制度。

这可不仅仅是人设问题,而是深刻在华夏民族骨子里边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

第1330章 老爷,咱们老程家的分红胡椒差不多三万五千斤

再说了,汉唐商行的最大靠山是谁,自然是当今天子,如果汉唐商行赚到了大笔的财物。

一干股东全都拿来花天酒地,把那位给惹毛了怎么办?

再加上程处弼在泸州,利用官府的权威使之,以及汉唐商行的以利诱之。

双重作用之下,已然使得当地的獠人,渐渐地从最开始的抗拒官府,到信任官府。

这也是何以泸州能够短短数载,让那些獠人能够摆脱被獠首的控制,从而都幸福地走上了丰食足食快车道的原因。

汉唐商行在诸獠开办的蒙学馆,以及扫盲学校,也在其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自然,程处弼不会吝啬把自己从泸州得到的经验,传授给一直在交州都督府一地辛劳的汉唐商行交州分行的诸位管事。

“如今看来,咱们大唐对于香料的消费情况,还是很可以的嘛。”

“今年的情况,倒是让我们弄明白了一件事情,咱们这交州,果然是大有可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