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869章

作者:晴了

“唉……顾某也想,可是,有些人却不乐意让本都督在这里继续呆着。”

李大保笑眯眯地抚着长须道。

“大都督,你真以为,就那些个世家,真的能够动摇得了大都督你在这交州的地位?”

“还请大都督安安稳稳地继续呆着便是。”

顾达剑眉一扬,看向了李大保,认真地问道。

“大保兄弟这话可有凭依?”

“大都督莫要忘记了,汉唐商行的后边,可不光是大唐的武勋世家,更有陛下作主。”

“大都督的奏折,也快到长安了吧,而诸位管事寄给各家主公的信,也应该差不多了……”

“那些世家,只为一已之私,而大都督所考虑的,乃是陛下长久经略交州之策,一眼就足见高下。”

“听到老哥你这么一说,顾某这心里边可就踏实多了。”

“现如今那些世家所采办的田地,有好几家只是种植了少量的三季蹈,其他的田地干脆什么都不种。

唉……顾某与邓知州反复商议多次,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只要他们能够交够田地税赋,本官就不能拿他们如何。”

“不过倒是也有几家,种植了甘蔗……”

“大都督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关中、中原的世家,大多都老老实实的遵照大都督你的意思来办。”

“而山东世家的态度则要暧昧一些,唯有那些远离中枢的江南世家……”

哪怕是此屋内只有他们二人,但是二人交谈的声音还是越来越低。

顾达亲自将李大保送到了屋外,看着这位相知多年的老兄弟快步而去之后。

这才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室内,提起了跟前的酒壶晃了晃,不乐意地吆喝了声。

让人拿来了一壶美酒,这才又给自己满上,美滋滋地灌了一杯。

将那个颇有份量的木箱子再次打开,抓起了一把胡椒,凑到了鼻子跟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顾达好歹也知晓,这交州一带,根本就没有谁种植过胡椒这种金贵的香料。

当时听闻这帮子小年轻搞出个什么汉唐商行下来搞胡椒种植,只当是一帮子年轻人瞎胡闹。

而那帮子大唐的武勋重臣,借机遣人到交州来大肆采办田地才是根本。

再加上汉唐商行买下了那万亩山林之后,几年都没见动静,顾达都快要把这事给抛在脑后了都。

结果,今日是李大保送来的胡椒,让顾大都督这才知晓,原来,种植胡椒真不是开玩笑。

自家亲儿子也在这汉唐商行里边有三股,光是一成胡椒产量中的三股,就足以价值数万贯之巨。

一想到之后的收益和分红,顾大都督忍不住又干了一杯美酒。

有了汉唐商行,还有那一帮武勋世家,又牵扯着亲王、公主殿下这样的强硬背景。

这个钱,只要汉唐商行在,那么就能够一直赚下去。

听闻汉唐商行可是又在那西北的凉州,又得陛下赏赐的数十万亩荒地种植棉花以制白叠布。

顾大都督越发地庆幸,自己当时也有些不乐意被调配到这大唐极南的交州都督府来任职。

但好在,在李靖的劝说之下,硬起头皮,远涉万里,到了这里。

本想就在这里混上几年日子,再调往他处。

结果没有想到,正因为是自己在主持交州都督府,才会获得跟大唐一干武勋大佬联合干大事的机会。

更让自家也成为了那必定会成为大唐第一豪商的汉唐商行的股东。

一思及此,顾大都督抓起了一把胡椒,由着这些胡椒从指缝落回箱子里,这才心满意足地长叹了一口气。

“大树底下好乘凉,古人诚不欺我也。”

第1290章 特娘的,这交州可真不愧是一块宝地

李世民打量着跟前的那些弹劾交州都督枉顾君恩,干扰农事。

甚至强行让治下百姓种植甘蔗,闹得交州怨声载道的奏折。

还有那从交州呈递而来的交州大都督顾达,邓知州的自陈奏折。

当然,还有来自交州绣衣使的呈报,只是交州绣衣使的呈报,李世民自然不会摆在案几上。

抚着长须,面色阴沉,而在殿内,此刻的气氛则显得有些死寂。

房玄龄这位大唐宰相,双目微眯,似乎事不关已,只是时不时闪过的冷冽目光,泄露出一丝嘲弄之色。

马周此刻正在小声地跟魏征在交流着什么,魏征的脸色颇有些难看。

毕竟他就是御史台的主掌者,今日这突如其来的弹劾,他却并不清楚。

反倒是方才有好几位官员出来呼应,魏征这才算是明白了过来。

“交州都督顾达,乃是一位能吏,主持交州都督府军政诸事,办得相当不错。”

“可是现在,却有人弹劾他干扰农事,让百姓禁种粮食,反而督促百姓种植甘蔗。

又准那汉唐商行强行采办用以制糖,闹得整个交州怨声载道。”

说到了这,李世民陡然呵呵一笑,只是这笑声显得太冷,没有谁敢站出来附合。

程咬金等一干汉唐商行股东的长辈们一个二个全都不太乐意地鼓眼了眼珠子。

目光如刀子一般,落在那几个官员与御史身上。

看着这帮子气焰滔天,目光恶毒的大唐名将,那些弹劾顾达与汉唐商行的官员与御史都不由得压力山大。

但问题是,这些弹劾奏折并非是他们的本意,而是来自于他们身后的那些人。

这就是世家出身的官员的无奈之处,哪怕是他们知晓事不可为。

可是终究那些远在家乡的长辈们,世家的主宰者,他们的话语权哪怕是左右不了朝堂。

但是却可以左右得了他们这些人的仕途,甚至是生死……

让他们不得不硬起头皮,为了世家的权利而努力展示自己的价值。

……

李世民却连看他们一眼的兴趣都没有,指了指案几上的另外两份奏折,语气仍旧显得那样刻板地道。

“不过,交州都督顾达等人的自陈奏折,也很有道理。”

“交州都督府所辖之地共有交、峰、爱、仙、鸢、宋、慈、险、道、龙十州。”

“虽然辖地广袤,却地广人稀少,十州之地,人口也不过十万户,五十七万口。”

“而今交州大兴开垦田地,种植三季稻米,光是交州一地的良田,已然开垦了两百万亩有余。”

“若是尽数种植三季稻米,一亩地一年三熟,一年下来便可得七石半。

哪怕是去掉个零头,这一年下来,两百万亩水田,岁入就有一千四百万石之数……”

说到了这,李世民有些牙疼地吸了口气。特娘的,这可真不愧是一块宝地。

李世民犹记得去岁的时候,长安城东的永宁乡七万三千亩土地,收粟也才不过八万五千石。

永宁乡的田地还多是中田,也有一部份的良田。折下来,一亩地约合一点一六石。

如果是两百万亩,那收粟也才不过二百三十二万石。

这跟交州的水田相比起来,让李世民的眼珠子都有发红的架势。亩产足足是关中的七倍……

而同样,这个数字在报出来的瞬间,大殿之中,也是同样讶然之声不绝于耳。

一干人等都有些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了,这样的亩产,可真特娘的豪横得厉害。

一亩地,收七石半,就已经足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就问你怕不怕,两百万亩,那岂不是……

李世民定了定神,看着那些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臣工们,半天之后,这才咳嗽一声。

打断了大家的叽歪,继续给出一个令人蛋疼的数据。

“而交州一地,至今不过有户三万两千,口不过十八万,这其中有一万户是这两年才迁徙到交州的。”

“按我大唐一人年食六石计,一千四百万石,足供我长安一年所食至少还能存下差不多一半,也就是七百万石。”

“而那交州之地,人口不足长安两成……”

说到了这,李世民很刻意地顿了顿,果然不出预料的听到了那异口同声的吸气声。

听到了这样简单明了的对比,所有人都牙疼般地吸着气,十八万人口,种出一千四百万石粮食。

……

这特娘是要上天的节奏吗?一想到如果一千四百万石,哦不,哪怕是只有四百万石粮食运入关中。

都会让关中的粮价下降至少两到三成,想想就觉得恐怖。

而且,这才仅仅只是开始而已,交州完全就是平原,除了住人之地还有河流外,几乎都可以耕作。

“若是两万亩田地,种植三季稻米,人口不及我长安两成。

等到一岁粮食收尽,那交州的粮价,会跌成何等模样?这一点,不用朕说,诸位卿家想必也能有体会了吧?”

“正是因为如此,顾卿家与邓卿经过了反复的商议之后。”

“找到了汉唐商行,希望汉唐商行所采办的田地,不要种植粮食,转而种植甘蔗以制石蜜。”

“一来,汉唐商行自己若不种植粮食,可以在当地向百姓采办粮食。

这二来,种植甘蔗用以制石蜜,虽然获利不丰。”

“但至少可以杜绝一旦交州一带粮食过多,又因为地处偏僻,难以运出,而至谷贱伤农之事发生。”

“而且,交州都督府军屯的田地,也都改为种植甘蔗,到时候以市价售予汉唐商行。”

“另外,交州都督府下令,所有新开垦之田地,不得耕作三季稻,只许种植甘蔗……”

说到了这,李世民抚着长须不再言语,眯起了两眼,打量着一干殿中的臣工。

魏征这个时候步出了列班,朝着李世民一礼之后,铿锵有力地道。

“陛下,臣以为,交州顾都督此事虽然有先斩后奏之嫌,但事急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