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844章

作者:晴了

甚至指着那些喜欢吃竹子的大耗子告诉那位薛州獠首禄能,说他最喜欢的美味,就是那玩意。”

“不愧是咱们大唐天子的血脉,居然连那些咱们泸州人都不乐意吃的玩意都敢吃……”

“……”程三郎面色朱紫。神特么的麒麟臂,老子没有那玩意好不好?

胳膊冒什么鬼的红光,老子那是下油锅动作慢了,被烫红的好不好?

还特娘的刀枪不入,你们怎么不说老子三头六臂?

“……”房二郎一脸黑线。神特么的抱着三百斤的石锁围着大都督府狂奔十来圈,老子又不是怪力神魔。

“……”李恪摸着自己英俊的面孔,不乐意地拉着个脸。

要不是父皇要我爱民如子,信不信老子抄起大棒棒让你们这些胡说八道的家伙见识一下本王的厉害。

神特么就好吃耗子,老子吃的是竹鼠!竹!鼠!

旁边的一干护卫们面容扭曲,一个二个就跟特娘的重症便泌外加痔疮犯了似的。

时不时还会有类似漏气的哑屁声响起来。

看得程处弼真恨不得抄起烧红的烙铁给他们每个人都来上一下,替他们好好的治治腚眼。

一路上,从大都督府出来,一直到泸州城门口,但凡是那些认出他们三个的泸州百姓。

都会在那里叽叽歪歪着类似的八卦,偏偏还有不少往来于泸州城的獠人。

看到了他们三个之后,也同样指指点点,一副胆寒若栗的模样。

更是增添了这乱七八糟流言的可行程度。

三人一行拉着脸终于蹿出了泸州城之后,李恪这才长长地吐了一口浊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泸州的百姓怎么那么碎嘴,都快赶上长安的那帮了。”

“唉……小弟我明明就搬着那石锁走了几步,怎么到了那帮人的嘴里边,就给编排成了那模样……”

房俊满脸忧伤地叹了口气。

心理承受能力最好的程处弼已然调整好了心态。

“行了,他们爱咋传就咋传去,咱们也总不能因为他们这样子胡说八道就去收拾这些百姓吧?”

李恪一想也对,不过,旋及又皱起了眉头。

“处弼兄,这要是传到长安,咱们弟兄三个的脸还要不要了?”

程处弼扫了一眼自己那条早就已经恢复了正常色泽的右臂,活动了下,感受着那条胳膊的力量一面说道。

“那怎么办,传就传呗,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咱们弟兄又不是没被传过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

“……”李恪与房俊一脸黑线地看着这位厚皮实脸,一副不以为然模样的处弼兄。

的确,论及脸皮的厚实程度,二人自认不及处弼兄万一。

第1252章 这个时代可没有工业机械化,那咋办?

从泸州到泾南并不远,麻烦之处在于要过江,而泸州的码头是位于沱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这里的江面较为开阔,流速趋缓,利于行舟。

等到他们一行人赶到了距离那水泥厂尚有数里时,就已经能够看到前方那升腾的烟气。

现如今,已经建设完成的一共是七个水泥窑,现如今只有三个水泥窑正在试烧水泥。

另外四个窑则仍旧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毕竟得试验出适合的配比之后,才能够正式开始生产水泥。

原本程处弼想要烧红砖,但是很快就发现,烧制出来的红砖质量实在是不怎么样。

而且红砖放在室外不耐冻也不耐日晒,同时也很害怕潮湿。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红砖房一般里里外外都会刷上厚厚的石灰的原因。

就是为了防止红砖受到风吹日晒雨淋而加速损坏。

但是青砖那玩意就不一样了,青砖的质量虽然极好,但有一个问题。

烧那青砖太费功也费时,要在烧成高温阶段的后期将全窑封闭,再在窑顶浇水降温,五六天之后才能够开窑。

费工又费时,实在不适合大量快速的生产,所以,程处弼犹豫了数日之后。

终于把注意打在了混凝土实心砖上。所谓的混凝土实心砖。

其实就是利用粉煤灰、煤渣、煤矸石等作为主要原料,用水泥做凝固剂,不经高温煅烧而制造的实心砖。

程处弼作为一位很有道德底线的好人,还是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

最主要还是,这里的水泥厂每天都会消耗掉大量的煤,燃烧之后的煤渣,还有煤矸石,以及一些粉煤灰。

完全可以用来制作混凝土实心砖,既不浪费这些燃烧之后的废料,又开能够保护环境,绝对是一方两便。

重要的是,混凝土实心砖不需要再煅烧,直接可以搅拌制作成型。

至于配比到底怎么来,呵呵……那就试呗,老子有的是财帛,有的是原料,怕个鸟?

……

一行人赶到了这水泥石后,李恪看着前方那一大片的平地,看着那一座座耸立在长江岸边高高耸立起来的巨大水车。

还有那三座窑此刻正在喷吐着浓浓的黑烟,还有大量的工人。

正在用大量的竹子,搭建起一座座的竹楼,以供那些工人们居住。

更远的地方,则是一座座座巨大的黑色山坡,那里则是堆煤场。

“现如今,长宁獠运来的煤炭已经差不多将近五十万斤的样子。”

“居然这么多?”李恪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手中的马鞭指了指水泥厂的方向问道。

“那么多的煤碳,这里能消耗得了吗?”

“呵呵,贤弟你多虑了,这么说吧,根据那些工部官员之前的计算,烧出两千斤熟土,需要差不多三百斤煤。”

“而烧制水泥,如今大概也有了个数,差不多就是两千斤的水泥,需要五百斤的煤。”

李恪不明白,但还是胡乱点了点脑袋又问出了一个新问题。“那一里路咱们需要多少水泥?”

“呵呵,这个嘛,那就太简单了……”程处弼直接就乐了,好歹自己有个在养护段的铁哥们。

对于这些玩意,经常听这货叽叽歪歪吹牛,自然是清楚得很。

“咱们原本的官道,宽度只有一丈,现在我准备修宽一丈五的路面,光是水泥,一里路大概需要差不多十五、六万斤水泥。”

“……”李恪的脸色不禁一黑,半天才道。

“处弼兄,那照你这么算下来,咱们得烧多少水泥,才能够修得完这泸州的道路?”

“我哪知道,反正现如今最需要修的,就是从泾南到码头,还有就是从泾南道淯州的官道。”

“只要这条官道能够修好,让淯州的井盐,不再因为官道的年久失修而时断时续,咱们就是大功一件。”

“只要有了这条路为样板,咱们再修其他的官道,那我们就不但已经有了足够的熟练工匠。

而且还有了修筑水泥官道的经验,到时候,肯定会十会快捷。”

就程处弼所知,后世的半机械化作业,一公里,几台车,然后三十个工人的施工队,一公里也就十天的功夫。

当然那是后世,这个时代可没有工业机械化,那咋办?自然只靠人海战术。

……

等到程处弼等人赶到了之后,驻守在此的工部官员兴冲冲地前来见礼。

“下官见过殿下,见过程长史,见过房典军。

我等与一干工匠这些日子没日没夜的操劳之下,幸不辱命,终于制作出了合乎长史要求的水泥。”

“样品已经搞出来了?”程处弼听得此言,当即问道。

“正是,诸位上官往这边请。”

程处弼等人随着这位工部官员,来到了一处十分平整的地面,地面上,摆着一堆堆的碎裂的灰白色如果碎石一般的东西。

那些自然是之前测试之后的废弃物。

而他们的跟前,则是好几块长宽都约在三尺左右,厚度约在三寸三分左右的水泥板。

旁边则摆放着八个石锁,大的两百斤,足有五个,之后就是一百五十斤,一百斤,还有五十斤的各一个。

这位工部官员看到了李恪与房俊这二位懵逼的表情,笑眯眯地一礼后解释道。

“这是程长史教我们的一种用来测试水泥质量的手段。”

“我们会用烧制出来的水泥搅拌出混凝土之后,制作出这样几块规格相同的水泥板。

然后采用几种方式,来测试这些水泥制作的混凝土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当然,这些办法,也是程处弼自己想出来的,虽然是闭门造车搞出来的点子。

但是程处弼觉得自己已经真的尽力了,毕竟老子又不是专业搞建筑的,能够想到办法来测试就已经很不错了。

例如其中一块水泥板会放在用青砖堆砌起来的空心井上方,然后往上面摆上石锁,看看它的承重能够达到多少。

然后就是,将水泥板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往上面摆放石锁,看看多少重量它才会开裂。

反正这个年头,最重的玩意,怕也就是能够拉两千斤的牛车。

第1253章 拿到荒地,为的是啥?为的就是种植棉花

所以,只要能够承受得住这个重量,那么铺设出来的官道,至少也能够达到后世乡村公道的级别。

至于高等级公里,高速公路啥的,呵呵,关老子屁事。有本事再穿越一个搞建筑业的穿越者来。

老子只是个医务工作者,能够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搞出乡材公路级别的水泥路面,就已经很阔以了好不好?

程处弼等人的到场,令在场的工部官员还有那些工匠们显摆之心更甚。

开始当着程处弼等人的面测试起了水泥板的沉重能力,看到那巨大的石锁,摆放到了水泥板上。

水泥板能够蔚然不动,程处弼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

特别是那块镶嵌在地面上的水泥板上,将那八个石锁都垒叠在水泥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