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803章

作者:晴了

最终,柴绍与苏定方恋恋不舍地告辞而去,直到柴绍与苏定方离开。

李世民这才呷着茶汤,打量着跟前这妖蛾子三人组,似笑非笑地道。

“方才,老夫听你小子的意思,似乎有意要向朝庭准备出征高昌的大军提供冬装?”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心中大乐,果然,不愧是他。

自己越大方,李世民反倒越不乐意白白占人便宜。

一旁的李恪清了清嗓子,朝着亲爹大起胆子道。

“父亲,我们准备以汉唐商行的名义,向朝庭捐献两万套冬装。”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直接就乐了。

“怎么,想要乘老夫心情好,给我灌迷魂汤,看来,你们这几个小子所图甚大啊。”

“不不不,叔叔你这话可真说错了,我们所图其实也没多大。”

“叔叔想必你也知晓了,这棉花耐旱,也可以在盐碱地中生长。”

“它最适合生长的地方,并非是关中,而应该是在陇右之地。”

“若是叔叔你若是觉得我等也算是为了朝庭干了件好事。

不如,允许我们汉唐商行,在陇右置地种植棉花,然后专门向朝庭供应冬衣。”

“还是不要钱?”李世民似笑非笑了问道。

程处弼可真不乐意了,皇帝大佬,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

大唐一套最普通的麻衣,大约是五十文左右,而冬衣一般是在百文。

如是是质量较好的,那就是一百五十文到两百文。

程处弼搞出来的棉布,他自己打了小算盘计算过。

扣除成本之后,棉布制作的衣服要比麻衣更物美价廉。

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工,麻的制作很耗时间,也很耗人工。

但是棉花则比麻好得太多,当然,这些小九九程处弼当然不可能明着告诉李世民。

毕竟,在商言商,自己捐助朝庭冬衣,那自然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不然,程处弼岂不就白瞎了?

“不不不,叔叔,我们虽有援助国家之无私情怀,但是我们汉唐商行,还是需要运营成本。

种植需要人手,采摘需要人手,还得纺线,还得织布,都得请人……”

李世民打量着振振有词的程三郎,旁边的李恪和房俊这两个家伙则一副呆若木鸡的模样。

哪怕是装的,至少也装得很像。

又是这小子当出头鸟,李世民抚着长须,眯起了两眼,陇右之地,地广人稀。

而且地域干旱,收成艰难,再加上时不时地有西域诸国,以及吐蕃、吐谷浑、突厥等的反复骚扰。

所以导致那边人烟较为稀少,但是,李世民多次有心往那边迁民以充陇右。

但是终于担心劳民,只能暂且熄了这份心思,但是现如今……

程处弼这小子折腾出来的这汉唐商行,先是蹿到了那交州要去搞胡椒种植园。

现在又想要蹿到陇右去种植棉花,自己会阻止吗?

当然不会,除了乐见其成之外,李世民实在是找不到任何说服自己拒绝程三郎要求的理由。

“朕大约需要五万套棉衣连棉手套,到明年夏初,你能不能做得出来?”

“五万套……”程处弼两眼眨巴,飞快地在脑中计算起来,自己搞出来的六十五万斤籽棉。

自已通过轧花脱籽,已经计算过了成衣率,大约是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虽然比不得后世的优质棉百分之四十多。

但好歹也算是很牛了,而六十五万斤籽棉,搞下来,怎么也能够搞出二十二万七千多斤皮棉。

一套棉衣加一双棉手套,加上损耗什么的抛起算就按四斤一套,五万套,那就是二十万斤皮棉。

程处弼的脸色瞬间一黑,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打量着这位笑眯眯好整以暇的呷着菊花枸杞养生茶的大唐天子,程处弼心中大恶。

“贤侄,你可要考虑好哟,若是你能让老夫满意,呵呵……老夫会给你们汉唐商行天大的好处。”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的脸顿时由阴转晴,不过觉得就这么答应,又有些不妥当。

一扭头朝着身后边的李恪与房俊看过去,看到了处弼兄投来的目光。

李恪直接就乐了,我爹就蹲跟前,你想让小弟提出反对意见,还不如直接弄死我。

“处弼兄,小弟我站在你这一边,你想怎么弄都成,不过家父肯定不会欺骗你的。”

另外一边的房俊一脸呆萌状,仿佛是个天真的傻孩子。

“处弼兄,我也觉得陛下说得好有道理,听陛下的吧。”

看到这两个汉唐商行的股东那怂得不行的样子,程处弼恨铁不成钢地闷哼了一声。

第1192章 准汉唐商行在凉州开垦五十万亩荒地种植棉花

赵昆赶紧扭开了脸,差点乐出声来。想不到,房俊那个憨小子跟程三郎混了没几个月。

也知道耍心眼了都,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李世民很满意,不愧是自家的孩子,嗯,那房二郎这小子也不错,不愧是自己未来女婿,有前途。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眼珠子鬼鬼祟祟转乱的程三郎……

看到这家伙一副贼心不死的模样,李世民乐呵呵地道。

“怎么,要不老夫就先离开,让你们仨小子商议出个结果再回来?”

很大气的说法,但是有个鸟用。

就这哥俩那德性,铁定把什么屁事都推老子身上。

还不如当面锣对面鼓的跟你老人家打打擂。哦不……是有商有量。

程处弼挠了挠下颔,无可奈何地只能自己心算一番。求人不如求已。

按照一匹布能得三套棉衣内外衬来计算,五万套棉衣,怎么也得请上两三百位织娘。

辛苦半年的光景,这也不是不行,不过,这就得看大唐天子乐意拿出什么样的好宝贝来换。

“叔叔,要不这样,若是汉唐商行能够交出五万套棉衣和棉手套。

还请叔叔允许我汉唐商行在凉州购买个一二十万亩荒地种植棉花。”

“凉州?”

程处弼用力地点了点头。凉州,也就是后世的武威。

其他程处弼不知道,但是他有个同学是甘肃武威市人。

曾经告诉程处弼,武威是甘肃省的种植棉花重要地区,仅次于酒泉地区。

说是每年都有几十万亩的棉花收成,当年有十多家纺织企业,他的父母就在当地的纺织厂工作。

所以,程处弼当然不会去犯错误地瞎找地方,他已经跟李恪等人详细地研究过地图。

凉州的话,还能将就一二,毕竟距离长安若是长途跋涉,一个来月的功夫就能够来到长安。

至于酒泉,远天远地的,高昌更是远得特娘的心碎,不在程处弼现阶段的考虑范围。

“这没问题。”李世民很痛快地点了点头。

“另外嘛,小侄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李世民看着搓着双手,笑得份外讨好的程处弼,嘴角一扬,这小子的戏肉来了。

“嗯,你且说说看。”

“其实这个要求很简单,小侄身为大唐的臣子,又是武勋子弟。

很希望能够为我大唐的武贲之士多作一些贡献。

所以,若是小侄希望你能同意,大唐军方的冬衣,全部从我们汉唐商行采购。”

“我们一定会以最优惠的价格,最优质的质量,为大唐军方提供最精良的冬装……”

……

程处弼说得很是斩钉截铁,就差没拿大巴掌一个劲地拍自己的胸口。

表达自己希望汉唐商行能够成为一家忠君爱国的优秀企业,为大唐军方作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听到了程处弼的要求,李恪瞬间就反应了过来,恨不得翘起大拇指向处弼兄赞上一声高,实在是高。

大唐兵马有近百万之数,哪怕是一件只卖个一百文,一年只采办十万件,那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

重要的是,有了大唐军方这个收货方,自己这才多出来的那些棉衣,自然就可以往民间发卖。

军人都穿不烂的棉衣,质量那么好,还物美价廉,你们不买,良心不会痛吗?

重要的是,保暖性铁定比那往麻衣里边塞芦花强太多。

寻常老百姓会不买吗?想想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这生意再薄利多销,一样赚得飞起。啧啧啧……

李恪瞪大的眼睛里边,仿佛正有一枚枚黄灿灿的铜板正在叮当作响。

房俊也一脸崇拜地看向处弼兄,别的不论,论急智,处弼兄这脑瓜子可真是好用。

难怪娘亲说,让自己好好跟程三郎学,哪怕学不会,在他身边呆多了,也能够多长几个心眼。

一想到被处弼兄坑得死去活来的斑斑血泪,换来的心眼,房俊觉得跟着处弼兄和为德兄混迹的这些日子。

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着社会的毒打,人生的艰辛。

是的,社会的毒打这个形容,正是出自于处弼兄之口,过去的他,不明白。

现在的他,很有深刻体会,足够写上好多页日记的那种。

……

李世民眯起了两眼,手指头在案几上敲打着,仔细地盘算着其中的利弊。

妖蛾子三人组则安静如鸡地坐着,静待着皇帝大佬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