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801章

作者:晴了

然后黑着脸径直入殿,不乐意搭理这三个成天闹妖蛾子的小混蛋。

但是,终究不乐意让他们三个继续在外面丢人现眼,入殿之后,回头喝道。

“你们……你们三个,给老夫滚进来。”

程处弼不乐意地翻了个白眼,老子方才话还没说完,你老人家就差点一扑趴栽地上摔个狗吃屎怪得谁来?

程处弼看到跟前的李恪犹豫不决,当既不乐意了。

你可是亲儿子,之前就商量好的,你不打头阵谁打?

看到他意欲后撤步,程处弼一手提着李恪的腰带,一手扶着他的肩膀。

“贤弟你小心点,后面有台阶,赶紧往前……”

正地旁边迈步入殿的赵昆就看到了程处弼生生将披盔带甲的吴王殿下提起来,摆放入殿。

“……”

李恪黑着脸,回过头来,程处弼已经缩到了俊哥儿的身后。

房俊看到为德兄那杀气四溢的目光,一脸无奈地抬起了手指朝身后指了指。

“你们愣在那里做甚,还不过来。你们三个穿成这副样子,又想要做甚?”

“叔叔,小侄我们可真是过来向你进献好东西的,只不过我们穿在了铁甲里边。”

“另外还有一套,是专门给叔叔你试穿的。”程处弼赶紧把背在背上的包裹解下,搁在了案几上。

然后转过了身来,跟李恪一起动手,替房俊卸甲。

“来来来,俊哥儿你先站好,我们给你卸甲,好让陛下先看看。”

房俊身上的铁甲渐渐地被卸下,露出了里边一件白色的造型简练,而且还十分修身的立领衣着。

李世民解了两下,没解开程处弼那小子系的死疙瘩,干脆起身凑到了近前。“这不是白叠布吗?”

“陛下,这是用白叠布制作的棉衣。”

房俊虽然已经是一脑门的汗,但是这个时候,仍旧不忘记自己身为模特的天职。

“……白叠布制作的棉衣?”李世民有些不太理解。

狐疑地打量着这三个年轻人,目光再一次回到了房俊身上。

终于推掉了浑身的铁甲,露出了那一身装束,一排漂亮的布扣子,衬显得上衣十分的简练而又贴身。

而下身让李世民更加的吃惊,他看到了,看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古怪装束。

“这是大口裤?不对,大口裤根本没有这么细的裤腿。”

古代的裤子,被称之为“绔”、“袴”,《说文·系部》中对于“绔”的解释为“胫衣也”。

古代人们所穿的裤子,并不分男女,而且这种“胫衣”没有腰,也没有裤裆,只是用绳子系在胫上,保护膝盖以下的部分。

这种裤子的问世,在当时就是为了保护胫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冬天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

不过,因为这种裤子的形式特殊,所以膝盖以上部分是没有保暖衣物来保护的。

这种衣物在当时非常昂贵,只有富家子弟才穿得起,因为在当时的中国棉花并没有普及。

这种冬日里用来御寒的“绔”都是用蚕丝制造而成,“纨绔子弟”也是由此而来。

当然,这种衣服毕竟保暖的位置有限,尤其是大冬天,裆下更是凉飕飕的,只保暖两条小腿,实在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从春秋战国发展到两汉时期,有裆的裤子就出现了,《史记》中记载这种裤子被称之为“犊鼻袴”。

但是这种裤子与前文中所提到的“胫衣”是完全分开的,它是专门穿在裆部的三角裤。

记住是三角形,而非丁字形,大家要正经一点,毕竟这是在普及历史知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受到了游牧民族生活文化的影响,穿裤子在民间开始流行开来。

这一时期的裤子做得比较宽松,而且两个裤脚十分肥大,在当时称之为“大口裤”。

所以将士们在上战场的时候,往往会在小腿上方扎上带子,束住裤口,更便于在战场之上进行各种激烈运动。

第1189章 定方兄,制衣工序最不复杂的就是白叠布

最初的时候,大口裤仅供行军作战的士兵使用,后来人们发现穿着这种裤子。

工作生活远比原来的那些传统衣裳上要更加方便得体,这种裤子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作为富贵人家,有些是用狐裘、貂皮动物皮毛所制成的这些裤子,又或者是用丝绸包裹鸟绒。

很多时候穷苦人家穿的都是用粗麻制成的裤子,然后往里边填充芦花以保暖。

但是现在,李世民却看到了一条从来没见过的,裤口如此细的大口裤,不,应该叫细口裤了都。

程处弼很麻利地替房俊解开了衣服上所有的扣子之后。

不待房俊反应过来,直接将棉衣扒拉了下来,讨好地朝着李世民递过去。

“叔叔你摸摸,厚不厚,舒服吧?”

李世民看着光着上身,很别扭地双手护在胸口遮遮掩掩的房俊。

又看了一眼程三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你们怎么就让他这么穿?”

程处弼回头看到房俊那臊眉搭眼的样,差点乐出声来,干咳了声解释道。

“叔叔,可不光他是这样,我跟殿下也是这样。

毕竟这玩意太热了点,这天气,里边再穿东西,不得闷死才怪。”

李世民仔细地打量着这件厚实的棉衣,程处弼则给他解释着这是将棉花填充在其中。

其保暖性还有便利性都远远地超过其他织物。

李世民挑起了眉头,打量着程处弼问道。

“棉花……朕倒想起来了,之前你在长安试种棉花,可是棉花已经种出来了?”

“是的叔叔,一亩地大约能采摘四五百斤的籽棉,脱籽之后,大约能够有一百七十斤的皮棉,也就是棉花。”

“一亩地,能得棉花一百七十斤?”李世民的脸色不由得一变。

“对啊,今年小侄一共种植了一千三百多亩棉花,收了大约六十五万斤籽棉。”

“……”李世民呆愣愣地看着程处弼,眼神亮晶晶的,如同在看什么好宝贝一般。

虽然程处弼早有准备,但是此刻,面对李世民那如同要吃人的目光。

仍旧觉得菊花一紧,赶紧夹紧双腿挺直腰板。

李世民轻抚着这白叠布制作的棉衣,又扫了程处弼一眼。

“你小子倒真是能耐,居然种出了棉花,可惜,朕可是听闻,这棉花若想要织成布匹,可是千难万难。”

“其实一点都不难。”李恪在一旁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李世民目光看向李恪,李恪赶紧指了指程处弼。

“父亲,是他,是处弼兄他有办法。”

没办法,面对亲爹压力太大,李恪觉得还是由处弼兄来解决较为妥当。

“你们……先把铠甲都卸了……”看着这三个造型古怪,因为太热而不停抹汗的年轻人,李世民无奈地道。

那边,赵昆倒是很有眼色,已经解开了那个包裹,露出了里边的一套白叠布制作的棉衣。

李世民走了过去,想了想,当既吩咐道。“速速去左卫大营,诏柴卿和苏卿过来见朕。”

程处弼与李恪也乘着这机会,赶紧把自己身上的铁甲给扒拉了下来,抹了把汗。

开始给正在那里认真地打量着那套百叠布棉衣的李世民解释。

上衣用棉花差不多一斤,裤子也差不多一斤,也就是刚好两斤棉花。

之所以制作得比较贴身,自然是为了方便将士们穿着之后,既不妨碍披挂铠甲,又利于他们灵活地做各种动作。

另外,还有棉手套,程处弼还特地搞了两种棉手套。

一种是五指棉手套,这是较薄的,还有一种是掌型棉手套。

这种则要厚实得多,但是,前半截是可以解开,露出五指做完动作之后,又方便地戴上。

就在程处弼正戴着手套,洋洋得意地展示着自己的小机灵的当口。

柴绍与苏定方二人终于连袂赶到了大宝殿。

这才一进殿门,就看到了程三郎、李格、房俊这妖蛾子三人组穿着古怪的衣着,不由得心中一梗。

“参见陛下,不知道陛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李世民指了指这三个年轻人。“你们且行看看他们身上的衣着是什么……”

“这是……这不是白叠布吗?”柴绍与苏定方对望了一眼。

“这里边填充的,莫非也是棉花?”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才开口言道。

“程三郎方才告诉朕,他要向朝庭献棉花,以供朝庭织布制备冬衣。”

“程三郎,你这是在逗着乐吧,一匹白叠布在长安售价数贯,不比丝绸便宜。”

“而且苏某听闻,这白叠布工序十分复杂……”

“定方兄,制衣工序最不复杂的就是白叠布。”程处弼直接就乐了,翘起手指头。

指了指李恪,指了指房俊,又翘起大拇指戳了戳自己胸口。

“这几件棉衣,就是用程某种的棉花制作而成的,从棉花织成布匹,再到制作成棉衣,前后耗时不过十天。”

“不过十天?!”柴绍与苏定方都不由得耸然动容。下意识地扭头朝着李世民看过去。

李世民表情十分复杂地点了点头。

“卢国公府在十天前,刚刚给程三郎送来棉花,所以,到今日刚好十天。”

“这怎么可能……”柴绍呆愣愣地看打量着这三人,目光一转,落在了案几上那套棉衣上。

抄到了手中,感受着这厚实感,能够感觉得到,这玩意如果穿戴在身上,怕是肯定比麻衣强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