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775章

作者:晴了

而且令程处弼欣慰的是,居然有两只母竹鼠都已经生出了细崽,一个四只,一个五只。

虽然不知道竹鼠啥时候才能够长大,但是程处弼觉得就它们现在塞牙缝的小体格,与其吃掉,不如养养。

所以,程处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说服那个馋嘴的小可爱留下这两只母竹鼠还有那九只小竹鼠。

没办法,小可爱李明达的要求程处弼实在没办法拒绝。

可照这丫头的吃法,程处弼觉得这帮子竹鼠怕是连中秋都熬不到。

至于其他的竹鼠,呵呵……怎么可能还有剩下的?

欣慰地看着两只蠢萌的母竹鼠吭哧吭哧地啃着陛下最爱的方竹,一股子得意劲由然而生。

我这可是为了你闺女能够吃上一口肉,才砍了你的方竹。

怎么的,陛下难道你连你家小可爱的口腹之欲都顾不上了吗?

一思及此,程处弼不禁又得意地嘿嘿嘿几声,这才回到了屋内。

不过很快他想到了另外一件大事情。“称心,昨天我带回来的那个包裹呢?”

“公子,我已经帮你藏好了,现在要?”

邓称心赶紧跑进了屋,打开了那个大木箱子,从里边取出了一个长条型的包裹。

程处弼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着邓称心一歪嘴。

这小子很是识趣地蹿出了门,去跟程发和程达一起继续做运动。

当然是正经的早锻炼运动,毕竟都是糙老爷们,不多锻炼锻炼腹肌和臀大肌,哪来的节奏感。

不多锻炼锻炼深蹲,又怎么能在未来继承起开枝散叶的重担?

没理会外面哼哼哈哈浑汗如雨,程处弼小心翼翼地将这个长条状的包裹在案几上打开。

露出了两只带血的羽箭,只是这个时候,两只羽箭上的血迹已经干结变成了红褐色。

程处弼欣赏着这两只箭矢,一支,来自于大唐吴王殿下的左下肢。另外一支,则来自于唐太宗右臀。

程处弼想了想,还是拿来了一张程家纸,撕成了两半。

一半上写着:贞观十一年七月初二午时末,结社率麾下突厥秃瓢,射吴王左下肢,入肉盈寸,谨此留念。

另外一半上写着:贞观十一年七月初二申时三刻前后,结社率麾下突厥秃瓢,射太宗右臀,入肉一寸五分,谨此留念。

程处弼满意地打量着自己的处方体,如此一来,就算被人翻出来,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鬼。

不过用纸,当然只是权益之计,日后程处弼决定要雕刻在石碑之上,并且要将这两只箭好好的保存。

这样的好宝贝,日后撂历史博物馆里边,绝对也是镇馆之宝的那种。

不过有一个难点在于,陛下还有吴王李恪如此能够亲自签名佐证的话。

这只羽箭的历史意义将会变得更加的弥足珍贵,指不定就会一千多年之后,成为国宝级别的历史文物。

是的,毕竟这两只箭,一只插过崽,一只插过爹,都留着他们的DNA,能不珍贵吗?能不具备厚重的历史研究价值吗?

第1152章 动了杀鸡之念想要老子入宫侍候?

不过,难点在于,想要让这两位历史名人乐意让自己的黑历史为后世之人所知晓似乎比较难。

程处弼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能够活着要到李叔叔自己写下被暗算扎了腚的自述状。

真要去搞,程处弼觉得李叔叔会很愉快的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达成九成宫七月飞雪的史诗成就。

惹不起惹不起……程处弼不禁有些失望而又唏嘘地叹了口气。

不过,虽然没有办法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写下自述状,程处弼觉得他们的签名还是可以搞一搞。

比如改天设法搞到陛下的签名墨宝,贴在箭杆上,也一定有相当的说服力。

又美美地欣赏了这两件新鲜出炉不到二十四小时的珍贵历史文物。

程处弼这才用标出了哪只箭扎的是谁的说明卷好了羽箭,再一次搁回了自己的箱子里。

一想到自己已经收集了不少老李家一家老小的黑历史,全都被自己当成了好宝贝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

程处弼不禁沾沾自喜,宝藏男孩,说的必然是我这样的靓崽。

作为老程家最靓的崽,程处弼的历史责任当然不仅仅只是打牌消遣娱乐。

更要深挖,狠挖那些历史人物的黑历史。

向后世的人们,展现出这些历史人物高大威武的正面历史形象后面,还是有很多的槽点可吐。

程处弼晃晃悠悠地来到了门口,深深地吸了一口九成宫那清新的空气。

看了一眼那辣眼睛的日头,继续投入到了锻炼一身健子肉的日常活动中。

……

到得中午时分,李渊这位闲得蛋疼的大唐太上皇陛下,牵着小可爱李明达晃晃悠悠地又来到了清幽阁。

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口吃的,李渊也觉得自己应该常来常往。

喷香的带皮羊肉,让李渊再一次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一边吃还一边点评这玩意的滋味实在比不上竹鼠。

一旁的李明达也是频频点头小脑瓜子以示配合。

程处弼一脸黑线地看着这对祖孙,咱们能不能别再祸害竹鼠母子,让它们生离死别了好不好?

吃饱喝足,李渊呷了一口茶汤,拍着自己那已然饱涨的肚皮,朝着程处弼瞄了一眼。

“程三郎啊……”

“小臣在。”

“你这一回,可是又立下了大功劳。”

程处弼看着李渊那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凑到了跟前,给这位不喜欢讲武德的老头满上了茶汤。

“上皇,莫非你那有什么小道消息?”

“小道消息?呵呵……”

李渊作为李世民的亲爹,需要小道消息吗?

想要消息,直接找亲儿子,他难道还能不告诉自己?

轻蔑地鄙视了一眼这个小娃娃。

程处弼抬起手臂,弹了一个帅呆了的响指,朝着那下意识扭过头来的程发比划了个手势。

程发飞快地蹿进了屋中,不大会的功夫,提着两个里边内容满满,瓶塞用蜡封着的酒中精华过来。

程处弼讨好地朝着李渊一笑。“一点小小意思,还请上皇老人家笑纳。”

“呵呵……还是你小子会做事,不枉老夫很看好你。”

李渊很是赞许地朝着程处弼点了点头,接过了那两瓶酒中精华,往身后一递。

已然是一脸黑线的忠宝公公伸出了大手接过,继续板起那张石化脸,站在李渊的身后。

李渊决定看在这小子这么上道,而且每天给自己供应美味佳肴的份上,决定给他一点小提示。

先是看了一眼小可爱李明达,那丫头此刻正好奇地围着自己那瘸了腿的三哥问东问西的,没有注意这边。

这才压低了声音小声地道。

“老夫今日去接小兕子的时候,听到了二郎和他媳妇正聊着应该怎么给你小子加官。

大部份听不太清楚,不过嘛,老夫倒是听清楚了,常侍……”

说到了这,李渊不由得大巴掌拍在了程三郎的肩膀上。

“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明白啥?常侍……”程处弼觉得这个词有点耳熟。

旋及熟读三国演义,甚至把三国演义搞到了唐朝来的程处弼眼珠子鼓了起来。

哎哟卧槽!莫非是陛下已经对老子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动了杀鸡之念想要老子入宫侍候?

李渊抚着长须看到这小子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眼珠子鬼鬼祟祟的乱转不已,整个人都迷了。

“程三郎,你小子在想什么呢?这样天大的喜讯,难道你还不乐意?”

“上皇,能不能别吓唬小臣,常侍那玩意都是没……没那啥的人。

小臣我还等着为老程家开枝散叶,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

“……”总算是反应了过来的李渊脸色直接就黑了下来。

“你小子,怎么成天胡思乱想,就像这膘肥体壮的样子,还想要入宫侍候?”

“老夫猜测,可能是散骑常侍……就是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懂了吗?”

程处弼总算是松了口气,赶紧点头哈腰地朝着这位恭敬一礼。

“多谢上皇指点,小臣险些想差了都。”

看到这小子惊色尽退,一副沾沾自喜的模样,李渊实在不想搭理这小子。

就他成天鼓捣二郎方竹,不是闹妖蛾子,就是闹腾祸事的秉性,让他入宫,除非是二郎觉得人间已经不值得。

程处弼不知道,李世民可是为了如何赏赐他,煞费苦心之极。

为啥,谁让这小子立功太甚,别人是特娘的欺人太甚,这小子却是立功太甚。

一个功劳接一个功劳的立,立得李世民自个都眼花缭乱。

如果拿个小本本把这小子的功劳都记下,怕是记出一个小册子应该没有问题。

所以这一回,既要赏,但还不能赏得太过,毕竟这小子年纪太小,日后必定会被承乾倚为肱股。

所以,李世民思来想去,最终只是给他升了升官。

反正李世民觉得自己肯定是不需要这个喜欢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小子规谏过失,当顾问的。

然后就同财帛,这量一定要给足,不足,如果奖赏其功勋?

“夫君,那房二郎呢?”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纠结了许久,终于把关于程三郎的功勋定下之后,又提出了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