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638章

作者:晴了

“多谢中郎将,等回了长安,杜某一定要好好的尝尝那玩意,看看到底有多美味。”

有了这位治军严谨,且在左卫颇有威望的牛中郎将的承诺。

一干喝着小米粥的左卫精锐们总算是喜笑颜开,连连称谢不已。

第956章 这到得明年的二月末,三季稻就能够收获了?

好不容易安抚好了这帮左卫的骄兵悍将,牛韦陀也总算是能够松上一口气。

这才大步地朝着那些已经享用着压缩军粮,此刻正惬意地围在火堆跟前吹牛打屁的将士们走过去。

看到了牛韦院过来,将士们纷纷起身行礼。

牛韦陀摆了摆手,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这帮子家伙问道。

“怎么样,这几日下来,每天一斤压缩干粮可够?”

“够了,牛将军放心吧,一块干粮一碗热汤下肚,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

而且这玩意又香又甜还酥脆,可是比咱们平日里吃的军粮强得太多。”

“是啊将军,这东西味道那么好,若是日后能够天天吃这玩意,谁还乐意吃那米粥。”

“将军,这压缩干粮还不用煮,只需要有水或者是热汤,就能够咽得下,的确方便太多。”

大唐的将士们倒是不会饿肚子,不过,军粮却是自古就传承下来的,小米加酱菜,偶尔来点肉干。

比如说行军在外,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会薅点野菜,混着酱菜、肉干一起熬煮,然后再把小米倒进去搅和。

这,就是大唐将士们的制式军粮,味道实在是好不到哪里去。

只能说,至少能够吃得饱,能够保证将士们有足够的体力行军作战。

但是程三郎弄出来的这种压缩干粮,则让将士们品尝起来,觉得简直就如同难得的人间美味一般。

而且这种压缩干粮不但味道好,方便携带,而且还是熟食制品。

万一紧急行军,无法埋锅找燃料造饭的时候,将士们一口干粮一口水,一边吃一边走都没问题。

牛韦陀站在跟前,看着这些兴奋得眉开眼笑意犹未尽的将士们,话里话外,全是对这压缩干粮的褒奖之词。

他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星子,不禁有些唏嘘,如果不是为了安抚那些吃小米的将士。

自己肯定也更乐意吃那种处弼贤弟搞出来的压缩干粮,不但滋味很棒,而且十分的便捷。

不过,自己作为一军主帅,自然要以身作则才是,不然如何服众。

还好,等队伍进抵到潼关之后,就会回师长安,等回到了长安。

嗯,去处弼贤弟那里蹭顿猪肉宴去,那玩意可比这压缩干粮香太多了。

……

李德奖站在交州城外的高坡之上,一旁则是交州都督顾达,四十出头,年富力强。

看着那已然正在田地里边耕作劳碌的交州百姓,还有那些跟随着李德奖他们来到了唐境的汉民。

看着那一块块犹如镜面一般倒映着碧蓝天穹的水田,顾达的心里边也同样是升腾着一团火焰。

他追随李靖东征西讨多年,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而且颇得李大将军照拂。

便是这交州都督的位置,也得益于李靖大将军的举荐,而他来到了这交州也才不过一年多的光景。

一直寻思着,怎么才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能够受到天子赏识,希望能够更加一步。

说不定有朝一日能够封妻荫子,遗憾的是,林邑国已是大唐藩属,主动挑起边衅,那可是要被打板子的。

而在民治这一块上,他却没有太大的建树,一来,交州都督府所管辖的州县人口实在不多。

所以,税赋收入,在大唐的各州里边,可以说是完全排不上号的。

只是因为这里东抵南诏,南抵林邑,算是要害之地,才会设立都督府。

而之前,李德奖这位自己昔日恩公的二公子蹿到了自己的地盘来,叽叽歪歪什么他要到林邑国一行。

说是要去搞点好宝贝过来,顾达只当这位又在瞎胡闹,毕竟昔日在李靖身边的时候。

就知道这位李二公子很不着调,成日就想着去浪荡江湖,行侠仗义。

顾达好言相劝,奈何李德奖执意南下,顾达也只能好酒好肉的招待,又派人将他们送到了林邑国的交界。

这一去,就差不多一个来月,这让顾达揣揣不安,已经寻思着是不是给李大将军去封书信,告达大将军你家二公子流窜入林邑之后行踪不明。

倒不曾想,这边才刚刚寻思着要动笔,就有信使从南边匆匆地赶来,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

李二公子,真的在林邑国中部,寻找到了一种可以一年三熟的稻谷,并且,还带来了七户精通各种这种三季稻的汉民农户。

收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顾达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第二个反应就是谁特娘的敢跟老子开玩笑。

等到他寻思了半天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去见一见正朝着交州赶来的李二公子。

等到见到了李二公子,还有那位莫姓商贩,以及那七户汉民农户之后。

听到他们信誓旦旦的赌咒发誓,顾达也不禁有些半信半疑。

李德奖告诉顾达,如果不相信,那就正好让那些汉人农户在这交州试种,就能够知道真伪。

半信半疑的顾达,最终禁不起李德奖的叽叽歪歪,再加上看在李靖的面上。

也看在李德奖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从林邑国中部运出来的那一万五千多斤稻种的份上。

决定划出七百亩地,交给这七户来自林邑国中部的汉民种植三季稻。

结果,等到他前些日子忙完了其他政务,这才想到了此事,特地起了心思过来瞧瞧的时候。

就看到了眼前这样一幕,看到了一块块水田里边,已然开始插进了秧苗。

对于冬天居然能够种下稻谷,这简直就是刷新了作为北方出身的顾达的三观。

直到李德奖把那位最年长的汉人老农带到了他的跟前,给他详细地解释了这种三季稻的生长周期之后。

再加上那在水田里边旺盛发育的秧苗,终于让顾达从最开始觉得只是瞎胡闹,到开始变得半信半疑。

一咬牙,他再一次拿出了一千亩官田,交给了那些农民,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农具,甚至还派来了不少的农户来学习。

到得今天,距离年关,已经不足半个月,这一千七百亩水田里边的水稻秧苗长势都十分的旺盛。

“德奖贤侄,方才那位汪老汉的意思是,这到得明年的二月末,三季稻就能够收获了?”

第957章 大都督被哪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附体了不成?

李德奖此刻的装扮,也与普通的农人差不多,赤着脚,嘴里边还叨着根草棍。

整个人已经被交州到了冬天依旧热辣的阳光晒得黑了至少两个色号。

头上的黑发也是随便挽起了一个发髻,整个人就如同一位普通的交州农人。

只是他那健硕挺拔的身形,还有腰畔那几乎从不离身的横刀,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

听到了这位顾都督的询问之言,李德奖吐掉了口中的草棍嘿嘿一乐。

“叔叔放心吧,这位汪老汉,可是林邑国北城最好的农人,他的话,铁定没问题。”

“那就好,若是真的能够在明年春末之时收割完毕,到时候,老夫一定会亲自向朝廷报捷。”

“叔叔你可别太着急,真要报捷,最好还是带上已经收割完毕的稻米,一同呈往长安。

如此一来,有了实物,看还能有谁敢不相信。”

“到时候,小侄也正好回长安去,这一趟出来,立下了这样的功劳,想必我爹应该不会寻我的麻烦。”

看到李德奖说到最后一句话时,下意识地摸了摸屁股。

顾达直接就乐出声来,放声大笑着拍了拍李德奖的肩膀道。

“放心吧,到时候,老夫会亲自给汝父去信一封,告诉汝父,贤侄的作为。

想来汝父开心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寻你的麻烦。”

李德奖大喜,赶紧朝着顾达一礼。“多谢叔叔,如此一来,小侄也能松口气。”

二人又聊了一会之后,顾达干脆下了高坡,来到了水田旁边,得益于这里的气候,哪怕是深冬时节。

气候顶多也只是凉爽,根本就没有感觉到寒冷的时候。

看着水田里边那些长得份外茁壮的秧苗,顾达吐了一口浊气。

如果说这真的能够一年三熟,凭着交州都督府这片巨大的平原,其粮食产量,怕是都能否不逊色于江南。

要知道,现如今,江南才是大唐最大的粮食产地,而江南之地的稻米,一年也才不过一季。

如果自己这交州都督府能够试种这一年三熟的三季稻成功,陛下必定会龙颜大悦。

而原本,这片只是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交州都督府对于大唐的重要性,怕是至少会直接上升好几个台阶。

……

一思及此,顾达的心思顿时变得一片火热,几次都想转身回到了交州城内。

直接给陛下写奏折或者是给李靖这位恩公写信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可是,顾达又害怕,害怕明天一觉醒来,有人告诉自己,这些都只是你的一场美梦罢了。

内心显得患得患失的顾达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咬着牙根站起了身来。

蹲的有点久,眼睛都有些冒起了金星,顾达看着这片辽阔的农田,还有那无边无尽,尚未开垦的平原。

不禁想到了之前那位陆知州多次跟自己提及,希望自己能够上奏朝廷在这交州之地屯田。

过去自己爱搭不理,就是觉得这里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

一心只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打上一仗,建立上一些军功,被征调回长安,或者是到其他地方去。

可是现在,看着这些田地,倒让顾达心中开始骚动起来。

且不说三季稻,哪怕是将这交州之地那广袤的平原给开恳出田地,用以屯田,那多少也是一件功勋。

而万一等到了明年二月底三月初,这三季稻真的获得了丰收。

到时候,大规模的推广种植,也同样需要大片的耕地。

与其到时候再去做,还不如现在就提前做好。

一思及此,顾达转过了头来,朝着李德奖笑眯眯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