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589章

作者:晴了

“想不到极西之地,也能够有这等智者,虽然这句格言过于直白,不过倒也直指人心。”

李世民就这么领着两个儿子慢慢地在一带逛悠了一圈之后,听到了一阵钟声传来。

李恪凑到了跟前,说是开学典礼即将开场。

李世民点了点头,大步朝着那边行去。

“走吧,咱们过去瞧瞧,不过莫要离得太近了,若是让人认出咱们父子,反而不美。”

此刻,程处弼正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四面八方涌到这里来的学生们。

说是学生,但实际上这里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的年纪比自己还大。

十数位教师,已然整齐划一地坐在了最前排。

而他们后方的学生,都在各班级班长的引导之下纷纷落坐于小马扎上。

此刻,就在高台的正中央,则是一根高耸的旗杆,而在高台的后方。

则是被程处弼请太乐正张文昌去请来的十数位乐师。他们此刻都已经准备齐整,都在默默地等待着程校长的一声令下,就会开始奏乐。

而他们将要演奏的,则是《秦王破阵乐》之中的一个小段落。长度也就是在一分钟之内。

毕竟升旗仪式,要是没点音乐,那还谈什么仪式感。

程处弼最终跟那位太乐正张文昌商议,请他请一些乐师过来帮忙,张文昌自然不会拒绝。

随着第二次的钟声敲响,然后各班的负责人开始清点人数,报给一旁负责纪律的工作人员。

程处弼目光一扫,看到了李世民父子三人就站远处负手而立,朝着这边指指点点。

等看到了程济在身边的提醒,程处弼抬手一招,一脸庄严肃穆的程吉与程利步上了旗台。

程处弼接过了旗子,来到了旗台上,开始系那面唐字大旗。

“全体起立。”

随着程济声嘶力竭的发喊声,下方的老师和学生们都纷纷起身。

……

不过起身的动作一点也不齐整,起身之后居然还有交头结耳的。

这让程处弼很乐不意,以后一定要强调纪律。

心中一边吐着槽,一边麻利地将那旗帜系牢,这个时候,程济再一次大声发喊。

“升旗仪式开始,奏乐!”

瞬间,后方那十数位乐师鼓钹、琴、铮、琵琶等乐器开始奏响起来。

那是节选于《秦王破阵乐》之中,最激昂,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一段乐章。

随着乐章的奏响,程处弼开始缓缓地拉动着旗帜,下意识地就低哼出了声来。

“一,二……”

第884章 关于升旗仪式的意义之所在!

“???”跟三公子搞配合的程吉和程利霍然扭头,一脸懵逼地看向自家三公子。

程处弼在唱出了第一句这才惊醒过来,赶紧咬住嘴皮,双手仍旧缓慢而又有力地拉动着。

作为一位优秀的专业级别旗手,不为外物所扰很正常。

能够在嘈杂的喧闹声中,唱响国歌,升起国旗,这,就是一位优秀旗手的过硬素质。

好在自己及时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及时清醒过来,让那面唐字大旗缓缓升空。

不需要说什么行注目礼,此刻在那激昂的音乐声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那面开始飘扬起来的旗帜之上。

远处的李世民与两个儿子,都愣愣地看着那面渐升渐高的旗帜,耳朵边传来了一阵熟悉的音乐声。

听着那耳熟的《秦王破阵乐》看着那越升越高的旗帜,没来由的。

令李世民遥想起了昔日意气风发大破敌军之后,万军鼓舞欢呼,旌旗烈烈的画面。

只可惜,很快,随着旗帜升到了旗杆的顶端之后,音乐声也随之止歇。

这让李世民意有未尽地砸了砸嘴,失笑出声来,朝着李恪问道。

“有意思,这小子又是升旗又是奏乐的,这里边又是什么弯弯绕绕。”

“父亲,处弼兄说这叫升旗仪式,升我大唐之旗,奏我大唐之曲。

不但可以激励人心,长此以往反复,还能够起到教化人心之功效。”

听到了李恪的解释,李世民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因为这个时候,程处弼将绳索捆扎好之后。

已然站到了讲台的最前沿。“请诸位就坐。”

一干师生们,都纷纷再一次坐回了小马扎上,对于方才的这种古怪仪式倍感好奇。

程处弼目光再次扫过那边,李世民、李承乾、李恪,也就是说,李氏皇族的三位大佬都蹲在这里。

自己应该怎么做,当然是乘着这个机会表一表忠心,顺便拍拍马屁。

毕竟自己建立这所大学的初衷,就是要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教给这些学生们。

第二个,就是希望能够学习致用,为国育材,顺便利用自己头脑里边一个接一个的好宝贝。

让大唐意识到科学以及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许多学科的重要性。

依托着大唐程氏大学的诸多学科,争取提前一千四百多年达成科技强国的道路,开创大唐以及华夏民族的美好未来。

心念电转之际,程处弼也已然有了腹稿,朗声喝道。

“诸位老师,还有程氏大学的同学们,你们好。”

程处弼嘹亮的播音腔,开始回荡在这程氏大学足有足球场大小,却只有不过两百师生的广场上。

“诸位学子,从你们踏进校门,在入学表格上,填写下你们姓名的那一刻。

你们,就已经成为了程氏大学的一份子。”

“或许,你们不了解,我为什么要在开学之际,弄这么一个升旗仪式。”

“我可以告诉大家,之所以要有升旗仪式,这为的是让你们明白。”

“你们今天的平安宁静的生活,来得有多么的不容易。

与生活和挣扎在朝代更迭之时的华夏相比起来,现在的你们,应该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感到骄傲与庆幸。”

让那些原本在低声议论的学子们都错愕地看向了程处弼。

是的,他们的脑子都很是懵逼,国家大事,离他们还太远。

朝代更迭,那也是历史,跟我们这些一心求学的孩子有半个铜板的关系吗?

看着那大部份人那一张张错愕中带着不解的脸庞,唯有像许大师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才有所触动。

这让程处弼的脸色越地发显得严肃了起来。

“在你们之中,兴许有些人想的是这些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属于是历史的一部份。”

“与平平安安的生活在如今的大唐朝的你们,能有什么关系。”

“我要告诉你们,不仅仅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

“前朝大厦将倾之际,群雄逐鹿,天下烽烟四起,生灵涂碳,整个山东河北之地,几成赤地千里……”

程处弼那激情澎湃的动情嗓音,还有伴随着他那犹如诗歌朗诵之时舞动的手势。

描绘出了一个前隋末期,天下纷乱,民不聊生的凄惨场面。

百姓们无以果腹,颠沛游离,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百姓冻饿之中毙于郊野。

大唐的建立,平定了隋末之乱,还天下以安泰,让黎民得以耕作果腹。

兴悍勇之师,守卫大唐疆域,清除匪乱,北征突厥,西讨吐谷浑,终有今日安宁昌盛之大唐。

……

所有人都呆愣愣地看着站在高台之上,口若悬河,声音昂扬有力,面容坚毅,目光如电的程太常。

那慷慨激昂的语气,有力挥动的手臂,渐渐地,让那些年轻的学生们觉得。

自己的心中,仿佛有什么被这位年轻的校长点燃起来。

通过程处弼的描述,让他们不禁回想到了自己父母曾经描绘的那个战乱的时代。

仿佛变成了一张张充满硝烟与荆棘的染血画卷,在他们的眼前铺展开来。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具有强列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家国天下为已任,前仆后继,临危不屈……”

“正是无数英勇的将士,才换来了我大唐今日之和平。而我等,也才能够在此安然讲学,传道授业……”

许大师想到了他年轻的时候,长安城在隋末之际的动荡,身边的同僚与友人们。

或是死于兵祸,可是没于战乱之中,甚至那时候的自己,也是一日三惊,惶恐不安。

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看到第二天的朝阳升起……

胡博士业已经是红了眼眶,他的经历还有他的年纪,让他见得太多的生离死别。

但是令他最害怕的,还是国家崩解,天下无序的可怕现象,好在,自己与家人平安地熬了过来。

如今的大唐国内歌舞生平,又有精锐大军,守牧四方,才有了今日幸福与安详的日子。

第885章 观礼而感觉收获满满的大唐皇帝陛下

李世民呆愣愣地站在远处,耳朵里边听着传过来的慷慨激昂的演讲声,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这些话,都显得十分的直白,直白到让李世民觉得程三郎这小子是在狂拍自己还有自己父皇的马屁。

但是偏偏又听得十分的带劲,看看那些在场的年轻学生们的表现。

他们之中,大部份人甚至都不再坐着,而是站起了身来,一脸激动地看着唾沫星子横飞的程三郎。

便是许大师等人,也都听得颇受震动,呆愣愣地看着程处弼,努力想要听清楚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你们从中学到的本事,为的是让你们能够学以致用,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