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566章

作者:晴了

李承乾眼珠子一转,此事,自己可没什么话语权。

“父亲,孩儿觉得,此事最好召处弼兄前来当面咨询。”

李世民一想也对,除了那小子,没有谁更懂阉猪之法,还有他鼓捣出来的那叫饲料的玩意,必然也是他的秘方。

“既然如此,赵昆,你立刻遣人去诏程三郎入宫,快去吧。”

“二位卿家,咱们倒不过就先在这东宫里边走动走动,等程三郎来了再说。”

……

收到了消息,陛下在东宫等自己,为的是阉猪之事,正在跟李恪商议着大学诸事的程处弼当然不敢怠慢。

叫上李恪随同自己一起朝着东宫赶去。

步入了东宫丽正殿,就看到了李世民与房相爷还有马周一起正在闲谈,李承乾则正襟危坐于一旁。

李世民看到了程处弼与李恪连袂而至,抚须笑道。“免礼,都坐下吧。”

“东宫所养的阉猪,如今已然重达两百斤之巨,你小子可是又立下了大功劳啊。”

程处弼也不禁一乐,两百斤,看起来,那种纯天然无添加剂的饲料还是阔以的嘛。

“这也是亏得叔叔和殿下的信任,小侄我也才能够大胆施为。”

“不过,房卿与马卿都有疑问,老夫寻思着,没有人比你更懂阉猪,所以就让你亲自过来一趟,当面解释。”

“这自然没有问题,二位只管问就是了。”程处弼信心十足地朝着这二位一礼道。

房玄龄问的主要是这阉猪的手段,是不是很复杂,是不是容易推广。

而马周的问题则是纠结在猪的品种,还有猪长这么大需要喂多少饲料,另外,若是阉了之后放养,又能长到多大。

程处弼按照自己头脑之中的记忆一一作答,阉猪的手段很简单,但凡是屠夫,只要练习过几次就能够熟练掌握。

面对着马周的提问,程处弼的脑子里边还是有东西的,毕竟猪饲料都是他搞出来的,那些宣传册上写得很清楚。

“至于阉猪吃多少饲料能够长到这么大,这是有依据的,大概是一比二点五到三的样子。”

“也就是阉猪长一斤肉,大概需要消费两斤半到三斤的饲料。而它们长到两百斤,大约一头猪需要消耗五百到六百斤饲料。”

“若是放养的话,那所消耗的饲料就会少了很多,但是猪的长势也会相应变慢。”

“一般而言,一年的时间,放养的话,大约也就能长到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斤之间,具体的话,得试验过才知晓。”

马周抚着自己颔下的短须,有些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道。

“那照此看来,的确要比没有阉过的猪强上不少。

没有阉过的猪,若是放养,一年下来,七八十斤很正常,若是能有百斤,那是极难得的。”

听到了马周此言,程处弼不禁一乐,扬了扬眉头显摆起了自己渊博的阄猪养殖知识。

毕竟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懂阄割技术,就算是专门给宦官净身的老师傅,一辈子也割不了一千个人。

但是自己,穿越前到穿越后阉割过的鸡、兔子还有猪,绝对两千都打不住。

“那当然了,没阉过的猪不论公母,成天就想着啪……咳,想着那些不正经的事。

阉过的猪,连蛋都没了,还有啥心情谈情说爱,所以除了吃就是睡,自然胖得快。”

“……”

第849章 你的意思是,这个不起眼的木箱可以用以鼓风?

李恪与李承乾弟兄二人看着彼此,脸都憋得通红,恨不得一起蹿出去笑够了再回来。

房玄龄与马周一脸黑线地看着这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程三郎。

神特么的谈情说爱,还那些不正经的事,你小子能不能注意一下场合。

没看到旁边站着的那几个宦官那脸色已经都红得快要滴血了。

再说了,那是猪,是畜生,不是两三条腿的人。

李世民眼角一抽,忍不住抚抚额角,原本还以为这小子能从头倒尾正经一回,结果,突如其来的骚话又蹦了出来。

“那个,处弼贤弟,马卿家和房卿家可都不太相信这阉猪没有腥膻味道,你看……”

“要不这样,若是二位不弃,我想邀请二位到我们老程家吃上一顿全猪宴……”

“不不不!”房玄龄当即脸色大变,老夫已经当了一回当,怎么可能再上二回。

直着进去躺着出来的程府家宴,还有那下口感觉跟喝了冰镇草席洗袜水一般的程府秘制三勒浆。

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房玄龄回忆起来还是心惊肉跳。

“老夫的意思是,没必要到贵府打扰……”

马周没去过老程家蹭过家宴,但是对于恶名远扬的程府家宴还是有所耳闻。

不过,若是不亲自尝上一尝,终归觉得,不够稳妥。

“可若是将此策推广天下,到时候再有问题,那可就不好解决了。”

李世民抚着长须,看了眼这两位心腹重臣,也不禁有些踌躇,总不能劝这二位去老程家自投罗网。

而自己,也不太乐意去,毕竟去了,怕是下场能好点,但也好不了多少,毕竟那里是程咬金那个厚脸皮的主场。

程处弼看到这三位大佬都有些踌躇,眼珠子一转,冲李承乾打了个眼神。

李承乾一脸懵逼地看着处弼兄,有些不太明白,直到程处弼指了指典膳的方向。

又比划了一个割喉,然后指了指这边,又示意了一个吃东西的动作,李承乾总算是明悟了过来。

“父亲,孩儿倒是有个主意,处弼兄向来精擅于庖厨之道。”

“之前,孩儿在骊山养病时的一应膳食都是处弼兄亲自操作,教会典膳的厨师。”

“今日正好东宫阄猪已肥,处弼兄又在此,正好又有闲暇,倒不如让处弼兄在东宫显一显身手。”

“既能够让我等品尝到美味,又还能够解开二位之疑虑……”

李世民不禁两眼一亮,朝着亲儿子赞许地点了点头笑道。

“承乾这个主意甚妙,二位卿家,那就这么办吧,处弼贤侄,你没有问题吧?”

程处弼十分自信地一笑,站起了身来。

“呵呵……叔叔放心就是了,若是在别处,小侄或许还不敢打包票,若是在东宫,自然不会有半点问题。”

“这里的锅灶我都已经改造过来,最是适合用以烹饪美味佳肴。”

李世民突然想起了那个制盐之法,就是这小子搞出来的,就是为了他的手术。

莫非,锅灶他也做出了改良?李世民不禁提高了声音问道。

“改造……怎么,莫非其他地方的锅灶都不合你的心意?”

“那是自然,普通的炉灶结构实在浪费燃料,而且热效率不高。

再加,咱们平时使用的锅都过厚,不利于加食和烹饪,更适合炖焖……”

解释完之后,程处弼就先告辞,又叫宁忠赶紧到东宫门口去把他手底下的程吉、程利还有邓称心这三个帮手叫进来。

等到程处弼离开,李世民目光扫过马周与房玄龄。

“二位卿家,可愿意随朕去看看他程三郎改造的锅灶。”

“既然陛下有兴趣,那我等自当奉陪。”

虽然房玄龄和马周不觉得锅灶那些玩意有什么好瞧的,不过既然陛下有兴致,陪着过去溜达溜达也未尝不可。

看到了二人不以为然的模样,李世民呵呵一乐,意味深长地道。

“二位兴许还不清楚,程三郎当初所献之制盐之法,正是他为了手术需要盐水弄出来的。”

“那小子,向来就是这样,你都不知道,他会不会把天下人视为宝贝的好东西当成普通事物。

兴许咱们这一趟,也能够有所发现。”

听得此言,马周顿时肃容朝着李世民一礼道。

“原来如此,那臣等倒真要好好地看看。”

等到他们来到典膳厨这里时,隐隐听到了远处传来的肥猪的惨叫与嗷嚎之声传来。

不过,那也比不过眼前那座古怪的灶台带给他们的兴趣。

这灶台只有一个火眼,造型与大唐时下所流行的灶台要高,而且后方一根高高耸立的烟囱,份外引人注目。

另外,在这个灶台旁边还摆着一个跟个长方型的木箱子式的玩意,上面还有个拉手。

在灶台另外一侧,还搁着一口怎么看都造型显得十分浑圆,往下凹陷,然后在边沿有一个握把的古怪玩意。

李世民愣了半天,除了那个灶台他能够认得出来。

但是有好些玩意他都有些不明白,忍不住指了指那个摆在下方的长木盒子问道。

“这就是程三郎改造过的灶,这是何物?”

典膳厨管事莫公公小心翼翼地答道。

“这是程太常送来的风箱,因为程太常炒菜的时候总嫌弃火力不够大,后来就弄来了此物。”

马周呆愣愣地看着这东西,家境贫寒的他。

倒是用过吹火棍,也曾经见到过有人用皮囊吹火,可真心没见到过用木头来吹火的。

哪怕是李世民,这位久在军伍,很是重视大唐的军备建设。

多次视查过大唐的铜铁冶炼的皇帝陛下也牙疼般地吸了口气,有些嫌弃地拿脚踢了踢这个木箱子。

“风箱,你的意思是,这个不起眼的木箱可以用以鼓风?”

听到了陛下那嫌弃的嗓音,这位管事莫公公虽然不敢像程三郎那般杠人,但还是忍不住小声地辩解了两句道。

“是的陛下,此物鼓风的力道,可是比那吹火棍强得太多太多,而且不论推拉,皆可鼓风……”

李恪也有些啧啧称奇地凑到了跟前,仔细地打量了起来。

“此物,孩儿也确实在处弼兄府中见到过,只当是个无用之物罢了,没想到居然是鼓风的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