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562章

作者:晴了

“说到这《三国演义》,老夫倒是知晓一些小秘密……便是关于这位著作者的。”

听得此言,祖光与胡助教都两眼一亮,看向了房玄龄。

“他就是卢国公府的三公子,太常寺少卿。”

……

“居然是他……”祖光瞪大了两眼,半天之后,一脸恍然地拍了拍大腿道。

“原来如此,以程太常之才,能写出《三字经》,又能作出那等劝学佳联。

写出这等气势恢弘的《三国演义》倒也不觉得奇怪。”

胡助教也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只是心中的疑惑更多了,自己二人被房相爷叫到了这里。

居然不说正事,只聊程太常,这是嘛意思?莫非,接下来要聊的正事,与程太常有干系不成?

这个时候,就听到了房玄龄慢悠悠地来上了一句。

“那程三郎意欲兴办的程氏大学,二位可有耳闻?”

看到二人继续点头,房玄龄砸了砸嘴,这才进入正题。

“程三郎所兴办的程氏大学,却不怎么受某些人待见,所以至今已然临近开学,却一直未能找到足够的老师。”

房玄龄顿了顿,暗暗磨了两下牙,这才言道。

“陛下有意相助之,故尔,老夫这才会邀请二位过来商量。”

祖光与胡助教的眼珠子夸张地瞪了起来。这话嘛意思?陛下想要相助程太常,帮他找老师。

那意思就是,我们两个这就要被踢出官吏阶层,去给他程三郎卖命不成?

看到这二位那一脸黑线,欲言又止的表情,房玄龄开口安抚道。

“二位别误会,老夫的意思是,二位的官职品级仍旧保留不变,二位只需要到程氏大学之中,教授三年学生。”

“当然,这三年之内,二位在程氏大学的薪水,将会是你们现如今俸禄的三倍。”

“三年之后,自然就官复原职,重回算学,若是办得好,陛下自然是不会吝啬的……”

“至于算学的学业,就交给另位两位学官负责,好在算学的学子不多,他们也能够应付得来。”

看着跟前侃侃而言的房玄龄,祖光不由自主地抹了一把额角上的汗水。

那自己跟胡助教这算啥,停俸留职,然后去帮陛下干私活?

这算不算大唐皇帝陛下自个挖自个的墙角?

“另外,还有一事,老夫知道,祖博士你算学师承汝父,家学渊源,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拜到祖博士门下。”

“不过因为算学学院之制,让不少才俊被阻于外,着实令人扼腕。”

“若是你入程氏大学教授算学,那些原本求学无门的才俊,也算可以得尝所愿。”

听到了房玄龄这话,祖光不禁有些怦然心动。是的,他们老祖家可是数学世家,祖冲之,就是他直系先辈里边,最鼎鼎大名的那位。

而老祖宗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亦是一位在数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采的天文学家数学大家,提出了关于球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祖暅原理”。

他的祖父祖宗儒在数学方面没有太多的建树,但是父亲祖孝孙凭借着他在数学和音律方面的天赋。

解决了调律和十二律旋宫的问题,而到自己这一辈,自已在算学和音律方面,也师承父亲。

不过自己更偏好算学,所以扎根在国子监算学学院中,一呆就十数年。

而他们祖氏一门在数学界的威望,绝对是执牛耳者。无数的算学才俊们,纷纷想要拜入门墙。

不过,他祖光是朝庭官员,自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收弟子。但是,能够进入算学学习算学的才俊,实在是少得可怜。

他祖光职低位卑,自然也没有办法改变,顶多也就是闲暇之时,给一些登门前来求学的年轻人指点一二。

这让很乐意传道授业的祖光颇为遗憾,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朝庭重视算学与否,这不是他这样的科研技术人材说了算的。

一思及此,已然有些心动的祖光,忍不住下意识地看了身边的胡助教一眼。

胡助教看到了祖光投来的目光,心知到这位相熟的同僚已然心动,也轻轻颔首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祖光点了点头,朝着房玄龄正色地礼道。

“若是程太常真愿意在大学里边许下官教授算学之道。

便是薪水少拿,下官也愿意前往,只希望他能允下官多招揽一些算学才俊。”

听得此言,看着这位治学为本,穷理致知,不为外物所扰的数学大家。

房玄龄起身,一脸郑重地朝着这二位恭敬地深施了一礼。

“多谢二位如此深明大义,为国育才。”

“当不得房相如此,祖某不过是希望算学一道,能够使得更多的人明其理,究其真罢了。”

第843章 贤弟你这是做甚,让我去跟你爹抢人才?

房玄龄亲自将这二位送出了尚书省,目送着这两位渐渐渐远,这才招来了一位亲随。

“去吧,去吴王府邸知会吴王殿下一声,对了,把这封信替老夫交到吴王殿下手上。”

“还有你,过来一下,拿着这封书信,去一趟太常寺。

将这封书信交给太常寺太乐署的太乐令张文昌与邓乐正,让他们二位过来一述。”

“房相,还有太医署那边,要不要……”

“不急,一处一处的解决吧,让他们一下子凑到一块,反倒不美。”

房玄龄回到了公房,默默地盘算起来,陛下交给自己的任务,自然要圆满的完成了才是。

之所以算学要选择祖光这位算数大家,就是因为这位是一位秉性忠厚,潜心研学的大家。

所以,他也能更容易地接受前往程氏大学赴任。至于胡助教。

这位是祖光父亲祖孝孙的亲传弟子,所以祖光首肯,那胡助教自然也不会有意见。

而太常寺太乐署自己挑中的太乐令张文昌与邓乐正,这二位,可都是跟程太常在骊山之时有过交集的。

邓乐正的养子,就是现如今程三郎身边的小跟班邓称心。而程太常昔日在骊山出手救治下邓乐正的性命。

这他在太乐署那边广受好评,所以,想要解决这二人停俸留职,前往程氏大学任教,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于太医署嘛,呵呵……房玄龄不由得咧嘴一乐。

那里就是他程三郎的地盘,不过话说回来,没有陛下暗中点头,谁也不敢让朝庭在职官员停俸留职去给私学打工。

“这小子,可真是好运道,让陛下如此青睐……”

房玄龄小声地嘀咕了句,呷了口茶汤之后,开始考虑起一会用来说服张乐令和邓乐正的话术。

没有让房玄龄等待太久,一脸惶恐不安的张乐令与邓乐正二人便连袂而致。

房玄龄一番沟通与交流之后,便道出了因由,这一次的顺利程度,甚至比说服祖光还要快。

看到这二位满脸欣喜模样的离开之后,房玄龄抚了抚长须,不禁为自己的办事效率暗暗点了个赞,决定乘热打铁。

思量了半天之后,让人去寻太医署的胡博士还有那位程太常的师弟张劲。

……

程处弼站在府门口,望着任雅相与其师尊魏云宗,吴乡寿和其师兄曾高四人拜别离开。

他的脸上露出了得意与轻松的笑容来,哼着小调转身朝着府内行去。

魏云宗是一位五十出头的长者,能够把那位长相体格都犹如粗鄙武夫的任雅相教成科举才俊,足以见其能力有多六六六。

而曾高是真的不高,程处弼觉得这哥们个头最多一米五六到一米五八之间,反正肯定不到一米六就是了。

这么矮的个头,想要当干部,的确很吃亏,在这个选官先看脸的时代,因为铨选落榜,并不奇怪。

方才这四位连袂而至,魏云宗和高曾都对程氏大学乐意为寒门庶族传道授业的理念十分地欣赏。

特别是程处弼的那副劝学联,更是让他们都觉得自己找到了新的动力,总之很乐意到程氏大学之中效命。

而就在昨天,许大师派人送来了书信,这让程处弼不由得大喜。

亲自给许大师回了信,今天下午自己会亲自过去跟那几位不正经艺术家好好地聊上一聊。

当然也希望那几位艺术家们前来面谈的时候,最好带上各自的优秀作品。

程处弼也才好考虑,该怎么最大化的利用好他们。

那怕是不正经艺术家,可好歹也是艺术家,只要严格条条框框。

不让那些艺术家在学院里边教授学生们画那些不正经的玩意就好。

这让程处弼相当滴满意,不过,在医学的师资方面,程处弼还在考虑。

除了自己那位便宜师弟之后,还能够从哪里搞来这种学术型人材?

毕竟自己的那票弟子都太年轻,特别是程家六弟子。

那六个家伙经常没个正形,让他们教授实操还行,让他们上课,啧啧……

至于邓称心这个聪明又好学的弟子,他倒是可以,可惜年纪比那六个更小。

就在程处弼愁喜交集地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子里边,躺到了榻上准备休息一会,再前往许大师处。

这才刚躺下,就有家丁来禀报,吴王殿下有紧急要事来见。

不大会的功夫,程处弼就看到了意气风发的李恪一脸洋洋得意地步入了自己的屋子。

“嘿嘿嘿,兄台,你可知道,小弟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宝贝?”

“你,你能有什么好宝贝?”

程处弼不禁一乐,上下打量着这位经常盘算着怎么把兜裆布当个好价钱的穷鬼王爷。

看到处弼兄那明显带着鄙夷的目光,李恪很不乐意地伸了伸脖子道。

“处弼兄你那是啥意思,小弟我可是辛辛苦苦,才给你搞来了好几位大名鼎鼎的老师,你居然是这样的态度?”

“老师?”程处弼打量着李恪,有些狐疑地眨了眨眼。“你去太医署了?”

“何止太医署,还有国子监算学,以及太常寺太乐署,来,你自己看看吧,这是那六位老师的名册。”

听到了李恪这话,看着李恪递过来的折叠好的纸条。

程处弼牙疼般地吸了口气,劈手夺过之后一脸黑线地打量着洋洋得意的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