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543章

作者:晴了

听到了这个好消息,李泰努力让自己脸上的笔容显得真诚一些。

“那孩儿可是真要恭喜大哥了,当然更要恭敬父亲,喜得皇孙。”

“哈哈,好……来来来,且坐下说。”李世民爽朗一笑,扶着李泰坐下之后这才言道。

“昔日,苏氏初孕之时,梦中有仙人捧日投怀,而今,她为老夫平安诞下了皇长孙,的确是大喜。”

“太子有了嫡长子,此乃普天同庆之事,所以,为父召你前来,是希望你主持操办的那份《长安文集》……”

看着笑眯眯的父皇,李泰心中一阵凉凉,他有无数个卧槽想要表达,却又不敢。

在甘露殿中,强颜欢笑,坐了约半个时辰,没能等到母后归来,李泰只能寻了个由头起身告辞。

“也好,你快回去忙吧,对了,莫要忘记为父的交待,明白吗?”

“是,孩儿遵命。”李泰点了点头,挪着脚步朝着甘露殿外行去。

内心实在是无比后悔,今天自己到底是哪根筋抽了,非要蹿进宫中来找不痛快。

自己跟大哥势不两立好不好,跟那程处弼也属于是竞争对手。

现在倒好,自己所主持的《长安文集》,要跟那《长安旬报》一起去拍太子的马屁。

这特娘的叫什么事,还有仙人捧日入怀,呵呵……

疯狂吐槽的李泰回到了府中之后,径直来到了后院书房,叫来了管家李公公。

“来,拿去,这一期的《长安文集》里,再加上这样一条消息。”

管家李公公小心翼翼地接到了手中,看清楚了那张贡纸上所写的内容,眼珠子都立了起来。

“殿下,这,这合适吗?”

“合适不合适,是你我能作得了主的吗?!”李泰忍不住以掌击案厉喝出声。

看到管家李公公吓得一脸胆寒地拜倒在地,李泰这才无可奈何地长叹了一口气。

“这是父皇的意思,去办吧……”

“那,敢问殿下,这则消息,可是加在首页?”

“你看着办吧,这种事情,莫要拿来烦本王。”

李泰愤愤然地一摆大袖,气呼呼地倒在了榻上,顺势往里边一滚。

看到了魏王殿下如此愤愤,管家李公公也不敢多言,揣揣不安地朝着拿屁股对着自己的魏王恭敬地一礼。

等到他轻手轻脚地离开了书房,站在门外静立了约十数息的功夫。

不出预料的听到了书房内传来了那熟悉的呼噜声,管事李公公无奈又习以为常地摇了摇头,快步而去。

第二天的朝会上,意气风发的大唐皇帝陛下很是兴高采烈地宣布了太子妃苏氏,为自己诞下皇长孙的好消息。

并且为了庆祝这个皇孙诞育之喜,李世民诏令天下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

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期间,《长安旬报》与《长安文集》都先后报道了太子妃苏氏在有孕之初,梦到了有须发皆白的仙人捧日入怀的场面……

第813章 区区一帮医者学习医学的私学罢了,居然……

苏氏呆呆地看着跟前那份自己平日里最喜欢看的《长安旬报》。

但是今天,她却有些不太想看,不为别的,只因为上面实在是写的太过夸张。

不但将太子妃形容成了一位贤良述德,温婉典雅的优秀女性。

更是将太子妃梦到有仙人捧日入怀的场面,描绘得活灵活现。

半天,苏氏摸着自已都替这篇文章的作者臊得发烫的俏脸,回眸看着一旁的夫君看去。

“夫君,这,这会不会太夸张了,妾身怎么看都觉得好假……”

正在小心翼翼地搅动着食物,准备亲自给娘子苏氏喂食的太子李承乾看到了那篇文章。

不禁想到了处弼兄当初洋洋得意地自报花名山东宋玉的场面,表情显得很是无奈。

“为夫焉能不知,可是这位作者兄,呵呵……便是为夫,也拿他没办法。”

“作者……原来是程将军。”

苏氏的目光移到了署名处,看清楚了作者的名字叫山东宋玉后,忍不住翻了个可爱的白眼。

可一想到这位可是自己与孩儿李象的救命恩人,虽然有无数的槽,却实在是吐不出来。

“来来来,娘子,先吃点东西吧,你现如今产后身子弱,可是要多吃一些补补才好。”

李承乾亲自喂娘子苏氏吃完了午餐之后,扶着那还未拆线的苏氏躺下闭目养神。

他则抄起了那份《长安旬报》,给娘子读起了她最喜欢的《三国演义》连载。

……

这一期的《长安旬报》里边,还有一则消息,引起了长安城中不少读书人,特别是太学的诸多学子的关注。

“大唐程氏大学,这么嚣张的名字,区区一帮医者学习医学的私学,居然弄得口气如此之大,岂有此理。”

“呵呵,咱们是太学,他是大学,啥意思,这是要跟咱们太学打擂台还是怎么的?”

“简直就是荒谬,他们老程家不过是一帮子粗鄙武夫,也就那程三郎,略有一二分才学。”

“现如今,兴办一家小小的私学,私学之名,却如此嚣张,这分明就是小瞧我等天下读书人的架势。”

“就是,实在是欺人太甚。”

“行了诸位,老程家欺人来甚,我等又能如何?”其中一位比较有理智的太学学生忍不住呵呵一乐,抛出了问题。

一干太学学生一时之间,哑口无言,作声不得。

也是,那可是勋贵中的大恶霸,朝堂上的搅屎棍,恶名远扬长安内外的老程家。

难不能还能够因为这一份报纸打上老程家去?呵呵……

根本不需要程家人亲自下场,就老程家那帮子膘肥体壮的家丁,袒胸露腹地往卢国公府一站。

在场这几十号太学生怕是只有含羞带怯躺在地上嘤嘤嘤的份。

咳……是被揍得东歪西倒连滚带爬嚎啕大哭才形象。

不过,虽然这些太学学生们,虽然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不会蹿到卢国公府去闹腾。

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有所动作,毕竟太学学子之中,不少都是官宦子弟,这些没有恩荫入仕的官宦子弟。

大多都会进入到国子监的诸学之中学习,以期能够科举入仕。

既然老程家搞出了一个大学来跟国子监太学打擂台,他们自然不会怂。

正行走在太学中的孔颖达听到了那些太学生们的议论与讨伐之声,心中不禁一阵舒爽。

看到了这位博学鸿儒那般模样,身边的太学诸学官都会意地一笑。

“看来,这太学,你们教得不错,这些学子,皆是志气昂然,能言敢谏之辈,不错不错。”

“孔司业所言甚是……”为首的太学博士朝着孔颖达一礼,讨好地笑道。

孔颖达现如今是国子司业,也就是国子监的次官,二把手。

今日看到了那《长安旬报》之后,这位原本就跟老程家相当不对付的孔让梨很是生气。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认识到,比自己更生气的应该大有人在,于是这位老司机就兴致勃勃地以视查太学为名蹿到了这里来。

看到那些往来路过的学子们犹自在愤愤地议论着大唐程氏大学之事,对老程家以及这个学校名大加鞭挞。

心里边舒爽得就像是三伏天喝到了冰镇酸梅汤一般舒爽。

就在这个此时,越来越多的太学学子,注意到了这边一干学官簇拥着孔颖达的场面。

“居然是孔大儒来了。”

“哎呀,诸位,咱们愣着做甚,走啊,孔大儒跟那老程家可是誓不两立的。”

“如今,那程三郎的私学起名这么乱来,我等正好请孔司业上奏朝庭,让朝庭责令其修改其学校之名。”

反应过来的一干太学学子们纷纷鼓噪了起来,不大会的功夫,至少有近百名学子,朝着一干学官们围拢过去。

看到了这一幕,那些太学学官们不禁大惊失色,连连喝斥不已。

“尔等这是想要做什么,没看到孔司业在此吗?!”

“请孔司业为我太学学子向朝庭讨个公道……”一大帮的太学学生纷纷行礼,却寸步不退。

看到了这一幕,孔颖达差点乐出声来,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在这太学里边看到如此大快人心的一幕。

而周围的那些太学学官们正在弹压喝斥,这个时候孔颖达板起了脸,喝止道。

“而等学官,不必阻拦,这些太学学子,皆是我大唐的读书种子,他们既然如此群情汹汹,必定也有因其因。”

拔开耿挡在身前的太学学官,身形削瘦的孔颖达昂首挺胸站定。

那些太学学子们看到了孔颖达站在他们这边为他们声援,不禁大喜,围在那里朝着孔颖达频频吐槽程三郎所创办的大唐程氏大学。

认为老程家的糙老爷们这么做,分明就是看不起太学。明明你就是想要教一帮子医者出来。

你居然起个名字叫大学,只比太学少一点,意思就是,我们太学比你也就好那么一点吗?

“好了,好了诸位,尔等的心愿,本官已经知悉。那程太常设立医道私学,居然会以大学称之,着实是不妥当。”

“不过,本官最多也只能为你等上奏朝庭,由朝庭断处……”

第814章 不正经的读书人。医者怎么可能不正经?

孔颖达在太学里边,发表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大意就是程三郎搞的那教医者的私学,大家没必要放在心上。

就是一个教一帮子医道的小小私学,里边能出什么人材,难道还能比得过太学不成?

总之一句话,老程家的那传授医道的私学,就是个乱七八糟的玩意不成大器。

咱们要跟他计较,岂不是自降身份?读书人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

大家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中举,成为大唐的官吏,既能光宗耀祖,又还能够为朝庭效力。

一众纷纷围拢过来的太学学生们,听到了这位在文化圈子里边素有重望的孔司业之言后。

最终都心满意足地四散而去,当然,该鄙视嘲讽老程家的,还是会继续鄙视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