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522章

作者:晴了

“那个,阎卿你且先歇口气,莫要急燥,来人,快给阎卿上点消暑气的东西。”

阎立德看到宦官给自己端来了一碟奶黄色的类似用冰制的奶酥,虽然心情不佳。

他是闻着那好闻又熟悉的奶香味,阎立德还是拿起了勺子舀了一口放入了口中。

瞬间两眼一亮,不得不说,这玩意味道还真不错,特别是味道,比起之前品尝到的酥山还要更胜一筹。

几口这玩意下去之后,阎立德也总算是没有了一开始那么心浮气燥。

“多谢陛下,现在臣舒服多了,不过,臣还是要弹劾太常寺少卿程处弼。”

“嗯,你且说说,程三郎那小子干了什么事。”李世民也已经稳住了心神,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里间的方向。

不过李世民对于自家娘子是十分放心,毕竟娘子一向都很擅于情绪控制。

就听得阎立德先是幽幽地长叹了一口气,这才一脸不堪回首地道。

“今日,臣正在皇庄那里忙着各项收尾的检查,就听人来报,说是太子殿下、吴王殿下还有程太常前来,还带来了陛下的手诏。”

“……”

第781章 但是这个世上,庸俗之人实在太多了点

李世民听到了这,眼角一阵抽搐,好嘛……

自己今天才特地把恪儿叫过来,好好地嘉奖了这小子一番。

又顺便将手诏交给了这小子,让他把属于程处弼的赏赐给那小子带过去。

结果,那小子就跟程处弼一块蹿去了皇宫,还把承乾也给拐了去。

李世民在心中默默地吐着槽,表面上露出了一个淡然的笑容,示意阎立德继续。

随着阎立德的讲述,李世民不停地揉着眉心,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摆出一个什么样的表情来面对此事。

“陛下,臣负责督造皇庄,需要先绘下图样,以便于工匠们照图修筑。”

“这几日正在扫尾验收,臣便携图样在皇庄之中,对所有建筑进行检查,以免有任何疏漏。”

“可结果,臣离开的时候,那一箱图样原本让吴主薄带出皇庄。”

“结果没想到,居然被程三郎给抢走了……”说到了这,阎立德的语气显得那样的悲愤。

李世民抹了把脸,表情严肃了下来。

“岂有此理,这个混帐小子,他居然敢光天化日之下,抢你的东西,简直,简直就是胡闹。”

“……”阎立德脸色有点发黑地看着皇帝陛下。

神特么的简直就是胡闹?陛下你能不能别太偏袒那小子……

李世民却像没看到阎立德的表情变化一般,薅着长须,表情十分严肃。

“那小子,就这么生生去抢的?那阎卿你没阻止他,对了,太子不是和吴王也在吗?”

“陛下……程太常,拿手诏为理由抢走的。”阎立德干巴巴地解释了一句道。

“???”李世民一脸懵逼地看着跟前的阎大匠。

里间发出了一声几不可查的噗吡声,长孙皇后及时地捂住了口鼻,表情份外的古怪。

“你先等会,朕的手诏,是交给吴王,让他交给程处弼,去将朕赏赐给他的皇庄给接收,怎么就……”

阎立德幽幽地长叹了一声,给出了一个老程家经典模板式的解释。

“程处弼说,根据陛下手诏的意思,这皇庄的地皮,里里外外的一草一木。

还有地面上的物件,都是他们老程家的。”

李世民薅着长须仔细品味着这句话。“此言,倒也没什么问题。”

“……”阎立德看着大唐皇帝陛下,差点就想吐个槽。

但是好在他犹记得自己此行的目的,只能强忍住卧槽的想法,再次开口。

“正因为如此,程太常说一定会好好的珍惜这座皇庄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纸一图。”

“但凡是皇庄里边的都是他的,所以,他就借着这个为理由,把臣的图样给抢了。”

“……”李世民的表情瞬间一阵狰狞,赶紧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及时地控制住情绪。

里边的长孙皇后很庆幸自己及时地捂住了嘴,内心不由得很是服气程三郎为了抢夺阎大匠的画作,连脸都不要了。

跟他爹,简直一模一样,没想到老程家最眉清目秀的娃,偏偏跟他那个恶名远扬的亲爹一个德性。

李世民等情绪稍稍平静之后,这才好奇地问了一句。

“这,这也太不像话了,对了,太子和吴王,没有阻止他?”

他觉得以自家长子的秉性,是不可能由着程三郎这么闹腾才怪。

“臣进去的时候,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已经被程太常支走了。”

“臣实在是争辩不过他,唉……臣无奈,只能来寻陛下,请陛下为臣讨个公道。”

“顺便追回那些图样画稿。”

李世民牙疼般地吸了口气,眼珠子翻了半天之后,这才朝着阎立德开解道。

“此事,朕已经知道了,阎卿你且宽心,朕回头就寻程三郎过来,定要让他长长记性,给阎卿你一个交待。”

“臣多谢陛下为臣主持公道。”听到了大唐皇帝陛下如此义正辞严的回答。

阎立德感激涕淋地朝着陛下恭敬地深施了一礼,寒暄几句之后,这才告辞离开。

就在阎立德离开甘露殿没多久,表情很是古怪的长孙皇后从里间走了出来,来到了夫君身边坐下。

就看到了李世民幽幽地吐了一口浊气,咬牙切齿地道。

“那个小混蛋,怎么就不能安生一点,给老夫少惹点事。这才刚刚夸完他,这一扭头,又搞出事情来了。”

“夫君,妾身觉得,怕是事情没那么简单,不然,以承乾的秉性,应该不会由着程三郎如此。”

听到了娘子的分析,李世民若有所悟地微微颔首道。

“观音婢言之有理,罢了,明日,老夫会让那小子入宫一趟,看他如何解释。”

……

魏王李泰呆呆地看着已经印刷出来的第三期《长安文集》样稿,仔细地打量着上面那些精妙而又极有味道的字句。

同时,心中满满的尽是疑惑,为什么那些市井百姓,还有长安城中的读书人。

更喜欢程三郎那小子胡编乱造的那些玩意,而不是这些具有极高水平,十分富有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精妙文章。

看到魏王李泰呆愣愣地看着跟前的样稿,紧锁着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郑侍郎不禁奇道。

“魏王殿下,这一期的《长字文集》样稿,莫非是有什么问题?”

魏王李泰缓缓地摇了摇头,抖了抖手中的样稿,轻叹了一声解释道。

“印得很好,没有任何问题,这一期的《长安文集》上的文章,也都十分的精妙,令人爱不释卷。”

“正因如此,本王才给奇怪,为何如此优良的纸张品质,印刷质量的好东西,却销量一直上不去。

反观长安城中的识字之人,却多是更喜欢那程老三那份胡编乱造的《长安旬报》?”

听到了这样的疑问,郑侍郎心中一跳,不禁失笑道。

“原来殿下是担心这个,老夫倒觉得,殿下你这个担心不过是多余的罢了。”

“哦?那还请郑侍郎好好说说,本王洗耳恭听。”

郑侍郎抚着长须,不紧不慢地道。“其实殿下你也应该能够看得出来,咱们《长安文集》走的是精英路线。”

“这《长安文集》中的文章,随便哪一篇都堪称精品之作。”

“但是这个世上,庸俗之人实在太多了点……”

“……”

第782章 这一期的《长安文集》给孤印十万份

魏王李泰看着跟前侃侃而言的郑侍郎,不得不承认,这位荥阳郑氏的长者所言,的确是那么回事。

如果说程三郎的报纸是下里巴人,那么自己所办的《长安文集》,绝对是阳春白雪级别的优秀大作。

或许正是因为阳春白雪级别的高精尖,懂得他的人,都是需要较高的文学功底和文学造诣。

所以,阅读的难度自然是远远超过那《长安旬报》那种浅显直白的类似口语化的行文风格。

“但是,殿下你不觉得,采购《长安文集》的,无一不是我大唐读书种书,又或者是才学过人的才俊之士?”

“咱们《长安文集》在创立之初,为的可不仅仅是跟《长安旬报》一决高下。”

“更是为了让天下读书种子知晓魏王殿下你的这一片拳拳之心。

为的是让了我大唐的文人雅士能够明白那些饱学之士,博学鸿儒,著书立说的那份苦心所在。”

魏王李泰终于舒殿开了紧锁的眉头,起身朝着郑侍郎一礼道。

“多谢郑侍郎指点,若非是郑侍郎,本王险些忘记了自己开创此刊物的初衷。”

“郑侍郎放心吧,本王已经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这一次,拜托郑侍郎加快印刷的速度。”

“争取在这个月底之前印刷出来,莫要误了发布的日期才是。”

“另外,本王会亲自再去拜会那些饱学之士,博学鸿儒,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拿出文章来。”

“殿下能够这么想,那绝对是天下读书人的福祉,殿下放心。

臣会去跟几位同僚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将这《长安文集》派往洛阳,晋阳,甚至是江南诸地是售卖。”

“以免这些市场,尽被程三郎的《长安旬报》所据,长此以往。

那天下人说不定只知《长安旬报》,而不知道还有这满是精品大作的《长安文集》。”

喜欢礼贤下士,又很喜欢跟这些儒雅且又风度姿仪一流的世家大族打交道的魏王李泰亲自将郑侍郎送到了中庭的位置。

这才看着对方快步而去,此刻,去掉了担忧的魏王李泰,再一次激情满满。

没错,本王的《长安文集》,为的可是让那些天下饱学之士,博学鸿儒能够归心于本王。

至于那些市井草芥,由着他程处弼去瞎鼓捣去,这个天下,终究还是高端才俊之士才能够拥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