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98章

作者:晴了

程处弼扳了扳手指头,也不禁有些佩服这位肥得流油的米其林王子。为了跟自己斗,真特娘的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若是一月两期,印上一年下来,也不知道这位深受陛下喜爱的魏王殿下,会不会穷得想把兜裆布当掉。

不知道那个时候,李叔叔知道肥头大耳的亲儿子跟人斗气,一年搞掉十来万贯,会不会大嘴巴抽他。

唔……程处弼很渴望能够看到李叔叔这位大唐皇帝陛下,亲自向臣子们示范什么叫真·动手动脚版·父慈子孝。

“啊嚏!……”正在看着手中《长安旬报》的魏王李泰打了一个骇人的喷嚏。

差点把跟前碟子里的猪油酥给吹落到案几上,揉了揉鼻子,李泰继续用嫌弃的表情和津津有味的目光去欣赏《长安旬报》上的《三国演义》连载。

并且他还一边欣赏一边批判。“这写的都是什么鬼玩意,你看这,什么河东解良人氏。

分明就是个不知道哪来的粗鄙村夫罢了,呵呵,这位汉室宗亲,也沦落到了卖草鞋的地方,啧啧啧……”

管家李公公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听着自家殿下的吐槽,哦不……是批判。

一面盘算着今天又花了多少钱去买下了多少份《长安旬报》,这倒也就罢了。

一想到方才刚刚支付的两千四百贯的《长安文集》的印刷费,他的心就疼得滴血。

……

终于,开启了吐槽模式,目不转睛地读完了这份《长安旬报》之后,李泰还很刻意地将这份报纸扔到了脚边。

似乎不如此,无法表达他对这份《长安旬报》的鄙夷态度。

看到李泰终于读完了报纸,管家李公公这才言道。

“殿下,今日我们收拢来的《长安旬报》差不多两万份。”

“不光是咱们,还有不少的商贩在跟我们的人争抢。”

“那些混帐商贩,还真是见利忘义之辈,罢了,两万份就两万份,明日,若是再有……”

魏王李泰脸色有些发黑地斟酌了半天之后,硬起了头皮道。

“再收一收吧。你说,他们怎么就能印得这么快呢,而且还印了这么多。”

“单单是第二期,怕是他们发卖的报纸,至少是在十万份以上。也按四十文一份来算,那可就是足足四千贯。”

“他们老程家,呵呵……就他们家的那些产业,怕是一个月都挣不到那么多吧?”

管家李公公想了想,觉得还是要说一句实话:“殿下,自打《长安旬报》给他们程家酒楼打了广告之后。”

“那个程家酒楼,几乎每日都是客满的,如今算得上是东市营业最好的酒楼。咱们的《长安文集》要不要……”

魏王李泰顿时不乐意地瞪了一眼管家李公公,可是一想到一期《长安文集》,自己就得砸进去两千四百贯。

心尖子就觉得疼,犹豫半晌,这才言道。“你且自去斟酌着办,此事就不用拿来烦本王了。”

第743章 《长安文集》的文章就连太子殿下也顶不住

《长安旬报》再一次连卖三天,第一天十万份,第二天与第三天都是六万份。

这一次,魏王府吃下了三万五千多份,还有差不多十万份落入了那些见钱眼开的商贩手中。

而长安城则把剩下的给消化吸收到,更有甚者,有些之前给佛堂进行俗讲的说书人。

拿起了这长安旬报,开始到酒楼茶肆里边去开始说《三国演义》。

《长安文集》终于在魏王李泰还有一干世家的期待之下,隆重登场。

为了给《长安文集》的主创魏王李泰打气,长安的那些世家大族纷纷伸手。

三份五份,十份八份地采办,倒也在长安城内,续《长安旬报》之后,也掀起了一鼓抢购热潮。

但是,除了一些喜欢刻苦专研学问的读书人外,一般长安识字的商贾之士又或者是普通百姓。

对于这《长安文集》,很是缺乏激情,特别是通篇翻下来,看来看去全是那种深奥的专研学问的文章。

摸了摸口袋里边的铜板,大部份的人选择了放弃,与其花上五文钱去买读不懂的《长安文集》。

倒还不如把钱给留着,也好期待精彩的《长安旬报》下一期,看那玩意好歹能饱饱眼神,比这个看得让人头晕目眩的《长安文集》强多了。

……

正在跟一帮子弟兄吹牛打屁的程处弼听到了前来寻人的宦官的传达。

只能跟一干左内率精锐打了声招呼之后往丽正殿偏殿而去。

入得偏殿,就看到了李承乾正百无聊赖的坐在那里,看么了程处弼之后,招手笑道。

“处弼兄,你可让小弟好找。”

“殿下可是有事,还请殿下吩咐就是。”

“孤可是听闻今日乃是《长安文集》上市的日子,特地派了人去买几份《长安文集》,一会咱们好好的瞧瞧。”

听到了这话,根本就把这事抛到了九宵云外的程处弼呵呵一乐,朝着太子殿下赞道。

“殿下做得对,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这一点,殿下比臣想得周全。”

“那还不是因为处弼兄你,根本就没有把我那位四弟当成对手。”李承乾失笑摇头道。

不大会的功夫,宁忠便捧着几份《长安文集》匆匆回到了丽正殿偏殿。

只是程处弼抄起了这份《长安文集》看了没几眼,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特娘的都是些什么鬼,感觉就像是那些人读四书五经读嗨皮之后,特地为此而创作的文章。

文章里边时不时地引经据典,越发地让程处弼一头雾水,最终,潦草地翻了半天之后。

作为诗书传家的老程家的文化担当程处弼,不得不因为自己文言文功底过浅,而悻悻地放弃了尝试。

嗯,这简直就是新书试毒一般,把程处弼给毒得都快要两眼发绿。

程处弼这才扔下了报纸,扭头看向李承乾,就看到了这位脱衣有肉的排骨精太子看得一头臭汗。

不禁伸长脖子看过去,又扭对看了眼李承乾的表情,唔……程处弼的嘴差点咧到后槽牙去。

看样子,有这样阅读障碍的不止自己这位老程家的文化担当,就连大唐太子殿下也顶不住。

这顿时让程处弼内心好过了不少,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那就是这《长安文集》的问题。

“啊这……这《长安文集》的文章果然精妙深奥之极,孤实在,嗯,实在是有些……”

硬着头皮,努力去理解那些字句蕴含的深意,可是越读越觉得艰难的李承乾不禁有些臊眉搭眼,结结巴巴语不成句。

已经完全放弃试读,整个人心态平和得就像是永远拿最后一名的程处弼直接就乐了。

“精妙不精妙,反正臣是看不明白,不过若是哪天闲得百无聊赖。

却又想睡而睡不着的时候,倒可以拿来助一助眠。”

“……处弼兄还真是实在。”李承乾哭笑不得地将手中的《长安文集》也随手弃于一旁。

这《长安文集》上面的文章读起来实在太费脑子,让自认也算是文化人的李承乾都读得有些怀疑人生了。

看这玩意,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通读四书五经,怕是需要能够把四书五经专研到了一定的高度才成。

程处弼有些嫌弃打量着这些过于深奥的文章,内心则显得份外的轻松。

“这样曲高和寡的东西,对咱们的《长安旬报》根本构不成威胁。”

李承乾点了点头,不过还是给出了自己的评价道。

“但是这样的文章,必定会受那些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所追捧拜读。”

“殿下言之有理,毕竟受众不一样,咱们的《长安旬报》的受众是广泛人群。

而这《长安文集》嘛,更像只是针对于那些刻苦专研学术的博学鸿儒。”

“正是此理,依孤之见,这文集,在长安若是能够售出万份,怕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殿下放心吧,魏王的《长安文集》,还是会有人给他捧场的,特别是那些人,就算是一份卖不出去,也会有人伸手兜底……”

听到了程处弼意有所指之言,李承乾的脸色微微一沉,轻轻颔首不语。

……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魏王李泰的内心却焦急不安,哪怕是平日里觉得最为诱人的猪油酥这一刻也不香了。

《长安文集》的销量到底如何,这牵涉到的不仅仅是财帛的问题,更涉及到他这位才名显于天下的魏王殿下的脸面问题。

还有那一干投效于自己麾下的饱学之士、博学鸿儒的脸面。

毕竟为了这第二期《长安文集》这些才华过人的饱学之士、博学鸿儒也是下了血本,呕心泣血才写下的好文章。

若是连六万份都卖不出去,那就不是脸红,而是脸疼。

不光是他魏王李泰焦虑不安,那些文章被印在了《长安文集》上的饱学之士,博学鸿儒们也同样很不淡定。

他们今日都寻了各种各样的借口迟到或者早退,离开了官衙之后。或者是更服易冠,装扮成普通人步入酒楼茶肆。

又或者是乘马而去,躲在车中,鬼鬼祟祟地观察着《长安文集》的销售情况。

第744章 气极败坏的魏王府学士馆鸿儒们

就像博学广闻,支持魏王李泰修撰《括地志》的鸿儒萧德言。

此刻正坐在一辆马车中,掀起了窗帘一角,看碰上那边不远处的贩报人。

他已经在马车里边呆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看到了不少的人围拢到了贩报人跟前之后。

有些人先是拿起了《长安文集》打量了几眼,然后跟同伴低声交流几句。

戳着报纸指点半天,最终将《长安文集》交还给贩报人,摇头而去。

这一幕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唯一令他欣慰的就是,时不时会有一些人过来,一买就是好几份,甚至是十来份。

想来这些人,必定也是知道《长安文集》上那些呕心泣血的大作的份量,这才如此采办。

但是,大部份人,都只会在贩报人跟前驻足翻看之后就失望地摇头而去,这让萧德言实在是无法淡定。

便招来了亲随吩咐了几句之后,很快,亲随快步来到了贩报人跟前。

伸手掏钱买报纸,一面支愣起耳朵听着那些周围的读书人们的议论声。

“……这样的文章,实在是太费脑子,老夫又不科举,只想读些轻松有趣的故事,罢了。”

“呵呵,胡老说的是,我等商贾,就想看点能不费脑子的东西,这个还是留给那些读书人瞧算了。”

“这必定是通古博今的大学问者才能够著出来的文章,可惜,如今我连《左传》都还未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