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96章

作者:晴了

“嗯,放心吧,为夫知道他们的心思,既然他们想要试探于朕,呵呵……”

笑了两声之后,李世民朝着甘露殿门的方向喝道。

“来人,速速去诏吏部尚书前来见朕。”

迎着长孙皇后那满是疑惑的目光,李世民这才捉狭一笑。

“此番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他们这些才俊,为夫如今已然想到了一个好去处……”

听到了夫君一阵耳语之后,长孙皇后不禁嫣然一笑,百媚顿生。

“妾身就知道,这天底下的事情,都难不住,也难不倒夫君的。”

“那是自然,不如此,朕如何君临天下?哈哈哈哈……”

大唐皇帝陛下那爽朗的笑容,回荡在甘露殿中,久久不散。

……

长孙无忌的脸色铁青地坐在书房之中,跟前落着一份《长安旬报》。

这份报纸里边的内容,辛、任、上官、吴等四人的采访,对于长孙无忌而言,其实不甚在意。

毕竟他们再怎么吹捧陛下,与他这位朝庭重臣并无利害冲突。

但是,这四个人的身份,偏偏都是程处弼那小子举荐的,成为了今岁科举的最大赢家。

原本,长孙无忌还寻思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自己与程处弼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会很快就淡去。

可是现在,这一期《长安旬报》的出现,这上面那篇精彩的采访,必然会让那即将散去的流言蜚语再次喧嚣尘上。

而自己这位朝庭顶级显贵,又会成为市井百姓口中的话题人物,而且还是负面的那种。

这让最好名声的长孙无忌如何开心得起来,可是偏偏,面对着发行量如此巨大的《长安旬报》。

并且还是得到陛下在背后支持的《长安旬报》,他长孙无忌还真是百口莫辨。

就在长孙无忌愁肠百结的当口,却有管家来禀报,陛下有事,诏自己入宫觐见。

长孙无忌微愣之后站起了身来。“知道了,老夫这就入宫面圣。”

长孙无忌扫了一眼那份搁在案几之上的《长安旬报》,吩咐了句道。

“把那东西拿去厨房烧掉,莫要留在这里碍眼。”

扔下了这么一句话,长孙无忌这才拂袖快步而去。

……

长孙无忌登上了马车,坐在车中,马车晃晃悠悠地朝着皇宫径直而行。

但是,一路上,透过马车的窗帘,长孙无忌总是能够看到那些往来的路人手中,或捧或拿着一份《长安旬报》。

或是摇头晃脑大声诵读,或者是跟同伴对着报纸兴奋地指指点点。

看到了这一幕,长孙无忌越发地心浮气燥,干脆闭上了双眼,朝后一躺,眼不见为净。

而同一时刻,魏王府的管家李公公看着那些家丁送来之后,在跟前堆积如山的报纸。

又垂低了脑袋,继续看着手中的那份《长安旬报》,这一期的《长安旬报》上连载的《三国演义》内容十分的精彩。

当然,管家李公公不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而是觉得自己是在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总之,的确很津津有味就是了。

就在这个当口,听到了身后边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还有喘息声……

第740章 既然无忌你不反对,那四人前程便这么定了

管家李公公顿时一个激灵,赶紧将报纸揉成一团,扔到了一边,然后转过了身来。

就看到了魏王李泰一边抹着汗水一边走了过来。“怎么样了?”

“殿下,奴婢让人已经收罗来了差不多三千多份。”

魏王李泰目光扫过那些报纸,面色蕴怒地沉声道。

“程处弼那小子,不过是区区一个粗鄙武夫。

借着父皇的恩宠,让那些寒门士子得以登临殿试魁首。”

“他居然还给那些家伙大造声势,他这是要做什么,这岂不是让我舅父难堪吗?”

听到了这话,管家李公公垂低脑袋。“殿下放心,奴婢这就去交待他们多收一些报纸回来。

只是,奴婢担心此番又会如上一期《长安旬报》般……”

“怕什么,他程处弼都不怕亏血本,难道本王还怕花那点小钱不成?”魏王李泰不乐意地喝了一声。

看着那些报纸,想到了之前读到了上面的内容,看到了那些令人头皮发麻,厚颜无耻的马屁话。

实在是让魏王李泰心头不爽到了极点,舅父所举荐之才俊,居然比不过他程处弼举荐的才俊。

这叫什么事?若不是因为这件事情事涉国家大政,魏王李泰都想亲自去问一问父皇,这是想要干嘛。

毕竟老师王珪一直都告诉自己,大唐王朝立国根基已固,如今治理天下,自然用人当重其德行,其次才是才华学识。

而作为天下诸多诗书传家的世家大族有着无数的才俊,可偏偏,父皇用这些人的时候,总是举棋不定。

反倒像马周这样寒门出身的臣子,又或者是孙伏伽这样科举入仕的寒门臣子,却深得其信任与重用。

要么,就是那些随着父皇打天下的老臣子,这样的做法,魏王李泰则有不同的想法。

“唉,可惜,本王不是太子……若本王是太子,当会劝说父皇,将世家贤才,尽纳入朝,方才上善之策。”

……

来到了甘露殿前,长孙无忌拭了拭额角的油汗撩起前襟拾阶而上。

面对着那位朝着自己恭敬行礼的陛下心腹侍卫头子赵昆。

长孙无忌只是矜持地淡淡一笑,稍微动了动下巴算是还礼之后,径直步入了甘露殿。

就看到了陛下正在那里愣愣地看着某处,似乎在想事情,又像是在发呆。

长孙无忌收住了脚步,由着那赵昆快步到得陛下身边提醒了声,这才上前恭敬地行礼致意。

“臣参见陛下。”

“无忌来了,快快坐下吧……”李世民这才回过了神来,目光落在了长孙无忌身上,笑着抬手一引。

听到了陛下如此称谓自己,长孙无忌心中不禁一暖,一种陛下其实还是爱我的感觉瞬间溢满胸怀。

长孙无忌来到了跟前,正襟危坐,一旁的宦官给这位长孙吏部满上了一杯茶水之后,这才退到了一旁侍立。

李世民也抿了一口清肝明目又养生的菊花茶,这才笑眯眯地朝着长孙无忌道。

“无忌,科举殿试至今,也有些日子了吧?”

“是的陛下。”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却对于李世民的这句问话有些摸不着头脑。

然后,就看到了大唐皇帝陛下从案几上抄起了一份《长安旬报》朝着自己递了过来。

“???”长孙无忌一脸懵逼地看着陛下递到跟前的报纸。

整个人都不好了,嘛意思?莫非市井八卦已经传到了陛下的耳中。

这位年轻的时候性格比较顽劣的皇帝大佬,莫非又想整妖蛾子嘲笑自己人?

“今日这份《长安旬报》你可有看过?”李世民看到了长孙无忌的表情,有些莫明其妙,不过还是指了指那份报纸问道。

“臣……臣是看了一些。”长孙无忌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勉强一笑言道。

“朕觉得今科的这四位进士,都是难得的才俊,不知吏部那边的铨选准备何时开始?”

听得此言,长孙无忌心中顿时一沉,表面倒是不动声色地道。

“陛下,臣打算这个月底开始进行铨选。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看到长孙无忌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李世民微微颔首。

手指头轻轻地敲击在案几上,仔细地思量了半天,这才言道。

“今科状元辛茂将,此人秉性刚正不阿,书法中正平和,可为起居郎。

榜眼任雅相有勇有谋,可入职兵部职方司,探花上官仪文采菲然,风姿儒雅,可入职礼部主客司……”

听到了陛下那笃定的语气,长孙无忌垂低了头,可是眼皮却直跳不停。

怎么也没有想到,陛下居然会直接插手到吏部铨选,这可是极为罕见的。

等到李世民将四个人的安置尽数言皆之后,这才朝着长孙无忌道。

“朕的安排,无忌你可有什么话说?”

“陛下,骤然委以重托,会不会让他们……”

“无妨,既是才俊,就要委以重任,方才能够显出他们的本事。”

“既然无忌你不反对,那便这么定了。”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最终却只能恭敬地朝着李世民一礼。

心里边却直呵呵。陛下你都已经有了定论,难道我还能反驳你不成?

“臣明白了,陛下放心。”

“此事,也唯有交给无忌你来办,朕才能够安心。”

李世民笑眯眯地点了点头,然后拿起了那本《氏族志》又递了过去。

“对了,朕这里刚刚收到了此物,你且来看看……”

……

长孙无忌不禁一愣,旋及朝着李世民恭贺道。

“陛下,贞观六年朝中诸多臣工奉陛下旨意刊正姓氏,至今已有四载,能有成果实乃我朝大喜之事也。”

“呵呵……你且先看了再说。”李世民脸上的笑容,落在长孙无忌的眼中,则透着一股子冷厉。

长孙无忌接到了手中之后,只翻了几眼,顿时醒悟了过来是什么意思。

位列《氏族志》榜首的,或者说第一等的,却是山东氏族的博陵崔氏,而这博陵崔氏的族长,如今正是朝中任职幽州刺史的崔干。

人臣的氏族,居然位列一等,居于皇族之前,这样的做法。

饶是长孙无忌这位刻意结交世家大族,经营势力的重臣,此刻也不禁两颊直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