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89章

作者:晴了

程处弼砸了砸嘴,想到了一件真正能利国利民的好宝贝。

不过那件好宝贝,现如何却远在那极南之地的穷乡僻壤之地,让这位喜欢到处去浪的李德奖去搞来?

这倒也可以成全一下这哥们浪迹天下,为国为民的心愿。

“德奖兄,小弟倒真知道有一件利国利民的好宝贝,而且是能惠及我大唐天下百姓的好宝贝。”

“什么东西,能够当得起贤弟你称为好宝贝?”

李德奖有些狐疑地打量着程处弼,总觉得这小子似乎是在忽悠自己。

“那是一种主粮,一种在长江以南之地,一年可以种植两到三季的稻谷。”

“我说贤弟啊,你当愚兄我是傻子不成?”李德奖直接就乐得笑出声来。

“李某好歹也到过江南诸地,那些地方的稻谷,也都是一年一熟。

我就没闻过有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的稻谷。”

“你没听说,并不代表没有。”程处弼看着跟前这位差点笑歪了嘴的浪荡侠客,表情很严肃地道。

“更何况,你觉得小弟我,有什么必要与诓骗德奖兄你?”

李德奖愣愣地看着程处弼,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手指头把玩着习惯性插在腰畔的障刀,好奇地道。

“那我倒要问一问贤弟你,你是打哪听来的这个消息?”

程处弼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继续将方才有些地方写错的字进行改正,一面言道。

“算了,既然兄台你不相信,说了你自然也不会为了天下百姓去走上这一糟的,小弟我又何必白费唇舌。”

“……”李德奖愣愣地看着程处弼,牙疼般地吸了口气。

“你小子,这是激将法是吧?”

程处弼直接就乐了,搁下了手中的鹅毛笔,活动了下手腕道。“是又如何,不是又能如何?”

“重点在于,那种稻谷,小弟我可以指天发誓。

若是世间没有我所说的那种一年两到三熟的稻谷,我程某人一辈子娶不上媳妇。”

李德奖愣愣地看着程处弼在自己跟前指天划地的发下重誓,一时之间愣在当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

“德奖兄,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而我大唐。

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世间,却还有无数利国利民的好宝贝。”

“只是,想要寻找到这些东西,那需要的是拥有一颗兼济天下胸怀,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气的侠义之士。”

扔下了这两句话,程处弼把今天从李德奖这里收集到的素材给收了起来,起身告辞。

却看到李德奖呆愣愣地坐在那里,一副瞳孔散大的模样。

程处弼只能跟那卫国公府中的管事招呼了声,拍屁股往外走去。

离开了卫国公府,程处弼就径直往太医署而去,到了那里,自己读,再让称心抄录下来。

嗯,自己的处方体如果不经过这样的转抄,怕是整个天下能够看得懂的也就只有自己一人。

所以才说,这种处方体,果然很适合在这个时代拿来写日记。

“贤弟,处弼贤弟……”后边传来了一阵焦急的呼唤声,程处弼愕然地扭头看过去。

就看到了李德奖朝着这边狂奔而来,而他的屁股后边,则撵着一票膘肥体壮的李府家丁。

“二公子别跑了,不然老爷知道就坏事了。”

“是啊二公子,快回去吧。”

“公子,这家伙想要干嘛?”程处弼身边的程发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狂奔而来的李德奖问道。

“我哪知道。”程处弼干脆勒转马头,已经冲到了跟前的李德奖扶着双腿猛喘粗气。

看到他已经不跑了的那些个李府家丁却不敢放松,喘着大气赶紧将李德奖团团围住。

“你们……你们先给我让开,我有几句话要跟处弼贤弟说。”

家丁喘着粗气苦着脸道。“二公子你行行好,莫要再逃了,不然,小的们可真的吃罪不起。”

反正大家就这么尴聊,但是绝对寸步不让就是了。

“……”

第729章 《三国演义》,老夫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程处顷看到这一幕,差点乐出声来,好在心地善良的程处弼干脆跳下了马。

“行了,德奖兄你也莫要难为他们,若是有话要跟我说,咱们……”

“咱们往回头,让他们堵在这里就是了,这样他们既听不到咱们说话,也能放心。”

“多谢程太常体谅我等的难处,二公子你看如何?”

那位家丁头子不由得大喜,赶紧朝着程处弼一礼,这才小心翼翼地朝着李德奖看去。

李德奖闷哼了一声,满脸不乐意地大步地往回走,与程处弼并肩回行了二十余步后,这才顿住了脚步。

“我方才在想贤弟你的那番话,你说的对,想要出名……咳咳,想要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侠客,怎么能不冒点险。”

“更何况,这是为了天下百姓去冒险,李某自然不甘人后。”

看着一本正经想要扬名天下的李德奖,程处弼差点乐出声来,好歹忍住,省得这位拉不下脸。

“兄台若真的有这样的信念,这可真是天下百姓之福也……”

听到了程处弼的吹捧之言,咧了半天嘴之后的李德奖倒不忘正经事。

“那贤弟你能不能告诉愚兄,你说的那种一年可以两熟,甚至是三熟的稻谷,到底在哪?”

“兄台可知道交趾?”

“这我当然知道,上一次,从流球回到大唐,我们还有弟兄想要到那边去见一见世面。”

“可最终大家离乡太久,未能成行,难道说……”李德奖唏嘘感慨几句之后,顿时反应了过来。

一双眼珠子瞪得犹如铜铃一般,直勾勾地看着程处弼。

“我只知道,那种一年两熟,甚至是三熟的稻谷在交趾之南,就在那一片区域。”

“贤弟你真的能确定?”李德奖深吸了一口气,这一刻,他显得那样的斗志满满。

“当然,我可以百分百的确定,那种稻谷,就是那一带。”

“不过,即便我知道是在那一带……”

李德奖爽朗一笑,大巴掌重重地拍在了程处弼的肩膀之上,翘起了一根手指头道。

“只要贤弟你没有诓骗愚兄,你就放心好了,短则一年,长则年半。

李某定然能够带着你所说的那种好宝贝回到长安。”

“既然如此,那小弟先祝兄台马到成功,更希望兄台能够平安归来。”

“莫要小看我等游侠儿死中求活的本事,好了,贤弟去吧,愚兄我就不送了。”

程处弼点了点头,回到了座骑跟前翻身跃上了马背,再回过头去。

李德奖仍旧站在原地,朝着自己摆了摆手。“贤弟慢走。”

程处弼点了点头,拔转马头打马而去。

李德奖看到程处弼打马远去之后,快步朝着府中疾步而去。

既然已经有了目标,那就得开始好好的筹备,还要派人去给自己那帮一同浪迹天涯的兄弟们传讯。

希望这一次,不会像上次东渡扶桑那么倒霉。

居然沦落得跟丧家之犬似的逃窜,实在是太丢立志扬名天下的大侠客的脸面。

……

“陛下,臣方才去了甘露殿,未见娘娘和公主殿下,再加来的路上,奴婢才得知娘娘带着公主殿下到东海那边去玩去了。”

李世民听到了宦官前来的禀报,看了一眼那些还剩下的奏折,揉了揉眉心,搁下了手中的毛笔。

“罢了,既然如此,那朕也过去走动走动。”已经忙碌了那么久,也该放松放松去寻闺女那个小开心果去。

等到李世民离开之后约一刻钟的光景,太上皇李渊抚着长须,背负着双手,晃晃悠悠地逛荡到了甘露殿前。

左右张望了一番,却没看到李世民在甘露殿内,一问才知,李世民方才有事出去了,一会才会回来。

“上皇,进去等陛下吧,如今天开始热了,还是殿里凉快些。”

李渊点了点头,晃晃悠悠地步入了甘露殿,今天也不知道撞了什么邪,去立政殿,儿媳妇却带着小兕子去闲逛去了。

半天都没回来,李渊无奈之下,决定过来甘露殿这边瞅瞅,却没想到,不但儿媳妇和小兕子都不在,就连二郎也不在。

已然走得有些疲惫了,已然见汁的李渊步入了甘露殿中,殿中的冰块正在缓缓地散发着凉意。

让甘露殿内的空气,比外面要凉爽了许多,让李渊精神一振。

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李世民的那张案几跟前一屁股坐下,打量着那张案几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折。

还有在案几正中,摊开的一本尚未批改完成的奏折,足以得见,自家二郎哪怕是在休沐之日,也在兢兢业业的处理着政务。

这让李渊的老脸上露出了欣慰之色,目光一扫,却看到了一被歪着露出了一个斜角的书册被压在几本批改好的奏折下面。

李渊下意识地伸手去将那本书册给抽了出来。看到了书封上《三国演义》四个大字,不禁一呆。

“《三国演义》,老夫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一直居于深宫之中,每天除了吃喝,就是在大安宫中溜达,要么就是陪着小兕子玩耍,根本不问世事的李渊小声地嘀咕了句,翻开了这本《三国演义》。

而这一册,却正是第一百零一回到第一百零五回的内容。

李渊抄到了手中之后,看到了里边的人物出场,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本书册说的是哪个时代的故事。

很快,就被精彩的内容所吸引,看得津津有味,半天连那消暑的冰镇莲子羹都忘了饮用。

而这个时候,程处弼这位大唐皇家美食供应商已然背起了他那沉重的药箱,提着一个食盒,步入了皇宫朝着深处进发。

程处弼举重若轻地背着药箱,一边默默地吐槽着这皇宫的地面为什么不能把它完全平整。

害得自己这个药箱即便装了轮子,大多数时候轮子也只能当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