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81章

作者:晴了

这可是科举场外,周围全是差役和官员往来,若是在这里主动起了冲突,对于他们原本就处境不妙的四人会更加不妙。

行出了一段距离之后,任雅相回头扫了一眼那边,忍不住闷哼了一声。

“贤弟你就不该拦我,揍那帮混帐,好歹能够出口气。”

上官仪也是摇了摇头笑着安抚道。

“任兄何必逞一时之快,凭任兄你这两膀之力,那小子能受得住几拳?若是伤了人,到时候指不定要吃官司。”

今发挥的还不错,至少吴乡寿自己十分满意,可是一想到那场意外的冲突,让吴乡寿不禁无奈地叹了口气。

“接下来,咱们该如何行止?”

“好不容易考过了,今日自然是要大肆庆祝一番才对。”上官仪爽朗一笑,抬手往前一指。

“正好,去程家酒楼,好好的吃喝一顿,一饱口腹之欲。”

“之后嘛,那就继续耐心的等上两日,等到了挂榜之日,便是我等连袂往程府投效之期。”

“上官贤弟言之有理,走,先去大吃大喝去,哈哈……”

听得此言,另外三位也不禁一乐,也算是苦中作乐吧。

虽然他们是感于程三郎的恩义愿意去投效,可是谁不想货卖帝王家,为朝庭效命,以期名垂青史,只是没有那个机会罢了。

……

赵国公府邸,褚遂良刚刚下了马车,就看到了孔颖达也正好从车中下来。

二人赶紧相互见礼,低语两句之后,连袂朝着赵国公府内快步而去。

等他们二人随着赵国公府管事穿廊绕室,终于来到了长孙无忌待客的凉亭处。

而这里,已经有几位官员正在亭中小声地窃窃私语着什么,见到了这二位后,也都颔首为礼。

坐在最上首的长孙无忌朝着褚遂良与孔颖达一礼。

“二位快快请坐,既然人都来齐了,那么本官也就不卖关子了。”

“卢郎中,劳烦你拿那科举录取的名册,给二位大人传阅一下。”

吏部考功郎中卢承庆答应一声,从袖中取出了名册之后恭敬地递到了褚遂良的手中。

“方才诸位也已经都看过了,老夫就告诉诸位,前面这四位,便是陛下指派程处弼到吏部交来的名单。”

“此四人,皆是出身寒微,既非我朝达官显贵,亦非世家门阀之后……”

“陛下这么做也太过了吧?”一位世家出身的大臣不禁小小地嘀咕了一句,然后瞄了长孙无忌一眼。

看到了对方没有什么表情,大起胆子继续道。“朝庭用人,当众德行,更要重世家渊源才妥当。”

“那些贫寒之士,家风家世,品行德操,着实不好说……”

孔颖达不禁闷哼了一声。“怕是陛下自己都觉得不妥当,才会让程处弼那个奸佞小人去暗中操持此事。”

“若非是被长孙吏部所查,怕是我等,都还不知晓此事。”

“就是,我大唐立国以来,用人最重德操,更不能唯才而论,天下诗书传家的读书种子何其多也。”

“他们难道不比这些人更适合入朝为朝庭守牧地方,治理政务吗?”

长孙无忌抚着长须,看着跟前这些人的讨论声音不高,但是话语里边却满满的怨气。

“诸位不必太过恼怒,正因为本官也查觉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特地请诸位过来,就是想要将此事妥善处置。”

“而妥善的处置之法,最好既能够顾全陛下的颜面,又能够让前来应试的过千举子无话可说。”

褚遂良抚着长须,眯起了双眼仔细思量半天这才缓缓言道。

“赵国公言之有理,毕竟陛下既然遣人将这四人之卷投于吏部,怕是陛下心中已定论。”

“我等若是在朝堂之上,与陛下对着来,反倒容易激怒陛下,诛为不智。”

“是啊,想要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何其难也。”

……

长孙无忌看到自己召来的这些心腹党羽一个二个愁眉苦脸,一股智商上的优越感由然而生。

从容一笑后,不紧不慢地言道。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原来赵国公早有定策,还请速速道来……”一位世家大臣不禁面露喜色追问道。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却依旧卖了个关子道。“此策,就需要诸位齐心协力,方可为之。”

“赵国公此言甚是,我等原本就是一体,共进同退,还请赵国公直言相告。”

“那就是,明日卢郎中向陛下呈上名册之后,还请诸位……”

听到了长孙无忌之言,一干臣工不禁恍然大悟,纷纷弹冠相庆。

“不愧是智计无双的赵国公,此策妙哉,便是陛下,面对群义汹涌,怕也只能首肯。”

“不过,最要紧的还是请诸位最好提前知会那些举子,早做准备。另外,还需要诸位多联络一些臣工附议此策……”

第717章 不是干工作就是在打牌,没干什么出格的事

第二天一大清早,甘露殿朝会之上,李世民这才刚刚坐到了御案后边。

考功郎中卢承庆朝着李世民恭敬地一礼,取出了名册双手奉上。

“陛下,这是此次科举的名册,还请陛下御览……”

一名宦官快步而来,接过了名册之后,回到了阶上,交给了稳坐在御案后边的李世民。

李世民嗯了一声翻开了名册,看着上面的近三十个进士人选。

第一个名字,就是辛茂将,第二个则是上官仪,第三个是任雅相,而第四个则是吴乡寿。

这让李世民不禁微微一愣抬起了头来看向卢承庆,只是此刻卢承庆垂眉恭身,李世民根本看不到他的表情。

目光一转,落到了那长孙无忌的身上,嗯,李世民看到了,自己这位大舅子虽然刻意地板着脸。

但是还是能够明显地感觉得出来,大舅子心里边肯定很不乐意。

这让李世民不禁忆及有关人士前来禀报吏部的那一场冲突的全过程,嘴角情不自禁地一咧,差点乐出声来。

赶紧又收敛了表情,仔细地打量了几眼之后,目光扫过殿中不少表情显得十分古怪的臣工。

就在这个时候,褚遂良硬着头皮步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今科试举,人材辈出,乃我大唐之福也。”

“天下才俊,尽聚于长安,为的便是能够科举入仕,以报效朝庭,报效陛下。”

“今科进士中举者,才学皆备者甚众,难分伯仲者多矣……”

听得此言,李世民嘴角微扬,这褚遂良向来与自己的大舅子走得很近,今日这么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呵呵……

知道归知道,李世民还是微微颔首之后笑道。

“卿此言甚是有理,那依卿之见,莫不是对这份名册有异议?”

“名册上的举子,皆是我朝难得的才俊,臣岂敢有异议,只是臣之前才言,难分伯仲者甚多。”

“陛下向来求贤若渴,又礼贤下士,善于纳谏,聪明神武……”

褚遂良先是狠狠地夸了一通大唐皇帝陛下之后,话锋一转,说起了今年正好是陛下登基的第十年。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大日子,为了显示陛下重视天下才俊,加上本次科举才俊伯仲难分。

倒不如效法上皇执政的武德五年,进行一次殿试,让那些才俊再比试一场,然后请陛下钦点状元。

此言一出,一干臣工纷纷出列附议,便是大唐上皇执政的武德年间的唯一一位状元郎孙伏伽也站出来表示附议。

看着一位位的臣工纷纷出列附议,李世民脸上挂着那淡然的笑意,目光却微微发寒。

站出来的这些臣工,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世家门阀,而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吏,似乎也查觉到了什么,神色显得有些犹豫。

“既然诸位臣工,都觉得此策可行,那今岁,就再开殿试以贺朕登基十载。

这十载以来,大唐国泰民安,百姓富足,也的确是应该大兴科举,让天下才俊知晓,朕的爱才之心。”

一干臣工听到了陛下此言,纷纷朝着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恭敬行礼,连连称贺。

李世民笑眯眯地微微颔首,缓缓地坐了回去。

等到朝会堪堪结束,李世民离开了大殿,这才行出不远,想了想,招手示意赵昆来到了近前,一阵低语之后。

赵昆心领神会地走到了一旁,招来了一名护卫一阵低语,那位护卫凛然领命之后快步狂奔而去。

……

太医署,太常寺少卿的专用小院里边,时不时地就会传出声音。

“三带一。”

“过。”

“我要,三个一带一个五。”

“要不起。”

“要不起。”

“顺子……”

杂役靠在院门上,脑袋晃晃悠悠地,突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一抬头,看到了一名扶刀的护卫快步而来,人未至,声先抵。

“程太常可在?”

杂役打了个激灵赶紧站起了身来答道。

“在在,程太常,有人找……”

程处弼只能恋恋不舍地扔下了手中一把好牌,大步出了屋子,就看到了院门被推开,却是陛下身边的护卫。

“陛下找我?”程处弼有些错愕,脑子立马疯狂的回忆这几天自己都干了啥。

似乎,自己这几天一直都很乖,除了干工作,就是打牌,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才对。

一思及此,程处弼赶紧申辩一声道。“我这几天都很老实,啥也没干。”

原本还一脸严肃的护卫听到了程处弼这话,差点乐出声来,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