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58章

作者:晴了

知道这位程三郎跟吏部主官,也就是赵国公,长孙吏部很不对付。

看到这几个差役一副惊掉下巴的模样打量着自己,程处弼顿时不乐意了,老子又不是猴子,这么瞅着我看合适吗?

“愣着做甚,还不快快领路,带我们去见一见你们考功司的考功卢郎中。”

“是是是,二位快快有请……你还愣着做甚,还不速速去通禀一声。”

然后一位差役陪着笑脸在前方引路,一位差役则连滚带爬地朝着衙门内狂奔而去。

剩下的两位差役呆呆地看着程处弼与李恪的背影消失后,差役甲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道。

“程三朗居然也要来寻考功郎中,难道还能有人敢去卢国公府投卷?”

“啧啧啧……就程大将军那恶名远扬的名声,居然还敢有人去他们老程家投卷。”

差役乙抚着长须解释道。“谁没有个三亲五友的,老朽倒记得,前些年,卢国公府的管事也曾来过……”

“不过嘛,一直到今年,还都没听说有哪一位高中的举子,是出自他们卢国公府。”

差役甲愣了一会之后,直接乐出了声来。“听老哥你这么一说,看来真是老程家的亲戚才对。”

“过去没中过,想必把程大将军给惹急了,怕是自己不好露面,所以才会让这位老程家的大才子亲自过来。”

这两位差役在吏部衙门外边乐滋滋地八卦着老程家,幸好嫉恶如仇的程老三没听到,不然,铁定把这两个埋汰老程家的混帐给扔沟里去。

……

“卢郡公不必相送,还请留步,本官就先行告辞了……”

一位礼部侍郎笑眯眯地朝着卢承庆摆了摆手,然后志满意得地大步而去。

卢承庆等这礼部侍郎离开之后,这才转身回到了公房,坐到了自己的案几前颇为志满意得。

他身上的郡公之位,自然是承继至其父,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与其父卢赤松相。

李渊起兵之后,就第一时间归降,后因功而封为范阳郡公,他年幼时,父亲就已经病故。

他因而袭爵为范阳郡公,在贞观初年,他任秦州参军。因为奉命入朝奏报河西军情。

凭着他那超人一等的记忆力,再加上英俊的外貌,得到了当今天子的赏识,留在了朝中,成为了考功员外郎。

而今已然是考功郎中,负责主持今年的科举。

这可是肥差,肥得至自流油的那种肥法,可正是因为太肥,卢承庆在欣喜之余,也不禁有些心中打鼓。

好在,他是范阳卢氏出身,有了这个出身,再加上又有长孙吏部撑腰,他总算是稳住。

就像今日这位礼部侍郎过来举荐人,他所举荐之人的才学,只能说是普通。

但好在,其中有两篇文章还有一篇诗赋也算得上佳。

斟酌半天之后,正在犹豫的当口,却听到了公房外面传来了一声清咳。

卢承庆一抬眼,就看到了吏部的话事人,皇后娘娘的胞兄赵国公长孙无忌那圆润的身形。

赶紧起身离案相迎。“下官参见赵国公。”

“嗯,卢郎中,怎么样了,今日这才回到衙门不过两个时辰,你这里可真是门庭若市啊……”

长孙无忌笑眯眯地抚着长须缓步入了卢承庆的公房道。

“赵国公说笑了,下官也没有想到,会是如此,正好有些人员,下官已经归纳整理了一番,正想要请示赵国公。”

“哦?那本官倒真要好好瞧瞧……”长孙无忌笑眯眯地大步上前,毫不客气地坐在了卢承庆的位置上。

目光扫过了案几之上摆着的五份卷子,只略微扫了一眼,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方才来的,可是礼部的王侍郎?”

“正是王侍郎。”

“前年,去年,王侍郎都有向朝庭举荐才俊,不过今年,倒真不知道他所举荐的人才,有几分真才实学。”

听到了这话,卢承庆额角微渗汗水,腰弯得越发地厉害。“今年王侍郎举荐的举子是这一份卷子……”

长孙无忌的大手轻轻地拍了拍那份卷子,却没有打开,只是淡然一笑。

“单观其字,就显得有些过于生硬造做,实在是让本官有些大失所望啊……”

这话一出口,卢承庆秒懂,当即上前一步,小声地通禀道。

“赵国公英明,下官也是觉得,此番王侍郎所举荐之人,有些不谨慎。

此人的文章诗赋,不过是中等而已,难有称道之处,下官不欲录之,不知赵国公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深深地看了卢承庆一眼慢条斯理地道。

“你才是考功郎中,陛下指定的主考,这等事情,本官可不能越俎代庖了。”

“下官明白。”卢承庆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心里边呵呵一乐。有无数的槽,却一丝也不敢吐。

长孙无忌,抚着长须,看着卢承庆坐到了自己对面之后,拿起了那份名册,找到了之前刚刚添上去的这位举子之名。

然后看到他抄起了毛笔,用浓墨,将那位举子的名字整个涂黑。

看到了这一幕,长孙无忌欣然一笑,想了想,伸手入怀,掏出了一张纸条搁到了案几上。

然后便站起了身来。“此间既然无事,那本官就先回公房了,若是有何事,再来寻本官。”

“……”

第680章 吴王殿下,咱们还是回去回禀你父皇吧

卢承庆愣愣地看着长孙无忌摊开之后摆放在案几之上的那张字条。

上面有三个名字,卢承庆只要不是瞎子,就不可能看不到。

卢承庆飞快地将纸条给收入了袖中,朝着长孙无忌恭敬地一礼。

“多谢赵国公提点下官,下官明白怎么做了,定会办得妥妥贴贴的……”

那位礼部侍郎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两个眼熟的人出现在了视线内。

居然是吴王殿下还有那位臭名昭著的程三郎正迎面而来。

他赶紧埋低了头,假装自己不认识这二人,快步擦肩而过。

程处弼打量着这位擦肩而过的官员,不禁有些疑惑。“咦,我怎么觉得这人有点眼熟。”

作为长袖善舞的李恪倒是很能把握住处这些官员的想法和念头,不以为然地道。

“他应该是礼部的王侍郎,或许对方也是来找那位卢郎中的。

可能觉得自己举荐的举子实在不怎么的,所以遮遮掩掩,生怕被人认出来吧。”

……

长孙无忌,挺着那硕大的啤酒肚,朝着屋外行去,就看到了一位差役满头臭汗地赶到了公房门外。

“小人见过长孙吏部,见过吴郎中,吴王殿下,还有卢国公府的程三郎有要事寻卢官人。”

“吴王殿下和程三郎?”听到了这两个名字,长孙无忌一脸懵逼地看了眼身边的卢承庆。

卢承庆也是一脸懵逼地愣在当场,这两位怎么会来这里,难道也与科举有干系不成?

还没等他们二人想明白,就看到了一个高大英武的年轻人和一个白净俊秀的年轻人一同来到了公房前。

程处弼看到了脸色不太好的长孙无忌,还有他旁边那位中年长须男,再结合刚刚差役的招呼,这位肯定就是卢承庆了。

“下官见过长孙吏部,见过卢郎中。”

身边的吴王李恪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撞见便宜舅父,不过,就他与长孙无忌的陌生程度,他只是笑眯眯地恭敬一礼。“见过赵国公。”

看到了那个令自己很不爽的程三郎,还有这个总是厚着脸皮笑眯眯的便宜外甥,长孙无忌勉强扯了扯嘴角之后淡然地道。

“我们自然也是来举荐乡贡举子的。”程处弼面对这位长孙吏部,不卑不亢地道。

说话间,程处弼从袖口还有怀中掏出了三份卷子,旁边的李恪很有默契地拿出了自己袖中的卷子,递给了处弼兄,然后很识趣地往旁边侧让开一步。

对于这位遇事就怂的吴王殿下,程处弼一脸黑线,不过一想到他跟长孙吏部的关系,罢罢罢,反正老子不是你便宜晚辈,能耐我何?

长孙无忌看着程处弼手中的四张卷子,一张老脸直接就拉了下来。“程太常,你这,这不太合适吧?”

程处弼不乐意地瞪起了眼睛,觉得这个老货说法有问题。

“长孙吏部此言何意,别人能举荐,我怎么就不合适了?是不是觉得我们大唐的武臣,没有举荐的资格?”

“……”李恪一脸懵逼地看着振振有词的处弼兄。想要开口提醒一下处弼兄你特娘的可是太常寺卿……

不过一想到他还兼任着那东宫左内率副率,只能悻悻地抿住了嘴。

长孙无忌这位吏部主官板起了脸,淡定而又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道。

“不是不合适,而是就没有你这样的,一个人,拿着四份卷子过来举荐,便是本官身为吏部主官,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情。”

二人正说话间,周围的那些吏部官员们,纷纷朝着这边凑过来。

哪怕是不敢靠近,也都会站在远地支愣起耳朵朝着这边张望。

大家都已经知晓了这位程三郎的身份,却没有想到,这位居然敢在吏部跟自家大佬争执起来,啧啧啧……真不愧是程大将军的亲儿子。

程处弼平静地看着这位冷傲的长孙胖子,就算是国舅又怎么的?

“长孙吏部此言差矣,虽然卷子都是是我拿着,并不代表都是我一人举荐。”

“再说了,我是来寻卢承庆卢郎中的,跟长孙吏部你没什么冲突吧?”

长孙无忌眉头不耐地一皱,虽然就这么多大庭广众之下,跟一个粗鄙的武夫小辈争执实在是有点掉价。

可是这家伙那般模样,着实令人讨厌之极,不把这小子从吏部衙门赶走,那感觉,就如同嗓子眼卡着一只苍蝇般难受。

“本官乃是吏部主官,卢郎中乃是我吏部考功司郎中。

他就算是被陛下委为了今年科举的主考,本官也有权利管辖。”

听到了这话,卢承庆稍松了口气,赶紧摆正屁股,表明立场道。

“不错,本官乃是吏部考功郎中,自然是要奉长孙吏部之言行事。”

看到了这一幕,知道再纠缠下去,怕是事情只会越闹越大的李恪只能凑到了程处弼的身边小声地道。

“处弼兄,咱们要不要……”

程处弼目光扫过周围那些正在围观的吏部官员,却突然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

顿时让长孙无忌不愣,一股子不详的预感由然而生,然后就听到了程处弼这货用不大也不小的声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