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35章

作者:晴了

李承乾的伤腿晚一天落地,就能够多一分安稳,按照程处弼之前的预估。

最好是在元旦前十天,再落地,十天的时间,足够李承乾练习行走如常。

看到乖孙儿李承乾在那里活动着那条伤痕累累的腿,李渊既心疼,又开心。

最开始的时候,李承乾动完了手术,足足差不多一个来月两个月的时间。

那是最煎熬的时候,李承乾的脚为了担心骨折部位错位,只能固定得死死的不敢稍动。

李渊那个时候,真的很担心,既担心程三郎的医术,也担心李承乾的伤势。

一直到那段时间,随着李承乾开始逐步地活动伤脚,没有感觉到疼痛,李渊总算是松了口气。

李承乾的心情也同样随着伤势的渐愈,也越来越好。

那条伤腿,虽然照程处弼的意见,为了安全第一,不能落地用力之外。

李承乾已经感觉不出任何异样,过去之所以会瘸,就是因为活动受限,让脚只能固定维持一个别扭的姿态。

现如今泡在温泉里,看着自己那跟正常的腿一样,都可以前后左右自如活动的伤腿。

李承乾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期待起元旦早日到来。

……

就在这三位正在美滋滋地享受着寒冬里泡温泉的舒爽的当口,一骑从西而来,驰进了骊山汤泉宫。

“殿下,吴王殿下派来的信使,送来了急信。”

一句话,让方才还显得十分慵懒的三人都不约而同地精神了起来。

不大会的功夫,披起了浴袍的三人都来到了铜炉隐隐发红的屋内,安然地坐在温暖如春的屋内。

李承乾仔细地打量着书信之中的内容,只匆匆地扫了两眼,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地看向程处弼。

把正在跟上皇一起喝酒吃小鱼干的程处弼看得莫明其妙。“怎么,莫非吴王殿下又有什么事找我?”

李承乾迎着程处弼狐疑的目光,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这倒没有,只是,汝父卢国公因为咆哮朝堂,言语粗鄙,被罚三个月俸禄……”

话音未落,程处弼的脸色已经瞬间黑了下去。突然之间,觉得跟前的小鱼干都不香了……

“噗吡……我说程三郎,当父还真是。承乾,说说到底怎么回事,程咬金怎么又在朝堂之上跟人掐起来了?”

旁边的李渊勉强忍住了笑声来,朝着乖孙李承乾问道。

“四弟只是说因为《三字经》的事情,孔颖达与孙伏伽这二位大臣言辞激烈,惹恼了程大将军,这才起了冲突。”

“《三字经》?”程处弼也有些懵逼地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便将书信所描述的今日朝会的冲突陈述了一遍,这才朝碰上程处弼一笑。“恭喜处弼兄了。”

程处弼听罢书信的内容,犹自有些难以相信,自己一转眼之间,就已经从太常寺丞成为了太常寺卿。

而且,李世民还赏赐了自己金两千斤,绸缎两千匹,良田千亩……

程处弼从李承乾那里接过了书信,看罢之后,仍旧有些难以相信皇帝大佬会这么大方。

不过,既然李恪都能够知晓,那此事应该假不了才对。

李渊呷了口酒,美滋滋地吐了口酒气道。

“这一回,你们老程家,你爹丢了三个月的俸禄,却换来了好几千贯的财帛田产。

你还成为了九寺之首的太常寺少卿,算是赚大发喽。”

“九寺之首,难道太常寺比其他寺还要高一截?”程处弼一脸不明所以的问道。

李渊脸色有点黑地打量着这位程三郎,半晌才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你小子,居然连这也不知道?”

“太常,自古以来,乃是朝庭掌宗庙礼仪,负责天子祭祀的官员,即唐虞的秩宗、周朝的宗伯、秦朝的奉常,地位十分尊崇。汉朝至今,仍旧位列九卿之首。”

“若是中祀以下的祭祀,可以由太常卿代表天子献祭……”

听了这位大唐开国皇帝之言,程处弼这才明白,赶紧太常就是昔日原始社会的大祭祀的角色。

哪怕是到了如今的大唐,祭祀仍旧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难怪能成为九寺之首。

谈兴大发的李渊显摆了一番自己渊博的知识之后,晃了晃那已经见底的酒瓶,开始笑眯眯地朝着程处弼道。

“明天程三郎你是不是该弄点好吃的玩意来庆贺庆贺?”

凭空多了好几千贯的财帛,瞬间感觉自己腰杆子一硬的程处弼不禁豪气大发。

“既然是上皇有命,那没问题,不知上皇和殿下你们想吃啥?”

“现如今天寒地冻的,要不干脆明天涮羊肉如何?”李渊薅着长须提议道。

“一切听凭皇爷爷安排,涮羊肉还是很不错的。”

“光吃涮羊怎么够,明天这样,再来一个烤全羊,嗯,闷炉烤的那种。”

“闷炉?”

“就是那些西域诸国那边流传的一种烤制之法,明天你们尝了就明白了。”

第643章 让你在骊山汤泉宫也能受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三天之后,程处弼收到了家信,是大哥写的,大意就是亲爹狠狠地夸奖了三弟你。

觉得你长得像爹,就连才艺也与爹如同一辙,亲爹希望你继续再接再励,为诗书传家的老程家再多整点《三字经》这样的文章。

另外,大哥还在信中稍微提了一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老爹开宴宴请一干大唐名将。

原本想要继续炮制犯罪现场,来重新演绎一桩经典的牛失前蹄暴死案件,结果没有想到,附近正好有御史回长安。

听闻有牛在悲伤的嘶鸣,赶紧赶去查看,经验丰富的老程家的家丁们赶紧转换角色,从行凶者变成了仗义的动物保护组织骨干,挽救了这只死去活来的老牛性命。

牛只受了点皮外伤,断了一只角,还有一条腿脱臼了,不过现如今,这只牛已经含着幸福的热泪重新被关回了牛棚。

无奈之下,老爹一发狠,直接把家里的阉猪给宰了两头。总算是在当天的晚宴,宾主尽欢。

亲爹十分地牵挂你,所以特地给你送来了半片猪,让你在骊山汤泉宫也能受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还有你之前回府制作的香肠和腊肉也被那些野蛮的吃货扫荡殆尽,对了一样还剩一丢丢,爹也让人给你送来,主要是担心你这位香肠腊肉的制作者吃不到,明年赌气不做了。

现如今老三你养的猪只剩下一头孤单寂寞冷的阉猪,还有就是用来做种猪的那对没阉过的公母。

看到了这样的家信,程处弼心中大恶,却又无可奈何,罢罢罢,子不言父过,还能咋办?

不过转念一想,现如今不论是东宫,还是程家庄的阉猪都已经养得有差不多半年了。

再坚持坚持,等到自己回到了长安,来年开春之后,就能够继续有食材可以烹饪各种猪肉美食。

……

李道宗呆愣愣地看着妻子颜氏,此刻,珠圆玉润的妻子正跟自己对案而坐。

看着妻子那双变得炯炯有神的明眸,李道宗一时之间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毕竟过去,单眼皮的爱妻抛的媚眼给人的感觉,属于是比较含蓄。

但是现在,爱妻抛的媚眼,则显得明媚了许多,越发地楚楚动人,荡人心魄。

“夫君,你怎么老是盯着妾身看,看得妾身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颜氏有些不太好意思地垂下了头。

李道宗赶紧把手中的白子搁到了棋秤上,薅着长须笑眯眯地道。

“那个,为夫只是觉得娘子你似乎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这才不小心走了神。”

这话听得颜氏心中一甜,横眸一笑,嫣然如春。

“夫君的嘴可是越来越甜了,夫君是不是也觉得,妾身现在这模样,更好一些?”

“那是当然,咦……阿嫣你怎么来了?”李道宗突然看到了闺女阿嫣悄然地出现在了房门外,不禁一愣。

“女儿见过父亲,见过娘亲。”阿嫣莲步轻移,步入了屋中,盈盈一礼道。

面对着这位性情温婉的闺女,李道宗不禁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来。“好好好,快快起来吧。”

“来,到娘这边来坐下吧……”颜氏亲切地伸手揽住了自己的亲闺女,坐到了自己身边。

打量着这位与自己年轻时模样几无二致的闺女,颜氏不禁有些洋洋得意。

瞧瞧,这闺女模样长得俊,还不是因为像我。

“娘亲越来越漂亮了……”阿嫣小娘子满脸羡慕地看着娘亲,嗯,主要是盯着娘亲的双眼皮。

“特别是娘亲你的眼睛,看起来越发的明亮。”

“……”李道宗与颜氏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就看到了这位懂事乖巧的闺女幽幽地轻叹了一口气,一副孤影自怜,黯然神伤的模样。

“唉……娘亲,女儿若是,若是也生那睑黄瘤该有多好……”

“???”李道宗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自家娘子眼疾的病名。

打量着这位处爱妻昔日模样般的单眼皮漂亮闺女,李道宗如何还不明白她这话是什么意思。

颜氏看着闺女,又看了一眼夫君,投过去求助的目光。

李道宗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怎么劝慰,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颜氏打量着这位黯然神伤的闺女,明眸一转,小声地跟阿嫣问道。

“乖闺女,可是有什么事情?”

阿嫣欲言又止,半天之后,这才显得有些敷衍地打起了退堂鼓。

“女儿就是过来给娘亲和父亲问安,那女儿就先告退了,不过女儿还是觉得娘亲现在比过去更好看了……”

阿嫣起身告辞而去,离开了偏厅,缓步前行,一旁的侍女凑到了近前,一脸期待地问道。

“郡主,怎么样,你跟王妃说了吗?”

这位青葱水嫩的郡主有些幽怨地轻叹了一口气,埋头继续前行。

“我父王在呢,唉……总觉得不太好意思。”

“那没事,等王妃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郡主在去寻王妃,王妃那么疼爱郡主,一定会同意的。”

二人的声音随着她们的远离,渐渐地弥散于那寒冷的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