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373章

作者:晴了

离开了许大师的宅院,行不多远,李恪就忍不住处小声地嘀咕道。

“五千贯又不是送给他,我这是拿来做印书坊的扩张,还有采办各种原材料的。”

“你莫非忘记了,我可是说过,要替殿下印刷出数十万册的书籍,也好让天下人大大的吃上一惊。”

程处弼无比自信地吸了吸鼻子道,不管如何,搞大搞强印书坊,为的可不仅仅只是现在。

更是为了将来,毕竟,自己既然拥有活字印刷术这样的神器。

赶紧不抢在这个印刷术还没有被广泛传播之前,先把产能扩张到最大,等到自己这边印刷数十万册书籍出来。

必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的熟练工匠,到了那个时候,活字印刷术那远远比雕版印刷术更加低廉的成本,难道还怕没有生意?

“数十万册书籍……那兄台你可想好了要印些什么没有?”

程处弼无比自信地负起了手,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

“呵呵……简单,《论语》、《千字文》、《三字经》。”

“???”李恪一脸懵逼的看着自信心暴棚的处弼兄。《论语》和《千字文》倒是看过也读过,但是那《三字经》是什么鬼?

犹记得之前不知道是哪位斩鸡头烧黄纸的兄弟在喝多了撒酒疯大暴粗口的时候。

处弼兄就还嘲笑过对方三字经乱喷,但是现在,处弼兄这是准备要把骂人的各种脏话编撰成书?

鹅滴个乖乖,这特娘的是又要闹什么妖蛾子。

程处弼前行数步,却没看到并肩而行的李恪,一扭头,就看到了李恪愣头愣脑地呆在原地,目光直勾勾地看着自己。

那表情,就像是看到了一头可怕的噬人巨兽,又像是看到了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表情惊惧,目光呆滞。

程处弼顿时不乐意了。“我说为德老弟,为兄我说几句豪言壮语,你也不至于被吓成这样吧?”

“不不不,兄台万万使不得……你可千万莫要再闹腾妖蛾子了成不成?”

“就算是你看不起那些矫情的斯文人,可是你若真把《三字经》那玩意弄出来,岂不是要让太子殿下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

“……”程处弼呆呆地看着这位急得直跳脚的吴王殿下,半晌才反应过来对方是误会了。

“你还真以为我会收罗那些市井骂街的话来编撰成书?”程处弼不乐意地翻了个白眼。

“放心吧,我说的此经非彼经……不过贤弟你可要好好的保密,不可泄漏。”

“真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

“像我这样正气凛然的人,怎么可能编那种玩意。”

程处弼大怒,目光威严地怒瞪着这个成天喜欢不正经艺术作品,品质道德都达不到及格线的吴王殿下。

“……”

第542章 程家的纸张质地,实在是劣质得令人心碎

入股主导印书坊的事宜自然是交给平叔来办,程处弼相信以平叔的能力,肯定能够办妥。

在这个时代,雕版印刷术采用的是刷墨按压印刷术,速度实在是快不起来。

当然,活字印刷术,就没必要继续采用这种费时又费力的办法,可以用滚筒式印刷法。

具体的构造,程处弼让管家富叔找来了木匠,针对自己的构想与理念来制作印刷机械。

除了这些,还有油墨的试验,以及找来了锡匠,熔炼铅锡合金,用来制作铅活字。

然后,程处弼的跟前摆着几种纸张,一种是普通的纸,一种是贡纸。

普通的纸张有两三种,而贡纸也有两种,程处弼打量着这些纸张,不禁有些心累。

大唐的贡纸有两种,一种其色泽偏黄,又称硬黄纸。另外一种贡纸则是出自于宣州,南北朝时间就已经开始制作。

开始以檀树皮为原料来制作,之后又以楮、桑、竹、麻等十数种原料制作。

硬黄纸虽然质地不错,色泽黄得十分的漂亮,但是由于过于厚实,不适合装订成书册。

多是那些僧人和道家用来抄写经文又或者用于雕版的印刷。

例如《程咬金一家人镇宅驱邪图》用的就是这种纸印刷之后张贴于寻常百姓家房门之上。

但就是因为它的质地太过厚实,所以并不适合装订成书册来进行翻阅,多采取折叠式,这也是奏折的由来。

而唯有宣州所出的贡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搓折无损。

十分利于书写绘画,所以最受追捧。

但是这两种纸张,就一个字,贼特么的贵。

之前程处弼因为抄写《三国演义》之事,已然知晓了纸价,重要的是这两种纸张由于其可书写性。

极受天下读书人的欢迎,自然也就很难满足程处弼的量大管饱的需求。

毕竟数十万册书,那几乎是宣州贡纸小半年的产量。

单单是纸张的采购量所需要消耗的财帛,甚至超过了他入股这印书坊的财帛的一倍还多。

这样一来,书籍的成本的确是下降了,但是下降的并不多,程处弼希望的是能够一炮打响。

令天下寒门世家,令世家大族,今天朝庭都要大大的吃上一惊的那种。

程处弼满脸无奈地抄起了那些普通的纸张,实在是……怎么说呢,颜色偏黄也就罢了,重要的是纸张还易碎。

捏在手中的感觉,就像是以前自己读书时候的劣质作业本,写字都容易划破纸面。

而且这样的纸张,莫说搁上几十年,程处弼怀疑搁上几年都能够坏掉。

程处弼特地拿笔墨在那几种字纸上试了一下,除了两种质量十分精良的贡纸外。

那些普通的纸张中,有一种勉强看得过眼,但是落笔之后,吸墨性还是容易出问题,但好歹也勉强能用。

其他三种更便宜的纸则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其中一种吸墨性超一流,写一横,有本事给你晕染成一大片,跟特娘的一条毛毛虫似的。

看到程处弼一脸黑线地搁下了笔,管家富叔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地道。

“三公子,寻常人士,都是采办这种稍好一些的纸张,才能用来抄录,那些都是不行的……”

“那些纸张,也没甚用处,所以被百姓们将这些纸用以扎纸人,或者是制作纸钱,以祭祀先祖。”

“毕竟,唯有达官显贵之士才会用帛钱还有丝衣、帛鞋祭祀先祖。

寻常百姓,自然无法如此奢靡,正好用这些劣纸来扎制或者是折制。”

“老朽曾听夫人说起过,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关于以杂纸和草纸制成钱样,以祭祀先人的记录。

夫人可真是有大学问之人,连这等事情都知晓。”

听到了这话,看到了管家富叔那一脸敬畏的表情。

程处弼这才恍然大悟,想不到撒纸钱烧纸钱的风俗,居然可以追溯到汉朝。

“这种纸,就是咱们程家庄的纸坊自制的……”

管家富叔上前一步,指了指最糙的那三种纸张中的一张略有些不太好意思地道。

“就是售卖给那些寻常百姓制作纸钱纸人的……”

“咱们程家也有制纸坊,这倒是好事。”程处弼不禁一乐,不管质量怎么样,可好歹有。

……

上前窜过来举办了一场蛋蛋宴后,这算是程处弼穿越之后第二次来到这程家庄。

他们都是程府的家丁,护卫,家将家兵们的家眷居住,而且这附近的田产,也都是属于程家的。

这里的纸坊并不大,可好歹有,是位于程家庄旁边的那条河畔。

此刻那里正散发着一股子难闻的味道,而程处弼皱了皱眉,继续前行。

至于称心和张劲,这二位仍旧兢兢业业地在府中进行着医学解剖,进行着各种手术的强化性训练。

“小有见过三公子,见过富叔,你们二位怎么过来了,这里边味道太冲了,公子有什么需要,只管吩咐就是了,没必要进去。”

“无妨,我来这里就是想要看看咱们程家纸坊是如何制作纸张的。”

程处弼冲这位赶到了坊外迎候的作坊管事程虎笑了笑。

程虎点了点头当先朝内引路,一面解释道。

“那行,还请三公子和富叔随小人过来,咱们程家的纸坊,还是托了夫人的福气,才建起来的。”

“夫人原本想让咱们程家,能够制作出像宣州那样的贡纸,可惜……咱们这些人本事实在不成……”

程处弼点了点,不愧是书卷气浓厚到足以令糙老爷们窒息的娘亲,方方面面都是围着文学产业打转。

一想到娘亲的辛苦和兢兢业业,沉重的重任感顿时让老程家的文化担当程处弼肩膀担子一沉。

程处弼一边看,程虎一边在身边介绍着老程家的制作工艺,先是将那些制作原料,大量的草进行切碎,洗涤。

之后就是用草木灰水浸泡之后再行蒸煮,然后就是捶捣,然后才到打浆、抄纸,之后就是晒纸和揭纸。

而老程家所用的原料,居然用的是麦、黍等各种谷物的秸秆,本身在制作工作方面就很粗糙,再加上原料的原因。

导致了程家的纸张质地,实在是劣质得令人心碎……

第543章 三公子秉性跟老爷一模一样,嗯嗯……都是好人

不过,在看到了那些正在被洗涤和浸泡的秸秆,倒让程处弼想到了自己所在的乡镇废弃的小纸厂。

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大西南许多地方都自建有那种小作坊的纸厂。

而他们所使用的原料,也正是这些玩意,虽然制作出来的纸张质量很一般,但是至少能够可以进行书写。

程处弼还记得有个当纸厂技术员的叔叔,据说是某个大学犯了错误被下放的讲师。

在为乡镇的造纸厂工艺把脉之后,又在谷物秸秆之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树皮和像芦苇等富含大量纤维素的原料。

制作出来的纸线路硬度和强度都很大,之所以印象如此清楚,那是因为小时候大家伙最讨厌的就是用作业本楷屁股。

因为那纸实在是太硬,而且还很韧,多叠上几次,小胳膊小腿的娃娃们根本撕不动。

而作业本的纸张来源,正是乡镇纸厂出品的张纸。

后来因为用稻草等原村料制作纸张,污染太过严重,最终那些小纸厂要么关停,要么合并,还了家乡一个绿水青山。

等到程处弼大学毕业之后,还曾经跟一票昔日的同学窜去那造纸厂回忆青春,毕竟当年没少干往那泡料池里边撒尿这样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