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246章

作者:晴了

“???”程处弼的脸直接就黑了。神特么的纸上谈兵,老子又不是赵括。

不过看在那位长辈明显输急眼有点想打人的份上,程处弼决定原谅他这点小小的不尊重。

也是,一般那些老头子蹲路边下个象棋,观棋者吵得面红耳赤那是寻常事,哪怕是输急了眼大打出手的也同样不乏其人。

程处弼犹记得他在学校宿舍楼上时,偶尔也能见到附近天桥下。

那些下棋老头为了一子之争从动嘴到动手。啧啧啧……很有气势也很有精神。

所以说,生活的阅历,就是人成长的轨迹。

多见识见识社会上的风吹雨打,就得学会骑在墙头弯腰,更要懂得风吹两边倒。

听到了李绩这么一说,李世民倒越发地有了兴致。“也好,朕还担心对手太弱呢,来……

老夫就与李卿一般,挑吐谷浑。”

“若用的是我大唐,就算是赢了你小子,怕是你也不服气。”

春风吹,战鼓擂,兵棋推演谁怕谁。这一次,李绩变成了裁判,负责记录还有评分。

而程处弼这位沙场白丁,与李世民这位马上皇帝开始了一场沙盘对决。

一开始,李世民气势汹汹,指挥着吐谷浑的大军,一路狂攻猛打。

而程处弼则完全处于劣势,但是,随着战势的发展,李世民突然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每一次,自己眼看能够获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可偏偏这小子都冷静得怕人。

总是会及时地扔下诱饵,要么就是十分果断的断尾求生,保住了陇西的几下要害。

坚持到了援军的到来,而接下来,李世民预期中的那种集中优势兵力狂攻猛打并未出现。

这小子居然稳健得令人发指,哪怕是随着战势的推进,这小子也没有被李世民扔下的诱饵给吸引住。

就是稳扎稳打的步步进逼,最终,逼得李世民都只能黑着脸拿长杆杵了杵地面以示认输。

不过,李世民很快就恢复了过来,抚着长须,打量着那位正为了自己能够兵棋推演,怼翻两位名将而美滋滋的程三郎。

“这小子,果然有两把刷子,不过老夫却觉得这小子用兵有问题。”

一旁看到李世民也只能投杆认输,总算是心情稍稍平复的李绩听得此言,不禁有些懵。

“用兵有问题?陛下何出此言?”

李世民缓缓地摇了摇头,然后决定换位思考一下。

“不好形容,还得再看看。来程三郎,换老夫来统帅大唐,你来统帅吐谷浑兵马?”

李绩很快又看到了一场精彩的厮杀,最令他吃惊的就是,程三郎在大唐的援军进抵之后的撤退。

每一次后退,他都会毫不犹豫,用最少的牺牲去换取逃离的空间与时间。

最终,这小子居然没有被陛下那犀利的用兵全歼,最后还带领着少数的兵马,遁出了陇西之地。

李世民虽然赢了这一阵,脸上却没有太多的喜色,而是拢起了眉头,仔细地打量着程处弼。

看得程处弼有些不太自地地扭了扭脖子。“莫非是小侄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吗?”

“老夫想问一问你,方才,你在兵棋推演之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心情?”程处弼有点懵,想了半天之后最终给出了一个答案。“赢了挺开心,输了就不太开心。”

“没别的?”

“别的?”程处弼一头雾水地看向李世民。能有什么别的?

“哦对了,小侄对于叔叔您那高超的统帅技艺深感敬佩,大开大合,实在是令小侄如陷刀山火海……”

看着程处弼张嘴就来的马屁话,李世民与李绩两个老汉都是一脸黑线。

好在,李世民终究不好在输了之后发作,毕竟那会被别人误以为自己这位大唐皇帝陛下输不起。

甚至在输了之后就暴打兵法胜过自己的晚辈,唔……太掉价也太丢脸。

李世民一脸嫌弃地道。“少废话,老夫让你说心情没让你乱拍马屁。”

“心情?”程处弼整个人都迷了。我应该有心情吗?

那这心情是低落呢,还是消沉,又或者是兴奋,喜悦?大佬你要不给我个提示?

看到程处弼那副呆头呆脑的模样,李世民实在是无力吐槽,只能无可奈何地摆了摆手。

“行了,你小子不错,嗯……这两日辛苦你了,先回去休息吧……这沙盘和兵棋推演,老夫就先不作表示。”

“等到这些好东西交给了卫国公,大战结束再说。”

程处弼就这么带着一头雾水离开了小院,有些闹不明白李叔叔这是嘛意思。

能回家是好事,程处弼也不乐意跟这两个喜怒无常的李叔叔蹲一块。

刚刚那李绩也是,让他挑唐军他不乐意,赢了他也不乐意,什么人嘛。

你就不能痛快的承认兵棋推演技术不如我吗?

……

“陛下可是看出什么了?”等到程处弼离开了小院,李绩朝着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拿杆子指了指那大势已定,胜负已分的沙盘道。“这小子给我的感觉,真把军国大事,当成了游戏。”

李绩微微一愣,旋及明悟了过来。“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

李世民手轻拍沙盘边沿那结实的木质边沿,若有所思地道。

“朕观程三郎的棋风,已经不是用稳健来形容,而应该说是这小子真把棋子当成了棋子。

他考虑的不是麾下将士的死伤,而只考虑着游戏的胜负。”

听李绩听到李世民这话,抚着长须深以为然。“看来,这小子又是一个赵括。”

“……”

第346章 程大恶霸不在家,弟兄们又来啦!

李世民嘴角轻快地扬了起来。“李卿倒是会形容,程老三这小子,在纸上谈兵的天赋,说不定能与那赵括比肩。”

“长平之战,那位成名已久的不世名将白起。

去对付一个只懂得纸上谈兵,从未统帅过一兵一卒的赵括。”

“若是这都不能胜,那他武安侯之数十年难寻一败的名声,岂不是白给了?”

李绩亦是点了点头附合道。“武安侯遇廉颇不能得胜,施针离间,使赵王易帅,这是其一;

赵括此子,只懂得纸上谈兵,未曾领军,这是其二……”

“天下名将,又有几人能够不败?重要的是胜而不骄,败而不馁,方可成大器。”

“倘若那赵括,若也能够先有率军征战的经历,多加磨练,知耻而后勇,指不定也会成为赵国的柱石之臣。”

“又何至于为秦国所乘,成为了赵国的罪人。”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我大唐自然不是区区一个战国七雄可以媲美的。”

“陛下圣明。”李绩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心悦诚服地朝着李世民一礼赞道。

“他程三郎就算真是个赵括,臣相信陛下也能够有手段,将那小子教导成我大唐的将帅之才。”

“哈哈,那是自然……不过程三郎这小子心性不定,成日尽捣腾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让人闹心。

现如今说这些为时尚早,日后再说不迟。”

“更何况我大唐兵强马壮,名将如云,年长的李靖六十余犹有勇力。”

“而年富力强者,更是有如李卿你们这帮大唐将帅,足可保我大唐数十年安泰。”

说到了这,李世民拿杆子指了指沙盘。“这沙盘是个好物件,不过太少了。

朕会让阎卿,将我大唐边塞诸多要害之地,尽数筑成沙盘……”

“今日既然无事,咱们再来推演推演吐谷浑之战事,虽不能亲临战阵,可好歹也能过过瘾头。”

“陛下所言极是,不过这一回,臣来统帅我大唐武贲之师如何?”

“哈哈,成,那朕就来掌控吐谷浑兵马……”

两位姓李的老汉又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相残杀。

至于程三郎,直接溜出了皇宫,既然不用当值,自然直接拍屁股窜回了家,当然不是去打牌。

而是去监督那三个熊孩子弟弟,避免过度拆家,还得要求他们好好的写课业。

毕竟程家的好娃娃,也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

……

长安城外,春光正好,无数文人雅士们正翩翩而游,不过此刻却有一只队伍正逆流而来。

因为一只由勋贵纨绔子弟组成的大部队打猎归来。满满一大车那些已经呃屁的猎物。

还有那些负弓挎刀、高声谈笑的糙老爷们。令那些文人雅士纷纷走避,嫌弃而又无奈地避于道旁。

大唐皇帝陛下称为英果类已的不良皇子李恪,洋洋得意地策马前行。

身后边跟着几位斩鸡头烧黄纸的狐朋狗友,如李震、李思文、李器,还有房二。

当然也少不了那尉迟双胞胎之一的尉迟……嗯,今天是宝庆。尉迟宝琳今日当值。

还有程家老二程处亮亦在其列,老大和老三今日都有公务,程家一二三只能由程处亮作为代表。

尉迟宝庆打量着这些野物,颇有些遗憾地道。

“果然还是春秋两季最是舒服,可惜就是这些猎物瘦了些。”

李器这位连猫头鹰和乌鸦都能大快朵颐的鸟贼大将军幼子呵呵一乐。

“瘦点怎么了,还不一样能吃。”

尉迟宝庆顿时不乐意了,一脸嫌弃地指着车子的一个角落,那里是用一根柳条,穿着一串不大的鸟类。

“能吃是能吃,可李器老弟啊,不是为兄说你,别人都射四条腿的,你尽整两条腿的。”

“两条腿的也就罢了,你居然连麻雀和戴胜这样没二两肉的鸟也弄回来,收拾好了都不够塞牙缝的……”

“宝庆兄你这是什么话,别看它们小,可是肉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