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78章

作者:晴了

不大会的功夫,两锅干锅竹鼠被端了上来,这些干锅竹在锅上。

浓稠的汤汁正在缓缓地冒着小泡,随着火力的继续煎熬,等到汤汁被竹鼠肉吸收之后。

就会变成油脂在锅里慢慢地炸着竹鼠肉,以便让竹鼠肉变得更加的香浓入味而又富有嚼劲。

李绩可是在泸州呆过一段时间,蹭吃过不少的竹鼠,也是很好这一口。

慢慢地咀嚼着那带皮的竹鼠肉,弹牙的肉皮,越嚼越香,香浓的滋味,溢散在唇齿之间。

又香,又辣,又带劲,这让马周吃得满嘴冒油的同时,亦连呼过瘾不已。

甚至都差点想要吐出舌头来减缓辣味在口中的肆虐,赶紧吃上几口凉菜缓缓。

又忍不住继续抄起筷子,对付起了锅中的美食。

李世民笑眯眯地看着这二位卿家那副有些控制不住的吃相,不禁呵呵一乐,正要说话。

就听到了下方传来了喧哗声,原来是那位距离这程家酒楼不远的广场大戏台有戏要开场了。

“这平壤城,可真是比过去热闹得多了,臣听闻这些日子。

但凡是逢五、逢十戏台开戏的日子,平壤城周边的百姓也都纷纷赶来凑热闹。”

“好在城内城外,也都安置了几个大戏台,以供百姓们观戏。

不然臣真有心担心,百姓们会不会因为看这样的大戏而生出乱子来。”

听到了李绩与马周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戏台,聊到了那些剧目。

说来说去,其实这些剧目也都已经算是老掉牙的了,毕竟在辽东的各大戏台,演的就是这些。

现如今到了这里,还是这个套路,顶多也就是把人物或者是情节改一改,然后又继续演。

可即便如此,偏偏那些高句丽……嗯,应该说是乐浪省的百姓们却乐此不疲。

“这样的戏如此敷衍,连老夫都觉得有些腻味了,回头就让程三郎那小子再弄出点新剧来。”

李绩打了个哈哈,努力地咽下了口中的美食之后,开始聊起了正经事。

“陛下,征调来用以渡海的船只,已经悉数抵达了阿利水入海口码头处。”

“另外,齐王殿下传来消息,从洛阳通往登州的水泥官道,已于十日前,全线通车……”

“而且根据传回来的消息,汉唐商行的驿车已经试车,从洛阳至登州全程水泥官道,他们的驿车大约十三到十四日便可抵达登州。”

“不到半个月?”李世民顿时两眼一亮。

李绩点了点头笑道。

“正是,不过这相比起长安与洛阳之间的特快驿车而言,则是慢上了不少。”

马周点了点头,不过也说了一句公道话。

“那可不一样,长安到洛阳的特快驿车,那可是中途会多次换马的,而他们这长途驿车,一日换马一次,慢一些很正常。”

“好好好,既然如此,乐浪、辽东二省诸事已然井井有条,而有李卿你坐镇乐浪,朕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也该是朕班师还朝的时候了。”

“朕还等着,回到了洛阳之后,好好的搞上一场最盛大的宗庙献俘。

也好让天下万国知晓,朕已克敌凯旋,高句丽君臣,已为我大唐阶下之囚……”

李世民站起了身来,满面红光地负手而立,拿下高句丽,带着高句丽君臣,在天下人面前进行宗庙献俘。

对于大唐,对于自己这位大唐天子而言,所带来的成就感,就连昔日的颉利可汗被缚于长安城,也是远远不如。

毕竟,这是自己亲率大唐武贲,成功地破高句丽,擒其君臣而还。

天下,还有谁敢叽歪半句,老子不是天下公认的英明之主,我大唐比不上前隋?

至于南边的百济嘛,就且先留着,自己这个当爹的已经把最困难的难关都攻克了。

总不能让自己亲儿子太子承乾,未来连个提高自己威望的机会也没有……

嗯,那就当成自己送给亲儿子未来登基之后,增添威望的一件工具。

想到了这,李世民不禁脸上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此刻,他也无比地想念远在洛阳的亲人们。

……

同一时刻,百济之王扶余义慈,此刻正软绵绵地瘫在王宫的案几上,跟前的残羹剩酒,证明了他经历了些什么。

他很不乐意看到大唐轻易地掌控高句丽旧地,可他也实在是抽不出精力去闹妖蛾子。

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今的百济国内的诸事,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心如死灰。

登州水师在经历了整个冬天的修整之后,再一次恢复了之前的各种骚操作。

可以说,现如今的百济百姓们,要么已经破罐子破摔的躺平。

要么,就只能退缩到远离海岸与水岸的内陆去讨生活。

因为只有在那种地方,百济的百姓军民才不会遭遇大唐水师以及水师登陆部队的骚扰。

不然,眼睁睁地看着种好的庄稼被捣毁,城墙被拆掉,就连官衙都被炸掉。

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则直接就被唐国士卒给押走,听闻全被弄到那辽东去当苦力。

面对这样的结果,一干百济将士,谁也不乐意去面对这种已知的无奈命运。

丝竹之声在大殿之中回荡,还有眉清目秀的舞女,正在扭动着妙蔓的身姿。

可扶余义慈瞪着一双腥红的醉眼,呆愣愣地看着天花板,就像是陷入了贤者时间的智者。

他所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唐啊,你特么的到底想要干嘛?

第3052章 大唐啊大唐,你能不能给我百济一个痛快

扶余义慈其实也是一位很有雄心壮志的枭雄,他很有野心。

也正是因为有野心,也有才能,所以才能够在与新罗的作战中,连连取得大捷,夺取了不少的新罗城池。

同样,他也有很强的战略眼光和交际手段,在与大唐水师作战大败后,第一时间求援倭国。

而在倭国救援失败之后,他却败而不馁,在知晓大唐不可能放过自己的情况下决定先下手为强。

与那高句丽一同共伐新罗,清除掉那暗戳戳,最喜欢在后边捅刀子的新罗,将这片半岛上的不安定因素给清除得一干二净。

并且还与高句丽结成了同进共退的联盟,至少大唐这个劲敌没有消失之前,高句丽与百济齿亡唇寒,相互之间,获得了和平共处的契机。

这一切,都可以算得上是他扶余义慈的得意手笔。

可令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所有得意手笔如今回想起来,却变成了一次又一次不死心的垂死挣扎而已。

曾经是百济的得力臂助的倭国,被唐国登州水师大败也就罢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只是一只唐国的水师,就生生连倭国都给踏平。

如今,那里已经变成了对大唐忠心耿耿,跟大唐做生意做得飞起的扶桑诸国。

与高句丽联盟,搞掉了新罗,尽占新罗疆土,这也是他扶余义慈最为得意的大手笔。

虽然粮食与财物,尽被高句丽掳掠而去,可这对于百济而言,只要有土地和人口,还需要担心那些东西吗?

再说了,被饿死的那些也都是新罗亡国之民,他们多死一点,未来新罗旧土之上的反抗也能少上一分。

可结果呢?原本被自己寄予厚望的高句丽,这个曾经独自力抗中原,击退前隋百万之师的高句丽。

攻伐新罗之间,动作之迅速,兵锋之犀利,令他深感忌惮的高句丽。

居然眨眼之间,就变成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嘤嘤怪。

……

不到一年,那原本可以抵抗住前隋百万之师数次征伐的辽东防线,直接就土崩瓦解。

甚至直接被大唐越过了鸭绿水,兵锋直指高句丽腹地。

在收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扶余义慈甚至以为是情报出了问题。

直到再三确认之后,扶余义慈以及一干百济臣工,都黯然无语。

而那段时间,大唐登州水师,各种骚操作,令百济沿海、沿河之地,都频频遭遇到大唐的袭扰。

当时,可真是把百济君臣吓坏了,还以为大唐想要一鼓作气,搂草打兔子,搞了高句丽,犹自觉得不过瘾,准备把百济也给秒了去。

好在,那位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不愧是心狠手辣之辈,眼看大唐军队渡过了鸭绿水。

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就把他们高句丽的国主剁了祭天,然后又摆出了一副要请降的架势。

换来了大唐皇帝的退兵,这让惊魂未定的百济君臣也是抹了把冷汗。

然后就期待着凛冽的寒冬的到来,让那些唐国人知难而退。

毕竟,到了那个时候,高句丽的大溃败,已经证明了,高句丽在正面战场上,根本就不是唐国的对手。

连带那些在对抗前隋时,引以为傲的坚城要寨,在唐国的新式武器跟前,跟纸糊的几乎没有什么分别。

可是结下来,凛冽的寒冬的确来了,那些唐国人,却顽固地守御在辽东,半步不退。

而高句丽施尽了手段,想要明里暗里的折腾,不论是去劝说那些辽东的原住民。

又或者是想要挑起战俘造反,又或者是想要引发民变。

所有的招数,就好像是小石块扔进汪洋大海里边似的,一个小小的涟漪之后,就什么也没了。

当扶余义慈,听闻大唐新占据的辽东一带,连一个冻饿而亡的百姓也没有。

而在更南边的泗沘城,却每天都会有冬饿而死的尸体被拉出城去扔乱葬岗。

这让扶余义慈甚是绝望,而唐国等到春天一来,唐国水师,又再一次骚动了起来频频出击。

再一次让百济焦头烂额不已,收到了高句丽举国而降,权臣渊盖苏文自尽而死的消息传来,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扶余义慈在知晓高句丽已然降了大唐,而大唐的兵马,兵锋已然进抵到了高句丽与唐国的交界之地时。

已然被煎熬得半点雄心壮志也无的扶余义慈,除了成日在王宫之内借酒浇愁,又能如何?

一干百济大族,每一次朝会,每天吵吵嚷嚷,根本也拿不出一个方略来解决如今的困局。

大唐啊大唐,你到底想要我干嘛?要不你就直接大军压境,派人送来战书也行。

好歹给我百济一个痛快,而不是像现如今这个样子,只成天到处撩骚,却又偏偏不进入正题。

就在扶余义慈呆呆地看着大殿顶梁之际,有侍者通禀,佐平(百济官职,属朝廷重臣)六方(百济官职,皆是统掌十郡的高官)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