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67章

作者:晴了

……

看到程三郎直接就鼓起眼珠子满脸不乐意的架势,李世民直接就让口水给呛得在那里狂咳了好几声,赶紧抬手狂摇。

生怕这位心眼不大说出什么不好听,影响团结的话来,然后赶紧补救道。

“马卿家此言,甚合朕心,他虽非朕之爱子,却是朕之爱婿……”

马周也意识到了自己好像是在占程三郎的便宜,赶紧顺水推舟的就坡下驴。

“陛下所言甚是,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就在这个当口,原本摇曳的烛火突然发出了一声哧响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完全熄火。

直到这个时候,一干人等这才注意到,屋外已然天当大亮。

“哎哟,丈人,这天都亮了,没想到这一聊就是一夜,实在是……”

程三郎也没有想到,吹起牛逼来,时间会过得那么快,时间过得快倒也没啥,但问题是老丈人年纪大,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而且过不了两天就要蹿往高句丽,程三郎只能意犹未尽地起身向丈人告辞。

马周也站起了身来向陛下告辞后,与那程三郎肩并肩地出了屋,正想再讨教一二。

结果这小子脚程贼快,而自己吆喝两声,非但没能让这小子停步,反倒是越跑越快,犹如怕被鬼撵一般。

马周一脸黑线地看着程三郎的背影,想了想,屁股一扭,又转身往回走。

不大会的功夫,满脸倦意的李世民再一次见到了马周。

“马卿还有何事?”

此刻,熬了一个通宵的李世民也很想直接倒头就睡,只是马周非要求见,自己也不得不强打精神见上一见刚刚告辞的马周。

“陛下,臣想留在辽东州,还请陛下恩准。”

“小程太保所献之良策,依臣之见,大有可为,而且,若是能够在这辽东州试行成功的话。

若是在我大唐全面推广开来,当可保我大唐再无有汉以来军阀林立之忧患……”

“看来,爱卿也极其看好程三郎此策。”李世民欣慰地一笑,抚着长须眯眼半晌。

“朕与卿一般想法,可惜明日就要启程,这样吧,就让程三郎随行,到时候,朕与卿,正好好好的跟这小子聊聊。

争取能够将此等良策打磨出来,等高句丽事了,正好拿这辽东州来作为试点……”

……

那马周顶着一双黑眼圈,偏偏还神采熠熠地想要逮着程三郎追问问题。

但是刚刚才被此獠占了一番口舌便宜的程三郎岂会给对方机会。

老子只是搞工作,不是玩命,程三郎根本没搭理马周,直接快步闪人回府补眠去也。

结果,程三郎这才刚刚躺下,准备好好地补上一波瞌睡。

下午才好跟一票狐朋狗友们继续打打小牌,喝喝小酒,继续干着自己有滋有味的都督工作。

结果,连周公他闺女都还没在睡梦中现身,就有急促的敲门声把程三郎的瞌睡虫全惊走了。

邓称心前来禀报,说是老丈人差遣了大内侍卫前来传令。

程三郎打着哈欠,来到了屋外,就看到了一位相熟的大内侍卫正等候在外。

“原来是邓老哥,不知道陛下有吩咐?”

邓侍卫朝着程三郎恭敬一礼之后言道。

“陛下有口谕,请程都督明日随陛下一同启程前往建安城登船,前往高句丽……”

“啥?!”程处弼不禁一愣,这算啥?去凑个热闹,看看那高句丽人投降我大唐?

看到了程三郎那副模样,这位邓侍卫似乎早有准备,凑到了近前小声地解释道。

“马相方才又前去求见陛下,说是昨夜程都督所献之良策,还有许多地方语焉不详。”

“所以,马相恳请陛下恩准他留在辽东州,好跟程都督好好讨教。”

“结果陛下听了马相之言,也觉得甚是有理,所以特命末将前来向程都督传令……”

第3035章 大唐天子肯定不能搞,自己搞的只是官吏

程三郎看着跟前这位小声嘀嘀咕咕解释了老半天的邓侍卫,整个人都不好了。

老子才刚刚熬了一个通宵,结果看样子那位马相爷还不想放过自己,还要拉着老丈人要让自己继续日以继夜呕心泣血为国为民。

可问题是,邓侍卫传达完了陛下的旨意之后,拍拍屁股径直离开。

留下程三郎一脸无奈,垮着脸,回到了屋子里边,把自己撂到了榻上。

算了,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现在天王老子也不能打扰老子睡觉。

睡醒过来之后,程三郎想到了陛下的交待,只能将一干都督府文武给召集过来,开始交待事项。

毕竟自己要跟老丈人前往那高句丽溜达,当然不可能三五日就归来。这一去,怕是短则半月,长则月余都有可能。

所以事情自然要安排得井井有条才行,听闻这位程大都督要开溜,一干辽东州都督府的文武官员们都表现得很淡定。

毕竟这位程大都督一定都不管实际事务,更多是搞出方向性的东西,然后交给下面去完成。

比如说,程都督让那李义府去修路,并不是让他去就行了。而是会让李义府提交出详细的计划书。

需要多少工匠,需要多少物料,需要多少时间,修多少里水泥官道。

总而言之,交给你的任务,可不是扔给你就完事,而是会给你制定一个目标。

而这个目标,是基本目标,完成这个目标,只能算是你的工作合格,超额完成,才能算你工作良好,甚至是优秀。

可以说,正是因为如此,这才使得大都督府的文武,成日都要狡尽脑汁。

努力把一切精力投入到如何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表达努力从达标变成优秀。

哪里有闲功夫去搞什么内斗,嗯,忙着内卷就好。

哪怕是房俊、秦怀道等人,也各有各的事情做。

就连那李德奖,也被程三郎以来都来了为由,安排了一堆工作。

等到一干人等领着沉重如山的工作重任,顶着生不如死的表情,蹒跚而去。

只有那没有半点工作安排的王玄策被程三郎给留了下来。

……

“玄策兄,来来来,你且先坐下,知道为何我没给你安排什么事务吗?”

“莫非都督是想要下官随行?”王玄策是什么脑子,第一时间就猜到了答应。

程三郎呵呵一乐,朝着王玄策翘起了大拇指。

“聪明,不错,程某要随陛下前往高句丽,可不仅仅只是随着陛下他们去看热闹那么简单。”

“而是因为昨日程某向陛下和马相进献了良策,意欲解决这高句丽旧地治理的问题。”

程三郎将自己昨天向陛下所献之策大概地向那王玄策草草解释了一番。

瞬间,这位王玄策直接就两眼放光,直愣愣地看着程三郎,好半天,这才心悦诚服地朝着程三郎郑重一礼。

“都督心志高远,胸有丘壑,居然能够想到此等治国之良策。下官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到这位文武双全,而且还是有出将入相之资的历史名人,居然如此激动地对自己狂拍马屁,这让程三郎甚是舒爽。

“好了好了,玄策兄不必如此,程某也就只是比别人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一点而已。”

“之所以留下玄策兄,主要还是因为高句丽即将平定,接下来,若是陛下真要采取我的策略。

那么,程某必然就需要找一些适合的人选,来接替程某的工作。”

“而玄策兄,就是程某心目中的人选之一……”

程三郎也不隐瞒,王玄策大胆心细,精于军略,又长于民政,绝对是一位优秀的才俊。

而陛下这段时间,留在这辽东城居住,也是对王玄策的能力,颇为嘉许。

他所缺少的,就是一个承担重任的契机。

现在之所以先告诉王玄策,就是想要让他先好好地深刻领会自己向陛下所献的良策。

让他先好好地思量,接下来的工作该当如何去做。

程三郎很清楚,等到自己欣赏完高句丽的结局,回到辽东城,就会开始进行行政区改革。

毕竟,马周还有老丈人的态度,已经十分的明显,而自己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对后世的那种地方官吏治度,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改革。

毕竟现在,这种行省制度的出现,让程某人变成了开创者和发明人。

既然是自己搞出来的,自然自己就有权利这么干,程三郎当然不是瞎鸡儿乱整。

而是将自己觉得过去明清时间不合理的地方,经过了后世的论证之后所总结出来的某些玩意也进行一番自己的再加工,然后全部揉进去。

程三郎相信,接下来在远航去高句丽的这段日子里,自己最应该做的,就是对马周和老丈人进行彻底的洗脑,啊不……是说服,是的,就是说服。

说明他们明白,绝对的权利,会造成绝对的腐败。

当然,大唐天子肯定不能搞,自己搞的只是官吏。

毕竟自己还是大唐天子的女婿,而且自己也没那闲功夫去造自己老丈人的反。

但是,地方官吏的权力过大,这才是大唐灭亡的根本原因。所以,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作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天下黎庶的人。

程三郎觉得自己至少要为了大唐千秋万代,努力去做点力所能及之事。

让唐人这种称谓,不再仅仅只是华夏民族对于盛大大唐的一种怀念和铭记,而是让唐人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程三郎详细地向那王玄策这位聪明人解释了行省制度,以及行省官吏结构的大致构想。

这位聪明人也给了程三郎不少的思路,至少王玄策很熟悉大唐官吏体制,也给出了程三郎不少的建议。

让程三郎也是受益不浅,结果,两人一聊又是一天,生生让程三郎又差点熬了个通宵。

第二天一早,程三郎打着哈欠挥泪撒别牌友们,踏上了老丈人的马车,朝着南边的建安州港行去。

第3036章 决定自救,不能被工作困住手脚的程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