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60章

作者:晴了

另外就是那种西式蕃茄酱的制作方式,也同样可以令蕃茄酱保存很长时间。

另外就是辣椒这等好宝贝,终于被程三郎展示在了人们的眼前。

辣椒,在程三郎眼中的调味料之王,火锅的灵魂,重庆小面的精髓,各种西南美食必不可少的佐料。

所有的烧烤摊上,没有一碟孜然,没有一碟辣椒面,都是不正经的烧烤摊。

……

特别是经程三郎之后精心调配出来的几种辣椒面,更是获得了在场的一干大唐君臣的好评。

从超级辣,到特辣,重辣、中辣、低辣、微辣排序。

毕竟程三郎很善良,很能理解,中华民族和地域对于辣度的理解并不一致。

就像你在广东,你说要吃辣,可能老板就给你切个甜椒,或者是圆椒,毕竟这些辣椒圈的叛徒,也只能苟活于两广。

如果你去贵州或者是重庆,你说肚子不舒服,今天吃辣子鸡辣子放少一点。

老板会很贴心地把原本入锅的一斤辣椒,给你减上三分之一。

但是,绝大多数的厨师都会直接告诉你,自己拿白开水涮,想要老子给你做菜偷工减辣椒,没门!

嗯,按下闲话不表,说正经事,程三郎根据人们的各种不同口胃,制作出来的这些辣椒面。

当然不会让这帮子朝廷大佬在大庭广从之下,直接伸出舌头在那辣椒面上来舔来舔去。

就算对方能下得了舌头,程三郎也看不过眼,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准备一些应用这些辣椒面烤制出来的羊肉串,并且标明了各种羊肉串的辣度。

正好给这帮子老少爷们打打牙祭,填填肚子,毕竟土豆的采收还得有些时间。

果然,这种办法,直接就获得了一干大佬的高分好评,特别是这帮子嘴刁的大佬们,品尝到了有辣椒面的羊肉串之后,直接就上了瘾。

看着老丈人一边吃一边哈气,从旁边抄起冰镇过的羊奶连搞好几口,忍不住又抄起了一根,这样的吃相,与后世的吃货有何区别?

这边在吃着,那边也终于有了动静,足足三亩地的土豆,终于全部采收完毕……

此刻,披挂着殷扎卡传统盛装,浑身上下插满了鸟毛的殷扎卡部落的大祭祀索归商、奥观海等一干人等。

此刻正在一处角落,内心份外忐忑地等待着信号。

用那位程都督的话来说就是,自己这些人露头露得早,反倒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等到你们殷扎卡部落贡献给大唐的这些好宝贝都让大唐君臣都好好地享受享受之后,你们得到的回报,才能够更加的丰厚。

第3024章 生怕丈人人前出糗,特地提点一声

奉命随行监督采收过程的工部徐侍郎,此刻兴奋得满脸通红地迎上了那大步行来的李世民一行人。

“陛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那三亩土豆已然采收结束。”

“而且每亩地的亩产,都超过了五千斤之数,最多的是四号田地,共计采收土豆五千五百三十二斤三两七钱……”

“三亩地,计收土豆一万六千零七十三斤八两二钱……”

李世民与一干大唐文武臣工,耳朵中听着这位徐侍郎的禀报,而他们的目光,全集中在了那堆成了小山般的麻袋上。

“三亩地,这才仅仅只是三亩地的产量,处弼贤婿,你是这辽东州都督,这辽东州有多少田地来着?”

“回丈人,若是单论辽东州的话,有耕地约一百八十万亩。若是整个辽东州所辖,那就是近四百万亩之数。”

“四百万亩,若是全种上这土豆,按照这等亩产……”

李世民咧了咧嘴,数目太大,心算实在是算不出来。

不说李世民,就算是程三郎,也让老丈人问这一声,生生给吓了一跳,鹅滴个乖乖。

就现在均产五千斤,四百万亩下来,岂不是一千万吨的样子,一千万吨,足以养活现在大唐所有人口。

当然,这仅仅只是在计算主食,没有计算什么粮油副食品还有各种禽、畜肉类。

像程三郎这种脑子活算得快的人,在场的可有不少,亦是深深地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大跳。

毕竟土豆是不是主食,他们已经感受过了,很清楚这种主食的滋味和口感,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得了。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位官员忍不住摆出了一副忧国忧民的架势。

“这要是种得多了,那谷贱伤农之事,岂不就……”

听到了这声嘀咕,一干文武不约而同地朝着这货看过去,神特么的谷贱伤农。

李世民也是眉头微皱,瞄了一眼身边那脸色阴沉下来的处弼贤婿。

但并未开口斥责,而是从容一笑,悠然言道。

“我大唐能得这等亩产数千斤的农作物,乃是天佑我大唐也。”

“如今我大唐正在着力开发辽东,而辽东苦寒,有了这土豆,便可让那些迁徙来的百姓饱食……”

随着李世民的肯定,一干臣工们纷纷颔首附和不已。

这些年来,大唐一直都在努力地提高粮食产量为的是啥,还不就是因为人口增长十分迅速。

特别是上次的洛阳之变后,被收拾掉的那几个世家,清查出来的隐户、逃户,数以十万计。

这真可谓是震惊天下,而朝廷也正好借此机会,开始全面清理隐户、逃户。

齐王李恪坐镇青州,就是全面清理山东隐户逃户的一部大棋。

多出来的这些人口,想要安置他们,那就需要新的无主之地。

而辽东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简直就是及时送来的热呼呼的枕头。

李世民继续询问起其他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当听闻地瓜那玩意的产量,也有两千多斤接近三千斤后,亦是一喜。

程三郎乐呵呵地将那已经蒸好的地瓜端了上来,这种地瓜,可是程三郎精心挑选的,也是他最喜欢吃的品种:紫心地瓜。

这种品种可是程三郎的最爱,打小就最喜欢吃这种味道近似板栗,又面又香甜的地瓜。

而且这种地瓜,在美丽的大西南一边都叫红薯,而且也是大西南地区相当多见的品种。

毕竟欣赏采收,只需要欣赏产量最多的土豆就成,这些地瓜,直接就上了成品。

蒸出来的紫心地瓜,撇去薄薄的外皮之后,外面的肉色是白中透着淡淡的紫,而越中靠近中心位置,越发地紫。

正好采收到完成,也距离早餐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时辰,李世民接过了一个之后,撇掉外皮一咬,哎哟,这味道的确不错。

很快,一干大唐文武重臣们吃得份外地嗨皮,连声赞好。

“不错不错,这滋味吃起来感觉就像是吃糖炒栗子似的,又香又甜,而且很面。”

“好吃,来来来,再给老夫一个,这种地瓜吃起来,口感比土豆更好。”

“叔叔言之有理,这种地瓜用来煮紫薯粥,亦是一绝。

而且用来晾晒成地瓜干之后,随时想吃,上锅那么一蒸,就是这样的好味道……”

看到一干人等再次吃得眉飞色舞,程三郎嘿嘿一乐,凑到了老丈人的耳朵边嘀咕几句。

李世民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好好好,你快去吧,老夫也该跟这些历经千难万险,将这些农作物贡献于我大唐的殷商遗民们……”

“是,那小婿就先过去了,一会就回来。对了丈人,这地瓜虽好可也别吃多了,听说这玩意涨气。”

毕竟这紫心地瓜是今天采收之后,直接蒸出来的,程三郎还没机会品尝。

但是好在他对于吃地瓜容易胀气屁多这个缺点记忆犹新,生怕丈人人前出糗,临走之前提醒了一声道。

在他的印象里边,在地瓜品种里边,这种紫心地瓜涨气的机率,远在红心和黄心地瓜之上。

程三郎朝着那李德奖打了个眼色,二人连袂朝着远处行去。

看到程三郎离开,李世民意犹未尽地抿了抿嘴,算了,那老夫就再吃一个就不吃了,毕竟这跟糖炒栗子一个滋味的食物实在是太少见。

房俊此刻正在跟那些管事们打招呼,这三亩地采收得到的土豆,一定要精心挑选,留出足够明年种植的土豆种。

按照殷商遗民的经验,以及程三郎的要求,每一亩地,需要大约三百斤左右的土豆种子。

而十亩地,就需要三千斤上下,按照程三郎之前的推算,采收的总共四亩地土豆,挑拣挑拣,是可以种植差不多四十到五十亩地。

只要等到了来年,那四五十亩地的土豆丰收之后,再有一两年,大规模推广土豆种植,就将不再有问题。

而秦怀道也是第一次尝到这样的美味,在那里狼吞虎咽地吃着,还时不时得灌上一口水。

没办法,这紫心地瓜水份少,吃多了口干不好咽。

不大会的功夫,在程三郎与李德奖的引领之下,一身盛装的殷商遗民使节团队,捧着他们从殷商大陆的带来的特产,朝着这边快步行来。

第3025章 殷商郡王,赐姓李氏,属籍宗正寺……

打量着这些殷商遗民的奇装异服,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刀削斧刻的脸庞。

看着他们黄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以及他们黑眼的眼睛。

李世民也缓缓前迎两步,就看到了这一票殷商遗民,整齐划一地拜倒在地。

“殷商遗民得蒙大唐皇帝陛下天恩,终于有幸得归故土,以瞻大唐皇帝陛下天颜……”

李世民的脸色不由得发生了变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来自殷商大陆的遗民。

一口标准之极的关中官话,简直比不少的大唐朝廷官员还要标准。

等到这些殷商遗民呈述完之后,接下来自然就是大唐天子的表演时间,李世民和颜悦色地将这些殷商遗民搀扶了起来。

亲切地询问起他们的经历,亦为了华夏一脉,居然早在千多年之前就远渡万里重洋而深感唏嘘。

同时,也为这些殷商遗民在异乡之地,坚韧不拔,努力地活了下来而倍感欣慰。

另外,这些殷商遗民哪怕是背井离乡一千多年,却仍旧不忘故土。

愿意冒着坚难险阻,远渡万里重洋归来的这种精神,很是值得嘉奖。

特别是他们归来的同时,还为大唐带来了那些高产的、优秀的农作物,丰富了大唐千家万户的食谱。

而身为天朝上国的大唐天子,李世民自然也不会吝啬嘉奖那些乐意向大唐天子表示臣服和恭顺的藩属。

所以,李世民收下了那份在程三郎的指导下,殷商王国的国书。

接下来,大唐皇帝陛下陷入了长考,打量着那份情真意切的国书,身为天朝上国的君王。

李世民很清楚,自己的决策,将会影响着这远在万里重洋之外的殷商王国。

而大祭祀索归商,和那王子奥观海此刻内心都颇为期待,但也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