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51章

作者:晴了

也是征讨辽东最开始应用的火炮,份量沉重,移动必须要搬运到马车上才能够快速移动。

还有十门火炮,那粗大到令人眼皮直跳的炮管,此刻正斜指向天。

那十门,正是目前大唐帝国征讨高句丽大军最为倚重的飞雷炮。

只不过,现如今飞雷炮所使用的,不再是程三郎当初搞出来的硝化炸药。

那玩意程三郎也就自己带了点,早就耍光了,剩下的全在洛阳程家庄的地下埋着。

那可是程三郎自己呕心泣血搞出来的好宝贝,怎么可能一下子就霍霍掉。

面对着双手一摊的程三郎,李世民也只能捏起鼻子,让飞雷炮用上了黑火炮的炮弹。

虽然威力不及硝化炸药炮弹,但是,也远远地超过其他火炮的威能也是相当的嗨皮。

更何况,现在不是一门,也不是两门,而是整整十门飞炮弹,想想一次就可以将数百斤黑火药给投射进敌营或者是敌城里,这威力。

而旁边剩下的七八十门,看起来则显得要纤细不少,炮身下方的炮架,以及两个大轮子,都显得更加的灵动。

这些就是登州火器作坊,按照程三郎的设计,生产出来的,专门用于陆战的火炮。

这些陆战火炮的大轮子,与大唐常用的马车的车轮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去除了所有的装饰品。

如此一来,连同炮架、炮身与牵引轮等,整门火炮的重量达到了两千三百斤。

而牵拉火炮,则都是两匹马,拉一辆车,辆中还装载着这门火炮所需要的弹药以及发射药。

如此一来,大唐火炮的机动力瞬间得就得到极大的提高。完全可以达到程三郎提出来的搞一炮就跑的要求。

远远比那些矮敦敦,只能搬到马车上,由马车运输的水师火炮强过太多。

但问题是,水师的火炮口径牛逼,威力要远在这些陆战炮之上。

这些陆战火炮只有两种口径,一种是三寸炮,一种是四寸炮。

三寸炮的炮弹实心弹重量为五斤三两二钱四分重,而四寸炮的炮弹重量为十斤九两八钱四钱六分重。

大唐铸造火炮,一开始用的就是铁范,毕竟有程三郎这位大发明家在,搞泥范太没意思。

大唐汉唐商行的铁匠们早年搞大型铸件的时候就发现,泥范铸件,那泥范只能用一次就报废。

而且泥范做好之后,还得等它慢慢地干透,不然,就会在铸件的表面,甚至是内部出现汽泡。

程三郎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当即就进行了工作指导,放弃了落手的泥范,而是用泥范制作出一个标准的铁范之后。

再以这个标准铁范为原版,再制作出更多的铁范后,用铁范来铸件。

如此一来,有了同样规模的铁范,做出来的铸件的大小,自然其差别也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重要的是,铁范这玩意,甭管你用多少次,只要小心一点,就不会损坏,而且使用十分的方便。

另外在铁范内仔细地涂抹上了石墨层之后,完全不用担心铸件与铁范会粘合在一起。

而若是用泥范的话,呵呵……每铸一炮就要做一次泥范,而且泥范制作出来之后必须要等干透,若是遇上了阴雨天,那除了打孩子,啥事也干不了。

总之一个铁范,甭管天要下雨还是娘要嫁人,都不耽搁,一天就可以铸造四到五门火炮的炮身。

十个铁范,就可以每天生产四、五十门火炮的炮身,而且这些火炮的炮身的口径、重量,大型,几乎完全一致。

也算是无心插柳地搞出了标准件,而大唐的火炮生产,同样采取的也是这样的办法。

这也是为何大唐登州水师为何能够以超英赶美的速度,那么快就能够改造出那么多炮舰的原因。

……

“这就是大唐天子给出的要求?”

短短不过半年多的光景,须发都已然夹满了银丝的渊盖苏文低下了头来,看向拜服于地的手下。

这里是他的书房,这位使节朱文,被他悄悄地委派往大唐军营的。

毕竟,如今高句丽连战连败,鸭绿水以西之地,尽数落于了大唐之后。

之前被倚重的鸭绿水天险,在面对大唐炮舰的狂轰滥炸之下,根本就翻不起浪。

当大唐军队,在鸭绿水东岸站稳脚跟之后,渊盖苏文就已经明白,高句丽,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希望。

原本还寄望于鸭绿水以西的那些城池用死守的方式,消磨大唐的兵力和士气。

就像过去,对付前隋时一般,只要熬到了冬天,那么,大唐就必定会成为又一个攻伐高句丽失败的中原帝国。

可惜,大唐的火炮,这种突兀冒出来的可怕武器,简直就是无敌于世。

只要当它开始喷吐硝烟与炽焰,不论是高句丽的披甲勇士,又或者是坚固的城垣,都会在它一次次的轰击之下瓦解崩溃。

就是这样,原本渊盖苏文觉得能够守上一年半截的鸭绿水以东的那些坚城要塞。

只坚持了两个多月的光景,就生生被唐军给平推,干脆利落地平推掉。

而高句丽的勇士们,斗志全无,连敌人都无法碰触到的战争,怎么打?

而在白汋口城的那一幕,亦让渊盖苏文内心越发地悲凉,中原帝国仅仅只是使用了一种新式武器,就让高句丽失去反败为胜的机会。

“是的,大唐天子,根本就没有想要接受我高句丽投降的意原。现如今,我高句丽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那位使者立起了上身,朝着那目光显得呆滞的渊盖苏文道。“大莫离支,走吧……”

“走?呵呵……”

第3011章 把大王他们的脑袋带来见我……

渊盖苏文脸上露出了一个十分凄凉的笑容,往日犀利如鹰隼般的目光里满满的尽是穷途末路的苍凉。

“还有哪里能去?天下之大,又有哪里是老夫的容身之地?”

“契丹、靺鞨诸部,皆已经拜伏在大唐的脚下。”

“那百济虽与我高句丽齿亡唇寒,可是如今,唐国水师游弋于诸水之中。”

“百济国中,甚至已经兴起了迁都之议,又哪里还有余力助我高句丽?”

跟前的心腹看到渊盖苏文的表情,亦是心生悲凉。

“大莫离支,总有办法,如今陆路断绝,可我们仍旧有机会离开这里。”

听到这话,渊盖苏文自然明白心腹手下的意思,落寞地摇了摇头。

“而我高句丽的水师,也根本不是唐国的对手。就连库衣岛,也被逃亡的新罗遗民所据。”

“唯今,只能寄望于我们之前所修筑的那些要塞堡垒,能够暂时阻住唐军南下的脚步。”

“只要能够把战事拖到冬天,兴许就能够有转机。”

心腹朱文赶紧连头附和道。

“不错,我们北方的苦寒,可不是谁都能够承受得住的。”

“只要到了冬天,滴水成冰,呆在室外呆久了,甚至有被活活冻死的可能,更别说还得行军作战。”

渊盖苏文微微颔首,其实,鸭绿水以东之地的严寒,还略逊色辽东,但也同样可以把人给活活冻死。

算了,说再多也没什么用,毕竟大唐已经夺取了辽东之地,而今,他们甚至都已经把大营扎到了鸭绿水东岸,现如今,已然是秋中。

可是距离那严寒的袭来,却也还需要一两个月的光景。

渊盖苏文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刻一般,无比地期盼着寒冬早一点到来……

也不知道平壤城那边如何了,而且,最令渊盖苏文疑惑的是。

倘若大唐水师拚着付出伤亡,沿浿水(大同江)而上,完全可以直逼高句丽王都平壤城。

可是,大唐水师却像是忘记了前隋曾经这么做过一般。

哪怕是现如今高句丽水师损失惨重,大唐水师也没有往那浿水上游走上一波的兴致。

兴许,大唐天子觉得自己已经能够稳操胜券,所以不愿意行险。

但是在渊盖苏文看来,这等于是给了高句丽挣扎求存的机会。

只是不知道二弟渊净土与长子渊男生在平壤城那里的情况如何,自己统大军在外,监控高句丽王高藏的重任,就只能交托在亲弟弟与亲儿子手中。

而二子男建正在自己麾下效命,至于三子男产,因为年幼,也被留在了平壤城。

希望平壤城一切平平安安,没有什么问题才好。

不然,在大唐武贲步步进逼之时,若是后院起火,那才是真特么的吡了狗。

……

平壤城,王宫之中,此刻在高藏的跟前,两位须发苍苍的老人,此刻正拜服于地。

“大王……高句丽社稷将崩之际,再不决断,我等还有何颜面去见列位先王……”

“大王这些年来也忍辱负重,可现如今,那唐王愤怒于大莫离支的傲慢与桀骜不驯兴大军征讨。

然唐军之凶悍远超前隋,不过半年的时间,就摧枯拉朽一般地尽取辽东。

而今就连那鸭绿水天险也已为唐军所破,而我高句丽臣民,迫于渊氏淫威,只能陪他送死……”

“大王,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高藏看着这些苦苦哀求不已的臣工,还有王族的遗老,却也很清楚。

现如今,高句丽已然是危危可岌,大唐天子的大军,已经登陆鸭绿水东岸。

再继续下去,说不定已经延续国柞数百年的高句丽,就会断绝于自己之手。

重要的是,这些臣工的劝说,的确也打动了他。

毕竟,一直跟大唐天子作对的,正是渊盖苏文这个狂妄自大的弑君者。

只要自己能够逃出平壤城,向那位大唐天子哭告哀求,将所有的罪责尽推于渊盖苏文身上。

那么自己至少还能够有活下来的机会,甚至有可能保住半壁江山。

想到了这,高藏缓缓地坐直了身躯,双目灼灼地打量着这些臣子,最终显得有些沙哑的嗓音在屋内响了起来。

“你们确定,我们的行动,能够瞒得住渊氏及其同党吗?”

听到了高藏的开口,一干臣工顿时面露狂喜之色,其中一位武将当然拜倒一礼。

“大王,一定可以,现如今由于前线战事吃紧,平壤城中的兵马,已经少了大半。”

“忠于渊氏的那些文武臣工,如今也是人心惶惶……”

“末将已经说服了南门的守将,他愿意扳乱反正,随我们一同护送大王离开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