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48章

作者:晴了

离得近点,很容易就会被大唐水师的火炮轰上一击,哪怕是打不中,也绝对能把人吓个半死。

“渊盖苏文此举,完全就属于是垂死挣扎罢了……”

站在李世民身边的李道宗颇为轻蔑地道。

“不过那些高句丽人,再不干点什么,光傻愣愣的呆着,怕是会呆出毛病来,倒不如做点事情。”

李世民听着周边那帮大唐文武重臣的叽叽歪歪声,内心显得十分的轻松。

最开始进攻白汋口城的时候虽然出现了小小的意外,但是之后夺取白汋口城的战事都相当的顺利。

毕竟他们的主将,在第一时间就被白衣无常搂火喷死,还有好几名高句丽将领也都死在了那些百步穿杨的大唐火枪骑兵枪下。

失去了指挥的高句丽兵马,又被大唐的炮火给狠狠地肆虐了一遍之后,只能灰头土脸地开城献降。

说起来,夺取白汋口城的时间并不长,真正花时间的反倒是扑灭城中被火炮击中之后引发的火灾,还有扑灭城中大火之后的废墟清理。

总而言之,身为戎马大半年的李世民,从最开始的不习惯这种热武器战争模式。

到现如今开始享受,并且乐在其中,就连一干大唐武勋重臣们,也都纷纷在私底下开始研讨,该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这些火炮。

这当然是一个好现象,再有就是,薛仁贵以及其麾下那只火枪骑兵营,现如今的热门程度,堪比那些火炮。

如果说,之前大伙的心理跟李世民差不多,觉得那烧火棍似的玩意,射程比不得火炮,威力连手雷都不如。

算得一类很鸡肋的玩意,可随着程三郎的吸血蚊战术在无名小城一战大发神威之后。

大家突然发现,哎哟,这玩意原来可以这么使用。

于是乎,这些日子,那帮子武勋重臣们可是经常跟那薛仁贵有说有笑,跟他讨教起了那火枪的用法。

以至于这些日子,但凡是闲暇之时,城外总能够看到一大票的大唐武勋重臣们很乐意到那火枪骑兵的训练营去溜达。

甚至还轮番上手,去好好地感受感受那火枪的犀利和后座力。

就连李世民这位大唐天子,箭术高手,也在私底下跟那薛仁贵要过一杆火枪来自己悄悄地比划练习。

也很想来上一把数百步外一击毙敌的精彩场景。

不过经历了白汋口城的变故之后,怕是想要再接近敌人,怕是再难有机会。

不过这辽东之地老林子极多,山上猛兽甚众,回头以游猎的名义去搞几枪也不是不行。

“如今我大唐登州水师已至,陛下,咱们是不是应该及早发起攻势?”

“还是先等上一等吧,等后续兵马也都到位之后,再行进击。”

“毕竟虽有水师侧应,但倘若后路不稳,至我大唐此番进攻高句丽功败垂成,那便得不尝失矣……”

就在李世民与一干大臣指点着对岸,就近期战略进行规划与讨论的当口,一骑驰来,带来了马周与李靖已然连袂而还的消息。

李世民双眉一掀,与一干臣工又聊了几句之后,便拍拍屁股扬长而去,只不过在离开城头之前。

还特地打量了一眼位于城外的那座战俘营。在那座战俘营中,尚关押着近万的白汋口降卒。

……

“朕还以为二位卿家要在辽东城盘恒一段时日,没想到,你们居然回来得如此之快。”

李世民打量着这二位风尘扑扑的心腹重臣,温言笑道。

“陛下,辽东州一带安安稳稳,百业渐复。

我等久留也无益处,臣与李卫公都觉得,还不如早些过来将辽东州诸务禀报陛下。”

听得此言,李世民总觉得这二位,好像有一肚子的话要倾诉,顿时打起了精神抄起了茶碗。

想想之后,又赶紧将茶碗放下,听程三郎的故事,口中最好不要有其他异物或者是杂物。

不然容易让人出糗,这可是大唐天子长期总结得到的教训。

最终还是李靖先开口,只不过,李靖开口第一句话,就直接让李世民一愣。

“陛下,程三郎……好手段,原本老臣还担心战俘过多,容易以我大军后路不稳。”

“结果现如今看来,那十数万战俘,落到他的手上,简直就如同给他送去了十数万的劳力。”

“……哦?老爱卿这话从何说起?”

李世民听到了这话,看到了一旁的马周在频频颔首,心中松了口气,可是疑惑就越发地多了起来。

听这意思,前前后后送去的战俘,全被程三郎当成了劳工开始干活,那小子就不担心他们造反吗?

不过好在,李靖清了清嗓子之后,表情古怪地开始将程三郎的各种骚操作一一地作出了表述与解释。

听得这位大唐天子哭笑不得,频频抹脸,这位贤婿不愧是大唐妖蛾子之王。

手段之骚,脑洞之清奇绝对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可偏偏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招数只要用得好,效果绝对岗岗的。

毕竟这可是经过了马周与李靖亲眼目睹了的。

“不愧是老夫最中意的爱婿,就连玩战俘都玩出花样来,如此一来,白汋口城外那万余名战俘,也就有了去处。”

李世民神采飞扬地抚着长须欣慰地感慨道。终于明白为何那小子不怕战俘多,只怕战俘不够多。

“玩战俘……”

第3006章 到哪里都会发光的程·金子·处弼……

李靖与马周听到了“玩战俘”这个形容词,都觉得多少有点不正经。

可问题是一想到程三郎的那些骚操作,又有哪一项显得正经了?

这么一想,大家也就懒得计较陛下语言上的瑕疵,乘着那李靖喝茶润嗓子的功夫。

一旁的马周,犹如变戏法似地掏出了一本很有份量,相当厚实的书摆到了案几上。

李世民看到这书背向上的书册,脑子里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莫不是《程三郎辽东演义》又有新的续集?

好在马周及时注意到了手中的书,赶紧翻了个面,露出了书封上的《蒙学小字典》那五个大字。

“蒙学小字典?这又是什么……”刚刚端起了茶水的李世民又赶紧搁下了手中的茶碗奇道。

“陛下,这也是程都督‘顺手’弄出来的一件好东西。”

马周说这话的时候,明显牙根有些发狠地在那咬着,特别是顺手那两个字,咬音最重。

听到了马周口齿间吐音的异样,李世民甚是疑惑地抄起了这本书在手中,还未打开。

就看到了马周变戏法一般地又掏出了一本《三字经》递到了案几上。

“这,这是……”李世民终于发现了端倪,就是这本《三字经》封面上的那三个字上,都有较小的古怪符号,似乎像是在对那三个字进行标注。

“陛下,这是利用那《蒙学小字典》中的汉语拼音而标注的注音,首字读思安三,第二个字就一个单间,直接读字,第三个则读鸡英经……”

“???”李世民整直接就让马周这席话给整得脑子一乱。思安三是什么鬼?鸡英经又是什么经?

站在李世民后方,原本表情很严肃的赵昆,此刻也是鼓着眼珠子呆若木鸡地看着前方李世民手中的那本《三字经》。

“陛下,陛下……”马周看到了陛下那副呆若木鸡的样子,赶紧小声地低唤到。

总算是把这位大唐天子给唤回了魂,李世民脸色有点发黑地看着那上面的标注音。

又看向那马周,总觉得这位自己看好的大唐名相方才发出来的古怪音节,实在是让人觉得不正经。

好在马周已经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决定直入主题。

毕竟是程三郎那小子整出来的东西,不论是好果子还是黑锅,都扔给那小子就行。

……

很快,马周便将程三郎在那辽东州开始大规模扫盲之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当然这里边,就不得不提到这本《蒙学小字典》以及那份带着拼音的《三字经》。

重要的是,马周向李世民详细地解释了一遍这汉语拼音的妙用,而像他这样的聪明人。

只花了不过数日的光景,就已经差不多学会了全部的声母韵母。

并且可以为那些没有标注的汉字来标注出恰当的声母和韵母。

可以说,有了这玩意,的确极大的利于推动大唐官话在各地的推广。

看到马周满脸兴奋地在跟前涛涛不绝,而一旁的李靖而也是满脸认同地频频颔首,甚至还时不时地开口支持。

而经历了最终的尴尬之后,李世民自然也恢复了理智,一面翻看着那本厚实的《蒙学小字典》。

一边听着马周与李靖的陈述,足足个多时辰之后,李世民这才心满意足地干掉了跟前的茶水。

“想不到,我那爱婿,居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日,就干出了这么多的成绩。”

“看来当初无奈之举,反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话一出口,场面略微显得有那么一丝丝尴尬。

毕竟当初把程三郎那家伙撂在辽东,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这小子太能抢功劳了。

李世民考虑到大唐跟高句丽的作战,已经全然占到了上风,再让这小子继续抢下去,容易惹出众怒。

并且还是在一干臣工们隐晦的相劝之后,最终下定决心,把这小子撂在后方。

倒没成想,原本就是希望这小子能够在辽东城那里管好后勤,看守好战俘,安安静静地打他的竹牌。

可结果,居然不知不觉,又干出了这么多的事情。

这终于让李世民想到了英果类已的亲儿子李恪曾经用来形容程三郎的那句话。

处弼兄这等才俊,甭管是撂到那儿,都肯定能折腾出大动静来。

看来,这小子,果然就跟块金子似的,随便扔那里,都会熠熠生辉。

说实话,李世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夸奖那小子了,毕竟夸得太多,连自己都觉得有些腻味。

毕竟,形容词也有到底的时候,夸那小子太多,也让人头疼,毕竟,那小子这段日子以来,可是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

都还算是积欠,嗯,功劳都还没有赏赐,一想到这个问题,李世民就觉得头大。

就在这个时候,李靖伸手递过来了一封书信,摆放到了案几之上。

“陛下,这里有一封程三郎交给你的书信。”

……

看到了程三郎在书信之中,关于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的解释,还有他对于那些先期投效了大唐的异族部落首领的一先看法以及意见之后。

李世民脸色也不禁沉了下来,作为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自然也很清楚,这帮子异族部落都是些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