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35章

作者:晴了

“倒是殿下你在洛阳,还是需要多劝一劝陛下,注意身体和休息才是。”

“陛下如今年纪渐长,精力不济,便是两鬓的银霜,也越发的醒目了。”

“嗯,多谢处弼兄提醒,小弟一定多劝劝父亲。”

“可是,父亲如今仍有想要北征高句丽之念,不论是小弟,还是我母后,都劝之不动。”

“父亲的意思是,小弟我心性过于宽仁,做个守成之君尚可,可是那高句丽,自前朝以来,就是我中原心腹之患。”

“一日不除,便一日不得安宁,他担忧,高句丽不去,若他百年之后,小弟怕是难有平定四海之雄心与决断。”

听着李承乾小声地抱怨,程三郎也牙疼地咧了咧嘴。

他可是记得,这位大唐太宗皇帝,在自己的晚年,的确是起了心思去收拾高句丽。

可令人遗憾的就是,他与那前隋的杨广一般,也都在征讨高句丽时吃了亏。

好在这位老丈人要比杨广更谨慎,或者说更加的理智,觉得不能力敌之后。

并没有学杨广气极败坏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征高句丽,亦因此而国力大损,最终令那昔日强大的大隋被大唐所取代。

不过现如今,自己来了,既然那是另外一个历史时空的唐太宗的遗憾。

那这一回,程某人就帮他把这个遗憾给抹掉。

……

队伍终于启程,而这一次,汉唐商行的股东,几乎是各家各府都委派了一位代表。

就像英国公李绩家,就委派了李思文作为代表前往。

其实一开始原本是老大李震想要跟着弟兄们一块去浪,奈何前些日子得了肠梗阻。

这样的病,若是在过去,几乎就是无药可救的绝症。

而现如今,却是一个可以用手术来解决的病痛。

程三郎亲自为这位好兄弟抄刀诊治,总算是救下了这位英国公嫡长子的性命。

被割到了一截肠子,但至少保全了性命,可他还是因为这一场重病,失去了前往青州的机会。

至于江夏王李道宗家,他家老大目前任职在外,所以只能由他家二李景仁作为代表。

这位李景仁也是一位奇葩,堂堂宗室名将之子,居然是一个读书种子。

而且这小子原本是在国子监,跟程三郎的那两个弟弟当同学。

结果,这货就在今年的春闺科举中,以十八岁的年纪中了进士。

这绝对是大唐立朝以来,宗室第一人,而这位新鲜出炉的皇族进士,也被亲爹踹进了这只蹭功劳团队里边。

毕竟青州大都督府下的属官,也不可能全是搞武职的,里边也是需要一些文职。

另外,李世民调拔了五千人马,作为青州大都督府可以随时指挥的机动力量。

其实说来,老丈人为何会对山东之地如此上心,这也是有其原因的。

要知道,前隋大业五年之时,计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余户,口有四千六百零一万余。

要知道,在这些人口统计里边,那些世家大族中的浮客、歌姫、佃农、仆役等等,都是未被记入其中的。

所以隋朝大业五年的时候,人口怎么也该有五千多万。

可是等到大唐立国之后,唐朝初年的时候也进行了全国的户籍普查,结果只有两百余万户。

战争虽然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可是如果隋末之乱到大唐成立,这样的战争居然导致了三千多万人口的损失。

那到底会是怎么样一副人间悲怆的画面?但是,真的死了那么多人吗?

如果没有死那么多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唐初的人口如此之少,呵呵……

很简单,一来是唐朝初立,行政效率低下,导致人口统计粗糙。

但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在于,世家大族,亦是隋末之乱的既得利益者。

隋末之乱,战乱频频,最吃苦受累的,是那些平民百姓,可是那些世家大族却在那些势力之间左右逢缘。

甚至还借着天下大乱,大量地吸溜那些原本的平民百姓为奴为婢。

并且不论是谁拿了天下,反正他们都不会输,毕竟他们掌握着文化和思想,足可以左右官吏阶层。

而李世民在洛阳之变后,搞到了五姓七家中的太原王氏,与京兆王氏,还有荥阳郑氏等世家大族。

单单是太原王氏这一只著名门阀中,检点清查出来的隐户,就是一个令朝廷都觉得触目惊心的数字。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令李世民越发地恼恨这些攀附在朝廷身上吸血的世家大族。

决定借着杀鸡敬猴的机会,要将世家大族十分集中的山东世家的逃户、隐户给清查出来。

但是为了防止那些世家大族暗中搞小动作,破坏此次人口普查,所以才会设立青州大都督府。

第2811章 包括,但不限于动嘴皮子、动手动脚等等……

山东世家林立,世家大族势力盘根错结,想要解决,光靠当地官吏的行政举动,那必定是举步维艰。

并且那些世家大族向来做事很狠辣,甚至有时候,为了阻扰官府推行不利于他们的政令,怂恿或者唆使百姓作乱。

又或者是自己暗中出钱出力,支持一些不法之徒聚啸山林,甚至为贼为匪,里应外和的祸乱地方。

迫使官府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延缓,甚至是停止推进那些政令。

但是有了李绩这位大唐名将,手段阴损的老司机坐镇,再加上程三郎、齐王李恪这两只恶名远扬的妖蛾子。

不论是朝堂文武,还是大唐天子,都觉得有了这帮子家伙在,已经实力大损的山东世家大族,想要再阳奉阴违,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更不敢在这帮家伙的眼皮子底下支持山贼乱匪,作恶地方。

随着这只队伍缓缓朝着山东之地前行,晃晃悠悠地前往的当口,青州大都督府长史终于暂时交接完了兵部的差事,正在朝着大部队追赶而来。

面对着这位长辈,一干原本就想要到青州去浪到飞起的年轻人则有些蛋疼。

毕竟大家都是晚辈,有李绩这么一位喜欢恶作剧晚辈的长辈骑在头上,这日子,怕是肯定不会好过。

“处弼兄,贤弟总觉得,有这么一位长辈在上面,总有一种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

“等咱们到了青州,万一这位老爷子非要把他们按在那里,那可如何是好?”

“那怎么可能?”程处弼嘿嘿一乐,挑了挑眉道。

“程某虽然也隶属于青州大都督府,可是程某却是别驾,懂吗?也就是你爹要去撵狗,我可以去追鸡。”

看到处弼兄投来的目光,李思文顿时不乐意了,抄起了跟前的美酒一口抽干大声道。

“……处弼兄,说正经事的时候,你能不能正经一点?再说了,我爹怎么可能会去撵狗。”

“你急甚子,我这就是打个比方,明白不?”

程处弼美滋滋地吸溜干净了骨头里边的骨髓,把骨头往旁边一撂,提高了音量道。

“今次,我广邀诸位弟兄过来,当然不是为了让诸位弟兄就蹲在那青州跟里边闲来无事的喝酒打牌。”

“而是要与诸位弟兄一同为我大唐建功立业……”

“我说贤弟,为兄我记得你们程家出身东阿,伯母又是出身崔氏。莫非是处弼兄你这边收到了什么消息。”

……

此言一出,一干老兄弟齐刷刷地把目光落在了程三郎身上。

却看到这家伙老神在在地又抄起了一块炖好的猪大骨,只不过胳膊直接就被一旁的牛进达压住。

看到了牛哥开始不乐意地鼓起了眼珠子,程处弼只能无奈地撂下了美味,清了清嗓子道。

“当然不是,平定地方性叛乱这样的功勋,说实话,程某还真没看在眼里。”

“……”一干大唐武勋子弟,齐刷刷的脸色一黑。

“贤弟你知道不知道你现在的表情,还有语气都显得十分欠揍……”

一旁的李器直接就毛了,哪怕是自己掐不过膘肥体壮的处弼兄,但是我们人多。

“就是啊,处弼兄你瞧不上,小弟我瞧得上!”秦怀道也不乐意地嗷嚎了一嗓子。

这个时候,终于把自己跟前的干锅竹鼠干了大半,心满意足滋了口酒的李恪不禁有些嫌弃地道。

“怀道老弟啊,你,眼界实在太窄了……”

“处弼兄还有为兄我以及俊哥儿,向来都是干大事之人,小小的平叛那样的功劳,怎么可能够咱们弟兄均分的?”

“想要雨露均沾下来,咱们弟兄怕是都只能捞上一碗汤。”

“为德兄,到底你们想要做甚,好歹先给弟兄们漏个底,让咱们弟兄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看到大伙的注意力被李恪所吸引,程三郎再一次抄起那根猪大骨,那么一敲一剁,美味的骨骼再一次出现在眼中,继续嗞嗞嗞的吸溜起来。

“既然如此,那我就只说其中一件事情,诸位想必应该知道,那洛阳之变时,我大唐诸藩属国,皆尽找了各种理由拒了朝贺之礼。”

“可唯有这倭国,非但主动朝贺,更借机请伪朝下文,让他们更易国名,他们这样的行径,激怒了我父皇。”

“可是那倭国使节,却已然遁逃而去,寻不着他们,父皇便下旨驱逐所有倭国遣唐使……”

李恪作为跟程三郎搭档多年的老司机,语言艺术也是相当之厉害。

毕竟构栏馆阁里边想要跟心仪的衣不遮体小姐姐深入交流,也是需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皮子。

李恪告诉大伙,他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是为了大唐的全盘大局着想,暂时只能忍下这口恶气。

可是忍下归忍下,并不代表不计较。这一回,他与处弼兄从亲爹那里得到了一份授意,或者说是暂时不能摆到明面上的权利。

不仅仅只是跟倭国进行外交的权利,倘若倭国敢于过份,不将宗主国放在眼中。

肆意妄为,又或者是做出了什么伤害我大唐百姓和政体的恶劣举动,那么,青州大都督府,有权利做出必要的反应。

包括,但不限于动嘴皮子、动手动脚等等……

……

陡然之间,屋内说话的仍旧只有李恪,但是气氛却陡然热烈了起来。

一干糙老爷们都鼻息粗重,面色涨红,两眼圆睁地瞪着那面如冠玉的李恪。

就好像是一伙见财起义的暴徒,看到的不是一位亲王殿下,而是一块会移动会说话,会骚首挠肢的大金块一般。

再然后,等那李恪言及汉唐商行在那金山银山甚多的倭国现如今所遭遇的困境后。

“什么?!倭国居然敢动咱们弟兄的金银?这特娘的还有没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