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81章

作者:晴了

他们哪怕是有清丽秀婉的佳作,单从格局之上,就无法与此诗媲美,倒还不如藏拙。

“程三郎,不知这首诗,可有名字?”

房玄龄这位大唐宰辅,却不能不有所表示,笑眯眯地问道。

“……”程处弼整个人都懵逼了。该说这诗叫《不第后赋菊》?不不不。

自己可是武家子弟,又不搞科举,那该叫嘛?

吭哧老半天,程处弼憋出了个诗名。“我觉得应该就叫《赋菊》。”

这下子,正在兴奋自己当政的时代,终于流传出一首必能传唱后世佳作的李世民不乐意了。

“你这小子,倒真是够偷懒的啊,也罢,朕不难为你。

不如就叫《长安贞观八年九月初八两仪殿重阳佳宴赋菊》,这才恰如其份。”

“???”

第254章 娘娘,尉迟大将军作诗了,程大将军也作诗了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不愧是一位仁爱之君,起个诗名还要特地问一问一众卿家。

“……”一干文武全都有些懵逼,尉迟恭更是扳起手指头在那数,这特娘的能叫诗名?

那帮子文臣,也被兴奋过头的李世民起的,犹如老太婆的裹脚布般又臭又长的诗赋名给震撼得不轻。

奈何兴奋得面孔涨红的李世民浑然不觉得,他只知道,这首诗作,必然能够流芳百世。

而这首诗的名字,正好展现了大唐贞观盛世的风貌,既然起名,那就得起得详尽一点。

如果不是担心大家不乐意,李世民觉得自己都想起上七十二个字的诗名,最好再加上备注啥的。

《长安贞观八年九月初八两仪殿重阳佳宴赋菊》这都快二十个字了,五言绝句都能凑一首了都。

程处弼内心疯狂吐槽,表面却露出了一副感激涕淋之色,朝着李叔叔一礼。

“谢陛下赐诗名。”

长孙无忌亦站了出来,朝着李世民恭敬地一礼,满脸欣然之色。

“陛下圣明,日后无数文人墨客吟诵此佳作之时,必定能够忆起大唐贞观八年,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之盛景。”

这些文臣们,亦纷纷献上了各有特色的马屁与吹捧之言。

当然更多的是夸奖大唐天子这个诗名起得好,起好妙,起的呱呱叫。

至于程三郎的诗,呵呵……我们能够没昧着良心说不好,已经是很对得起你们这帮子糙老爷们了。

特别是看到那帮子咧嘴乐得东歪西倒,连声叫好的武臣,更是让他们心中不舒服。

今日这重阳佳宴,原本还以为是大唐的文臣们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艺术的好日子。

结果,偏偏被一个吃过熊心豹子胆,喝过狼心狗肺汤的傻小子,生生把风头彩头全抢光。

这特娘的叫什么事……咦?熊心豹子胆,狼心狗肺汤,莫非这些玩意,或许……说不定……

就在一干文臣陷入深思的当口,大殿之外,诸多文臣家中的男丁,都不约同地打了个寒战。

全长安的狗似乎也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全都夹起了尾巴钻回狗窝瑟瑟发抖。

就连郊野之中的孤狼啸月的声音,都透着一股末路的凄凉。

还有那在深秋进补的熊,正在玩命地挖着洞,今年冬眠的住所,要比往年深上一倍才会觉得安稳。

而那些金钱豹们,唯有趴在枝叶掩映间,才能够在这个冷漠的世间,寻找到一丝丝的温暖与安全感。

……

李世民心满意足地抚须一笑。转身朝着父皇李渊抬手示意。

李渊微微颔首之后,大步前行于前方。“程老……程三郎,愣着做甚,过来。”

程处弼赶紧疾行数步,老老实实地冲这位大唐的太上皇恭敬一礼。

“很好,你小子,老夫本以为,你也就是个凑数的,倒没想到,你居然能作出这等必能流传后世之佳作。”

“倒也不枉老夫与皇帝拿出来的彩头,拿好了,都是你的。”

“臣谢上皇,谢陛下恩典……”程处弼看着手中的那条玉带,还有那个造型古拙的漂亮玉佩,美滋滋。

结果李渊这个黑脸老头非但没有撒手,反倒凑上前来小声地威胁道。

“你小子,下次来宫里的时候,要是再忘记了给老夫送好东西,小心老夫赏赐你水晶瓶。”

“!!!”程处弼脸直接就黑了。卧槽大佬,你也是够了,水晶瓶警告……

旁边的李世民若有所觉,带着一脸狐疑地朝着这边看过来。

面对着李渊的威胁,还有陛下的狐疑眼神,程三郎只能含蓄而又腼腆一笑答道。

“下次休沐日,微臣一定会前往大安宫,给上皇检查一下身体,调理一二。”

“唔……不枉老夫的这份心意,哈哈哈……”黑脸老头心满意足地离开。

程处弼握着那两件好宝贝,一件是上皇李渊的玉佩,一件则是李叔叔的玉带。

不过程处弼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腰围,又下意识地扭头看了一眼中年发福的李叔叔。

看到了他那明显凸起来的类啤酒肚身材,啧啧……

大唐皇帝陛下的脸直接就黑了,要不是顾忌满朝文武俱在当场。

真特娘的想一脚尖把这个眼神乱瞄的混帐小子,踹到朱雀门外去。

程咬金看到亲儿子一脸为难之色地瞅着那条玉带,哈哈一乐,劈手夺过。

“这玩意你用不上,爹替你先戴着……”

然后直接就往腰上一系一勒,然后把他原本的那条腰带给解了下来,丢给程老三。

然后就满脸显摆之色地朝着武臣的方向行去。惹得那帮子羡慕妒忌恨的老兄弟笑骂不已。

李世民也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此刻,随着他的大手一挥,编钟之声再起,丝竹之音又再一次奏响起来。

程处弼也将那块玉佩悬到了腰畔,迎着一干狐朋狗友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美滋滋地朝着殿外行去。

……

后宫之中,此刻,一众嫔妃和诸王嫔妃,亦聚于长孙皇后所在的立政殿。

相比起两仪殿的喧闹,这里则显得安静宁和得多,丝竹之音自然不缺。

灯影交错间歌舞升平,干嫔妃、王妃亦是低声谈笑。

奢华的宫装,摇曳的金银步摇,各种金贵的饰品珠宝,在灯火的映照下,越发显得绚烂闪耀。

长孙皇后安稳地坐在主位之上,时不时,王妃或者妃子前来敬酒,她才会略微沾唇示意。

时不时,便会有宦官悄然而至,将前方两仪殿的趣闻或者是雅事传诵至这立政殿。

特别是前方开始有臣子创作诗赋后,更是每出一首,便会有宦官立身于殿门口吟诵。

以供后妃、王妃以及长孙皇后品评一番。

特别是长孙无忌这位国舅爷的诗作,最是得王妃们和后妃的嘉许。

长孙皇后却一直温婉含笑微微颔首,并未多发表意见。

自己兄长的才华自然是有的,这首赋菊诗,也算不错,不过,倒没有这些人所称赞的那般好。

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长孙皇后十分清楚。

而立身于长孙皇后身侧,专司给长孙皇后斟酒的武媚也同样看得分明。

之后,又有数首赋菊诗传来,虽然佳品不多,但也都可堪入目。

一干嫔妃、王妃正在议论纷纷之间,突然,又一位宦官快步而至。“娘娘,尉迟大将军也作诗了。”

“???”瞬间,立政殿内一片死寂,原本那一张张或靓丽或清丽的脸庞都浮起了难以置信的惊容。

长孙皇后也是懵了一小会,才不确定地小声问了句。“是尉迟敬德大将军?”

“正是。”宦官恭敬地答道。然后,便将尉迟大将军那首诗赋给吟诵出来。

一干嫔妃、王妃直接就风中凌乱,大家都好歹是有文化的知识女性,对于诗赋的造诣虽然不是很高。

可好歹还是有鉴赏水平,可尉迟大将军创作的这玩意算啥?顺口溜吗?

当听到了最后一句我作重阳诗后,长孙皇后深深地埋下了头,紧紧地揪着身上那厚重的皇后袍服。

半晌才恢复大唐贤后的温婉从容,正欲开口小小点个赞的当口。

又看到了一位宦官连滚带爬的窜了进来。“娘娘,程大将军也作诗了……”

“!!!”

第255章 唯有雄壮男儿才能如此阳刚凛冽,雄浑豪迈

立政殿内,丝竹之声,仿佛也被这一声尖锐的叫声给吓得没了声息。

武媚手中的酒壶差点直接摔到地板上,就那个满脸毛胡子,铜铃大眼,张嘴就只能听到哇哈哈声的程咬金?

从殿门外传堂而来的,不怎么温暖的风,轻轻地指过众人的脸颊。

立政殿的门外,一乌鸦,嘎嘎的叫着,卟愣愣飞过……

“是卢国公程卿?”一脸黑线的长孙皇后,强忍住想要伸葱白般的小指掏耳朵的冲动,不确定地问了句。

“正是。”宦官,喘着粗气,表情很奇怪,似乎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

殿内的一干嫔妃王妃,也都回过了神来,叽叽喳喳……

今年的重阳宴到底是撞了什么邪,文臣作诗也就罢了,居然武臣也要蹦出来作诗。

武臣作诗,好歹派点靠谱的代表,结果呢……

大唐的勋贵恶霸榜一、二名,糙汉子前三强,居然成为了武臣的文化担当。

“陛下和上皇,没被气坏吧?”一位王妃忍不住小声地问了句。

宦官赶紧一礼。“……陛下和上皇,好像还挺开心的。”

“……我就知道。”长孙皇后忍不住抬手轻抚前额,好吧,男人,总会突发性的变得幼稚,习惯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