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8章

作者:晴了

“你这不废话嘛,赶紧,自罚。”程处弼不乐意地白了一眼这位此刻显得多愁善感的牛哥。

嗯,或许应该让这位业已经成年,都已经二十出头的牛哥。

去寻找自己的春天,说不定有了婆娘,他就换转变思路。

不过,给人找对象做媒这等事,程处弼这位钢铁童男子可做不来,可并不妨碍有位好用的皇子工具人。

正想着,就听到了后边传来的浪笑声,一扭头。

满脸洋洋得意的李恪,屁股后边跟着个武大三粗的房俊。

这两位,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文官集团重量级的子弟,居然都叛逃到了武家子弟圈子来浪。

自然获得了一干糙老爷们用包容的胸怀,和那豪迈的酒量来表达热情。

对于一干斩鸡头烧黄纸的兄弟们要吃穷自己的表态,蜀王,不对,吴王李恪毫不露怯。

不过有个要求,需要程处弼这位不世出的厨艺天材,帮忙传授几手绝活给自家厨子。

好让弟兄们能吃出新意,喝出爽感。

就在一票年轻人闹轰轰地当口,突然听到了大殿之内传来了编钟的声响。

然后就看到了那些穿得不是很多的,不是露胳膊就是露腿的漂亮小姐姐们从四面八方汇入了殿内。

不多时,伴随着堂皇恢弘的音乐声,歌舞晚宴,正式开始。

程处弼扫了眼周围,看到他们这个小圈子周边的那些官员们的案几之上,酒菜也都只是略微稍动。

再打量自己等人那一片狼藉的案几,还有已经喝得歪歪斜斜的兄弟们……唔……感觉已经快要结束的样子,日!

这是一个名词,必须每天清晨,才能够感受到它的温暖与明亮。

程处弼无奈地摇了摇头,不愧是一票武家子弟,喝酒吃肉只管痛快,哪管什么仪式感。

……

“真是一帮子……”对面,曾经弹劾过程处弼的陈御史满脸尽是鄙夷之色。

作为一位优秀的读书人,学识渊博,饱读诗书,最讲究读书人风姿仪态的御史。

很是看不惯对面那帮子上窜下跳,犹如被火烧屁股的纨绔子弟。

一旁,同样曾经弹劾过程处弼的关御史,死死地盯着程处弼,眼睛珠子瞪得都有些发酸了。

可是他的恨意,仍旧让他维持着目光的威慑,可惜,对面的程三郎根本不鸟自己,这简直就是莫大的污辱。

一想到自己,为了弹劾这个混帐小子,先是接连浪费了好些天去蹲点查探。

之后更是亲涉险地,可结果呢,自己的弹劾,对于程三郎而言,简直不痛不痒。

反倒是向来最注重清誉的自己,怕是至少一两年内不乐意挨近太医署的范围。

嗯……生怕闻到那股子淡淡的,令人羞耻的尿骚味。

一切都怪对面那个混帐程老三。就在关御史咬牙切齿的当口。

却突然听到了殿内的歌舞声稍稍一滞,之后,便是听得有人伴着丝竹之声,似乎在吟诵着什么。

很快,便传来了一阵阵的喧哗叫好之声。然后就听到了陛下爽朗的大笑声传来。

“长孙卿好文采,这首诵菊诗,可堪佳品,诸君随我,同敬长孙尚书……”

“看来,又到了咱们这些文人称雄的时候了。”一旁的陈御史抚着长须,笑眯眯地与左右言道。

这话,倒是获得了一干读书人出身的文臣的欣然附合。

然后,大家伙都不约而同的目光落在了对面,那帮子纨绔子弟喝得一个二个面红耳赤,一股子文化人的优越感由然而生。

就在此时,却听到了宦官尖锐的叫唤声。“上皇驾到……”

第250章 笑那么浪,你们觉得自己行,那就上啊

李世民站起了身来,赶紧示意宦官与力士们,搬来了桌案,置于身旁。

等到李渊行到近前时,李世民这才肃容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这一次,经历过了九成宫的数月相处,父子俩的关系,虽然仍旧僵硬。

但是至少在面对着臣子时,李渊已然不再是刻板着脸,好歹挤出了一丝可以称之为笑的表情。

“皇帝不必如此,老夫就是过来凑凑热闹罢了。”

“今日重阳佳节,方才长孙卿家以菊为题,诵诗一首……”

“哦?哈哈,那老夫倒要好好听听。”

看到父皇如此捧场,这倒让李世民心情十分的振奋,目光扫过殿内外的文武。

心念电转之间,朗声言道。“今日重阳佳节,两仪殿举办重阳盛宴,以贺天下升平。”

“重阳之期,唯菊怒放,正是赏菊之佳期。今日既然由长孙卿家起了头,倒不如朕今日就拿此物来做个彩头。”

“若是能够做出佳作,得上皇点为魁首者,朕便将此物赐之……”

说话间,就见李世民解下了腰上一条简约而不简单的犀皮,镶嵌着羊脂玉片和宝石的腰带。

招来了宦官,将此物置于其上。

得见如何,殿中的诸文武都涌动了起来,那根犀带,可是陛下颇为喜爱的常用之物。

居然今日也拿出来作为彩头,让在场的一干臣子,都不约而同地看着那上皇李渊。

陛下这么做,自然是在向上皇示好,只要你能开心,儿臣做什么都乐意。

李渊眼角的余光,看到了颇有些忐忑地正在偷看自己的李世民,心中谓然轻叹。

不管怎么样,李世民的态度,还是让李渊这位黑脸老头颇为受用。

就见李渊也站起了身来,笑眯眯地目光扫过殿中诸文武。“既然皇帝都拿出了如此珍物。”

“朕也不能不有所表示,这是朕常年所佩的一块老玉,品质也还算过得去,就当是朕出的彩头。”

一位上皇,一位皇上,两位大佬都拿出了好东西当成彩头。

这下子,甭管是文臣,就连那些方才还满脸嫌弃状的武臣们也眼睛珠子有点发红。

便是尉迟恭这样的糙老爷们,也忍不住闷了一口酒后羡慕地道。

“他娘的,谁今日要是能拿到这彩头,可就荣耀上一辈子。”

周围的人们也纷纷颔首不已,上皇与皇上,难得连袂出现,这是其一,第二是上皇与皇上都拿出了彩头。

只要拿到今日诵菊诗的魁首,这代表着两代帝王对你才华的认可,这得有多牛逼。

总之一句话,绝对能牛逼得不要不要的。

……

秦琼也是羡慕妒忌恨地盯着那宦官端着的托盘,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可惜喽,这是比诗赋,就咱们这些老弟兄,都歇歇吧……”

“娘的……比什么诗赋,还不是来比角抵来得痛快。”

“就是,要不比试拳脚,要么骑术,就对面那帮子大风吹来脚步都发虚的货色,岂是我等的对手。”

“啧啧啧,诗赋而言,有本事跟老子比力气。”

原本对面正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一干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读书人。

听到了对面那帮子糙老爷们大放厥词,全都黑了脸,忍不住嫌弃地摇头叹息。

就这帮子货色,混杂在这样的重阳佳宴中上窜下跳,着实是扫人胃口,影响才情的发挥。

李世民看到那边怨声载道的糙老爷们,也是一脸黑线。

就这帮子杀人放火在行,诗赋才艺两眼瞎的家伙们,啧啧……罢了,由着他们闹腾去。

只要不坏了规矩,不在宴会上撒泼撕打。爱咋咋,老子只是皇帝,不是你们的保姆。

“里边在捣腾什么?半天都没有歌舞声了。”已经喝得脸快跟猴子屁股能媲美的李恪好奇地歪头问道。

旁边的房俊美滋滋地砸巴着骨头的滋味,探脑袋往殿内瞅了一眼。

“咦,好像是我爹……他在作诗。”

“……他娘的,又是那帮子家伙叽叽歪歪的时候到了。”尉迟宝琳忍不住狠狠地吐了句槽,灌了一大口美酒。

“我去看看怎么回事。”李恪这位多动症的吴王殿下拍拍屁股上的灰,拿捏着一副亲王殿下的风仪,窜回了两仪殿内。

程处弼等人也有些坐不住了,帽歪衣斜的端杯提盏,凑到了门口处瞅热闹。

旁边,那些御史们也衣着鲜光的站到了殿门口,与这帮子站没站相的纨绔子弟显得那样的泾渭分明。

就看到那些文臣们轮翻上阵,站在殿中,由着殿内的丝竹之音,琵琶声响,琴声铮铮伴奏。

然后就站在殿中位置,意气风发,摇头晃脑地在那里吟育诗句。

赢来那帮子文臣同僚们的一阵阵喝彩叫好之声,以及一干武将的叽啦鬼叫和喝倒彩的声音。

站在殿门口的这帮子作为晚辈的纨绔子弟,笑得东歪西倒,乐得不行。

程处弼也是笑得在那里狂拍门槛,守卫在殿门口的那些侍卫禁军们也都好不到哪儿去。

总之大家伙都很兴灾乐祸地欣赏着这样的热闹场面。

不过,旁边那些包括御史在内的文臣则不乐意了,赤急白脸,捞衣挽袖地大声鼓噪。

为他们的上官,那些博学多才的大唐朝庭文臣进行强力声援。

李渊、李世民父子俩非但没有半点恼意,反倒看得眉飞色舞不已,反正一年难得瞅这样几回场面。

让臣工们好好的浪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

被那些武臣反复的喝倒采,影响了正常发挥的文臣终于有人不乐意了。

就见一位须发斑白,浑身没有二两肉的老头窜了出来,指头对面那帮子笑得东歪西倒的武臣大声喝道。

“尔等既然如此喧嚣,有本事,你们也来即兴一首,让我等见识见识你们这些朝庭柱石之臣的才华。”

听到了这样的挑衅,武臣那边热闹的气氛瞬间一滞。

得见如此,又有几位文臣说话夹枪带棒,语带嘲讽的窜了出来。

汇拢成一句话那就是,笑那么浪,你们觉得自己行,那就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