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46章

作者:晴了

这也是为何,那些世家大族之前在没有收到确定老丈人生死的消息之时。

虽然内心是那样的骚动,但是行动却显得那样战战兢兢的原因。

第二天子夜,李世民这位大唐天子,在那尉迟恭亲率甲士的保护之下,悄然地离开了晋阳宫之后。

疾行数十里赶到了汾水畔的码头,登上了早就已经准备好接应的船只,径直朝着下游而去。

程处弼与李恪也只能老老实实地龟缩在船舱之中,随同这只队伍向南而行。

而南方,为了阻止太子李承乾与程咬金率军北进,在那位楚州刺史也被拿下之后。

泗州改变了操作,泗州刺史不再是擅自作主,将粮食等辎重挪作他用。

而是监国的晋王殿下通过朝议,以位于山东腹地的郓州今夏遭遇洪水为由。

命令泗州刺史将州内的粮草辎重尽数运往郓州作为救灾物资。

并且还不光仅仅泗州,还有那徐州、宋州以及周边各州县也都要向郓州增援粮草。

这让李承乾与程咬金只能留驻在楚州干瞪眼,毕竟若是将士连吃饭都成问题,就算是这数万左屯卫精锐,到了洛阳,面对那些吃饱喝足,神完气足的叛军,怕也只有送菜的命。

经过了商议,李承乾也很清楚,自己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而是第一时间派出了使节。

赶往大唐帝都洛阳,质问朝廷这边为何要将一应粮草辎重尽数发往郓州,另外就是要求朝廷速速组织军需辎重送来,不然咱们兄弟没完。

……

此刻,洛阳城内,却几乎乱成了一锅粥,毕竟大唐皇帝陛下已然在那晋阳身陨的消息开始在洛阳城内散播开来。

忠诚于陛下的不少臣工们的心情可想而之,而太子李承乾的那份太子教,递到了这洛阳城内之后。

就直接被长孙无已给按了下去,根本就没有被递交往朝堂之上廷议的机会。

而且,现如今,关于太子李承乾在那扬州肆意捕杀无辜百姓,还将那些维护百姓利益的正义官员,或是关押出牢狱,或者是斩杀于扬州城内。

总而言之,在那些世家大族以及别有用心的臣工的宣传与渲染之下。

那位原本温良恭顺,宽仁爱民的太子殿下的形象,已然变成了类似于前朝的隋炀帝那样的暴君,简直堪比夏桀或商纣。

并且,朝中甚至有大臣在朝议之上痛哭流涕,陛下生死不明,而大皇子在江南之地胡作非为,已然让江南局势大坏。

这个时候,大唐需要一位帝王来掌握权柄,控制局面,同时,有了帝王,才能够动用大义的名份,将那位皇长子绳之与法。

而晋王殿下可是一位十分心慈手软的好亲王,他掩面痛哭,认为亲爹尸骨未寒,自己又非父皇亲自指定的皇位继承人。

倘若贸然地接受大伙的拥戴,登基为皇,那么日后怎么有脸面去面对老李家的列祖列宗。

所以,希望诸位臣工不要在去考虑这个问题,之后便宣布散朝。

等到殿中的文武纷纷离开之后,晋王李治这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浊气。

之前那一刻,李治真有一个害怕夜长梦多,想要在第一时间点头答应的冲动。

可是舅父长孙无忌那没有半点情绪的目光,最终还是让李治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毕竟,舅父的声望与资历摆在那里,他一个人的份量,都远在那些世家大族之上。

而此刻,舅父长孙无忌沉稳的嗓音在耳畔响了起来。

“殿下,还请殿下控制住自己,这只是第二次,还有第三次。”

“只有到了第三次,你才可以勉为其难的同意。”

“多谢舅父提醒,治明白接下来该如何做了。”

看到李治如此乖巧听话,长孙无忌觉得,方才这位外甥的举动,只不过没有什么心机的年轻人的冲动而已。

长孙无忌朝着李治又交待了几句之后,这才站起了身来告辞。

“嗯,好了殿下,老夫告辞,尚有要务需要处置。”

李治恭敬地将长孙无忌亲自相送到了殿门口,看到了舅父离开大殿到得台阶下方。

之前早就出了贞观殿的那些文武臣工,此刻都纷纷上前来给为位权臣行礼,簇拥着这位赵国公朝着宫门的方向走去。

看着这一幕,李治两眼情不自禁地眯了起来,抿着薄唇,站了半天之后才转身离去。

“王安。”

“奴婢在,殿下有何吩咐?”一位年近五旬的老宦官,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李治的身边小声地询问道。

“如今,本王已经距离那个位置很近了,可是,从我舅父的眼里,本王看不到半点的尊重,就好像我仍旧是一个长不大的晚辈而已。”

“殿下……”王安听得此刻,陡然心头一悸,下意识地左右张望了眼,好在这个时候,殿内已然没有了闲杂人等。

“殿下万万要小心为上,如今,赵国公与那些世家大族,表面上是结成了联盟,实则是相互忌惮。”

“殿下你如今最需要做的,就是遵从赵国公的吩咐,待登临大宝之位后……”

“本王明白,只希望他日后能够稍稍收敛一些才是,毕竟他是我的舅父……”

王安连连点头,以示认同殿下的话,不过他的内心很清楚,这位自己打小看着长大的殿下,是个什么心性的人。

第2663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郧国公张亮

这些日子,朝堂上的变化,简直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六部尚书,几乎换了一遍,或者说,原本追随大唐皇帝陛下离开的那些官员,因为都在外地。

所以,他们的位置,都被人暂时被人给取而代之。

例如那位一肚子坏水,喜欢损人不利已的兵部尚书李绩的位置。

现如今已然被那京兆王氏之主王咏拿下。

虽然都只是挂着校检之名,可实际上,等到了那晋王李治登基为帝,成为了大唐新皇之后。

那些远在晋阳的老臣,又能有多少可以得到这位新皇李治的重用,这可真不好说。

而长孙无忌几番推辞之后,最终还是接受了尚书右扑射的职务。

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左右仆射总领省事。

与中书令、侍中同掌相权,而左仆射为首相,房玄龄为左仆射至今。

当年,长孙无忌曾经在李世民夺位成功之初,被拜为尚书右仆射。

可是群臣不乐意这位国舅成为宰相,主掌大权。

暗中议论纷纷,甚至还有臣工上奏劝阻陛下。

而长孙皇后也担心亲兄长为相,容易让长孙氏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因此亲自劝说兄长放弃相位。

最终,长孙无忌只能憋屈地主动请辞,只是他真没有想到。

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尚书右仆射这一职务,居然又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长孙无忌呆在那尚书省官衙之内,此刻,三省六部诸官都正聚于此商议事务。

哪怕是自己被那些世家大族捧上前台,许多事务,由着自己一言而决。但是长孙无忌却高兴不起来。

他很清楚,自己与那些世家大族联合之后,共举晋王李治为新皇之事。

倘若传到了尚远在晋阳的妹妹耳中,一想到妹妹会做何反应,长孙无忌就深感头痛。

他很清楚自己这位聪明才智不亚于已,而且性格刚烈的妹子。

但是,李承乾这位大侄子肯定不能留下,一定要设法将他除掉。

不如此,莫说自己,哪怕是李治也肯定在皇位上坐不安稳。

……

“倘若那程咬金真的率领左屯卫精锐,直逼洛阳城,必定会令天下震动。”

“所以,下官以为,应该派出兵马,将皇长子等人拦阻在江南一带。”

“下官以为不妥,而今,陛下已陨,而今晋王殿下尚未登临大宝,继天子位。”

“这个时候,兴兵南下实为不智。还是应该智取为上……”

“赵公,现如今咱们以负责监国的晋王殿下的名义,召位于晋阳宫诸臣工还京,却至今未有任何消息。”

“长安留守柴绍,已然移师于潼关多日,对于朝廷的相召,他只推说乃是奉了陛下手诏。

让他率关中精锐移师潼关,倘若想要让他前来洛阳,那就请持陛下的手诏去见他。”

“另外就是我们也向江南派出了密使,有些去见太子詹事于志宁,有些则是去寻张玄素。

以及东宫属官,自然也少不了遣使命大皇子与程咬金轻车简从还师洛阳。”

“不过,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这都在我等的预料之中,就算是大皇子愚蠢透顶。

诸君莫要忘记了,他的身边还有程咬金这个老奸巨滑的卑鄙小人。”

“有他在,想要将大皇子诓回洛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诸位,大皇子来与不来,不会有太多的变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掌握大义在手。”

长孙无忌抚了抚发紧的眉头,目光扫过这些文武重臣,最终目光落在了那张亮身上。

“对了张兵部,某想问你一问,现如今,左金吾卫那边。

可是有不少的将领被人取而代之,不知可有因由?”

那张亮还没有开口,那位现如今世家大族的主心骨,现如今的中书令郑元寿呵呵一笑,起身朝着长孙无礼一礼道。

“回禀赵公,此事老朽等人是知晓的,之前张兵部就已经与我等商议过此事。”

长孙无忌脸色一沉,不悦地开口喝问道。

“那为何本官不知?”

那位校检兵部尚书王咏清了清嗓子开口言道。

“赵公如今主掌国政,事务烦多,这等小事,赵公也就不必过于操劳,由我兵部处置便是。”

“是啊赵公,这事归兵部管理,自然也就不劳烦赵公了。”

……

看到那长孙无忌黑着脸坐在那里,听着其他同僚在禀报事务,却没有继续在此事上纠缠。

这让王咏不禁有些暗暗得意,转过了头来,朝着不远处的张亮微微颔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