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11章

作者:晴了

吃着美食,李世民颇为好奇亲爹这么一把年纪,居然还要跟程三郎学习什么泳技。

对于亲儿子的疑问,李渊美滋滋地呷了一口小酒,抚着长须显摆着自己从程三郎那里听来的好处。

游泳是一种比较消耗体力的锻炼运动,能够有效地消耗身体的热量。

达到减肥塑形的效果,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的功能。

……

“并且像上皇这样上了年纪的人,通过游泳锻炼,还能够调节血压和血脂,预防慢性疾病。

而且游泳是在水里,因为浮力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关节的运动灵活性。

不会像跑步那样,容易磨损身体大关节……”

“是啊,老夫前些日子喜欢在湖边溜达,双膝有些不太舒服,这小子就让老夫练习游泳。”

“自打开始游泳之后,不但饭量变大了,而且双膝也没再像过去一般,走动多了就容易发酸。”

看着这位容光焕发的亲爹那神完气足,虽然满头银丝,但整个人精神抖擞,浑然没有半点老态。

李世民抚了抚自己那夹杂着银丝的长须,心中颇为郁闷,跟亲爹蹲一块,哪里还像父子,倒像是兄弟一般。

而且目光下移,唔……亲爹那昔日颇为典型的啤酒肚,如今也都不见影踪。

目光一移,看向英果类已的亲儿子李恪,看到他与自己同款的啤酒肚,这让大唐皇帝不禁心中一梗。

正在美滋滋吃着烤鱼眉飞色舞的李恪,突然感受到了一道犀利的眼神,一抬头,就看到了亲爹那不太善良的表情。

不禁有些懵逼,自己肿么又遭亲爹嫌弃了,难不成自己让给亲爹的鱼有问题?

一边吃着美味的烤鱼,一边吹牛打屁,聊着聊着,李世民不禁说起了当年跟李渊父子二人在晋阳宫一带游猎。

就曾经在那汾水岸上,自己生火烤鱼以及烹饪各种野味,与那一干好友们快活的吃喝笑闹。

虽然手艺远远不处程三郎这个什么玩意都懂,什么玩意都精通的妖蛾子,但是父子二人一样吃得甚是香甜。

这让李渊也不禁忆及当初自己在担任太原留守开始那两年,稳定了北疆之后,开始在任上逍遥快活的场面。

那个时候的自己,还那样的年轻,而二郎更是年少,而自己的那些好兄弟们,或已垂垂老朽,或已不在人世。

李渊抚着长须,忍不住微红了眼眶唏嘘道。

“那是老夫这辈子最逍遥自在的一段时光……”

在那之前,呆在洛阳,伴于隋炀帝左右的李渊的小日子过得甚是提心吊胆,甚至总担心,自己小命不保。

好在最终寻觅到了机会,得到了太原留守的机会,终于离开了洛阳,当真可谓是龙入大海虎归山林。

自己终于可以自由地发挥才智,不但平定在北方突厥的频频进犯,更打造出了一只实力不凡的精锐兵马。

这也为了自己日后能够夺取天下而奠定了基础。

犹记得,自己在那个时候,对于是否造反,其实还是相当的犹豫,毕竟,实力还是不太行。

可怎么也没有想到,亲儿子李世民与亲密战友晋阳宫副监裴寂居然搞了一个骚操作。

把那晋阳行宫里边那如花似玉,眉清目秀的小姐姐送到了自己身边。

明明知晓自己亲爹血气方刚,又辣么的怜香惜玉,最是见不过小姐姐可怜兮兮的娇俏模样偏偏还这么搞。

等到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全部都发生之后,裴寂这位老兄弟这才一脸嘿嘿嘿地告诉自己真相。

这让李渊甚是心情复杂,不知道应该是夸亲儿子李世民孝顺,还是该骂他不孝。

不得不说,那几位如花似玉的……咳咳,那都是过去的风流韵事,不必再提,不必再提。

……

看到亲爹表情如此复杂,李世民心中自以为得计,顺势言道。

“父亲,晋阳乃父亲昔日抵御外族,扬名四海的地方。更是我李氏龙兴之地。”

“而我大唐立国至今,也有近三十载,这三十年来,风风雨雨,咱们父子,却一直都没有机会,再到晋阳一行。”

“是啊,听二郎你这么一说,老夫都颇为心动了……”李渊感慨地点了点头。

将那烤鱼盘子里的粉皮一扫而空之后,李渊这才拭了拭嘴角起身。

“二郎,随老夫走动走动……你们几个小娃娃吃你们的。”

程处弼就看到了李世民飞快地又挟了几筷鱼肉进嘴,哈着气起身而去。

看到二人肩并肩地离开,程处弼甚是狐疑地打量着他们的身影。

总觉得这里边有蹊跷,毕竟这位奸滑似鬼的老丈人,似乎明里暗里地怂恿太上皇前往那晋阳溜达。

行出了数十步,李渊抬手一挥,示意那忠宝公公退开,这才沉声道。

“二郎,你真的决定了?”

第2609章 太上皇欲巡龙兴之地……

李世民沉重地点了点头。“父亲,孩儿已经决定了,唯今之计,只有如此,才能够让那些人主动现身。”

“倘若孩儿现如今强压下去,兴许可以让他们老实一段时间。”

“可是等到承乾为帝之时,以承乾宽仁敦厚的性子,孩儿实在是担心。”

之前就已经听过了亲儿子的谋划,并且还给出了许多建议的李渊微微颔首。

紧拢起了双眉,凝神苦思半天之后这才言道。“你且详细说说……”

“承乾将会于数日之后就启程东行,之后,孩儿请父亲出面,孩儿会陪同父皇北巡晋阳。”

李渊眉头紧锁着,缓步前行,一面问道。

“那洛阳这边,你意欲如何布置,再者,何人监国?李象太过年幼,而且那些世家大族,此番必定会奋力一搏……”

“孩儿……孩儿准备让稚奴监国,张亮为洛阳留守,无忌为辅政之首官……”

“稚奴?!”李渊双眉一挑,转过了头来看向李世民,面沉如水地看着这位向来做事果断的亲儿子。

“父亲,不是孩儿不心疼稚奴,而是因为他的王妃乃是太原王氏嫡女。且与无忌的舅甥关系十分融洽……”

李世民的声音低了下去,站在后方不远处的忠宝公公与赵昆,都只能看到这对天家父子在那里交头结耳。

却根本听不到他们父子在聊些什么,只不过,二人都很清楚,这段时间以来,陛下隔三岔五就前往万国园行宫。

父子二人一嘀咕就嘀咕上一两个时辰,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密谋着什么。

不过,身为大唐王朝的统治者和前任统治者,再密谋什么,想必也不会是以推翻大唐王朝为目的。

但绝对也是不亚于改朝换代的巨变,不如此,就不值得大唐两位帝王如此谨慎。

哪怕是忠宝公公与赵昆,已经嗅到了巨变的前兆,但是他们都默默地站在各自需要保卫的君王身侧。

……

“老程参见陛下……”程咬金快步进入了文成殿,朝着李世民恭敬地一礼,这才坐到了李世民的对面。

“程卿,此番太子东巡和南巡,太子的安危,可就托付给你了。”

程咬金正色沉声答道。

“陛下放心吧,有老程在,甭管什么样的宵小,都休想伤害得了太子殿下一根毫毛。”

“朕自然信得过你,所以,才会将太子托付给程卿你。”

“另外,倘若没有朕的手谕,太子的行程,就必须依照之前所拟订的,不得变更。”

听得此言,程咬金浓眉一挑,愕然地抬起了头来。

“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程咬金一眼,这才沉声言道。

“就是你想的那种,没有朕的手谕,你要看护好太子,让他留在江南,最好是留在扬州一带。”

程咬金毫不犹豫地朝着李世民一礼,斩钉截铁地道。

“老程明白,陛下放心。”

……

因为陛下决定将科举取士这项重任,转移到了礼部,并且委派礼部侍郎全权负责。

而且,从明年开始,不仅仅省试要采取新的糊名誊录制度,各地的州试也同样需要进行糊名誊录。

这个足以影响天下千万读书人的消息一经传出,真可谓是朝野震动,天下震动。

而不少地方的刺史,纷纷上书朝廷,认为这新的糊名誊录制度,过于激进,应该一步一步地来。

世家大族,名门巨阀,纷纷往来奔走,商议对策。

无数的寒门庶族,则都是欢欣鼓舞,对大唐天子的英明之举赞颂不已。

毕竟世家门阀虽然多是诗书传家,但是,论及才俊,相比起天下人这个体量而言,绝对是处于少数。

只不过过去的入仕制度,等于是最大程度上限制了寒门庶族子弟的上升路线。

一旦糊名誊录制度实施,被世家门阀所左右与把控住的行卷,等于是行了个寂寞。

再加上,考场上的糊名和誊录,亦让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作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最能够得到实惠的,就是在读书人体量上,占绝大多数的天下寒门庶族。

而就在朝野都对于科举制度出现巨大变革而议论纷纷,惹得无数人都骚动起来的当口。

大唐太子殿下李承乾终于起驾东巡,而程大将军率护于左右离开了洛阳,往东而去。

太子东巡虽然是天大的消息,但是,这并不能引起臣工们过多的瞩目。

毕竟,大家的心神都还落在那牵涉到世家大族将会因此而大显颓势的科举制度变革上。

哪有闲功夫去理会这位太子殿下满天下的瞎鸡儿乱逛。

……

一位位的臣工,都在府邸里边笔走龙蛇,写下一封封的家书,由着家丁,将科举制度大变革这个坏消息传递向大唐天南地北。

传递向那些世家大族的主宰者手上,让他们明白,大唐天子这一招,对于世家大族而言,绝对是伤筋动骨的狠辣手段。

不过,这样的暗潮汹涌,并不能影响程三郎这位洛阳令。

他仍旧老神在在地呆在洛阳官衙,继续该工作工作,该打牌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