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02章

作者:晴了

“怕是什么?”李世民打量着欲言又止的亲儿子李恪,又扫了一眼旁边扮恭顺的程三郎。

“说清楚。”

这一次,李恪没有再退缩,而是硬起了头皮上前数步,朝着亲爹小声地密奏道。

“父亲,王玄策在归国至长安之时,京兆王氏之主王咏曾夜探驿馆。授意王玄策倘若能认祖归宗于京兆王氏……”

李世民直接呆愣在原地,看着那嘴巴开合不已的恪儿,听着他讲述王玄策与京兆王氏之主王咏的对答。

直到李恪讲述完,李世民都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许久都没有一丝的动静。

可是程三郎与李恪都明显地感觉到了,文成殿内的气温,简直就是直线下降。

“……”

第2594章 召赵国公……罢了,速诏绣衣使来见朕

足足经过了柱香的功夫之后,李世民这才抬起了头来,那似乎没有半点情绪流露的眼神。

生生把程三郎与李恪这两个胆大心细的厚脸皮都给看得毛骨悚然。

李世民最终,声音显得有些沙哑地开口道。

“你们且先下去,老夫有些乏了,想要好好歇息,嗯,若有事回头再召你们,去吧。”

程三郎与李恪小心翼翼地朝着这位大唐天子恭敬地施礼之后,小心翼翼地移步朝着文成殿外行去。

一直出了文成殿,快步离开了一段距离的二人这才如释重负地放缓了脚步。

“处弼兄,方才我爹的表情太吓人了,感觉像是要杀人似的……”

李恪心有余悸地扭头看向文成殿的方向,连自己那挺拔的啤酒肚,都差点被吓出了腹肌。

程处弼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自己方才也被那氛围给搞得内心压力山大,生怕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憋出病来。

不过好在,他最终控制住了脾气,只要第一下能够控制住,就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会子,你爹肯定能够前后一联系,想明白更多的事情。”

“咱们哥俩需要做的事,就只是点燃引线,至于后续,那就得看你爹到底想要怎么办了。”

“是啊,毕竟这事还牵扯到我那位便宜舅父,呵呵……”

李恪凉凉一笑,关于那天在殿中议论王玄策之事,程三郎已经将他从亲爹程大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都知会给了李恪听。

倘若不知晓那位京兆王氏出手要挟的话,兴许这事还很讲清楚。

但是,从京兆王氏要挟开始,到洛阳城内风云变幻,那些臣工统一口径的攻讦贬低王玄策之功。

李恪相信,只要亲爹的脑回脑正常,绝对能够反应过来,甚至还能够比自己考虑得更加的周全和明白。

现如今,自己与处弼兄也算是完成了为国荐材计划的大半,结下来,就看亲爹了。

二人在文成殿外呆了一段时间,确信没有什么异样之后,便肩并肩地朝着宫门外行去。

来到了宫门外,打量着那街市上往来的行人,一旁的李恪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处弼兄,方才小弟给吓得够呛,总感觉有点不太舒服,要不咱们去找个地方,先填填肚子。”

“也是,吃点喝点压压惊。”程处弼也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我总感觉你爹炸毛了,啧啧啧……真期待后续……”

“你能不能对我爹保持一下晚辈的礼貌?”

“你对我能不能像对待自己亲哥一样真诚?”

“……我们还是别聊这么沉重的话题,走走走,赶紧找东西吃。”

……

空寂无人的文成殿内,李世民缓缓在在殿中踱步,在脑中,慢慢地将之前的一切进行着复盘。

王玄策在那天竺征战之时,朝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甚至连视线,都没有向那边看过一眼。

唯一能够让自己知晓的,大概也就是王玄策经由金沙州知州任雅相之手传递而来的那些奏折。

即便朝中知晓了王玄策在那天竺大陆为大唐的使节团进行复仇,朝中也就只是表达了对于中天竺国的愤慨。也就仅此而已……

而那犹如惊涛骇浪一般的弹劾浪潮,真正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

估摸着时间计算,应该是在那王玄策归国至长安左右。那么照此推断起来……

必定有什么变故,才会令朝中臣工,原本意欲冷处理的王玄策归国之事态度大变。

而今日,从恪儿那里知晓了那位京兆王氏之主王咏曾经去夜会王玄策,而王玄策严辞拒绝了对方伸过来的橄榄枝。

必然惹恼了那位京兆王氏之主,而这之后的一切,自然也就变得合理了起来。

京兆王氏亦是世家大族之中极有份量的,而且与那太原王氏,同气连枝。

那王玄策在断然拒绝了对方之后,必定会惹恼京兆王氏。

而以京兆王氏在朝中的势力,再加那些世家名门望族守望相助,几番合力之下,自然也就形成了群起而攻之的风潮。

这些,以那些世家大族的能力,的确完全可以做得到。

李世民仔细地回忆起了,令自己最终下定决断的那场文成殿小朝会上。

真正令自己改变心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密战友,观音婢的嫡亲兄长,长孙无忌。

李世民紧紧地抿着嘴唇,表情显得那样的复杂,小声地低喃道。

“无忌,你怎么可以这样?我之前,已经容忍过你了……”

作为亲密战友以及好兄弟,李世民一直都很相信长孙无忌的能力,但同时,也对彼此极为了解。

但是,这位好兄弟在自己的亲儿子之间反复横跳的事情,李世民亦查觉了端倪。

只不过,李世民一直自我安慰自己,因为他是孩儿的亲舅父,所以才会有所偏爱,就像自己不也一样?

可是,当这段时间,自己开始关注起了稚奴之后,这才惊觉。

这位好兄年近年来,与稚奴的关系颇为亲密,好吧……就算是因为这孩儿十分恭孝,亲近长辈,倒也无可厚辈。

毕竟他不仅仅是自己的亲密战友,更是皇后的兄长,也是孩子的亲舅舅。

可是现在,他居然悄然地瞒着自己,与那些自己最为憎恨的,视为王朝蛀虫的世家大族联起了手。

这绝对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李世民的呼吸陡然又粗重了几分。

赵昆站在殿门外,时不时悄悄地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殿内。

只看到了陛下负手缓缓在殿内行走,时不时止住脚步,似乎在凝神思索着什么。

足足过去了两刻钟的光景,赵昆这才听到了陛下低沉的吩咐道。

“赵昆,召赵国公……罢了,速诏绣衣使来见朕。”

听到了这样的吩咐,赵昆眼皮一阵狂跳,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大声应诺之后快步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数匹快马,从宫城北出了皇宫,其中两骑径直朝着长安疾驰而去。

另外有数骑则是望东疾行,后绕过洛阳径直往南而去,他们所需要前往的,则是位于岭南道的融州黄水县。

第2595章 你们二人知晓那王玄策府邸所在的对吧?

想要等到那位于岭南道传递回来的消息,再快,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够解决的。

不过好在,长安那边的消息,没有几日,就有了回馈。

“经查明,当日夜,王玄策等人入住于长安城西五十里处的平安驿。”

“驿长见到了京兆王氏的车驾来到了平安驿外,并且他所认识的王氏管事王尽忠侍立于车旁。

并指名道姓,自家老爷要见王玄策。”

“……驿长称,王玄策入马车不足柱香而出,而车中老者还劝他多考虑考虑。”

“然王主薄断然拒绝后,径直回了驿馆,而京兆王氏的队伍也径直离开……”

“平安驿中有驿丁亦可佐证,再有数日后,听到了从洛阳那边传来的许多对于王主薄不利的消息。

驿长酒后还曾与左右驿丁言,都是那王玄策太过狂妄,居然敢轻慢王氏之主,这才遭此待遇……”

“陛下……臣在吏部考功司查验了王玄策于贞观三年之时科举时进士科的考卷。

被评为末流,这是王玄策的考卷原档……”

说话之间,李世民抄起了摆在跟前的木匣子打开之后,露出了里边那略显得陈旧的纸张。

而入眼,就能够看到试卷上的字迹,书法不能说有多好,但也中规中矩,而且能明显看出来是一气呵成。

大唐进士科,所要考的是时务策五道,贴一大经。

而这份贴的正是《尚书》中的《虞书》的《尧典》。

随着李世民的示意,赵昆很快就拿来了一份《尚书》,李世民亲自比照之后,足千言,仅错三字,漏两句。

之后的五道时务策,李世民都一一静心欣赏之后,许久都没有开口。

足有柱香,李世民这才沉声喃喃地道。“这等切中要害的时务策,还有这份堪称甲等的贴经,居然不能中之?”

跟前的绣衣使赶紧拜伏于地,虽然有无数的槽想要吐,可偏偏不敢吱声。

只能在心里边悄悄地腹诽,臣又不是吏部考功郎中,他选谁,为什么要这么选,那是他的自由好不好。

哦不对,也不能说是他的自由,毕竟,要选谁中举,那是早就已经有谱了的好不好?

好在李世民也没有指望绣衣使回答自己,而是满脸不甘与愤忿地又吐了句槽。

“科举举步维艰,寒门庶族不得其门……”

……

“一对三……你爹咋回事,这都过去几天了,居然还没有一点动静?”

“一对十……我哪知道,兴许是有什么事情给耽搁了吧,又或者,他想要再等等。”

“唔……毕竟这事咱们不好打听,喂,老许你愣着做甚,还不赶紧出牌。”

“是是是……下官一对二。”

“……过。”

“要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