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628章

作者:晴了

“唉,想不到,年过古稀之龄的孔老,居然会在这样的年纪,让大半辈子的好名声一朝尽丧。”

“是啊,晚节不保啊,实在是可怜,可叹,可悲啊……”

……

李明达脚步轻盈地迈进了殿内,看到了刚好起身的娘亲长孙皇后,嫣然一笑快步迎前。

“女儿见过娘亲。”

“明达来啦,对了阿菟那小子呢,你怎么没把他一块带过来让娘看看。”

李明达挽住长孙皇后的胳膊巧笑嫣然地解释道。

“女儿想娘亲和爹爹,想要过来探望二老,要出门的时候,小家伙刚好睡着了,女儿就没有打扰他。”

“这样啊,你爹也不在文成殿?”长孙皇后细心地轻抚着女儿那微凉的双手温言问道。

李明达不加思索地便答道。

“女儿还没过去呢,就想着先过来看看娘,然后和娘亲一块去见爹爹。”

听得这话,长孙皇后若有所思地抬眸打量了亲闺女一眼。

“怎么,有事?”

看到娘亲长孙皇后那仿佛能看穿自己的眼神,李明达一脸的天真可爱,歪着脑袋一如当年。

“啊?没事呀,女儿就是觉得方才爹爹应该还在朝会,肯定不会在文成殿,所以就先过来寻娘亲。”

“呵呵,嗯,真孝顺……”长孙皇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罢罢罢,看破不说破。

第2477章 这几篇文章的都有一个相同之处……

李世民已然回到了文成殿内,来到了那暖烘烘的铁炉跟前站定,脱去了披风和外袍之后。

不大会的功夫,就已然浑身暖洋洋的甚是舒服,李世民这才施施然地坐到了案几后边。

抬眼一扫,就看到了那搁在案头上等待批示的奏折,自然也少不了今日刚刚发售的报纸。

此时心情相当愉悦的大唐皇帝陛下,原本伸向了奏折的大手一打滑,罢罢罢,且先看几眼报纸消遣消遣。

然后就发现了有点不对劲,自己抄起了《长安旬报》后,这才发现,下方居然还有一份报纸。

颇为好奇的李世民再次伸手将另外一份报纸拿到了跟前一看。

“《洛阳旬报》?哎哟……想不到,程三郎那小子还挺有心的嘛。好好好……”

一旁的赵昆斜眼扫了下那份《洛阳旬报》,瞬间就反应过来陛下的意思。

之前长安才是大唐的帝都,所以,在那里整了一份《长安旬报》。

而今,洛阳成为了大唐的帝都,他又在这里也搞了一份报纸。

啧啧……看陛下那疈眉舒目展的模样,这个马屁,真可谓是拍得相当的精准。

就在这位心腹侍卫头子在仔细观察陛下的微表情,猜测着对方的心情好坏的当口。

突然看到了陛下噗呲一声,不雅地放了个哑屁,小声地不知道嘟囔了什么鬼,然后继续津津有味地看下去。

但是很快,就看到了陛下的表情越来越怪,从一开始的狐疑,变成了惊疑不定,到最后直接就夸张地瞪圆了眼珠子,满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如此短的时间里,陛下的表情发生了如此夸张的转变,看得赵昆心头发痒。

可惜离得太远了点,实在是看不清楚那报纸上的小字,不过眼角的余光还是捕捉到了那个醒目的标题。

看着那犹如老太婆的裹脚布般又臭又长,偏偏还很夸张,同时也很吸引人的标题。

这让赵昆越发地想要知晓这篇文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鬼。

居然惹得大唐皇帝如此惊骇莫明,难不成,标题不是帮弄玄虚,真的暴出了什么关于孔祭酒的大丑闻不成?

就在赵昆内心里边满满疑问,两眼里边全是八卦精芒之际,就听到了殿门的方向传来了轻盈的脚步声。

很快,门帘被撩起,长孙皇后与李明达这对模样肖似,如同姐妹一般的母女二人连袂而至。

赵昆不敢怠慢,赶紧迎上前恭敬地一礼正要开口,就看到了长孙皇后抬手示意噤声。

此刻,长孙皇后甚是好奇地打量着夫君的表情,感觉夫君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吓着了,一副瞠目结舌的模样。

这让长孙皇后忍不住扫了一眼身边的亲闺女李明达。

而李明达眨巴着那双水汪汪的明眸,小声地道。

“娘亲,爹爹这是怎么了,好像是被吓着了。”

面对着这位最擅长装无辜与懵懂的亲闺女,长孙皇后隐蔽地翻了个白眼,径直前行来到了夫君跟前。

直到这个时候,李世民这才注意到跟前多了一个人。

“观音婢,你怎么过来了……”

长孙皇后温婉地倚坐到了李世民的身边,目光落在了夫君手中的报纸上一面说道。

“夫君你到底在看什么,看得如此入神专注,就连妾身和明达进来你都不知道。”

李世民转过了头来,朝着亲闺女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招了招手迫不及待地问道。

“明达你来得正好,你夫君整这《洛阳旬报》之事你可知晓?”

“女儿知道呀,夫君说了,长安和洛阳,都是我大唐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而今洛阳已成为我大唐新都。”

“若是没有一份属于洛阳的报纸,总觉得像是少点什么,所以夫君为了这《洛阳旬报》已经筹划许久了……”

李明达那边话音刚落,李世民就感觉到了自己胳膊一紧。

“夫君……这,这真是那孔祭酒写的文章?!”

听到了观音婢那充满震惊与难以置信的疑问,李世民砸了砸嘴,斟酌了半天才道。

“孔卿的行文习惯就是如此,为夫实在是瞧不出什么破绽。

可为夫实在想不明白,他居然,居然如此吹捧程三郎、李德奖还有恪儿他们,实在是……”

李世民也想不明白,以那孔颖达跟程家人之间的恩怨,打死自己,也无法相信这个倔强的古稀老头,居然会为程三郎等人高唱赞歌,亲自嘉许。

李世民可是记得很清楚,当初赌约也只说了,若是孔颖达等人输了的话,需要登报向程三郎等人道歉。

可现在,自己欣赏到的这几篇文章,哪里像是在道歉。

简直就像是看到了孔颖达、许侍郎,以及萧舍人等一干文官正在痛哭流涕地悔恨自己瞎了狗眼。

居然敢置那些年轻有为,为了大唐,乐意奉献青春和汗水的武勋子弟。

并且还高度赞扬了他们为了大唐的马种改良付出了不知道多少艰辛。

另外还不忘记提及这些年轻才俊们昔日的丰功伟绩。

总之,李世民觉得,这些玩意更像是程三郎那小子自己搞出来自吹自擂的文章。

可偏偏,他很清楚,自己这位爱婿的本事,不论是他那童趣体的书法艺术,还是那足以令人亮瞎眼的绘画功底。

以及他从来都不用文言文写任何文章或者是写书信的习惯。

……

就在李世民皱起眉头,苦思半天都没能想明白是肿么一回事。

“夫君,不知道你注意到了这几篇文章有着一个相同之处没有……”

“哦?哪,在哪?”李世民一愣,旋及下意识地追问道。

“夫君你且看下方,这里,这些文官的道歉文章的下方,都写着:文字编辑天残老人,校对地缺居士。”

“……”李世民的脸瞬间迅速地黑了下去,嘴巴一开一合,偏偏都不知道应该说点啥。

神特么的天残老人,地缺居士。这像是那些文人雅士喜欢给自己取的别号。

可作为别号而言,一般都是与自己的喜好,又或者是用以抒发情怀。

就像东晋之时的陶渊明,就自号五柳先生,还有那春秋之时的范蠡就别号陶朱公。

而这天残老人啥意思,地缺居士又是什么鬼?

第2478章 爹爹的意思,是那李义府与许敬宗做的?

长孙皇后咬着嘴唇,努力控制住自己,避免因为这两个份外辣眼睛的别号而当场笑出声来。

李世民眼珠子转了半天之后,突然发出了一连串诡异的笑声,生生把长孙皇后与李明达都给吓了一跳。

“爹爹,你笑什么呢,笑得这么瘆人。”李明达赶紧搓着小臂上冒起来的鸡皮疙瘩小声地嘀咕道。

“呵呵,爹这是在笑那程三郎,还有你三哥,自以为手脚做得巧妙。”

“其实爹爹已经看透了他们的手段……”

“夫君的意思是程三郎和恪儿做的?”长孙皇后有些难以置信,毕竟程三郎那小子根本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至于李恪那小子,其文采也就是半桶水的样子,平日里咣当作响,真要让他有这样的文笔,本宫名字倒起写都成。

“当然不是他们,不过娘子你莫要忘记了,为夫之前,可是给咱们的好女婿,派去了那位得力的帮手。”

一旁一只安静乖巧的李明达瞬间明眸瞪得溜圆,难以置信地叫出了声来。

“爹爹的意思,是那李义府与许敬宗?”

这不科学,分明是你的亲闺女,亲闺女干的好不好?

“这是自然。”李世民一脸的老谋深算,抚着长须开始给一脸讶然的娘子还有闺女解释起自己的理由。

首先,不论是那李义府还是许敬宗,这两位都是很有学识的饱学之士。

特别是那位许敬宗,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很擅长做文章,不然,自己当初也不会让这个道德品质有问题的许某人去编撰史书。

所以,李世民推断的就是,孔颖达等人,肯定是写下了登报道歉的文章。

不过以这帮子斯文人与老程家向来心不和面也不和,所以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认罪悔过。

“说不定,这帮子最喜欢用春秋笔法来掩饰自己过失的文人,就准备用这样的手段来敷衍过去。”

“所以你夫君很有可能被他们的文章激怒,然后找到了许敬宗与李义府这两位饱学之士。”

“让他们来模仿这几位官员的行文风格、书写习惯,来炮制了这几篇文章……”

一来可以狠狠地恶心一把那帮子原作者,让他们明白,甭管你写的啥,你的文章到了程家人掌握的报纸上,那就由不得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