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580章

作者:晴了

“???”那十匹经验丰富,骚首弄肢的母马也直接就傻了眼。这位肌肉结实的小帅哥是不是脑子不正常?

戎马一生,同样都是爱马之人,见识过骏马之间行周公之礼是什么行为举止的大唐天子,大唐兵部尚书,大内侍卫头子。

此刻全都夸张地瞪圆了眼珠子,咧着张大嘴,呆若木鸡地看着那匹乌墨歪着脑袋打量着那些眉清目秀的母马。

这,这到底是什么神操作,这匹法兰克马,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什么样的练习。

居然就这么看着那些骚首弄肢的母马,直接趴到了那可以用来锻炼身体,有个花名叫鞍马的玩意上。

此刻,表情尴尬到不知道应该干嘛,恨不得拿脚趾头在西苑这里挖出汉洛阳城遗址的李德奖。

只能默默地垂下了脑袋,小声地自我催眠不已。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等到乌墨完了事,恢复到了贤者模式之后,迈开六亲不认的步伐。

目不斜视地从那群呆若木鸡的母马与大唐天子跟前走过,回到了自家主人李德奖跟前,用力地拿脑袋拱了拱对方,不停地打着响鼻。

李德奖赶紧手忙脚乱地从怀里边拿出四个鸡蛋,还有剥好的一袋坚果,乌墨开始美滋滋地享用起了自己的加餐。

那一袋坚果里边全是富含卵磷脂和各种微量元素的优选坚果,能够尽最大程度的补充乌墨流失的营养物质。

吃得乌墨连连甩尾,洋洋得意。浑不没有注意到已经醒过神来的母马们,那幽怨得堪比深闺怨妇的眼神。

“这,这都是什么鬼……”李世民用力地揉了把脸,不愧是程三郎。

幸好方才没有在人多的时候提议参观这小子操弄这些,不然,真不知道会被市井里坊间流传成什么鬼样子。

接下来,程三郎十分麻利地将收集到的马精进行稀释之时,程发等人在马伕的帮助之下,将母马给塞到了那鞍马的下方。

开始进行授精工作,就看到程三郎手一伸一挤一拔,大手一挥。“下一个。”

喊得如此果断,如此笃定,然后下一匹母马又被怼进去,程三郎一套动作结束,又是下一匹母马。

怕是都不到柱香的功夫,程处弼就已经潇洒而又从容地完成了十匹母马的人工授精工作。

一扭头,看到了自家老丈人与李绩大叔那副似乎还没有完全回过神来的模样,程三郎不禁一乐。

“丈人,来都来了,要不,小婿我顺便帮你把剩下那些母马也给它们办了?”

“……这,这就结束了?”李世民砸了砸嘴,忍不住问道。

“是啊,这就完了,这人工授精技术,原本就不是很复杂。

一般而言,只要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的话,那么受孕机率。

可以到达百分之六十五以上,也就是接近七成。”

……

要知道,在后世,这种人工授精技术的受胎率都是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技术牛逼的技术员可以达到九成以上的受胎率。

当然,这些需要前期精准判断母马的发情期,还有就是重视种马的喂养和训练。

就像乌墨,就是已经成为了大唐最优秀的种马标杆,可以授勋的那种。

那位太仆寺的王寺卿也赶紧上前一礼,朝着李世民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陛下,依臣来看,就程三郎这样的操作,的确并不困难。要不让太仆寺的诸人也试上一试?”

李绩顿时两眼一亮,点头附合道。

“陛下,臣也以为可以一试,正好那些尚未有孕的牝马还有许多。”

李世民抚着长须,也是,来都来了,既然程三郎能够办得到,若是能够将这项技术推广开来。

岂不是说,自己原本希望两三代人一起坚苦努力才能够达成的梦想,说不定,只需要一、二十年的光景。

不对,若是按照程三郎一匹种马能配千匹的速度,等那些法兰克母马也都诞下了公马之后。

只要自己能够拥有超过一百匹法兰克种马,三年五载之内,就可以让大唐的马种完成改良。

“贤婿,这本事,需要多长时间能让他们学会……”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程三郎的身上。

程处弼抬起了手指头一拔拉,指向那几位昂首挺胸,斗志昂扬的亲随道。

“练习个三五日,大约就能初步掌握,可是真想要学会,怎么也得月余之功,才能够注意到各种细节,以保证授精的受胎率。

像小婿的三位亲随,还有吴王殿下身边的李敏、李德,还有德奖兄身边的李保,他们也都学过,也都亲自实操过。”

“那好,王寺卿,速速去安排,朕就在此地等着……”

第2401章 当初朕就觉得此子非同小可……

等待着那些人去远处的马场挑马,李世民开始详细地询问起了程三郎关于这种人工授精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看到这位长辈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询问这些对于马而言比较隐私的问题。

程处弼深感欣慰,看看,这就是正大光明为天下大事思考的正经人,历代帝王都想要效法的唐太宗。

才不会像那帮子狐朋狗友似的,给马配个种,弄得跟干了什么不正经的事情似的。

特别是某位一年差不多得有两百天呆在勾栏馆阁里边不正经的某位亲王。

程处弼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给李世民还有李绩等人科普人工授精技术的机会。

对于提高和改良大唐的马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程处弼可是记得,在后世,那个与中华一水之隔的倭国,过去他们岛上的匹马,个头就跟驴差不多没啥区别。

之后明治维新时期,就是利用了德国所赠送的二十六匹阿拉伯马开始进行改良。

之后又依靠着各项世界优良马种的加入增育,最终繁育出大量的东洋马。

程处弼隐隐记得,好像倭国当时为了让体高只有一米三的倭马能够支愣起来,特地搞了一个长达十八年的马政计划。

十八年间,倭国本土境内超过七成的母马,都被用来跟那些来自海外的战马配对。

好像就是用这样的手段,近三十六年的时间,终于让倭国的东洋马培育成功。

正是得益于这种由意大利人在一八七零年就发生的工人授精技术。

才能使得马种在短时间之后就获得了极大的改良。

使得倭国在第一次、第二战世界大战之时,足足拥有二十万骑兵。

如今大唐境内的大宛良马,不敢说数目过万,可几千匹怎么也还是有的。

再加上现如今又获得了来自于极西之地的法兰克良驹,这个时候,拥有这么多的种马,强盛的大唐又有着极高的执行率。

程处弼相信,只要大唐朝廷能够动弹起来,绝对可以在十年之内,让大唐的马种改良,获得成功。

……

当然,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那就是,所有的不适合留下血脉的公马,都要骟掉。

避免那些矮挫再来回来的捣腾,偷塔成功,导致大唐的育种计划毁于一旦。

至于母马的发情期过于集中于春夏之交,这也没关系,程三郎有的是手段,毕竟之前那位技术员就告诉过程三郎好几个秘诀。

一种是用公牛的精液稀释之后抹于母牛的鼻子上,除了这个,还有一招就是用中药益母草熬汁,拌入饲料中。

这些招数,程处弼也都已然在母马的身上试用过,效果岗岗的,最多三天,就能够诱发那些母马进入发情期。

听着程三郎唾沫星子横飞的在这里从人工授精技术,扯到了大唐全国马种改良。

在场的诸位,都被程三郎那张涛涛不绝的嘴皮子给深深地震撼到。

至于那位负责掌管天下马政,对于马匹繁殖颇有研究的王寺卿,还有那位尚乘局的六保儿简直听得如痴如醉。

这下子,原本还心中有疑虑的李世民也完全地放松了下来,种马这里没有问题,而牝马的发情期他也有办法给整出来。

那么除了冬季之外,一年春夏秋三季都能够培育,一匹种马想要配种千匹牝马,还真不是梦。

不得不承认,这小子,居然非但懂得人工授精技术这门秘术。

居然连大唐全盘马种改良,都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

……

好在这个时候,那八匹法兰克种马,还有那些母马也都被牵了过来。

由于八十匹母马之中,处于发情期的则只有三十余骑。

为此,他们又特地赶去西苑的另外一个马场,弄来了不少处于发情期的母马,凑足了八十匹。

在程三郎的指挥,甚至是手把手的教授之下,这种并不复杂的技术,很快就被他们所掌握。

最大的难点,反倒是那些已经习惯于真刀真枪的公马,想要把它们哄上那假马颇费力气。

好在下方可以让母马进去被固定住,引诱公马,总算是真真假假间,晃点了那一干种马。

让它们也只能如同乌墨一般洁身自好的完了事,进入贤者模式。

而开始两匹种马配种程处弼亲自动手演示外,后边的那些马伕上岗练习时。

则由那些也已经掌握这个技术的邓称心、李德他们上前负责手把手的教学工作。

此刻,被程三郎方才那番话全深深震撼住的李绩忍不住摇了摇头。

“陛下,此子之才,的确是天下罕有,臣以为,他方才所献之方略,若是能够推行开来……”

“怕是臣,也能够亲眼得见我大唐马种改良成功。”

“之前,朕担忧的是这法兰克良驹的血脉,什么时候才能够广播于我神州大地之上。”

“结果我这贤婿这波操作之后,朕已经恨不得多培育出一些人手来,以此供应天下马监。早日让我大唐马种得以改良。”

李世民此刻紧抿着嘴,心念电转,他一直在反复地推演着程处弼方才那番进言。

不得不承认,只要程三郎的这种人工授精技术能够让大唐更多牧监的马伕学会。

将那些所有不适合传承血脉的公马一律骟掉,再将大唐这些年来收罗来的大宛名马,西域良驹。

以及现有的法兰克良驹分发往大唐的各个牧监,一匹种马真可以配种千匹的话。

李世民觉得,怕是只需要十余载的光景,自己就能够看到,满大唐的马匹,都会变得更加的高大雄壮。

“那是自然,这证明朕的眼光不差,晋阳的眼光,也不比朕差,哈哈哈……”

“朕这个爱婿,虽说不着调了点,平日里也是小过不断,可是当初朕就觉得此子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