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494章

作者:晴了

很快,原本这一两年来显得十分平静的天竺平原,顿时变得热闹喧天起来。

那伏帝阿罗那顺在收到了那位大唐副天使逃离了追捕,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时候,心里边就已经隐隐感受到了不安。

不过这种不安,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他就沉浸在成为了中天竺国之主的爽感之中。

可是当听闻了那位逃出生天的大唐副使再一次出现在了天竺平原之上,而且还带来了一只多国联军之后。

这位新中天竺国主的内心也不禁忐忑不安起来,急忙开始调兵遣将,严阵以待。

强大的中天竺国不但拥有数万精兵,更还有足可威慑周边诸国的战略部队:一百头战象。

像那些天竺诸国,能够养得起一二十头战象的,都算是颇有实力的,而中天竺国,足足有一百头战象。

而这种武器,对于天竺诸国而言,绝对是碾压级别的军队。

可即便如此,这位新国主仍旧觉得不安全,又遣使去寻昔日之盟国,让他们也兴兵来助……

……

在那天竺半岛所发生的战乱,距离大唐实在是太远,消息一时半会也难以传回。

所以大家根本不知道那边到底干了啥,而程处弼这位洛阳令,正在兢兢业业的搞工作。

之前,因为自己离开大唐,而被迫停工的修建桥梁工作,以及那洛阳南部地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随着他成为了洛阳令之后,已然开始复工,但是重中之重,还是桥梁。

毕竟之前兴建的那些水泥厂,都是在洛阳以北之地,想要去建设洛南之地,那没有通畅的交通,怎么可能将大量的建材运送往洛南之地。

交通不发达,就是令洛南之地发展滞后的痛点,所以,程处弼把自己当成了洛阳令之后的第一个工作重心,就放在了那桥梁建设上。

此刻,程三郎就立身于洛阳城外西面,洛水北岸,正在打量着运载铁索船只,缓缓地靠近了冬天枯水季节立起来的那巨大桥墩跟前。

一共是两个桥墩,此刻,每个桥墩都已然距离水面超过了三丈左右,这自然是为了利于架好了桥之后的行舟安全。

而每一个桥墩,都十分的敦实,此刻,那一根根的铁索,被立身于那桥墩上的壮汉们利用在桥墩上搭建好的滑轮组给拉上了桥。

每一根铁足有儿臂粗细的铁索被拉起,都会引来一阵欢呼。

程处弼忍不住扭头看向岸边,北岸这边,至少聚集了过千的闲杂人等,比干活的工匠都要多出数倍。

对此,程处弼也无可奈何,喜欢看热闹就是人类的天性,更何况修建这种横跨洛水的巨型高架铁索桥。

李恪这位吴王殿下,啧啧称奇地看着那正随着工匠还有力士们的吆喝声中,渐渐地悬空的一道道铁索。

只等这些铁索全部拉好之后,就将会在这铁索桥上,铺设上厚实牢固的木板。

照处弼兄的意思是,先搞更容易建成的铁索桥,主要还是为了便于运输。

那么大量的建材,就可以从这里直接运往洛南之地,而且还不需要经过人潮密织的洛阳城。

而且而洛阳城内的桥梁,则会直接架设石拱桥,同样也会采取这种高桥墩的做法。

未来的大唐新都洛阳水面上的舟船行舟于洛水之上时,不必再担心与大桥再发生过于亲密的接触。

虽然李恪表达了这种过高的桥墩,令整座桥看起来,很缺乏整体美。

换来的只是程三郎一个白眼。

“贤弟,想要美的话,你回家在你家的池塘里边完全可以修建一条平水栈道,可以好好的体验一下什么叫踏波而行。”

“但这是水路运输十分繁忙的洛水,想要美型。

回头那些船只被堵着进退不得,你觉得那些船家是会称赞这座桥整体悠美,还是会骂我脑子坏掉了?”

“行行行,反正小弟我也就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处弼兄你爱怎么弄就怎么弄。”

随着那最后一根铁索也在欢呼声中被拉直,然后那些工人们开始将那一块块厚实而又坚固的木板。

铺设在那些已经较准了的铁索上,然后开始将一根根的大铁钉子敲打进去,以便固定。

没过去多外,程处弼就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呆在身边的吴王李恪蹿到了那才铺设了不过数丈木板的桥面上来回走动,啧啧称骑。

一干工匠,全都小心翼翼地看着这位好奇心过度旺盛的亲王殿下。

第2267章 难道亲爹居然盖特到了处弼兄的爽点不成?

李恪甚至还回头朝着程处弼抬手示意他也过去感受感受这种吊桥的魅力。

程处弼无可奈何地抹了把脸,也踏上了这铁索桥,好在这种巨型铁索桥十分的牢固,重要的是足够稳当。

光是桥面的宽度,就达到了一丈五,足够这个时代的三辆马车并驾齐驱。

不过考虑到桥梁的通畅性,所以等到架设完毕之后,程处弼准备在桥梁正中,设计一个路障。

然后会让往来于这桥梁上的人与车都只能靠右行驶,只有如此,才不会在桥梁上发生拥堵。

就在程三郎忧国忧民的当口,那位闲得蛋疼无所事事的吴王殿下突然吆喝出声来。

“处弼兄,鱼,你看那,刚刚一条好肥的鱼……”

“嗯嗯,果然很肥,好了殿下,咱们赶紧下去吧,莫要打扰这些匠人工作了。”

拉着这位吴王李恪下了桥,程处弼忍不住问道。

“对了贤弟,方才我还忘了问你一件大事,让你帮我打听的事,有了结果没?”

“呵呵,小弟我出马,怎么可能打听不出来,不过处弼兄,现在已然临近午时,咱们是不是应该寻个清静之地,连吃连聊?”

“……行,咱们今天中午就吃鱼。”程处弼没好气地闷哼了一声。

与李恪一块离开了这桥梁建设工地,准备去寻间酒楼一边吃喝一边聊,顺便搞几把休闲娱乐一下下的当口。

洛阳县的属官赶来,让程处弼回官邸去处理事务。

程处弼只能无可奈何地与牌友挥泪撒别,再一次蹿回衙门里边去处理公务。

而李恪寻思着左右无事,时间也还早,是不是应该去那思恭坊逛一逛,看看有没有陌生的小姐姐的当口。

就听到了一声招呼从不远处传来,李恪一扭头,就看到了不远处的掖门外,一辆显得十分低调的四轮马车正停在那里。

而在马车旁边的骑士,正是亲爹的护卫头子赵昆。

“孩儿见过父亲。”李恪进入了马车之后,朝着一身便装的亲爹恭敬地一礼道。

“父亲这是准备去哪?”

“为父今日难得有点闲暇,就想出来走动走动,听闻那程三郎在那洛西之地架桥,闹了好大的动静,准备过去瞧瞧。”

“你可有事,若无事,便随为父同去。”

刚刚才从洛西蹿过来的李恪看着亲爹,默默地点了点头。

“孩儿没事,正好陪父亲一块去走动走动。”

李世民满意地抚着长须点了点头,马车开始平稳的启动,两匹健马拉着这辆四轮马车疾驰起来。

李世民坐在马车里边,感受着这马车行驶在这水泥路面上的平稳与顺滑,不禁笑道。

“这程三郎这才当上洛阳令不久,还是干出了点成绩的嘛,至少这条主干道,修整得不错。”

“虽说有不少的御史弹劾他,说这洛阳城中的道路明明很是整齐规整,他非要修茸,说不定是想要借机敛财。”

“呵呵,为父倒觉得,应该让那些御史自己多拿眼珠子看看。”

“父亲,又有御史弹劾处弼兄了?”李恪差点就乐出声来,好在他及时地控制住了情绪。

李世民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长叹了一声道。

“他现如今就在眼皮子底下,又把御史得罪得狠了,那帮家伙,最擅长的就是鸡蛋里边挑骨头,不针对他才怪。”

“说起来,他才入仕多少年,可弹劾他的奏折,比弹劾他爹的还多,啧啧……”

说到了这,李世民自己都乐了,不过注意到亲儿子就在跟前,只嘿嘿了两声就控制住了情绪。

“对了,那李义府与许敬宗二人,可是与恪儿你有什么交集?”

听到了这话,李恪不禁心头一跳,赶紧疯狂摇头。

“父亲,孩儿怎么可能会与他们有什么交集,只不过是处弼兄托我去打听这二位。”

“程三郎?”李世一愣,忍不住眯起了两眼,抚着长须,满脸狐疑之色嘀咕起来。

“不对啊,那二人也就李义府是御史,他的弹劾奏折,也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印象里边,这二人应该也没有得罪过那小子吧?”

“那许敬宗早年入秦王府为学士,年纪轻轻,就有一身不错的才学,写得一手好文章。”

“至于那李义府,也听闻其在御史台为监察御史做事兢兢业业,颇有才干……”

“难不成……”说到了这,李世民陡然自言自语一顿。

一旁听着亲爹嘀咕的李恪赶紧很配合地小声问道。“父亲,难不成什么?”

“恪儿,这段时间,老夫听闻程三郎那小子忙得脚不沾地,就连打,唔……就连去酒楼消遣休闲的时间都没有是吧?”

看到亲爹投来的目光,李恪心中一凛。

不消说,自己跟处弼兄那点破事,就连那些御史都知道,亲爹能不清楚才怪。

“是的父亲,这些日子,为了洛阳北部的水泥道路的铺设,还有搭建桥梁联通南北。”

“处弼兄成日在外奔波劳顿,孩儿一直都跟随他左右,的确觉得处弼兄颇为辛苦。”

听得此言,李世民抚着长须,一脸的老谋深算,呵呵一乐,决定继续追根究底。

“那程三郎可有跟你提起,让你去打听那两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没有?”

“这……”李恪仔细地回忆当初处弼兄所言,半天才有些迷茫地摇了摇头。

“当时处弼兄说得含含糊糊,孩儿追问他半天,也没能打听出个究竟来。”

听到了亲儿子的回答,原本只有六七成把握的李世民无比自信地洒然一笑,大巴掌拍在了自己大腿上。

“呵呵……果然不出老夫所料。”

“???”李恪一脸懵逼地看着亲爹,咋的。跟处弼兄感情好得快要穿一条裤子的自己都不清楚。

难道亲爹居然盖特到了处弼兄的爽点不成?

李世民看到了亲儿子那副模样,不禁爽朗一笑,翘起手指头指了指这位英果类已,就连啤酒肚也很肖似的亲儿子。

“你小子,多动动脑子,你也不想一想,你那妹夫是什么秉性的人。”

“这个孩儿当然很清楚,偏偏又很有才华学识文武双全智计百出,可就是心眼比针眼还小,成天尽闹妖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