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444章

作者:晴了

最终,他还是只能憋屈地摇了摇头。

……

这下子,所有人都差点呵呵一声,特别是那些羌诏部落首领,还有那些奴户出身的义军将领,当然也当不了诏獠联军将领。

至于那些反对出兵的苏毗部落首领,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

没办法,同为苏毗人,他们丢脸,那就是丢所有苏毗人的脸。

程处弼砸巴着嘴皮子,真的很想要问一问乞伏,不是说你们苏毗勇士高原之上罕逢敌手吗?

短短那么几天的功夫,就让吐蕃人撵得连滚带爬败逃了两三百里地,都快缩回苏毗的地盘了都。

程处弼将这份求援信顺手交给了一旁的任雅相,目光扫过一干厅中文武。

“那位琼波邦色,本官记得此人是一位老谋深算之辈,不过他向来长于政务,而指挥大军绝非他的强项。”

“不然前些日子,也不会在象雄之地,被撵得跟条丧家之犬似的。

两万吐蕃精锐,最终逃回吐蕃的不足一千之数。”

“然后,你们就是败给了他?”

“……”乞伏听到了这话,脸色涨红得差点发紫,气的七窍都险些生烟。

可问题是,他却不敢上火,因为吐蕃狗贼已然已经吃掉了他们一半的人马。

再继续搞下去,他们这些部落,怕是所有的青壮都要葬送掉。

更何况,这位程三郎在高原之上恶名远扬,想想之前他干的那些事,他的名声可都是尸山血海堆出来的,自己可不敢得罪。

只能朝着那坐在主位的李恪频频叩头语带哽咽地道。

“还请吴王殿下看在我们苏毗诸部与大唐结盟的份上,出兵救一救我等。”

李恪目光扫过在场的诸多文武,诸部首领,半天才缓缓开口言道。

“处弼兄,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所有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程处弼的身上,程处弼看着这位,想了想,很真诚地问道。

“乞伏首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乞伏脸色一黑,差点就让这位三番五次挑衅自己的程三郎给气炸了肺。

“处弼兄,苏毗诸部,也算是我大唐之盟友,如今既为吐蕃所破,我姚州都督府,坐视不理,也似乎不妥当。”

“殿下所言极是,下官愿意走上一遭,为苏毗诸部与吐蕃之间的争执调停。”

“调停?”乞伏差点给气歪鼻子,正所谓事不过三,这程处弼也着实甚人太甚,乞伏忍不住亢声道。

“程长史此言何意,为何大唐不直接出兵援救?而仅仅只是调停?”

程处弼与那乞伏的对答,也令一干高原之下的诸多部落首领纷纷侧目以对,总觉得这位程长史有些过份。

程处弼自然也将那些厅中的诸多人士的目光,都尽收于眼底,呵呵一乐。

大巴掌轻轻地落在了一旁的娘尚卢满的肩膀之下。“倘若吐蕃兴兵来犯娘氏一族之地。”

“我大唐定会兴兵以援,甚至会跟吐蕃一决高下,为娘氏讨一个公道。”

娘尚卢满呆愣愣地看着这位姚州都督府长史,瞬间觉得,所有看向自己的诸多部落首领的眼光都变得不同。

特别是一干苏毗诸部的眼神,这让娘尚卢满内心里边挤满一高原垃圾话,偏偏不敢冲这位恶名远扬的程处弼冒出一个不敬之词。

李恪与任雅相还有房俊等知晓内情之人则一个二个安静如鸡,静待这位都督府长史表演。

“怎么,我看到了有不少人都觉得我程某人在这里以个人之好恶来区别对待。”

程处弼这话让大家虽然不敢开口附合,但还是有不少的人下意识地点头认可,你就是这样的人。

就见这位恶名远扬的程长史唏嘘一叹,似乎有些郁闷,甚至还有些悲伤地仰天一声长叹。

“其实,你们这些人误会程某了。”

“……”

……

“你们难道都忘记了?娘氏一族,已然投效于我大唐姚州都督府,愿为我大唐治下之民。

就连他,也已经入仕我大唐为官吏,那么,娘氏一族之民,便是我大唐子民。”

“吐蕃若是胆敢害我大唐百姓一命,程某就要吐蕃以十倍、百倍偿之。”

“可你们苏毗诸部与我大唐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你们与我大唐之间,只是奉我大唐为宗主,不为我大唐治下之民。”

“而吐蕃国之使节,也就那位前任宰相入我大唐之时,就已经献上了国书,吐蕃亦奉我大唐为宗主之国。”

“……”

“所以,你们苏毗诸部是我大唐的蕃属,而吐蕃国也同样是我大唐的蕃属。”

“你们之间发生了争执,我大唐不问情由,就兴兵去讨伐镇压。

岂不是有损我大唐宗主之国向来秉承的不干涉诸蕃属国彼此之间摩擦的国际惯例?”

“???”

第2188章 有劳程长史负责此事,本都督授你全权

所有人都一脸呆滞地看着摊开了双手,表情显得很是惊诧莫明的程长史。

一股并不温暖的高原初春之风,卷入了室内,令不少人齐刷刷地打了个寒战。

李恪深深地埋下了脑袋,盯着自己那挺起来的肚皮,差点憋不住放了个哑屁。

神特么的国际惯例,这都是什么鬼话,但不得不承认,处弼兄那副正义凛然的样子,的确很能唬人。

当然,处弼兄这番话还真不是唬人,因为那位已经叛吐投唐的前任吐蕃宰相自打跟处弼兄斗智输了之后。

就已经代表吐蕃,向大唐递上了国主,表示吐蕃愿意奉大唐为宗主之国。

娘尚卢满抬起了手,拭了拭额角的冷汗,好吧,这位程长史说的还真没错,自己率领娘氏残部来投。

那是因为娘氏已经只剩下小猫几只,倒没有想到,会被程长史提溜出来当典型。

末甲这位苏毗部首领砸巴砸巴嘴,虽然他跟那些被击败的苏毗诸部不对付。

可这个时候他要是再不站出来说上两句,那真会被高原诸势力看轻。

“可是,我们苏毗诸部可是为大唐立下了功勋,更是将这察瓦绒城献给了大唐……”

“末甲首领所言极是,苏毗诸部对我大唐有功,我大唐自然十分欣慰。但是……”

程处弼翘起了一根手指头,表情十分严肃地道。

“吐蕃对于我大唐也是有功劳的。”

“???”李恪、任雅相、房俊等一干大唐姚州都督府官员全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咱们可也都是大唐人,为什么感觉不到吐蕃对于大唐作出过什么贡献?

胡主薄,这位脑袋被剃过两回秃瓢,一回是被迫,一回是自愿的大唐官吏,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一句。

“有吗?我怎么不知道……”

……

“胡主薄,那是你记性不好,难道你们都忘记了,吐蕃为了表达他们对我大唐的谦恭。

把他们吐蕃的宰相这位吐蕃第一智者都留在了我大唐,为我大唐效命,这不是贡献是什么?”

“你们苏毗送给我大唐地盘,吐蕃送给我大唐人材,这都是贡献。”

“……”苏毗部落首领呆若木鸡地看着唾沫星子横飞的程长史,半天作声不得。

总感觉他说得相当的有道理,让人几乎找不着漏洞。

“可既然如此,为何大唐要与吐蕃交战?”那位还趴在那里的乞伏首领想了半天总算是抓住了重点。

“呵呵,他吐蕃既然想要攻打我大唐疆域,我大唐自然要作出有力的回击。”

“但即便如此,这样的局部冲突,并不影响我们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

“我大唐,很愿意各蕃属国之间,按照百姓的意愿和利益,展开对话,和平解决双边关系中的矛盾。”

“而不要什么事情都要斥之于武力,那样一来,很容易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僵化,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互利互惠……”

接下来,已然成为了程三郎这位大唐姚州都督府发言人的发布会专场。

他就目前威胁着高原和平与安全的热点问题,如吐蕃与苏毗,吐蕃与象雄,吐蕃与吐谷浑等双边或者是多边关系发表了看法。

并表示,大唐帝国秉持着不干涉高原各蕃属内政的原则,高原的问题就该由高原人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在高原诸蕃属国之间,有着激动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无法解决的情况向,向大唐表达了求助。

大唐作为高原诸国之宗主,则会秉承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居中给予调解,缓和高原局势……

察瓦绒城内的姚州都督府议事厅中,声音宏亮,语气铿锵有力的程长史,在那里进行着慷慨激昂的陈述。

前段时间一直在吐蕃和象雄呆着,很难得有机会这么畅快地为大唐代言。

程处弼说话的时候喜欢很有力度地比划,以此来增强他语言的感染力。

好在,看到了那位乞伏还在那坦克眼巴巴地瞅着自己,程处弼最终没有就国际关系学这一门学科进行深入探讨。

只是针对于当前的局势表达了大唐的态度。

“不知乞伏首领对于本官的发言,可有异议?”

看着这位意犹未尽的程长史,想着无数的苏毗人还在眼巴巴地等着援兵,乞伏连连摇头不已。

“小人没有,可,可是小人还是希望大唐能够尽快施以援手,哦不……是请大唐调解我苏毗与吐蕃的摩擦。”

“这才对嘛,既然你们苏毗诸部向我大唐姚州都督府发起了这个请求,那殿下你看……”

“那就有劳程长史负责此事,本都督授你全权。”

“下官领命。”程处弼恭敬地朝着李恪一礼,转过了头来喝道。

“好了,诸位还请先行散去,不过,还请诸位苏毗部首领与乞伏首领在外等候。”

……

等么那些家伙全部都散去之后,李恪不禁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处弼兄你又想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