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37章

作者:晴了

“武娘子,你要不要再拿几册过去抄录?”正在那边将书册整理入箱的程富头也不回地问道。

悄然地将脸上清泪抹尽的武媚嫣然一笑。“多谢富叔,暂时不必了。”

程富沉默地点了点头,将箱子盖紧上了锁,走到了武媚跟前。

打量着这个个性刚强的小女子,着实心生怜悯。谁也没有想到,她那两个兄长会混帐到这等地步。

“报官吧,若是报了官,好歹可以让朝庭知晓。或许能给你们母女作主。”

“多谢富叔,我娘不愿,毕竟,我们都是武家的人。”武媚缓缓地摇了摇头道。

“那两位兄长,虽然不为人子,可这毕竟是父亲创下的家业,我也不愿意武家……”

程富长叹了口气,却总觉得有些窝心。“武二娘子,可有什么需要程某做的。”

“若有,只管开口便是。”

“富叔,武媚别无所求,只希望,若我不在。还请富叔多多怜惜我娘与我妹妹,多照看他们一二才好。”

“这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是,如果是你那两位兄长前来想要闹腾什么。”

武媚知道程富的意思,他毕竟不是武家的人,只要武元爽他们说是家事,就真不好插手。

武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做了某种决定。“富叔您放心,到时候,他们肯定不敢再难为我娘和和妹妹。”

听得此言,程富也是松了口气。

“那就不会有问题,有你富叔在,定然不会让你母亲和你妹妹,受旁人欺负了。”

只要不是那讨厌的弟兄二人,其他人敢有那胆子,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再说话。

武媚抿着朱唇浅浅一笑。“武媚走了,多谢富叔这些日子以来的照拂。”

“等下,这是这一次的抄书费,你拿着,快去吧。”

武媚接过了钱袋,这份量远超自己此次抄书的报酬,不过武媚还是接了过来,她知道,这是富叔的一份心意。

盈盈一拜,抬头,看了一眼那渐渐合上的门扉。

武媚转身快步而去,不再停留,那扬起的黛眉如刀,笃定而决绝。

……

回到了家,就看到了姐夫与大姐也已经赶来。

“二妹,你上哪去了?”武顺看到了武媚,赶紧快步迎上前来,仔细地打量了眼,这才稍松了口气。

“我没事,就是去办了些小事罢了。”武媚嫣然一笑,目光扫过那愁眉不展的姐夫贺兰越石。

“姐夫,打听出消息了吗?”

“嗯,打听到了,武元庆把你许配给了勋国公张亮的长子张懿作妾室。”

“光禄卿、勋国公张亮……”杨氏喃喃地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

贺兰越石苦涩一笑言道。“丈人是太上皇的近臣,而今太上皇已然退位,天子登基以来。”

“所重用的臣工,相当多数都是他秦王府的旧人。而这位张亮正是其中之一。”

“而这位勋国公,膝下唯有一子。”

这个消息,简直如同一座重重地山峰,压得杨宅内的人们都有种要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听说勋国公的这位公子,成日流连市井勾栏,惹下过不少的事端,唉……”

贺兰越石抬眼看向武媚,却看到武媚的表情显得十分的平静,平静到让人觉得有些心悸。

“辛苦姐姐,姐夫,为了我的事情,让你们如此操劳忙碌。”

武顺心疼地搂着这个二妹,眼眶都红了。

“妹妹,这可怎么办?你若是真的嫁了去,嫁给这么一个人,那……”

“姐夫,昨个,我听闻街坊言说,宫中要招募一批能写会读的宫女学医。”

“媚娘你想做什么?”杨氏不禁微微色变。

“娘亲别急,先听我说完,听闻那些宫女,入宫之后,就会被派往太常寺太医署学习医道之术。”

“日后将会给娘娘们诊治病痛。女儿我前些日子,拜了孙道长为师,成了他的记名弟子。”

“我若入宫,说不定很快就可以成为女医官……”

……

“只要我入了宫,那张懿就算是勋国公独子又能如何?难道他还能敢往宫中抢人不成?”

“武元庆与武元爽,不过是两个无胆无谋的纨绔。他们能做什么?

只要娘亲你警告他们,若是敢再招惹,我会告诉宫中的那些贵人,让他们连父亲的家业都无法继承。”

“你若是入了宫,那可就是一辈子的事啊……”杨氏一脸惶急地道。

武媚倔强地昂起了头,声音清冷地道。

“若是我不入宫,嫁给了张懿那样的纨绔子弟,何尝又不是苦命了一辈子?”

“我就算入宫去当不了医女,便是做个浣衣烧火的粗活,也不会让那弟兄二人得逞。”

贺兰越石看着这位性格刚强的小姨子,张了张嘴,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

一旁的武顺,红着眼低声地咒骂着那两个不是东西的兄长,又可怜妹妹要到那些深宫中去。

杨氏更是默默垂泪,却也无计可施。反倒是武媚扭头,朝着一旁悄然抹泪的刘婶道。

“刘婶,你去买些好菜来,今日正好姐姐、姐夫也在,咱们一家,好好的吃上一顿团圆宴。”

“娘亲别担心了,你若这样,莫非是希望我嫁给那些令女儿一辈子都不甘心的纨绔子弟为妾不成?”

杨氏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双手微颤着,捧住了武媚俏那张清丽绝伦的俏脸,缓缓地摇头,哽咽难言……

第192章 太子的车舆被惊马撞翻,摔伤了……

程处弼真没有想到,在九成宫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也能够收到信。

嗯,不是亲爹的家信,而是太子殿下的书信。

这是太子殿下离开长安之前,特地给自己写的信。

居然还在信中抱怨自己为啥一直在九成宫呆着不回长安,让他颇为想念。

这话说得程处弼一边看信,一边搓掉身上的鸡皮疙瘩。

嗯,太特么肉麻,至少很阳刚的纯爷们程处弼不太适应。

信很长,足足有七八页的样子,程处弼能够想象得出。

这位太子殿下正襟危坐,在案几前奋笔疾书的模样。

除了抱怨程处弼没有回长安蹲东宫一起愉快的玩耍之外。

太子殿下很骄傲地告诉程处弼,他这段时间差不多长胖了得有十五斤。

也就是从一百斤的样子,增加到了一百一十五斤。

从类似白骨精的非人,变成了排骨精的类人。

可惜他要离开长安,怕是没时间保持每天的锻炼。

不过每天他会坚持一杯奶,两个蛋和一方煎羊肉的早餐食谱。

除了说了这些正事外,剩下的全部是这位话唠太子爷的各种吐槽。

吐槽典膳厨的大厨只会做程三郎教过的那几种炒菜,他都快要吃腻了。

另外就是,吐槽长孙家庆这位侍读,虽然看起来似乎老实了许多。

可实际上,他这位太子殿下不论做什么,只要长孙家庆在。

这家伙绝对会鬼鬼祟祟的偷窥,这让李承乾心中很是不爽。

而且也曾经向长孙家庆提及,出宫溜达,结果没曾想。

自己话才出口,长孙侍读就长跪不起,哭天抢地。

就好像自己这位太子爷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实在是让人索然无味。

另外,也少不了吐槽监国,虽然他是负责监督国事的太子殿下。

但实际上他所要做的就是坐在丽正殿中,由着那些文武百臣上奏政事。

然后,经有三省六部整出一个意见后,才会告诉他。

你应该点头还是摇头,你是应该盖章,还是应该拒绝。

程处弼美滋滋地享用着成为了零食的小鱼干,一面欣赏着李承乾描述着他悲惨的工具人生涯。

信的最后,就是他终于要离开了长安,要先浪到终南山去还愿。

然后按照亲爹李世民的要求,去巡视晋阳,还要去跟那些草原上的可汗们跟个面。

之后会再前往洛阳,等到他回长安的时候。

希望程处弼已经回到了长安,继续承担起左内率副率的重担。

到时候咱们哥俩再继续微服私访浪里个浪。

看罢了信,扭过了头来,就看到了李明达这位公主殿下,此刻正在拿小棍戳蚂蚁窝。

旁边的太上皇李渊,正躺在那榻上打着瞌睡。

这对祖孙,几乎把这清幽阁当成他们休息、娱乐、餐饮一体化的游戏园了都。

仔细地拍着手指头数了数,居然在这九成宫从夏天呆到了秋天,真是漫长啊。

特别是李明达这位公主殿下,原本那纤弱得有些过份的身子,现如今变得圆润了不少。

唔……这才是个健康的小孩儿模样。

“程三哥哥,你再给我再块小鱼干好不好?”李明达扔下了小棍子,走了过来,眼睛里边仿佛有星辰在闪烁。

“我们不是说好了吗?一个人二十块小鱼干。”程处弼有些不乐意地看了跟前仅剩的几根。

每次这小丫头片子总会抢先吃完,然就用撒娇卖萌等各种手段,想要从自己这里赚小鱼干吃。

“就两块好不好嘛……你给我,我就让你和一起玩蚂蚁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