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361章

作者:晴了

听得这话,那位羌人武士一脸错愕地抬起了头来,确定对方不是跟自己玩笑,只得老老实实一礼,便快步离开。

“处弼兄,其实他们就算是有什么异动,想来吐蕃人也不会改变原定计划。”

“最多也就为了防备这些羌诏部落,多留下一些兵马防守。”

“这我知道,不过我实在是不放心他们的战斗力,毕竟吐蕃兵马也绝非庸手。

若是程某亲自率领他们去攻打铁桥城,兴许还能够有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呵呵……”

“好了,为德贤弟,哦不,殿下,下官已经将三条谷道的埋伏都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

“现如今距离与吐蕃约定的交战之日越来越近,咱们的兵马,是否需要移师往黑羊滩?”

一双双眼睛都齐齐地落在了李恪的脸上,这位大唐姚州都督,此番黑羊滩决战的唐军统帅,郑重地点了点头。

“明日,全军移师黑羊滩,以待吐蕃。”

“诺。”所有人齐刷刷地大声领命,程处弼在内心里边默默地加了一句。

争取让吐蕃蛮子们到不了黑羊滩。

……

已经没有了商旅往来的牦牛道内,行进着浩浩荡荡,犹如一只远古神话里边所描绘的巨蛇一样的队伍。

缓缓地沿着牦牛道向着南方蜿蜒,作为这一只大军的主帅,论科耳行进在这只队伍的中间位置。

而赤桂玛本这位久在铁桥城的宿将,则率领他那两千五百精锐,拱卫着论科耳。

“大论,经过了这道弯,再向前行二十里,我们就可以进抵至黑着滩了。”

身边的赤桂玛本扬起了手中的马鞭,指了指前方朝着身边的论科耳道。

已然率领大军,行进了一个早上的论科耳抬手遮挡在眼前,看了一眼那越来越刺眼的阳光。

“来人,命令全军停止前进,赶紧吃干粮,休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我们再继续向南进发。”

“再派一队探马,赶去黑羊滩,看看那些唐国兵马的情况。”

随着论科耳一个个的军令下达,整只大军渐渐地停歇了下来,将士们纷纷钻进了道路两旁边的丛林里边。

凭借着树荫遮挡着那晒得人发晕的烈阳,早就已经走得饥肠碌碌的将士们都纷纷地掏出了各自携带的干粮,开始大口的咀嚼起来。

论科耳打量着这些已然显得有些疲惫的将士们,不禁显得有些忧心忡忡,频频回首张望。

“大论是在担心二位如本不能按时南下?”

年近五旬,犹自老当益壮的赤桂玛本,焉能看不出这位主帅的心思。

“大论放心吧,二位如本也都是军中宿将,定然不敢违背大论之令。”

“违背他们是不敢违背,但是老夫有些担心,他们若是刻意拖延,未能及时出谷道,与我军南北夹击。”

“那样一来,咱们遇上了以逸待劳的唐军,那可就……”

听到了这话,赤桂玛本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很有信心地道。

“大论只管放心吧,末将驻军铁桥城多年,很清楚剑川城内外的那些诸诏都是什么样子。”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已经殉国的尚多结将军,敢以三千精锐铁骑,督促那洱海六诏数万青壮谋取唐国姚州的原因。”

“那洱海六诏虽然多年以来,频频争战,可是他们的作战方式,在本将看来,如同小娃娃过家家一般。”

听着这位南部地区的地头蛇赤桂玛本之言,论科耳总算是稍微安心了一些。

来到了道旁,坐在了随从布置好的榻上,与赤桂玛本一起吃喝,等待着那些探马的回报。

……

从黑羊滩进入牦牛道后约五里之地,程处弼此刻正坐在小马扎上,跟前是一块平整的石板,邓称心与程发与程三郎各坐一角。

程处弼表情相当严肃地看了一眼邓称心扔出来的竹牌,看了一眼牌,悄无声息地摇了摇头。

一旁的程发也摇了摇头,邓称心嘿嘿一乐,又继续出牌……

没办法,毕竟大家又不是正规军,再说了,还没有发现敌人踪迹之前,刚刚吃过饭,一般人都会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而像程三郎这些精力旺盛的程家人,却不乐意睡午觉,挤出点时间拿来打打竹牌,休闲娱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且大家都严格地遵守着战场纪律,绝对不会发出声音。

如果有人从半空向下方望去,就可以看到,三三俩俩的程家人散布在这牦牛道山脊外侧。

除了一些人在打瞌睡,还有几位负责值守的呆在上方之外,其他的几乎都在悄悄地打着竹牌。

不光是程三郎这一侧,程杰这位亲兵头子领军的另外一侧,也同样有许多人在打牌。

就在程三郎刚要甩下手中的炸弹,突然有一声犹如鸟鸣一般的竹哨声响了起来,他直接扔下了手中的竹牌,转身朝着监测哨位赶了过去。

而几乎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打牌举动,纷纷都把目光落在了程三郎那正在向着哨位赶去的矫健身影上。

第2053章 请快来吧,别辜负大家的期盼与精心准备

程三郎赶到了那位伏在山脊高处,抄着千里镜观察着北方谷道的程家人身边。“吐蕃人来了?”

下意识地朝着对面望过去,就看到了对面山脊之上的哨位位置处,杰叔此刻也正在那里趴着,拿着千里镜朝着北方观测。

“是的公子,不过看模样,应该只是探马……”程家人将手中的千里镜递给了程三郎。

程三郎接过之后,朝着牦牛道尽头看过去,就看到了尽头处,十数骑正朝着这边打马驰来。

程三郎足足等待了十数息之后,这才能够听到隐隐的蹄声,传入了耳中。

越发地满意自己手中的千里镜,这玩意果然是用来侦察敌情的好宝贝。

只可惜,这玩意只能有白天或者是有充足光照的地方使用,到了夜晚,它的侦察效果则会大大降低。

“公子,咱们埋下的那些地雷,他们会不会……”

程处弼将手中的望远镜交给了那名程家人小声地解释道。

“放心吧,咱们的地雷都不是压发式的,他们踩上去是不会引爆的。”

程三郎不是没有考虑过整那种地雷,但问题是,压发式地雷的感应装备。

在这个还没有标准化,没有流水线的一千多年之前,不是那么好制作的。

所以,程处弼觉得,自己还是要向看过的《地雷战》中的那些抗日英雄们学习。

还是最老式的拉发式地雷,也就是袢发式地雷,在制作上也更加的简单,同时安全性也高不少。

至少战争打完之后,去排雷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把自己埋的雷给踩了。

毕竟这种可能性是会有的,想想到,后世那些战争地区所遗留的地雷,不知道导致了多少的伤残。

就在程三郎胡思乱想之际,就看到了那十余骑越过了程三郎等人所埋伏的这一段谷道,继续朝着南边疾行而去。

……

作为探马头领,强巴百户打马奔驰在最前方,时不时还警惕地张望着左右的山峦。

很快,就穿过了这片宁静的山谷,继续前行,五里路,对于疾驰的战马而言,花不了太多的时间。

强巴百户在看到跟前的谷道越来越宽,最终眼前豁然开朗,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营帐,出现在了视线的尽头。

强巴百户赶紧勒紧了缰绳,抬手示意身后边的探马们都放慢速度。

“百户,咱们要不要过去看看?”一位探马策马驰到了强巴百户的身边开口问道。

“这不好吧,这里太过平缓,若是再继续向前,很快对方就能够看到咱们。”

“这倒不妨事,他们总不能把我们堵在牦牛道内,若是他们真的这么干,呵呵……”

强巴百户得意地一笑,他好歹也算是吐蕃军队里边的中层。

自然也知晓,单增如本与次旦如本两位吐蕃悍将率军正在另外两条谷道之中穿行。

倘若唐军真要怼过来,那就等于是给了那二位将军更好的抄袭唐军后路的机会。

“走,上前去看看,确定下那些唐军做了那些准备,咱们也才好赶回去向大论禀报。”

……

程三郎足足等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才看到这帮子吐蕃探马打马而回,只不过回程的探马,足足少了一半。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故意留下了一半人马,继续密切关注大唐精锐的动向。

又或者是作死地跟大唐精锐发生了摩擦,被弄死在了黑羊滩那片热土之上。

程处弼等一干程家人都沉默地看着那些吐蕃探马望北狂奔,最终消失在了视线之外,这才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

然后程三郎抄起了一杆小红旗,朝着对面比划了下,对面的程杰也赶紧抄起了一面小红旗挥舞。

“弟兄们,好了,各就各位,让那些前来搭手的獠人兄弟也都准备好……”

随着程处弼吩咐下去,不大会的功夫,每位程家人之间的间隔距离约在十五米,也就是五丈左右。

都站到了之前就已经搭建好,或者是固定好的掷弹地点,将一枚枚的手雷都摆放到了一旁。

当然也还有那少不了的信香,也已经点然,而每一位程家掷弹兵的身后边,都会有几位助手。

他们则是负责搬运手雷,以及烟饼,随时将这些热武器输送上来。

另外,每一位程家人的跟前,都会有多则二三十根,少则十七八根虽然不粗,但却十分结实的棉线。

这些棉线从他们的跟前一直向前方延伸,通过一个个打入地面的铁钉上方的小铁环,隐没于山坡上,一直沿伸到了牦牛谷内,而线的尽头,则是被那些泥土所覆盖。

在牦牛谷中进行,根本就看不到那些棉线。若是拉动某一根棉线。

就会触发一枚被埋在牦牛道道路上的地雷。那些破坏力巨大的拉发式地雷,将会让从来见有见识过热兵器的吐蕃将士,好好地享受一把热武器的威力。

……

论科耳听罢那位赶回来的探马头目强巴百户的禀报,知晓了黑羊滩那片平原,果然有唐军在驻扎。

观察其营盘,足可容纳数万兵马之后,论科耳表情显得有些复杂地站起了身来。

“时间差不多了,号令全军,继续南进。”

而此刻,距离远远比牦牛道更近的长蛇道与石坎道中正在行进的吐蕃兵马,却都还在距离谷道出口尚有近三十里地处,缓缓进进。

“如本,咱们这样的速度,会不会太慢了,出了这石坎道,赶到黑羊滩,怎么也还得小半天的功夫?”

“着什么急,我与次旦如本已经约定好了,今日黄昏,会在牦牛道入口处汇合,之后再行北进。”

“说不定到了那个时候,论科耳那个贪生怕死的老东西都还没有率军与唐军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