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179章

作者:晴了

看罢之后,房玄龄将这份奏折递给了身边的长孙无忌,之后是魏征,然后是李绩、李道宗……

一干人等全都看得眼皮直跳,怎么也没有想到,魏王府录事参军蒋亚卿大胆到这样的地步。

因为魏王与程三郎相互不爽,而魏王甚至觉得,自己失宠于父皇,也是因为程三郎挑拨所致。

蒋亚卿这位魏王殿下的心腹闻知此事之后,便对那程三郎心怀杀意,纠集了一帮子亡命之徒。

想要意图谋害那卢国公第三子,校检太子左内率副率程三郎的性命。

而就在那日,侯君集那家伙造反之日,长安乱作一团,蒋亚卿觉得自己有了机会,便率领一票死士乘乱意图杀死程三郎。

结果却被来援东宫的右卫禁军将士查觉,杀散了这帮子亡命之徒,还擒下了其中几人。

但是那蒋亚卿在事泄之后,已然逃蹿不知所踪,但是,那些被俘的死士暴露了他们的身份和目的。

于是乎,作为目前唯一的辅政大臣马周自然不敢怠慢,亦将此事也写成了密奏传到了东都洛阳。

李世民等到一干臣工表情各异地看完了这一份奏折之后,这才幽幽地长叹了一声。

“之前数日,魏王才因御下不严,朕特地罚其于府中闭门思过,没曾想,居然会出了此等大事。”

“朕……甚是痛心啊,他身为皇子,却偏听奸佞小人之言……”

李世民满脸怒容,拍着案几,对于亲儿子李泰御下不严,而导致了魏王府属官谋害朝廷命官这等极其恶劣的事件。这简直就是皇家之耻……

一干臣工赶紧纷纷开口相劝,请陛下息怒,但是大伙的心里边却都甚是狐疑。

程三郎之前不还是平头老百姓,怎么到了长安,又变成官了?

好吧,太子殿下待那程三郎本就亲厚,暗戳戳给他授职,也不是太让人意外。

只是,魏王殿下的属官去谋害朝庭命官,这事,着实小不了,但是,大,也肯定不会太大。

毕竟程三郎那小子仍旧活蹦乱跳的,这一点,让长孙无忌不禁有些遗憾,那小子怎么就那么命好呢?

第1765章 看来陛下应该是口疮发作,老程不与他计较

几乎所有的目光都第一时间集中到了长孙无忌这位皇亲国戚身上,静待他第一个发言。

毕竟事涉亲王,而这位亲王还是他长孙无忌的亲外孙,再加上以长孙无忌与陛下那亲密战友的关系。

说不定陛下已经事先跟这位舅子已经提前沟通过。

所以,这件事情上,长孙无忌是当之无愧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他不发言,其他人肯定也不乐意。

看到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长孙无忌也理所当然地清了清嗓子。

“陛下,臣以为,那蒋亚卿不遵王命,枉顾国纪,竟然私自行事……”

长孙无忌一开口,一干老奸巨滑的大唐重臣瞬间秒懂,呵呵,明白了,魏王殿下小过失。

顶多也就只是一个御下不严,懂懂懂。

长孙无忌这才刚刚闭上了嘴,接下来,一位位的心腹重臣纷纷发表意见。

总之一句话,蒋亚卿那个狗贼才是罪魁祸首,他擅自行事,意图谋杀朝廷命官。

这等人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取他狗命,以敬效尤。

程大将军一直抚着钢针般的深须,犹如老僧坐禅,不喜不怒一言不发。

直到李绩拿胳膊肘拐了下这位,使了个眼色,示意老兄弟该你表态了。

然后就看到了这位程大将军长身而起,朝着那位表情沉肃,不喜不怒的大唐天子恭敬地一礼。

然后,这才满脸沉重地一声长叹,表情显得那样的沉重,语气是那样的凄凉。

“陛下,想我东阿程氏,诗书传家,至今也有十数代,我程氏家风严谨……”

已经开始有大臣低头,有人抚额,有人咳嗽,李世民则脸色开始发黑。

可惜,作为受害者的亲爹,程大将军当然不可能说话半途而废,继续振振有词,声情并茂。

“想我家三郎,不但长得英武气概,而且秉性纯良恭顺,跟老程一般为人低调,却又老实肯干……”

噗呲一声,不知道是哪个混帐玩意放了个哑屁,程大将军心中大恶,目露凶光的一扫。

看到了陛下正在捂嘴咳嗽,唔……看来陛下应该是口疮发作,罢罢罢,老程不与他计较。

一干臣工一个二个表面狰狞,全都瞪着这个厚颜无耻的厚脸皮兼废话篓子。

不是让你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好不好,又不是陛下在挑女婿,这是让你就此事件作出表态。

最终还是房玄龄抹了把脸,稳了下情绪之后,朝着还欲继续叽叽歪歪的程咬金道。

“那个卢国公,你先停一停,这些以后再聊,我等是想要知道,那蒋亚卿谋害朝廷臣工之事,卢国公你觉得该当如何?”

程咬金话头被掐,不乐意地白眼一翻。“被加害者,乃是我家三郎,此事,臣应该避嫌,一切听凭陛下处置。”

然后扭屁股回去坐下,继续跟方才一般,一副爱谁谁的架势。

“……”一干臣工全都默然无语,白眼乱翻,能咋办?

不过房玄龄回过味来之后,不禁在心中暗骂了一声老奸巨滑。

也是,陛下还未表态,他程咬金不论是怎么表态,怕是都会影响到陛下。

倒还真不如不表态,他可是被害人的亲爹,属于受伤害的一方。

只夸自家儿子,把处理加害者的决策权,直接撂给陛下,呵呵……

陛下若是往轻了处置,必定会对老程家多多补偿,若是处置重了,呵呵,他程咬金可是没表态,就连陛下也没办法牵怒老程家。

那边的长孙无忌还有几位老谋深算之辈,也都纷纷反应了过来,虽然佩服他是个老机灵鬼,但是他的应对方式,着实让正经人很是不屑。

……

不过作为当局者的李世民,早就已经暗中有了决定的大唐天子则不这么想。

特娘的,早知道如此,方才就不该让这货也过来议事,根本就是在瞎胡闹的。

怎么,难不能朕还能食言而肥不成,都答应了你们父子了,犯得着一让你开口,就一副王婆卖瓜的架势。

时时刻刻明里暗里的提醒朕,记得把爱女嫁给你家老三是吧?

李世民抹了把脸,恶狠狠地瞪了一眼程咬金之后,站起了身来,在殿中踱步。

一干臣工们知道陛下正在思考,等到他有了决策,就会说出来,现在大家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而随着李世民长考的时间拉长,长孙无忌原本笃定的表情渐现狐疑之色。

难不成,陛下的心思,并非是想要大板子扬起,狠狠地落在那蒋亚卿等一干魏王府属官身上?

不然,根本就没必要考虑那么长的时间,只需要唏嘘感慨几句,再恨铁不成钢地痛斥那魏王一顿。

大不了也就命魏王明日上朝,当着朝臣的面训斥一顿,罚俸也好,爱咋咋就搞定了。

可是陛下的反应,实在是有些过于反常,总之,不对劝。

一干老奸巨滑,耳明目聪的臣工们也都查觉到了不对劲,心生忐忑。

李世民足足晃悠了柱香的功夫,这才回到了案几后边坐定。

“诸位卿家,可还记得吴王早年,因其与人博簺(赌博),权万纪上书弹劾。”

“最终,朕下旨免去吴王都督之职,并削减封户三百户之事?”

“???”一干重臣全都齐刷刷地看向了大唐皇帝陛下,心中甚是懵逼,不明白现在不是要处理魏王的事情,你提吴王做甚?

现说了,那位吴王殿下现在双下肢残疾,哦不……双下肢骨折,正在郑家庄呆着,好像跟此事也扯不上干系吧?

看到了一众臣工的表情,李世民抚着长须,这才沉声言道。

“其时,因朕甚爱吴王,曾向左右言。权卿辅佐吾子,不能纠正其过错,罪当该死……”

瞬间,一干文武重臣皆是心中一凛,房玄龄这位广闻博记的大唐名相也反应了过来。

当时还是蜀王的李恪因为赌博,而被嫉恶如仇的权万纪这位蜀王府长史看到之后。

他便愤愤然地上书,将此事弹劾到了朝堂之上。

经过了朝议,对于当时蜀王李恪的惩处,算是相当严重的。

第1766章 故削其王爵,降为东莱郡王,再削封户五百

这让陛下心中甚是不爽利,所以才会余怒未消地在朝议吴王的罪过与惩罚之后,表达了对权万纪的愤怒。

认为权万纪你是老师,你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他的过错,而今,我儿子又是被罢官,又是被削减封户的。

难道你就没有半点过错?照朕的意思,我儿子那么大的罪,那你岂不是罪当该死。

结果当时,侍御史柳范站了出来进谏,还把房玄龄提溜出来了当典型。

所以,房玄龄记得最是清楚不过,犹记得当时柳范言。

房玄龄辅佐陛下,都不能阻止陛下游猎,那么陛下又怎么能独独怪罪于蜀王长史权万纪?

当时惹得陛下甚是震怒,直接就拂袖而去。

之后,陛下还曾独单召见了柳卿,直接问他你为什么要犯颜指责于朕。

而柳范则回答人主圣明臣子正直,陛下仁德圣明,臣不敢不进自己愚钝的正直。

总之,柳范用马屁,巧妙地打消了陛下的怒火。

而陛下如今重提此事,这简直就是拿吴王殿下来当工具人,当范例,意图从重惩治魏王不成?

果然,接下来,陛下的话,终于从李恪那一次的重处,转移到了此事上面来。

魏王御下不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过错,若是魏王本身行为端正,而不是私底下满腹牢骚。

那些魏王府的属官,又怎么可能会因此而纠集亡命之徒去刺杀朝廷命官?

听着陛下在那里看似平静的陈述着事实,一干臣工们方才脸上的轻松早已不见,全都表情凝重地垂首恭听。

“魏王也是朕的爱子,朕待他甚是亲厚,却没有想到,他心胸如此狭隘……”

蒋亚卿等一干魏王府属臣所作之恶事,虽然他未知此事,但他也必须要承担责任。

昔日吴王李恪赌博,都受到了严惩,使得皇室风气陡然一清。

现如今,魏王李泰的属官居然敢刺杀朝廷命官,若不从严从重惩治,身为天子的李世民心中难安。

所以,哪怕是内心十分难过,该严惩,就必须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