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169章

作者:晴了

朝着身边查觉了什么的妻子观音婢展颜一笑。“为夫出去一下,有些事情……”

“好的,夫君自去。”长孙皇后嫣然一笑,微微颔首。

看着夫君缓慢的起身,然后故作镇定地缓步朝着殿外而去,只是到得距离殿门处时,陡然脚步一快,大步而出。

看到了这一幕,长孙皇后黛眉微皱,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让夫君情绪波动得如此厉害……

不过看到了那边公爹与李明达这对其乐融融的祖孙俩。

另外一边,青雀正在跟他九弟坐在一起,青雀不知道在说什么,大巴掌拍在了他九弟的背上。

然后便看到了他九弟那略带讨好的笑容,弟兄二人瞬间笑作一团。

长孙皇后满足地轻叹了一声,可惜承乾留在了长安监国,儿媳妇怕是也没多久就要临盆,李象那虎头虎脑的小子没来,倒让自己少了不少的乐趣。

……

赵昆站在李世民身后不远处,陛下在看到那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急奏内容的第一时间,身形不稳,差点就摔倒在地。

吓得他赶紧搀扶住,然后很快就被陛下推开,就看到了陛下就那么缓缓地坐在了瑶光殿门口的台阶之上。

再一次开始看着那封来自长安的急奏,哪怕陛下在极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可赵昆还能够感觉得到,此刻的陛下,就如同一座极不稳定的,随时都会喷发的火山一般。

陛下将那封急奏突然狠狠地搓揉成了一团,最终,又缓缓地摊开来,再一次重新认真地又反复看了两遍。

这才把这份急奏塞进了怀中,然后扭过了头来,朝着赵昆一笑。

只是陛下的这个笑容,生生看得赵昆腮边直接就渗出了冷汗,赶紧垂下了头。

“去,把魏王唤出来,记住了,莫要惊动其他人,嗯,就说朕想要游这九洲池,让他相陪。”

“臣明白。”心生寒意的赵昆朝着李世民恭敬地一礼,回身来到了门槛处。

定了定神,这才跨步进入了仍旧是欢乐氛围的瑶光殿内。

一直用眼光的余光留意着外面的动静的长孙皇后看到了赵昆入内,却没有看到夫君前来,不禁生疑。

朝着赵昆抬手一招,这才悄声问道。“赵将军,是何事?”

“陛下没说,似乎情绪不太好,命臣入殿,请魏王殿下随他游一游九洲池……”

听到了这话,长孙皇后有些错愕地看了一眼不远处坐在那里的李泰,最终微微颔首,示意赵昆去办。

可她还是觉得不对劲,若是夫君心中烦忧,也该寻自己,又或者是明达那个开心果,解语花才对。

怎么也轮不到青雀,难道……此刻,长孙皇后心仿佛有一团乱麻一般。

魏王李泰听到了赵昆的禀报,微微一愕之后,点了点头,看了一眼那盘还剩下大半的油炸知了猴,不禁觉得有些可惜。

看了一眼旁边的九弟,想了想,从盘子里边拈出了三只最瘦最干瘪的油炸知了猴摆到了九弟跟前。

“九郎,那是你的,这些帮我看好了,莫要动。”

“……”赵昆一脸黑线地看着跟前这一幕,这位魏王殿下能够有这样的体型,看来与他的护食程度有莫大的干系。

……

魏王李泰步入了瑶光殿,左右一看,却没有看到父皇,好在这个时候,一旁的侍卫指了指前方。

此刻,李世民正在码头之上,业已经登上了一艘轻舟,负手而立。

“殿下,快走吧,莫要让陛下等急了。”赵昆的催促声在他的耳边响起。

魏王李泰只能下了台阶,继续前行,只是,父皇却连看向这边一眼都没有,就那么站在船头之上,目光远眺。

这让魏王李泰离码头越近,心中越是惶恐不安。

小心翼翼地由着两位膘肥体壮的护卫搀上了轻舟之后,李泰这才来到了李世民身后边恭敬地道。

“父亲,孩儿来了。”

李世民头也不回地开口下令道。

“其他人都下船,赵昆你来摇橹开船,离瑶光殿越远越好。”

“……”魏王李泰一脸懵逼地看着父皇的背影,看着那些禁军船夫已然将船推离了码头。

而赵昆就站在自己身后数步之外,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地在后方摇橹。

李泰的心直接就沉了下去,父皇的情绪明显很不对头,看着那离得越来越远的瑶光殿,李泰的心中也越来越慌。

“父亲,我们……”

“告诉朕,长安的事,你知道多少?”

李泰听着这句没有半点情绪的疑问,听到了父亲那声自称,心中生起的寒意,差点把他整个人都给冻僵。

两腿一软,直接就跪倒在船舱里边,颤声问道。“父皇,你说什么,孩子怎么不明白?”

李世民没有回头,但是,却能够感受得到轻舟的震动,让李世民有些绝望地闭上了双眼。

眼角,正有湿意化为晶莹的水滴,李世民足足过了数息,这才控制住情绪,缓缓地开口道。

“你不该跪下,这一跪,证明青雀你心虚了,证明你知道长安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刻,这位大唐天子的嗓音,显得那样的干哑,晦涩……

第1750章 幸好,朕让程三郎去了长安

魏王李泰霍然抬起了头来,努力地瞪大了那一双细缝眼,看着父皇那显得有些萧瑟的背影。

“父皇,儿臣真不清楚,是父皇你先提及的长安,孩儿这才……”

“这才什么?这才心中一慌,两腿发软所以跪下了是吧?”

“跪下之后,是不是想要先告诉朕,你什么都不知道。

肯定是那些府中的下人,又或者其他人借用你魏王的名义,去做了人神共愤之事……”

“又或者说,你府中的下人,都有资格对当朝一品勋贵重臣,朕留在长安领军辅政的陈国公侯君集发号施令?”

李世民每说出来的一句话,让李泰觉得那就是自己即将要脱口而出的辩解之言。

父皇哪怕是没有看向自己一眼,却似乎早就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所有用心。

“你还会告诉朕,你已然痛改前非,深知兄弟情谊之重,所以,这几个月,与你的亲兄长,亲大哥往来频频……”

“这些话,朕都替你想好了,来,你准备挑那一句告诉你的父亲?”

李世民仍旧没有回头,声音显得那样的干哑,偏偏每一句话。

都像是世间最锋利的刀子,轻易地将李泰的心理防线,一层层的全部扎破,撕成碎片,半点遮掩也不给他留下。

面对着此刻,生生让自己连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的父皇,还有一直没有回头。

可是那汹涌的怒意,仿佛即将要显化为狰狞的神魔,随时都能够将自己生吞活剥掉。

已然浑身都被汗水浸透的李泰整个人颤抖得犹如风中的蒲公英,虽然看起来一大团,却轻飘飘的。

嘴唇也白的没有半点的血色,就这么在船中向前一边爬,一边哭道。

“儿,孩儿错了,父亲,孩儿真的错了……”

赵昆默默地站在最后方,此刻,摇橹的手也已然停了下来,由着这对父子。

他看到了已然泪流满面的大唐天子转过了身来对着魏王李泰拳打脚踢,之后又抱着这个亲儿子在那里嚎啕不已。

赵昆背转过了身去,目光警惕地打量着四面八方。

心中却甚是唏嘘,怎么也没有想到,时间这才过去没多少年,大唐皇室,又再一次现出了这样的悲剧。

许久之后,李世民终于控制住了情绪,亲自将李泰扶了起来,看着他那副鼻青脸肿的凄惨模样。

刚刚抬起了手,但最终又收了回去,深深地打量了惶恐而又畏惧的青雀两眼,这才再一次转过身去。

“你现如今,最应该庆幸的是,你的大哥一家,皆尽安然无恙,不然,朕,都不知道该不该让你……”

说到了这,李世民顿住,又几息,声音越发地清冷,仿佛再也没有一丝情绪的波动。

“走吧,回你的府邸去,老老实实地给朕呆在你的府邸之中,不要跟任何人联系。”

“朕,想你活着,所以,你要听朕的。”

“儿,儿臣遵旨……”

李泰再一次艰难地拜倒,朝着这位仿佛已然收敛起了爪牙的怒狮一样的父皇颤巍巍地答道。

直到李世民给出了指示,赵昆再一次摇橹,靠近了其中一座岛,命那岛上来船,将那位垂头丧气,鼻青脸肿的魏王李泰给接到了那条船上。

之后,李世民只是回头,看了一眼那艘船,以及船上渐行渐远的魏王李泰。

这才幽幽地长叹了一声,颓然地坐倒在船头之上。赵昆默默地站在后方,打量着这位,此刻显得那样的孤单萧瑟,甚至有些无助的大唐天子。

“赵昆。”

“臣在。”

“有酒吗?”

“……”

“朕知道你有,拿来。”

“诺……”

赵昆有些臊眉搭眼地解下了腰畔那个不大的铁皮水壶,凑到了陛下身边,双手递上前去。

李世民笑骂了一声,劈手夺过,拔开了壶塞闻了闻,双眉一扬。“酒中精华?”

“嗯,臣觉得跟那什么谪仙醉之类的相比起来,这玩意的劲头更足也更烈,适合拿来提神。”

李世民仰起脖子,就是一口,瞬间,那远比谪仙醉更劲道的滋味,真个犹如一柄烧红的刀子一般。

慢慢地沿着咽喉,缓缓捅进去,一直插到腹中,随后,仿佛便成了一团熔岩一般。

半天,李世民这才吐出了一口酒气,喃喃地低声道。“痛快……”

李世民双目悠远地看着前方,时不时,小小地浅抿一口。

可是这酒中精华那犹是烧红刀子一样的口感与凛冽,仍旧让他每一口酒,都痛苦的紧皱起了眉头良久……

赵昆站在李世民的身后,频频地深呼吸,这酒香,的确不如谪仙醉,论起口感,也不如谪仙醉。

但是这种烈到令人生悸的酒,饮之,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豪迈,仿佛在说,爷们,就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