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13章

作者:晴了

看到亲爹要发火的架势,程处弼立即从了心。“多谢父亲关怀,孩儿一定谨慎。”

“嗯,这才像话。”程咬金这才满意地一笑。

旁边的大哥二哥也凑上前来拍了拍程处弼的肩膀,啥话也没说,嗯,大佬爷们,犯不着娘们叽叽的道别。

“叔父,有我在呢,定然能保住老三无恙。”奉命率五十骑兵护送的尉迟宝庆有些不乐意地吱了声。

“哈哈,成,宝庆你小子帮我看好我家老三,平安回来,老夫请你喝酒。”

程咬金呵呵一乐,拍了拍尉迟宝庆道。

不大会的功夫,程处弼等人便策马疾驰而去。

程咬金负手而立,站在宫门外,直到听不到蹄声,一旁的程处默上前低声劝道。

“爹放心吧,老三这一路都有兵马护送,去的又是陛下所在的九成宫,定会无恙的。”

程咬金摆了摆手,忍不住叹息道。

“是啊,老夫恨不得把你们弟兄几个都护得紧紧的,可雏鸟的翅膀终究是要硬的,唉……”

“是啊爹,老三吉人天相,定不会有事的,咱们快回家吧,您也忙了一夜,好好休息休息才是。”

“嗯,回吧,老三是福大命大之人,出趟门而已,老夫不担心。”

嘴里边说着这样的话,跃上了马背的程咬金还是忍不住又回头看了眼,这才打马而去。

……

“能确定吗?”

九成宫宫墙外侧数里的一处林木掩映的隐蔽处,传来了低沉的交谈声。

两人身上的衣着打扮,犹如附近伐木砍柴的樵夫一般。

还有一位中年人,居然披挂着右骁卫衣甲,而且其身上披挂的可是明光甲,足见其在右骁卫中,至少是位郎将。

散布在周围的还有几名同样穿载着右骁卫衣甲的健卒,正警惕地张望着周围,似乎正在给三人的密会放哨。

“能肯定,现在虽然消息被限制在御容殿一带,但是我们已经撑握到了消息。”

“如今,那长孙氏病得不轻,至于李世民,已经两个晚上都呆在那里。”

披挂着右骁卫衣甲,却直接指名道姓的直称李世民的名讳。

言语之间,那阴沉刻骨的恨意,足以令人心悸。

“希望那长孙氏最好再多撑上几日,等我们的人到齐了再动手。

她的头颅,正好用来祭奠娘娘,还有那几个李世民的孽种,最好也一起做了。”

“贺大哥,还需要几日?”

“三天,最多三天,三天后到不了的弟兄,就不用再等了,第三天,你再到附近来……”

“好,那我先回去了……”

“去吧,保重。”

“保重,告辞……”

被称为贺大哥的黑衣昂丈大汉,站在原地看着那几名右骁卫的弟兄消失之二,这才喃喃地低声道。

“太子殿下,八年了,我等终于觅得了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第159章 还有五十里,娘娘情况很不妙……快走!

出了长安城,驰行了将近一个时辰,天色这才渐亮。

程处弼等人直到临时正午时分,这才在一间驿站住下,草草地吃了点东西,倒头就睡下。

差不多一个时辰后,再次启程,一直赶路到得天色渐暗之际,程处弼正寻思着等到了驿站休息一下再出发。

就在此时,在前方引路的骑兵突然大声厉喝起来。“前方有火光,大量的火光。”

“全体结阵,保护马车!”尉迟宝庆当即脸色一变,厉喝出声来。

不过十数息的功夫,五十名精锐骑兵瞬间结成了一个圆阵。而圆阵的中心,正是程处弼主仆三人。

好在很快,一簇火光疾行而来。“对面来者可是程处弼程三郎?”

不待程处弼开口,尉迟宝庆策马前行十数步,手中的长槊一挥,厉喝出声。

“某乃东宫左内率率使尉迟宝庆,尔等何人?!”

“果然是你们,我乃右骁卫大将军柴将军麾下,右骁卫郎将邓光宪,奉陛下旨意,特来迎接程三郎。”

听到了二人的对答,方才也有点小紧张的程处弼总算是吐了口浊气。

程处弼上前跟这位邓郎将一打听才知晓,原来太子殿下早就派出了八百里加急的信使赶往九成宫。

李叔叔在收到了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下令派出了一只精锐的右骁卫铁骑前来迎接。

尉迟宝庆等人如释重负,疲惫不堪的他们,使命算是完成。

与程处弼道别之后,准备就近寻间驿站好好地休息休息,人困马乏的,实在不乐意继续赶路了。

至于程处弼主仆三人,却还得跟着队伍前行。

好在李叔叔有交待,让邓郎将率军前来,还不忘带来了一辆可以载人的马车。

已经摩擦得两条大腿火辣辣的程处弼径直钻了进去,直接就躺了下去。

哪怕是马车太过颠簸睡不着,好歹有个能躺着休息的地方。

……

“程卿他们也不知道到了九成宫没有?”

整整一夜都没有休息的李承乾,站在丽正殿外,目光朝着西方望去。

那个方向,正是九成宫所在的方位。

侍候在李承乾身边的宁忠,看到李承乾那一脸憔悴的模样,担忧地劝道。

“殿下,程将军一向勇于任事,忠心耿耿,他受了殿下您的重托,定然会尽全力赶往九成宫。”

“还请殿下莫要太过忧心了。殿下还是去休息休息吧。”

“如果娘娘在九成宫病倒,您若是再出个什么意外,那可如何是好?”

李承乾幽幽地轻叹了口气,左思右想。

“母后这些年,身子尚好,突然患此重疾,是不是因为孤对神佛不够虔诚……”

听到了李承乾如此询问,宁忠眨巴眨巴眼,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听闻洛阳的龙兴寺十分灵验,这样,速速派人,前往洛阳,去给我母后祈福。”

“若我母后得愈,孤定会亲自前往洛阳还愿……”

“对了,还有,终南山上,道观甚众。

道祖李耳,更是我李氏一脉之主,立刻遣人前往终南山诸观。”

“请诸位真人为我母亲祈福,若是母后得愈,孤也要亲自前往终南山诸观还愿……”

看着这位完全就是乱了方寸,满天神佛四处乱求的太子殿下。

宁忠能说啥,只能硬起头皮点头答应。“殿下还请宽心,奴婢一会就吩咐人去办。”

“不过殿下您得好好歇息,明日可是东宫朝议之期,监国诸事,还得殿下您拿主意。”

封建迷信思想十分严重的李承乾点了点头,正要离开之际,末了又交待了一句。

“嗯,那好,就这么办?记住了,多派些人。

只要是名山古刹都派人去求一求,拜上一拜。”

“好的殿下,奴婢谨记。殿下,咱们回去吧……”

李承乾揉了揉眉心,大步而去,心里边,却已经开始在向他所知晓的那满天神灵祈求。

保佑母后能够痊愈,身体健康。

接到了程处弼后,随着邓郎将的喝令声,两百铁骑拔转马头,后队转前队。

铁骑簇拥着两辆马车披星戴月,打着火把朝着九成宫的方向疾行。

一路上,哪怕是马车的垫得很棉软,可是这没有减震的马车,哪怕是指头大一颗的石头。

躺在马车里的程处弼也能够感受得到,就这么昏昏欲睡,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着外面铁蹄隆隆……

睡得迷迷糊糊的程处弼突然听到了马车外传来一声厉喝。

“程三郎何在?!”

“赵将军?程三郎就在里边。”

已然被惊醒了过来的程处弼掀开了车帘,就看到了李叔叔身边的毛脸护卫赵昆策马驰到近前。

“快,上马,速速跟我入九成宫去给娘娘诊治。”

听到赵昆那急迫无比的语气,程处弼的心也顿时悬了起来。

当即跳下了马车,纵身跃上了赵昆让人让出来的一匹座骑。

“赵将军,还有多远。”

“还有五十里,娘娘情况很不妙……快走!跟紧我,不必计较马力,只管跑。”

赵昆朝着程处弼微一颔首,勒转马头狠狠一鞭抽了下去。

身下的良驹开始撒开四蹄朝着九成宫的方向狂奔,程处弼只能努力地俯低身形。

降低狂风对视线的影响,好在,这一路上,赵昆已然是早有准备。

几乎是每隔十数步就有一名骑兵手持着火把,照亮道路。

看到了这一幕,程处弼的心陡然沉了下去,长孙皇后的病情突然恶化了?

程处弼没有办法在集中思维考虑问题,身下座骑,狂奔出了约十里之地的当口。

就听到了前方的赵昆厉喝。“放慢速度,停下,就在此地换马。”

程处弼气喘吁吁地翻身跃下了座骑,拍了拍这匹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