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120章

作者:晴了

第1671章 你好歹也是天子,能不能别这么理直气壮看热闹?

长孙皇后咬着红唇,忍不住带着嗔意瞪了夫君一眼,措不及防害得妾身破功。

李世民无可奈何地嘿嘿干笑两声,继续查看着内容,旋及脸色一黑。

他看到了,看到了绣衣使的奏报里边有一条令人蛋疼的信息。

程三郎那个厚脸皮居然明目张胆地拿美食贿赂将作监的王少监,让他写点吹捧之言。

这小子果然还是那样的厚颜无耻,不,应该叫恬不知耻才对。

随着翻阅,终于看到了,程三郎有个大胆的想法,还有个大胆的计划……

李世民呆呆地看着那绣衣使的详细描述,里边关于程三郎准备呼朋唤友横扫中原文坛。

让那原本的《洛阳牡丹雅集》,搞成《洛阳牡丹汉唐商行才俊雅集》。

看到了这里,李世民抹了把脸,大巴掌恶狠狠地拍在案几之上。

“老夫就知道,跟那两个混蛋脱不开干系。”

长孙皇后接过了夫君递过来的消息,仔细看罢,也是半天都不知道应该说些啥。

“这程三郎怎么会想出这么奇葩的报复手段?”

李世民呷了一口清肝明目还养生的菊花枸杞茶,瘫在榻栏上,无可奈何地道。

“呵呵,那小子施展的手段,就从来没正经过。”

长孙皇后眼角的余光一直在打量着夫君的微表情,一面小声地试探道。

“夫君,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李世民呵呵一笑,表情透着一股子恶趣味地乐道。

“处置什么?处置行事作为没有触犯唐律的平民百姓程三郎?”

“又或者是处置那些同样没有犯法的洛阳商贾,还有那些躲在后边算计的世家大族?”

“他们都未触犯唐律,朕谁也不能处置,正好可以安安心心瞧个热闹。”

听到了夫君这话,长孙皇后忍不住抬手轻抚额头。

话是这个道理,可你好歹也是天子,能不能别这么理直气壮看热闹?

不过此刻的李世民却不管那么多,继续带着兴灾乐祸的笑意,不解恨地道。

“那小子说的对,行宫营造事事坎坷,洛阳那些商贾之徒处处难为,分明就是受了人指使。

抬价的抬价,又或者是干脆不贩售货物给他程三郎。”

“中原的那些世家大族,表面上唯唯诺诺,私底下,还是小动作不动。”

“以那小子的脾气,能够忍耐下来,老夫都有些佩服他。

倒不曾想,这小子一旦报复起来,啧啧啧……”

长孙皇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也是该敲打敲打他们,若是夫君你出手,倒显得不妥当。”

“这程三郎出手,却又,唉,妾身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

“一想到那十来位武家子弟在那东都洛阳的牡丹盛会之上挥洒才艺,横扫中原文坛,妾身这头皮都麻了。”

“这一次的洛阳牡丹盛会,若真是让程三郎还有那一干武勋子弟给弄成烂摊子。”

“真不知道那些中原才俊,明年还有没有勇气再去洛阳。”

李世民直接嘿嘿嘿地乐出了声来,大巴掌狠狠地拍在自己大腿上。

也是,《洛阳牡丹雅集》也就是网罗一些诗词赋的佳作良品,这些年也没见过太出彩的。

若是浑身才艺,一发狠就能够创作名震天下优秀文学作品的程三郎,就跟当年让他爹与那一干勋贵重臣对绝联似的。

啧啧啧……怕是至少三到五年,中原文坛若是不能有比肩的佳作的话,岂不是代表着一帮子文化人在一帮粗鄙武夫跟抬不起脑袋?

一想到那样的大场面,李世民真的有些怦然心动,恨不得直接蹿到洛阳去看热闹。

看看诗书传家的世家大族派来的那些博学广闻,多才多艺的斯文才俊。

是怎么被一帮子成日只知道喝酒耍拳的糙老爷们啪啪打脸的。

“可惜了,可惜朕要筹备东巡之事,不然,倒真想微服私访洛阳。

看看那帮子武家子弟,怎么在中原文坛扬名立万,哈哈哈……”

站在甘露殿外面的赵昆,听到了殿内时不时传出来的陛下那兴灾乐祸的笑声,不禁有些牙疼。

不消猜,肯定又是程三郎那小子在东都洛阳搞事情了,不过想来他搞的事情应该是陛下很乐意看到的。

不然,陛下就不会笑得如此兴灾乐祸,而是指不定黑着脸跺着脚手指头指着东边叽叽歪歪了。

长孙皇后看到夫君笑得乐不可吱的模样,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不过话说回来,夫君那话,她倒也真的有些怦然心动,很想去瞧瞧,唔……算了算了。

毕竟夫君还在这里,自己总不能就为了看个乐呵,把夫君扔下不管。

再说了,若是自己去了,那李明达那丫头不粘着一块去才怪。

还有那位喜欢凑热闹的父皇,指不定也要蹿过去,嗯,场面太不容易控制。

……

晋阳印书坊的管事,此刻正站在那些水力驱动的印刷机械跟前。

打量着那一张张原本洁白的程家纸,通过了机械的印刷之上,上面密布着明晰的字体。

一次印刷出来,就是八页,只需要等到干透,拿大铡刀一切割,就会变成整整齐齐的书页。

现如今的水力印刷机械已然改良到了三点零版本。

很多的易磨损零件,业已然全部都替换成了青铜铸造的零件。

使得机械的耐用性大大提高,故障率也下降了不少。

管事抄起了一张印好的纸仔细地打量着那里边的内容,这铅活字印刷的字体,自然要比手抄体小。

但是每一个字迹都显得十分的清晰,而且不会污浊让人看不清楚。

打量了几页之后,管事满意地将这张纸放了回去,继续朝着另外一边行去,来到了负责书封制作的地方。

就看到了那些深色厚质的封皮上写着浓墨重彩的几个大字:《洛阳牡丹亭记》。

然后在那几个大字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写着:作者山东宋玉,长安潘安。

看到这两个骚出天际的笔名,管事的脸色甚是古怪,牙疼地吸了口气。

能咋办,虽然这两个笔名是那样的辣眼睛,可是他们却一直频频地出现在《长安旬报》之上。

几乎每一期都不拉,而且这几年来,《长安旬报》几乎都快特娘的变成大唐美食旅游和商贸指南了都。

第1672章 那两个笔名风骚的贵人创作的《洛阳牡丹亭记》

不是在描绘剑南道又或者交州的各种美食,茶叶,美酒,以及风景。

就是在告诉大家,剑南道中南部地区或者是交州一带缺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货物。

又或者是有什么样的货物需要出售,物美价廉,量大从优。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长安旬报》变得越来越不像是文学性的报刊,可偏偏受欢迎的程度丝毫未减。

甚至长安以及整个关中,就连洛阳那边,每一期都会搞批发似的搞个几万份拿去洛阳。

据说还有二贩手把这《长安旬报》贩卖到江南又或者是北地晋阳或者是幽燕之地去。

致于曾经的对手《长安文集》却仍旧是半死不活的状态,甚至于发行规模都没见半点扩张。

几乎变成了那些世家大族的才俊们人手一册的高雅读物,嗯,也就他们买。

顶多也就有一些喜欢高精尖文学的老司机乐意掏钱,又或者是一些附庸风雅的人士拿来装个逼。

管事巡视着忙碌的印刷工坊,仔细地数着日子,好在,这份《洛阳牡丹亭记》字数不多。

所以,两天之后,完全可以把程三公子所要的五千本《洛阳牡丹亭记》送往洛阳。

这书稿他自然也是欣赏过的,虽然这本书全书也就不过七八万字,但是,内容实在精彩纷呈,让人爱不释手。

……

要有多虐心,就有多虐心,这是一本以一位白发苍苍的致仕将军的口吻所讲述的动人故事。

讲述的是隋朝末年之时。主讲者他的一位好朋友,跟他一样都是普通的隋军低级军官。

不过他那位朋友武艺绝伦,只不过因为他不是出身于世家大族,而迟迟得不到提拔。

在那洛阳城北的铜驼坊南的牡丹亭处,仕途受挫,一身本事无用武之地,意气消沉的他遇上了一位心爱的姑娘。

而这位隋军军官,跟那位心爱的姑娘开始谈婚论嫁之际,隋末的动乱开始了。

整个天下动荡不已,而位于中原的东都洛阳,更是成为了被怼来怼去的战场。

这位年轻的军官,被裹挟着,之后变成了王世充的手下,见识了王世充的残暴不仁,之后又经历了一场场的战争。

而那位姑娘,则被王世充麾下的将领抢去当小妾,就在这位军官纠集一帮兄弟杀了过去,救下了姑娘。

原本他们以为已经可以逃出生天,都已经跑到了洛水之畔,结果,却有好友背叛了他,向王军告密。

面对着无数的王世充军队将士,这位武力值超人的军官杀进杀出,最终因为心爱的女人受伤,不得不与她退到了牡丹亭。

最终,已然浑身浴血的他与心爱的女子,二人就在他们最初相遇的牡丹亭下,结束了性命。

而他们的鲜血,滴落在那盛开的牡丹之上,变成了凄艳的红白相间。

而这位主讲者,就是陪伴他同去的战友,因为重伤昏迷不醒,被王军当成了尸首扔进了洛水。

他凭着过人的水性逃过一劫,之后加入了光荣的大唐武贲军队,打回了洛阳。

最终,他手刃了那个让自己的战友与爱人自刎于牡丹亭的王世充麾下将领。

特地到了那牡丹亭去祭奠好兄弟,这个时候,他才惊讶的发现,牡丹亭的白牡丹。

现如今绽放的花朵,全都是红白相间的碎彩牡丹,一如战友与他心爱女子滴落的鲜血……

整个故事高潮迭起,简直就是催人泪下,好看到爆炸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