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096章

作者:晴了

“这倒真是,不过只要能够把事情解决就好。”

“反正程三哥哥脸皮厚,才不会怕别人笑话他……”

此言一出,李明达再也绷不住,笑声脆若银铃,在立政殿外的花园里回荡不已。

武媚娘也同样笑得不行,好半天才控制住情绪,经此一闹,原本心中的阴霾,已然尽数散去。

她可是真心的期待起程三郎能够尽快拿出手段,把事情赶紧解决掉。

毕竟,时间拖得越久,对程三郎,甚至对行宫的兴建,都只会更加的不利。

一旁的李明达握起小拳头,满眼里都是璀璨星光的看向东方,那是洛阳的方向。

“真希望程三哥哥一到洛阳,就能够摧枯拉朽一般,将洛阳的官吏。

还有那些沆瀣一气的中原世家大族们,全部都狠狠地收拾一顿,让他们知道程三哥哥的厉害。”

“让他们都变得老老实实,不敢在兴建行宫此事上,明里暗里的干涉阻挠。”

听到了李明达的期盼,武媚娘凑趣地点了点头。“奴婢也如殿下一般想法。”

二人嫣然一笑,都没有在继续这个话题,毕竟,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能不能实现,却不好说。

……

李世民此刻软绵绵的趴在榻上,有着长孙皇后给自己按摩着肩膀与后背,舒服地眯起了两眼。

一边享受这爱妻的服务,李世民还不忘记疯狂吐槽着朝会之上,那些臣子们的行为举止。

今日实在是太让人头痛了,那帮子臣子一个二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对于提出要在洛阳新设皇庄一事纷纷表达了强烈反对的要求。

这是李世民之前没有想到的,毕竟洛阳是陪都,之前就有设立皇庄的先例在。

可是这一次,阻力之大,实在是有些超乎李世民这位大唐天子的想象。

“真是头疼,看来,这些臣子,都意识到了老夫接下来想要做些什么。”

“所以,哪怕仅仅只是新设皇庄这样的小事,他们都要跟朕寸土必争。”

“在这样的小事上给朕压力,就是在向朕示威,让朕自己好好掂量掂量迁都成功的可能性……”

长孙皇后双手不停,温婉的嗓音透着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夫君所言极是,迁都本就是事关社稷的大事情,稍有不慎,甚至有可能引起朝野动荡。”

“所以,臣工们有这样的顾虑,并非坏事,但是,他们的目光却过于短视了些。”

“他们所考虑到的,就是不希望让迁都这等耗时日久,却又难有建功,偏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动摇国本的大事,在他们的仕途生涯里发生。”

听到了长孙皇后精辟的分析,李世民忍不住翘起大拇指,为爱妻点赞。

“观音婢,不愧是你,简直一语中的……”

第1634章 绣衣使那帮混账玩意是要搞事情是吧?

李世民很清楚这个道理,那些臣子又何尝不明白?正因为如此,双方才会陷入僵持。

“接下来,就看是朕还是那些臣工们谁更熬得住。”

“辛苦夫君了。”长孙皇后满脸心疼的继续给李世民按摩住腰背说道。

趴在榻上的李世民笑眯眯的摆了摆手,开玩笑的。

“这算得了什么?当年,为夫连刀斧加身都面不改色,何况如今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

虽然夫君是这么说,但是长孙皇后却很清楚与这些臣子们交手,夫君其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长孙皇后扶着李世民坐起身来,给夫君倒了一杯茶汤递了过去,故作愠怒地言道。

“夫君,要不此事就先缓一缓,程三郎那小子他不是挺有本事的吗?

现如今他应该已经到了洛阳,让他自己先想办法去解决。”

李世民直接就乐了。“那小子若是能够安安稳稳地解决事情,那为夫倒是乐意不替他操心。

就怕他把事儿给解决之后,撂下一个烂摊子,让为夫头疼。”

听到夫君此言,长孙皇后也不仅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

那小子本事是有,办事也挺能耐,就是……嗯,懂的都懂。

屋外的赵昆此刻看到了一名宦官,宦官的身后跟着一位绣衣使。

这位绣衣使眉眼之间全是掩饰不住的疲惫与劳顿。二人正匆匆的朝着这边疾步行来。

“赵将军,这位是来自洛阳的绣衣使,有急奏面禀陛下。”

一听是来自洛阳的紧急密奏,赵昆不敢怠慢,赶紧到的殿门口向陛下禀报。

正在殿内跟长孙皇后低声聊天的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双眉一挑直了身子说道。

“洛阳来的人,罢了,让他赶紧进来。”

顺便还扭头跟长孙皇后开起了玩笑。

“该不会是程三郎跟恪儿刚到了洛阳,就闹腾出什么让人头疼的事情吧?”

听到夫君这么埋汰被他夸赞为因果类己的亲儿子,长孙皇后也是哭笑不得的抬手扶额。

……

就在这个时候连续赶路,已然疲惫不堪的李敏,看着那大开的皇宫宫门。

不仅热泪盈眶,缓缓的勒住了马头,朝着迎上来的宫门守将喝到。

“本将奉吴王殿下之命前来给陛下送急奏,快快让我进去。”

守门的将领打量着满身灰土,疲惫不堪的李敏,不仅咧嘴一乐。

“哎哟,这洛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你之前一位来自洛阳的绣衣使刚进去。”

“……”李敏就是两眼一黑,卧槽。大事不妙。自己这边正经计划还没送到陛下御前。

绣衣使那帮混账玩意,就已然前来送密奏,这特娘的是要搞事情是吧?

重要的是外面的人都只知道吴王殿下重伤垂死,还写了一封血书。

若是陛下先知道这个消息,暴怒之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一思及此,李敏顿时心中一寒,气急败坏的赶紧翻身跳下了马直接朝着宫中狂奔而去。

前来迎接他的宦官只能在后边吃灰,撵都撵不上这位吴王殿下的心腹护卫头子。

此刻甘露殿内,李世民铁青着脸,目光阴枭的瞪着那位拜伏在地的绣衣使。

一旁的长孙皇后,此刻脸色显得那样的苍白,双手死死的揪着衣襟,满脸都是不可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恪儿才刚刚到洛阳,居然就发生了这样的变故。”

李世民此刻愤怒的胸腔几乎都要爆炸开来,没想到恪儿刚刚到了洛阳,居然就被刺客谋害,重伤垂死。

万幸的是,程三郎就在恪儿身边,及时救下恪儿的性命。

怕是此刻自己收到的就不仅仅是坏消息,而是令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噩耗……

“混账,简直混账透顶,洛阳乃我大唐陪都,居然发生了这等骇人听闻之事,简直要气死朕。”

李世民大步来到了殿门外,厉声喝道。

“赵昆,立刻派人通知三省六部主官,还有诸位大将军立刻进宫,快去。”

看到陛下如此暴怒的模样,赵昆不敢怠慢,凛然听令,不多时十数位宦官快步狂奔而去。

……

李敏正在向着甘露殿的方向狂奔,就看到有几名宦官跟自己擦肩而过。

他们的表情很是气急败坏,正向着远处狂奔而去。

李敏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出来,十有八九陛下已经知晓了,绣衣使那帮混蛋禀报的坏消息。

气急败坏之下向前迈步,结果一不小心直接一脚摔在地上,半天都爬不起来。

只能由着那位前来迎接他的宦官,扶着他踉踉跄跄的朝着甘露殿赶去。

站在甘露殿外,忧心忡忡的赵昆,很快就看到了吴王殿下身边的心腹侍卫头子李敏。

赵昆不由得心中一跳大步迎上前去,一把搀扶住李敏。

“李老弟,吴王殿下到底在洛阳出了什么大事?”

李敏此刻满脸尽是苦涩的笑意。

“小弟我是奉了程三郎之命,日夜兼程赶回来给陛下送急奏,以及吴王殿下的血书。”

“血书?!”赵昆的声调陡然高了至少八度,眼珠子也瞬间鼓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殿内传来了李世民不乐意的呵斥声。

“赵昆你在殿外喧哗什么呢?”

赵昆不敢怠慢,直接拉着已然累得脚步虚浮的李敏大步来到了殿外。

“陛下,吴王殿下的护卫李敏奉程三郎之命,来给陛下送急奏。”

话音未落,就看到李世民已然快步来到了殿门处,迫不及待的喝问道。

“恪儿的情况如何?”

李敏张望了一眼左右,无可奈何的小声禀道:“还请陛下允许臣入殿密奏。”

李世民的眼角都立了起来,阴沉沉的打量着李敏半天,这才心生狐疑地大步朝殿内行去。

长孙皇后看了一眼夫君,目光一转,落在了那位表情显得十分尴尬的李敏身上。

而李敏入殿之后,第一时间看到了那位此刻正坐在一旁的绣衣使,不由得心中大恶。

看到吴王殿下身边的心腹护卫头子,那嫌弃和鄙夷的眼神。

这位洛阳的绣衣使满脸懵逼,我干了什么了?

李世民已然迫不及待地喝问出声。

“说吧,你要向朕密奏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