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078章

作者:晴了

经由永通渠,进入了渭水之后,前行到了那潼关渡,这才上岸,接下来,就是经由此地出潼关。

又行两日,便来到了三门峡处,程处弼终于看到了这个时代的三门峡。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而得名。

为了满足程三郎想要欣赏那中流砥柱的心愿,李恪当然乐意奉陪,二人特地策马赶到了河岸边缘去,想要近距离地欣赏这传闻无数年的中流砥柱。

距离尚远,已然能够听到涛声,等策马驰到了黄河岸边之后,程处弼果然看到了那巍峨的砥柱。

高高地立于水面之上,就仿佛是一位巨人,傲然挺立于此,任惊涛骇浪而巍然不动。

一旁的李恪看到了这一幕,也不悠然神往。“处弼兄,这玩意当年我父皇也曾经来此观观赏过。”

“而且还特地为这砥柱创作了一首诗,命郑国公(魏征)勒于砥柱之阴。”

程处弼听得不禁一乐,看样子,后世有不少人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诗留字的坏习惯,怕是跟这位大唐开国皇帝有很大的关系。

李恪听到了处弼哪那古怪的笑声,一扭头,就看到了处弼兄神色相当奇怪地朝着自己看过来。

“贤弟,要不咱们弟兄也去搞一个?”

“???”李恪一脸懵逼地看着处弼兄半天才反应过来他的搞一个是什么意思。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

“处弼兄你能不能别闹。”

“什么叫别闹,你爹刻大的,咱们俩搞小一点,你就在你爹的那首诗下面留几个字,例如:‘父皇写得好,六六六。’”

“为兄我再你的那行字下面留字一行:‘赞同加一,顶楼上。’……”

“如此一来,千百年后,想必会有无数缅怀你爹的骚人墨客到了那里一看。

咦?下面怎么回事,居然还有吴王殿下的墨宝,咦居然还有程家人的手笔……喂,贤弟你跑什么?”

身后边一干亲随已经笑得不行,程发那小子甚至捂着肚皮直接滚鞍下马,连连跺脚。

李恪拉着脸策马扬鞭蹿了出去,可是蹿着蹿着,咦,不得不说,处弼兄这话似乎有点道理。

若是千百年之后,自己的手迹,跟亲爹的手迹都显现在那砥柱之上,必定会有无数的骚人墨客仰慕点赞。

不过,想要获得那些千百年之间的骚人墨客点赞,而不是笑掉大牙,处弼兄方才那番胡说八道铁定不能勒于石上。

要整,好歹也要整点有才华的玩意……

“贤弟,贤弟等等我……”此刻,后边传来了处弼兄那很有精神的吆喝声。

李恪无可奈何,却又心悦诚服地看向处弼兄,也就只有他这等脑洞清奇的脑子,才能够想到这样名垂千古的法子。

“处弼兄,请你正经一点,咱们哥俩就算留,也不能留这些乱七八遭的。

而且最好悄悄的留,越低调越好,不然我父皇若是知晓,你觉得咱们俩能有好果子吃?”

程处弼没想到迎面等来的不是李恪这货的牢骚与埋怨,而是十分中恳的建议。

不禁砸了砸嘴,老子就是跟你小子开个玩笑,倒不想你居然当了真。

程处弼忍不住脑袋一歪,朝着那巍峨得犹如立于黄河中间的巨人一般巍峨的砥柱,也不禁有些怦然心动。

但是程处弼觉得还是有些不太妥当,不管怎么说,自己也算是遵纪守法的良民。

“但是,法律有规定,不允许在名胜古迹上乱写乱画。”

“……”李恪愣愣地看着处弼兄,得,又开始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了。

“处弼兄,咱们能不能正经一点,别胡说了行不行,有哪朝哪代的律法规定,这玩意不能写不能画了?”

听么了身边李恪的叽歪,程处弼抬手击额,唔……看来,后世给自己灌输的良好的法制观念。

让自己的道德水准一直在古人之上,特别是在身边这位浪荡皇子之上。

就这货成天蹿那平康坊去鬼鬼祟祟进进出出的行为,这家伙绝对会成为拘留所的常客。

幸好这个时代没有GPS,没有卫星轨迹定位系统,不然就能够发现。

这位吴王殿下人生的前半程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光阴在往来于不正经地方的路上,以及盘恒在不正经地方。

看到处弼兄一副神神叨叨的模样,李恪决定不搭理他,扭过了头来招呼那李德过来。

然后拉着李德到得一旁去,小声地鬼鬼祟祟不知道在嘀咕啥子,很快,李德满脸惊惧之色地看着自家殿下。

然后又下意识地扫了一眼站在不远处,表情很古怪的程三公子,不由得牙疼地频频吸气。

得,这才离开长安没多少天的光景,这两只妖蛾子真是越发的肆无忌惮了。

李恪看到李德那副表情,顿时不乐意地催促道。

“赶紧去吧,莫要愣着,本王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耽搁,好歹打听清楚情况,等有机会再来。”

第1607章 处弼兄居然叫本王为小心肝?!

程处弼与李恪肩并肩站在黄河南岸的一处高岭之上。

岸边的风,此刻显得份外的凛冽,而那浪涛之声隆隆不已。

而在砥柱往南的方向,程处弼注意到了那边的水面,仿佛有一个又一个地漩涡在盘旋,有激流在翻卷。

程处弼倒吸了一口凉气,身边的李恪的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喃喃地低声嘀咕道。

“小弟我记得曾经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见到过关于这三门峡的记载,里边有言。

‘自砥柱以下五户以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

……合有一十九滩,水流峻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如今一见,果不其然,这又是暗礁又是暗流的,难怪人说这三门峡渡之,九死一生。”

程处弼点了点脑袋,这里两岸夹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地势险要。

河心有两座石岛把河水分成三股,分别称“人门”“鬼门”“神门”,故称“三门峡”。

下面有一砥柱正对三门,河水夺门而出,直冲砥柱。

如此险峻,对于漕船的正常航运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难怪之前曾听闻,漕船在经过三门峡时,往往会覆没,损失很大。

不得已,只能改行一段陆路,绕行过三门峡,再经水路继续往上游运往长安。

这是不得不改行,毕竟谁都不乐意往这九死一生的死地里边闯。

这个时候,李德匆匆地赶了过来,朝着李恪无奈地道。“殿下,小人已经去打听过了,这里一旦到了春夏时季,是不能行船的。”

“因为这里本就河道极狭,若是在这样的汛期拔舟入水,只会有人没舟覆这个下场。”

“唯有少雨时节,水流趋缓之际,那个时候,才敢接近砥柱。”

“罢了,处弼兄,看来咱们只能回头再想办法了。”

“随便吧,其实吧,能不能在这砥柱上留名,于我而言,不是什么大事,有功夫就弄,没功夫就不弄呗。

哎哎哎……贤弟你走那么快做甚,小心杆,小心杆……”

李恪脸都气绿了,老子被你勾起了瘾头,现在你居然跟我说这个。

等听到了处弼兄扯起嗓子向自己招呼,居然连小心肝这么不正经的称谓都叫了出来。

李恪直接菊花一紧,双腿紧绷提臀,警惕地猛然扭头,正要摆好一个戒备的姿势。

然后就感觉到了脚下被什么袢了一下,哎呀一声。

一干亲随,就这么直愣愣地看着这位被大唐皇帝陛下亲口嘉许英果类已的吴王殿下。

被不知道哪个不讲公道德的家伙扔在山路边的竹竿子一袢,然后径直滚下了旁边的沟里……

“啊,啊……啊……”每叫一声,代表他翻滚一次,足足三周半的坠落,就是入沟不太完美。

当然,毕竟他是摔跤不是跳水,不必太讲究入沟角度。

歪倒在沟中,浑身生疼,脸上还有草汁和灰土的李恪,一脸了无生趣地看着碧蓝色的天空。

感觉自己的人生,自打跟处弼兄接下了头之后,就在一条下坡路上狂奔不止。

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就会像现在这样,直接掉到沟里,爬也爬不起来。

几位吴王殿下的亲随目瞪口呆地目睹了这一切,直到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赶紧连滚带爬地蹿过去。

“哎呀殿下,殿下你没事吧,医者……啊,对,程三公子快过来瞧瞧殿下。”

程处弼抹了把脸,抄起了那根不知道是谁遗失在此的,平日里应该是用来撑船的长杆子。

一低头,看着那摔得哎哟哎哟的李恪被亲随扶了起来,程处弼这才恨铁不成钢地道。

“唉……我让贤弟你小心杆,小心杆,你不听我的提醒去低头看路,居然还扭头看我,你咋不看天?”

李恪一脸黑线地看着那张长杆子,半天这才无比悲伤地摇了摇头。

“是小弟我,唉,我自认倒霉……”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自己误会了,若是自己敢说出来。

李恪深深的明白,那样的话,更大的笑话,更多的黑历史,将会令自己的未来蒙上更多的羞耻。

现如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人知道,自己方才把小心杆听成了小心肝。

打量着那表情很消沉,意志很低落的李恪,程处弼反倒不忍苛责于他。

“行了,贤弟你赶紧上来,唔……伤着哪了没。”

“我头疼,这里好像是撞了石头,嘶……疼疼疼。”

“我知道你疼,拜托你不用重复。”程处弼悻悻地松开了按压他脑袋撞出来的鼓包。

“你还有什么感觉?比较头昏目眩之类的,有就赶紧说。”

“不昏,就是觉得有点恶心……其他没什么。”

“行吧,你就先在这里坐着歇息一会,我好给好好检查检查。”

经过了程处顷这位大唐最优秀的普外科医生细致的检查,程处弼拍拍手中的浮灰站起了身来。

“不过就这么点高度,应该摔不出大问题,顶多也就些皮肉伤,嗯,似乎还有点轻微脑震荡而已……”

就这样,因为不小心杆而被摔出了轻微脑震荡的吴王殿下,与程三郎一起,再一次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行程。

只是此刻,他们已然距离洛阳不远……

……

长安,已然致仕数载,须发雪白,年已古稀的郑元寿抚着长须,两眼紧眯在了一起。

打量着站在跟前的表情满是疑惑的长子,此刻这位也已经年近五旬的长子有些不乐意地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