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058章

作者:晴了

程发与程达白眼连翻,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他们很清楚那大拇指应该是朝谁比划的,懂的都懂。

不得不承认,三公子的秉性作为,跟老爷越来越像了。

难怪老爷成天就喜欢指着老程家长得最眉清目秀的三公子,总说三公子像他。

看样子,眉眼应该捡着夫人长的,可这秉性与行事作风嘛,呵呵……

此刻,太乐署内,洛大师终于艰难地迈开双腿,缓缓地坐回到了案几跟前。

这一刻的他,仿佛像是苍老了十岁,表情是那么的萧瑟,目光是那么的悲凉。

顾太乐站在一旁,也颇为于心不忍,忍不住跺脚仰天长叹。

老天爷你怎么能这样,让那帮子程家人继续当粗鄙武夫,糙老爷们多好?

为啥要让老程家里边冒出个浑身才艺的厚脸皮?闹得整个长安文艺圈子不得安宁。

之前这小子只在书画艺术界搞事情,把长安的书画艺术界搞得鸡飞狗跳。

两位阎大师据说最不乐意听到程家人三个字,听到就会浑身哆嗦,脸色发青。

那个时候,长安的音乐圈还能偷着乐,结果现在,那小子居然连这个圈子也开始涉猎。

想必太乐署已然成为了第一受害者,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

一思及此,顾太乐真有一种人间不值得的感慨,自己是不是应该辞官归隐,专心致志搞音乐……

不过一扭头,看到了跟前这位身心都遭受重创的弹拔乐器制器大师,想到了他的遭遇。

顾太乐又觉得自己的情况还没那么糟,其实有一些小窃喜,幸好老子擅长的是音律而不是制器。

不然,此刻被强夺豪夺的那个,此刻悲伤到不能自己的人,应该是自己。

“洛师傅,洛大师你且消消气吧,你也知道,程家人,唉……”

顾太乐一脸忧心忡忡地看着这位脸色一会黑一会红的洛大师,心中有无数的槽,偏偏无处可吐。

洛大师摇头摇了半天,能怎么办?自己再窝火又能怎么的?难不成自己还能打上卢国公府去把宝贝抢回来?

看着自己的老胳膊老腿,洛大师一想到老程家那帮子力能举鼎的糙老爷们,自己怕是一个都掐不过。

而且吧,那家伙还打着是给公主殿下献琵琶的口号把宝贝给抢走的,自己能咋办?

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朝一日与恶名远扬的老程家扯上干系的洛大师狠狠地抹了把脸。

“顾太乐,做完给陛下和太上皇的程……这两把乐器之后,老夫想要休息一段时间。”

“这是自然,洛大师你好好休息就是了,本官心中有数,非必要,不会再打扰洛大师你。”

“嗯,回头就算是那小子再来。哼!老夫宁可死,也不会替他再做一把乐器。”

“好好好,洛老你好好休息吧,莫要气伤了身子,大唐的弹拔乐器,还需要你这样的名匠。”

等到顾太乐离开之后,洛大师幽幽地长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罢了罢了,今日之事,就当是自己到长安城外踏春,遇上了劫道的山贼土匪,好歹性命还在。

自我安慰与催眠一番之后,心理总算是调节了过来,洛大师这才起身,来到了身后,掀开了那块布帘子。

开始欣赏起自己这些年来的制作的精品,看着看着,心中越来越忐忑。

“来人,快点,替老夫把这些乐器都装起来,锁到箱子里边去,回头运到老夫府上去。”

太乐署中的杂役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对自己的技术十分自信,对于自己的作品十分自恋,隔三岔五就要把玩欣赏的洛大师。

“都愣着做甚,照老夫的吩咐,赶紧去做,还有那个谁,你速速到署门口盯着。”

“若是方才离开的程三郎,唔……还有那吴王殿下若是再过来记得第一时间赶过来禀报老夫。”

从今日起,老夫打死也不会在这里留一件作品,给那帮子混帐强取豪夺的机会。

……

长孙皇后慵懒地打了个哈欠,搁下了手中的书卷,目光一扫,就看到了夫君抚着长须,表情充满了探究之色地打量着那把程三郎的趁手乐器。

嗯,那玩意死沉,一般人拿那玩意当双手武器都施展不开,何况拿来当乐器耍。

长孙皇后有些哭笑不得地走到了夫君身边柔声道。

“夫君,怎么还在琢磨这把琵琶?”

“是啊,老夫总觉得这把琵琶有古怪,毕竟哪怕是实心的木头,怕也不见得有这么沉。

可终究是程三郎的宝贝,老夫也不能把它给拆了来研究。”

“夫君所言极是,话说回来,这程氏琵琶的音色,确与我大唐过去的弹拔类乐器都迥然不同,别具一格。”

夫妻二人正在讨论的当口,李明达这位公主殿下也来到了甘露殿找爹娘。

一家三口又整整齐齐地呆在了一起,正在轻松地高声谈笑的当口,却有一份急奏,呈入了皇宫。

搁到了李世民的案几跟前,长孙皇后与李明达识趣地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接过了这份急奏,拆开只匆匆扫了几眼,不由得脸色一变,半天才这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赵昆,速速去如三省以及六部首官入宫议事。”

听到了这话,长孙皇后忍不住小声地开口相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

“今年,关中多雨,已经有多地洪水泛滥,而方才收到的消息,华州一带渭河决堤,还好巡河役丁察觉得及时。”

“百姓们保住了性命,可是华州一带的不少农田,皆被冲毁,接下来,怕是华州今年的收成,怕是又要出大问题了。”

第1577章 赶紧命人赶去崇仁殿救火,要快!

“另外,需要尽快筹备调拔粮食以援华州百姓,避免百姓流离失所。”

“至去岁末至今,关中多灾,而长安诸仓的粮食,也不知道还能支应多久。”

说到了这,李世民摸了摸鼻子,颇为苦恼地再一次长叹息出声。

“怕是今年,咱们一家还得东巡,往洛阳就食。”

“……”长孙皇后听得黛眉轻皱,小可爱李明达则听得两眼一亮。

程三哥哥等房二郎成亲之后,就要前往洛阳了,也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去。

不过想来,即便爹爹要率文武百官还有诸位兵马往东都就食,肯定不乐意让程三哥哥跟着。

但是没关系呀,反正到了洛阳,那岂不是又可以经常跟程三哥哥见面了,而且又能经常吃到他做的好吃的。

一思及此,李明达的嘴角都险些愉快地扬了起来,不过考虑到娘亲还有亲爹的感受。

李明达乖巧地坐到了亲爹身边给他奉茶,劝他莫要太过担忧。

李世民总算是心中舒爽了不少,还是咱们的小兕子最知心最可人。

而此刻,太子李承乾,跟着程三郎一起,在那如同笊篱一样的东宫里边瞎溜达。

听着处弼兄眉飞色舞地讲述起房二郎引吭高歌,一帮糙老爷们集体配乐的场面。

李承乾听得大乐,恨不得当时自己也在现场,也好欣赏一下那帮子武家子弟搞音乐的场面。

听得身后远处的宁忠白眼连翻。不就是踏春,真不知道有什么可乐的。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阵急促的锣响声,隐隐地从南边传来。

程处弼不禁一愣,下意识地扭头朝着南边望过去,就看到了那个方向,似乎有淡淡的烟雾,正在向着天际飘散。

“怎么回事?你速去看看。”李承乾也同样看到了这一幕,忍不住朝着宁忠问了一句。

宁忠领命之后快步而去,程处弼看着那仍旧在飘荡的烟雾,越发地觉得不对劲。

“殿下,不会是南边哪个地方走水了吧?不然哪来那么大的烟。”

听得此言,李承乾也无心继续瞎溜达,二人连袂朝着南方疾步行去。

这才行出了不过百余步,就看到了宁忠气喘吁吁地冲了过来,脸色煞白地道。

“殿下,是编撰《大唐药典》的崇仁殿那里着火了。”

“什么?!”程处弼与李承乾齐刷刷的脸色大变,程处弼直接就朝着蹿了出去。

“殿下,臣先过去看看什么情况。”话音未落,人已然蹿出去了好几步。

“处弼兄,哎呀,等等小弟。宁忠你愣着做甚,赶紧命人都赶去崇仁殿救火,要快!”

宁忠答应了一声,看着那很没形象撩起前襟,已经跟随着程三郎跑远了的太子殿下,无可奈何地赶紧大声地吆喝起来。

程处弼冲到了崇仁殿时,就看到了已经有不少的宫中侍卫还有宦官们正在抄着水桶水盆。

正朝着一间正在冒着火光的小殿泼洒着水,此刻,程处弼能够听到那木头被烧得炸裂开来的声音,更看到那小殿的门口以及窗棂处,都在向外冒着火焰。

不远处,于志宁脸正气极败坏地让人把紧挨着这间小殿的另外一个屋子中的东西赶紧搬出来。

一口口的箱子,正在被搬出,而在远处,十来位医者,都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跟前那燃烧着熊熊大火的小殿。

好在因为是白天,发现得及时,这才没有导致什么大灾,更没有人受伤。

……

李承乾站在崇仁殿主殿之内,打量着那些被搬运到此的箱子,看着有几个箱子,明显被烧坏了一角落。

甚至还有些木箱子,已然完全被救火的水给浇得通透。

李承乾的脸色不禁越来越黑,一直在指挥灭火的尉迟宝庆,脸色也份外的难看。

不有那些匆匆赶过来的东宫属官们,都打量着这些一箱箱的资料,低声地窃窃私语不已。

程三郎虽然不是东宫属官,不过他仍旧堂而皇之的站在殿内,那些东宫属官,对于这位人憎狗嫌的程家人,都只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毕竟过往的惨痛经历和教训,已经让他们深刻的铭记住,千万不要跟这家伙起冲突,不然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查到了没有?是怎么起的火。”

李承乾脸色铁青,目光无比愤怒地扫过一干东宫属官,最后落在了垂头丧气的尉迟宝庆身上。

“殿下,臣无能,已经盘查了值守崇仁殿一带的部下,他们因为是值守在外围,并不清楚……”

尉迟宝庆禀报之后,宁忠也战战兢兢地禀报了他查问的消息。

最早发现火情的是叫邓国忠的小宦官,他正好奉了医官的吩咐,去那里拿资料,结果才注意到,存放资料的屋子旁边晚上供守夜宦官休息的屋子已然燃起了大火……

正因为是白天,守夜的宦官自然不可能呆在屋子里这,而且存放资料的屋子位置又较为偏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