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007章

作者:晴了

李渊直愣愣地看着跟前唾沫星子横飞的程三郎,总觉得这小子不安好心。

开始捞衣挽袖作势要上演动作片。

“什么大胆的想法?你最好给老夫说明白,不然,老夫让你小子腚变肿。”

程处弼赶紧先后退一步,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臣想给上皇免费修建一座比大安宫更好,更舒适的宫殿群。”

一听到是免费,李渊不禁心中一动,两眼也亮了起来。

所谓的大安宫,那是原来武德五年,李渊觉着李世民有克定天下功。

就在禁苑内为其建弘义宫,给李世民居住。

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李世民一直在东宫主政。

直到贞观三年,李渊决定迁出皇宫,就搬到了原本他修给李二郎居住的弘义宫,也就改名为大安宫。

虽然大安宫风景颇为不错,可问题是,地方实在是不大。

甚至可以说住起来显得有些局促,但是,除了这里,那就是皇宫与东宫。

他是太上皇,当然不可能居住在皇宫,也不可能去东宫装嫩。

那么问题来了,局促的大安宫,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想过给亲爹修建一座新的宫殿。

可问题在于,李世民当政以来,大唐却频频受外敌之袭扰,不是东突厥蹿过来,就是吐谷浑闹妖蛾子。

要不就是那高昌上蹿下跳,不然就是那吐蕃暗戳戳地对着剑南道滴口水。

用后世的话来说,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是财帛,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当然不是指赚钱,而是亏损。

常年用兵,加之这几年来,关中灾害频频,导致国库不丰。

于是乎,李世民宣布要给亲爹建的养老宫殿,现如今也就只是规划出了地盘,其他啥也没有……

虽然李渊能理解二郎是为了国家的政务,而只能暂时搁置。

但是,并不代表他老人家就愿意蹲在那显得有些局促的大安宫里边养老。

不过,程三郎的好处,可不是那么好要的,李渊警惕地打量着程三郎,狐疑地道。

“你小子又想要在老夫身上打什么主意?”

“上皇瞧你说的,小臣是那种人吗?”程处弼不乐意地翻了个白眼。

“上皇你可是私底下多次跟小臣发过牢骚,这大安宫实在是局促了点。”

“有些时候,太妃娘娘她们跳个广场舞,那些音乐声,闹腾得上皇你睡个午觉都不踏实。”

“而且陛下之前也曾经想要给上皇营造一座宫殿,奈何这些年来多事,一直未有动工……”

……

忠宝公公站在不远处,耳朵里边听着程三郎与陛下二人时不时顺风传来的只言片语。

看着老当益壮的陛下跟那程三郎眉来眼去,嘀嘀咕咕,哪里像是一位花甲老人。

想想前些年,那个时候,染了暗疾的陛下,真可谓是身心俱疲,给人一种行将就木的苍老与衰败之感。

忠宝看在眼里,却无计可施,他只是一位宦官,可不是什么绝世良医。

只能看着上皇一天比一天虚弱与苍老,他可不仅仅只是因为身体的疾患,更是因为心结。

直到程三郎这小子突然顶着神医的名头横空出世……

一想到程三郎脑门上写着神医两字蹦起来的画面感,向来不动声色的忠宝也忍不住嘴角微扬。

自打上皇陛下跟程三郎搭上了线,原本那么正经严肃,甚至是有些刻板的上皇陛下。

渐渐地在不正经的路上,咳咳……

看着现如今,已经跟皇帝之间解开了心结。成天琢磨吃,琢磨喝,琢磨跟儿孙逗着乐,时不时以占到程三郎便宜为乐的上皇帝陛下,真可谓是越活越年轻了都。

想想原本死气沉沉的大安宫中,现如今每天到了下午时分,那激昂而又富有欢快节奏感的音乐。

还有一帮子太妃们整齐划一的舞蹈姿势,大部份时候,太上皇都会亲自抄起琵琶,为太妃们的舞姿奏乐。

有时候兴致来了,甚至都亲自登场,跟着太妃们一起欢快的摇摆。

不然,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体力,跟皇帝一起,抄刀执棒地在那东宫撵得程三郎如同没头苍蝇一般乱蹿。

想想那天的场面,皇帝陛下一手仙人指路一手抄刀,而上皇陛下威风凛凛地抄着棍棒,还耍起了棍花。

实在是,要不是自己常年锻炼出来,能够很好地控制住情绪。

指不定那天也会跟那帮侍卫一般,一边跑一边吭哧吭哧的偷笑,没点忠心护主的架势。

……

“……我说你小子,居然把主意打到老夫头上来了。”

李渊鼓起了眼珠子,不乐意地瞪着程三郎。

程处弼讨好地赔笑道。

“上皇,我这哪是打什么主意,只是觉得,长安这边,原本就已经没什么地方了。”

“可是若是在洛阳那里,空地多的是,自然是想要建多大,咱们就建多大。”

“当然了,你可是大唐的开国天子,又是陛下的父皇,你乐意上哪,谁能管得着?”

“难不成,那些臣工还敢来弹劾您?呵呵,陛下不收拾他们,那就是陛下不孝。”

李渊抚着长须,看着唾沫星子横飞,振振有词的程三郎,直接就气乐了,下意识地一抬腿。

程处弼就仿佛是未知先觉一般,屁股一扭,然后朝着旁边退出数步,然后一脸委屈兼悲愤地道。

“上皇你这是做甚?小臣在这里为了你的新宫殿兢兢业业呕心泣血,你居然下黑脚……”

“呵呵,你当老夫傻吗?老夫怎么越寻思越觉得不对劲。

敢情是你小子想把老夫拱到前边去当挡箭牌。老夫看你……嗯?站住!给老夫回来!”

程处弼头也不回的继续朝前狂奔,呵呵,当老子傻。

被你看穿了算计,留在原地给你这个不讲武德的老汉当出气的木桩吗?

“上皇,小臣家中有要务先走一步,回到再去大安宫给上皇请罪。”

第1499章 也许,解铃还需系铃人,除了老夫还能有谁?

忠宝还有几位正好在这附近的侍卫与宦官,看着那身体矫健如飞的程三郎。

看着后边气极败坏的上皇陛下,唔……都不禁在脑海中升起了一个念头,难不成前几天的那一幕又要在皇宫上演不成?

李渊好歹也是讲颜面的大唐太上皇陛下,当今天子的亲爹。

成天抄着跟大棒棒撵程三郎,这算什么破事,若是传扬出去,都还以为自己成天欺负小娃娃。罢罢罢……

李渊有些哭笑不得地停下了脚步,指着这小子远去的背影放了狠话。

“臭小子,算你跑得快,回头老夫有机会再收拾你。”

这才理了理衣袖,放下了袖子,拿捏出了太上皇的威仪与气势大步而去。

行不多远,李渊头也不回地低声问道。

“忠宝,你觉得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想法?”

忠宝听到了李渊的询问,沉肃着表情斟酌了半晌才道。

“奴婢实在不知,不过,奴婢却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孝心的人。

若是陛下觉得可以一试,便让程三郎去试上一试,也无不可。”

李渊听得此言,不禁有些错愕地朝着忠宝看了过去。

“还真没想到,连你都居然会替那小子说话。”

忠宝有些诚惶诚恐地俯低了身形解释道。

“奴婢只是希望陛下能够身心愉悦,能够痛快自在一些。”

“你说的没错,朕都到了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看不透的。”

李渊抚着长须,打量着这座大唐长安宫城。

当初,这里是他确定的大唐国都,若是……若是迁都,由二郎来决断。

那岂不是显得自己这位开国天子当年的决策是错误的?

李渊的脚步不禁一顿,双眉紧紧地拢在了一起。

但若是不迁都,一想到大唐王朝,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只能频频地往反不停地奔波在长安到洛阳这条逐粮之路上。

李渊不禁深感蛋疼,长长地叹息了一口气。

也许,解铃还需系铃人,除了老夫还能有谁能担起这个重责?

自己才是大唐的开国天子,当初正是自己决定定都于长安。

现如今,老夫改主意了,乐意蹿洛阳去,咋的?

想必那些臣子们铁定要抓狂,却又无可奈何,而二郎那里所受的压力也会大减。

嗯,就二郎那小子,铁定会很虚伪地告诉臣工们,没有办法,那是我父皇,为人子者,总不能忤逆不孝吧?

一思及此,李渊不禁嘿嘿一乐,愉快地扬起了花白的眉毛。

一旁的忠宝,自然将上皇陛下的神色变化尽数收于眼底,只不过,他仍旧恭敬地站在一旁保持着沉默。

……

站在甘露殿外面的赵昆,颇为纠结地站在殿外吹着冷冷的北风。

他亲眼看着程三郎跟着晋阳公主殿下离开的甘露殿,这个消息,自己是禀报陛下呢?还是不该禀报?

一想到长孙皇后此刻沿在甘露殿内,皇后娘娘可是跟晋阳公主殿下一同过来的。

她若说过晋阳公主已来也就罢了,若是她没说,自己岂不是得罪了两个宫中最不该得罪的女人?

无比纠结的毛胡子侍卫头子赵昆唏嘘地叹了口气,做侍卫难,做好一位心腹侍卫更难。

不过好在,他没纠结太久,就看到了古灵精怪的晋阳公主殿下,披着那件洁白的雪狐裘衣又走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