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93章

作者:星辰玖

他可是皇帝,而且这会儿朝堂之上的阉党和东林斗得正凶,如果他离开京城一年多时间,那整个大明还不乱套了啊!

没办法,他不能去,他只能先率禁卫和亲军还有白杆兵先回京城再说。

第二天一早,他便率大军出发了,原本,他是不准备催军急行的,因为急也无用,步卒体力有限,急行军最多坚持个四五天,再跑那就真要跑死人了,几千里的距离,步卒是不可能一路跑过去的。

但是,第二天傍晚,他才刚命大军在双台子河畔扎下大营,正准备休息呢,西边又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他心里不由咯噔一下,麻烦了,估计又出大事了!

果然,不一会儿,一个背插令旗的驿卒便疾步走进来,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个信封,气喘吁吁的道:“报,皇上,京城八百里加急传讯。”

他接过信封,撕开一看,脸都绿了。

这次内阁和兵部貌似都不敢给他写奏折了,东林和阉党估计都吓傻了,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帮家伙直接就将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朱燮元的八百里加急奏报转呈过来了。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朱燮元奏报:

奢崇明叛军已然攻破合江和泸州,正大举向成都进发,富顺和隆昌县城都已经被叛军包围了,而这两座县城里根本就没有守军,形势万分危急。

另富顺和隆昌至成都一线的内江、资阳、简州等地亦没有什么屯卫镇守,形势同样万分危急。

还有成都城中止有屯卫两千,而且粮草严重不足,形势更是危急万分!

急急急!

泰昌看到奏折中的三个急字,整个人都快急成热锅上的蚂蚁了。

叛军这速度太快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拿下两座城池,如果援军三个多月才赶到,那估计入蜀的道路都要被叛军给封锁了!

怎么办?

泰昌拿着奏报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便果断对着帐门口朗声道:“速传诸将来帅帐议事。”

很快,帅帐中便涌入十多员将领,戚金、秦良玉、曹文诏、秦邦翰、秦邦屏等等,皆是难得的猛将,如果这会儿有那么一两个在四川,肯定能顶住奢崇明。

可惜,他们这会儿都还在这呢,根本就飞不到四川。

泰昌只能无奈的道:“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朱燮元奏报,叛军已经拿下合江和泸州,正大举向成都进发,而沿途所有城池基本都没屯卫镇守,你们可有办法解此危局。”

“啊!”

曹文诏闻言,不由惊呼一声。

泰昌见状,不由好奇道:“怎么了,文诏?”

曹文诏亦是面带焦急道:“皇上,茶砖啊,茶马互市所产的茶砖大部分都出自四川啊,其他地方的那些什么毛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等,那都是名茶啊,价格比茶砖贵几倍都不止,很少会有人把这些名茶做成茶砖啊!四川一旦陷落,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茶砖去换取战马啊!”

呃,你这不添乱吗?

泰昌闻言,差点吐血,茶砖没了,神武营的战马就供应不上,神武营如果没有战马,那还组建个屁的骑兵啊!

朕,草你们的马啊!

泰昌无奈,只能问秦良玉道:“秦将军,成都附近就这两千屯卫吗?”

秦良玉连忙拱手道:“成都附近倒不止这两千屯卫,末将以为,朱大人的意思应该是想要兵权,毕竟他只是布政使,不是巡抚也不是总督,根本就无权调动兵马。”

这!

泰昌闻言,又拿起奏报一看,果然,朱燮元的奏报很有一种干着急的意思。

没办法,人家没有兵权啊,自然只能干着急!

他刚都有点急糊涂了,脑子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根本就没注意人家奏报里面隐含的意思。

朝堂上这帮饭桶,四川巡抚徐可求都被叛军干掉了,四川都没人主持大局了,就不知道提拔一个巡抚来主持大局吗?

这个朱燮元就不错啊,只要将其擢为四川巡抚便有权调动大军了吗?

还有一个问题,粮草。

没有粮草,光有人马也没用啊!

如果成都城里根本没有粮草还使劲往里调兵,叛军一旦围城,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这家伙,难道还有办法搞到粮草不成?

泰昌又拿起奏报仔细看了一下,脸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这个朱燮元,很不简单啊,不但对整个形势看得相当透彻,而且还暗中点出了解决问题之道。

想到这里,他又问道:“成都附近还有粮食可以调集吗?”

这个?

秦良玉仔细想了想,随即恍然道:“这会儿正是黍粟成熟之时,朱大人的意思大概是要将成都四周的黍粟全部抢收入城中以为军粮,反正,叛军如果围城,四周的粮食肯定会被叛军抢光。”

果然,这个朱燮元就是个能人,他也就是没遇着伯乐而已。

泰昌当即毫不犹豫道:“子如,拟旨,擢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负责四川一切军民事务。”

曹化淳闻言,连忙抽出一份空白圣旨,提笔在一旁的小几上刷刷刷写起来。

不一会儿,他便将写好的圣旨恭敬的递给泰昌。

泰昌拿过圣旨看了看,随即便盖上了自己的印玺。

当然,这还只能算是中旨,还得内阁签押才算真正的圣旨。

不过,这会儿内阁要敢不签,他回去之后那就真要大开杀戒了。

他直接将圣旨递给曹化淳,冷冷的道:“立刻着人八百里加急传回京城,让内阁立马签了,发往四川,谁要敢误事,杀无赦!”

曹化淳捧着圣旨出去以后,他又皱眉沉思起来。

看样子这个朱燮元肯定是有信心守住成都的,问题,光守住成都还不行啊,如果让叛军在四川到处烧杀抢掠,这茶砖可就真没着落了。

想到这里,他果断下令道:“秦良玉、曹文诏,你们二人明天一早率一万神武营精骑出发,快马加鞭赶往成都支援。”

战马虽然不能无限制的狂奔,一天跑个两百余里还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一万神武营精骑赶到成都大致也就需要二十天左右。

而那时候,叛军主力估计才刚刚围住成都,有了这一万精骑的支援,成都之围应该就能解了。

毕竟,铁甲骑兵可是步卒的克星,叛军就算再厉害估计也不敢在成都城外跟铁甲骑兵决战。

其实,泰昌这个决定跟历史上东林掌权的时候决定差不多。

当然,东林并不是伯乐,他们压根就不是看上了朱燮元的能力。

那时候,他们是被逼的没法了,四川都没人管了,整个巴蜀都乱套了,只有一个左布政使朱燮元在不断八百里加急奏报。

东林一看,正愁没人敢上呢,你家伙喜欢叫是吧,行,你上。

第129章 看见就来气

京城终于到了,泰昌脸上却满是寒霜,没有一丝暖意。

因为路上他又收到四川传来的急报,叛军竟然是兵分两路,南北同时进军,北路叛军都已经攻陷成都府的门户内江了,南路大军也已经攻陷前往贵州的要塞遵义了。

也就是说,就算禁卫和亲军平定了四川的叛乱,奢崇明完全可以钻进巴蜀的大山之中,从遵义逃往贵州,赶去与水西叛军汇合。

二十余万大军在熟悉的山区到处乱窜,西南必定乱成一锅粥!

原本,他以为他能凭借自己的能力阻止乱世降临,又或者尽快结束乱世,将大明带入太平盛世。

奈何,这乱世还是来了,而且愈演愈烈。

没办法,就算他不犯任何错误,朝堂之上这帮家伙还是不断给他捅篓子啊!

这一次,满朝文武倒是都迎到了朝阳门外。

毕竟他御驾亲征,大获全胜,将建奴打得屁滚尿流,一举收复失地四百余里。

这是真真正正的凯旋而归,如果满朝文武都不当回事,不出城来迎接他这个皇帝,那就说不过去了。

这一次,不但满朝文武都迎出城外,甚至就连魏忠贤都迎出来了。

这家伙或许是想看东林的笑话,毕竟,调四川行都司的土司兵支援辽东的决定是兵部尚书崔景荣牵的头,而崔景荣正好是东林。

所以,他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就想看东林怎么被骂得狗血淋头。

魏忠贤那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就连泰昌都忍不住想给他来个大嘴巴子。

这次的确是东林闯大祸了,如果他们不去掉四川行都司的土司兵,人家就没借口进重庆府城,或许,这场叛乱就不会发生了。

问题,你家伙的阉党就没闯祸吗?

辽东沈阳、辽阳接连失守,四川重庆失守,成都危急,这种足以动摇大明根基的大祸你们这两帮家伙就跟比赛一样,接二连三的闯出来,搞得他这个当皇帝的是焦头烂额,到处灭火。

难怪前面正德、嘉靖、万历等都不喜欢朝臣,这帮东西,着实太恶心了。

泰昌这会儿真是看到这些家伙就来气,压根就不想搭理。

当然,一味躲避也不是办法,做皇帝的得想办法将文臣管住才是个好皇帝,如果学他老爹万历一味躲避,天下迟早大乱。

泰昌正在那生闷气呢,突然间,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他的眼眸。

此人就是徐光启的长子徐骥。

徐骥是他派去找土豆和红薯种子的,这家伙既然回来了,那就证明土豆和红薯的种子肯定是找回来了。

泰昌一看到徐骥,满脸的寒霜总算是融化不少。

他跟戚金交待了一下,让其率禁卫和亲军先去长营和南苑修整一天,随即便越过阉党和东林的高官,直接走到徐光启的身边,拍着徐骥的肩膀道:“怎么样,千里,红薯和土豆种子可曾寻得?”

徐骥连忙拱手道:“皇上,微臣幸不辱命,一路寻到福建,总算是寻得了红薯和土豆的种子,而且,福建那边的市舶司听闻微臣要回京面圣,还特意让微臣给皇上稍回来两样东西。”

两样东西?

不会是橡胶吧!

泰昌闻言,不由激动道:“东西呢?”

徐骥连忙回道:“微臣都送到太子殿下那里去了。”

好!

泰昌当即招呼徐光启徐骥父子等一众亲信,还有太子朱由校和信王朱由检上了马,随即便带着禁卫一路往皇宫奔去,直把前来迎驾的文武百官整得脸上无光,目瞪口呆。

泰昌带着众人来到慈庆宫,一路疾步走进那专门研制东西的偏殿,打眼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古怪之色。

徐骥找到的红薯和土豆都没错,而且还不是一点点,每样都有好几筐子,而福建市舶司让徐骥带回来的东西就有点奇怪了,竟然是一个啤酒桶和一个足有一米多长的木盒子!

啤酒和宝剑?